一周内从 0 到 1 掌握 Node 爬虫技巧(一)

本贴最后更新于 275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沧海桑田

一、爬虫技术简介

网络爬虫(Web crawler),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它们被广泛用于互联网搜索引擎或其他类似网站,可以自动采集所有其能够访问到的页面内容,以获取或更新这些网站的内容和检索方式。从功能上来讲,爬虫一般分为数据采集,处理,储存三个部分。传统爬虫从一个或若干初始网页的 URL 开始,获得初始网页上的 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 URL 放入队列,直到满足系统的一定停止条件。聚焦爬虫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过滤与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等待抓取的 URL 队列。然后,它将根据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网页 URL,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某一条件时停止。另外,所有被爬虫抓取的网页将会被系统存贮,进行一定的分析、过滤,并建立索引,以便之后的查询和检索;对于聚焦爬虫来说,这一过程所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能对以后的抓取过程给出反馈和指导。
一个通用的网络爬虫的框架如图所示:
5535e9c69f0a406487945b8a54566334-2012061802175319.png
网络爬虫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1.首先选取一部分精心挑选的种子 URL;

2.将这些 URL 放入待抓取 URL 队列;

3.从待抓取 URL 队列中取出待抓取在 URL,解析 DNS,并且得到主机的 ip,并将 URL 对应的网页下载下来,存储进已下载网页库中。此外,将这些 URL 放进已抓取 URL 队列。

4.分析已抓取 URL 队列中的 URL,分析其中的其他 URL,并且将 URL 放入待抓取 URL 队列,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

二、爬虫原理

1 网络爬虫原理

Web 网络爬虫系统的功能是下载网页数据,为搜索引擎系统提供数据来源。很多大型的网络搜索引擎系统都被称为基于 Web 数据采集的搜索引擎系统,比如 Google、Baidu。由此可见 Web 网络爬虫系统在搜索引擎中的重要性。网页中除了包含供用户阅读的文字信息外,还包含一些超链接信息。Web 网络爬虫系统正是通过网页中的超连接信息不断获得网络上的其它网页。正是因为这种采集过程像一个爬虫或者蜘蛛在网络上漫游,所以它才被称为网络爬虫系统或者网络蜘蛛系统,在英文中称为 Spider 或者 Crawler。
16bf5e18723843ec903847d08a3cc67b-6688a2caa478b6c6aee020b0e1c7e400.jpg
2 网络爬虫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网络爬虫的系统框架中,主过程由控制器,解析器,资源库三部分组成。控制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给多线程中的各个爬虫线程分配工作任务。解析器的主要工作是下载网页,进行页面的处理,主要是将一些 JS 脚本标签、CSS 代码内容、空格字符、HTML 标签等内容处理掉,爬虫的基本工作是由解析器完成。资源库是用来存放下载到的网页资源,一般都采用大型的数据库存储,如 Oracle 数据库,并对其建立索引。

控制器

控制器是网络爬虫的中央控制器,它主要是负责根据系统传过来的 URL 链接,分配一线程,然后启动线程调用爬虫爬取网页的过程。

解析器

解析器是负责网络爬虫的主要部分,其负责的工作主要有:下载网页的功能,对网页的文本进行处理,如过滤功能,抽取特殊 HTML 标签的功能,分析数据功能。

资源库

主要是用来存储网页中下载下来的数据记录的容器,并提供生成索引的目标源。中大型的数据库产品有:Oracle、Sql Server 等。

Web 网络爬虫系统一般会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出度(网页中链出超链接数)较大的网站的 URL 作为种子 URL 集合。网络爬虫系统以这些种子集合作为初始 URL,开始数据的抓取。因为网页中含有链接信息,通过已有网页的 URL 会得到一些新的 URL,可以把网页之间的指向结构视为一个森林,每个种子 URL 对应的网页是森林中的一棵树的根节点。这样,Web 网络爬虫系统就可以根据广度优先算法或者深度优先算法遍历所有的网页。由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可能会使爬虫系统陷入一个网站内部,不利于搜索比较靠近网站首页的网页信息,因此一般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采集网页。Web 网络爬虫系统首先将种子 URL 放入下载队列,然后简单地从队首取出一个 URL 下载其对应的网页。得到网页的内容将其存储后,再经过解析网页中的链接信息可以得到一些新的 URL,将这些 URL 加入下载队列。然后再取出一个 URL,对其对应的网页进行下载,然后再解析,如此反复进行,直到遍历了整个网络或者满足某种条件后才会停止下来。
三、抓取策略

在爬虫系统中,待抓取 URL 队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待抓取 URL 队列中的 URL 以什么样的顺序排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先抓取那个页面,后抓取哪个页面。而决定这些 URL 排列顺序的方法,叫做抓取策略。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抓取策略:

1.深度优先遍历策略

深度优先遍历策略是指网络爬虫会从起始页开始,一个链接一个链接跟踪下去,处理完这条线路之后再转入下一个起始页,继续跟踪链接。我们以下面的图为例:
bed7949c298b47eb9530649c8aad073f-2012061802182688.png

2.反向链接数策略

反向链接数是指一个网页被其他网页链接指向的数量。反向链接数表示的是一个网页的内容受到其他人的推荐的程度。因此,很多时候搜索引擎的抓取系统会使用这个指标来评价网页的重要程度,从而决定不同网页的抓取先后顺序。

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由于广告链接、作弊链接的存在,反向链接数不能完全等他我那个也的重要程度。因此,搜索引擎往往考虑一些可靠的反向链接数。

3.Partial PageRank 策略

Partial PageRank 算法借鉴了 PageRank 算法的思想:对于已经下载的网页,连同待抓取 URL 队列中的 URL,形成网页集合,计算每个页面的 PageRank 值,计算完之后,将待抓取 URL 队列中的 URL 按照 PageRank 值的大小排列,并按照该顺序抓取页面。

如果每次抓取一个页面,就重新计算 PageRank 值,一种折中方案是:每抓取 K 个页面后,重新计算一次 PageRank 值。但是这种情况还会有一个问题:对于已经下载下来的页面中分析出的链接,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未知网页那一部分,暂时是没有 PageRank 值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给这些页面一个临时的 PageRank 值:将这个网页所有入链传递进来的 PageRank 值进行汇总,这样就形成了该未知页面的 PageRank 值,从而参与排序。下面举例说明:

4.OPIC 策略策略

该算法实际上也是对页面进行一个重要性打分。在算法开始前,给所有页面一个相同的初始现金(cash)。当下载了某个页面 P 之后,将 P 的现金分摊给所有从 P 中分析出的链接,并且将 P 的现金清空。对于待抓取 URL 队列中的所有页面按照现金数进行排序。

6.大站优先策略

对于待抓取 URL 队列中的所有网页,根据所属的网站进行分类。对于待下载页面数多的网站,优先下载。这个策略也因此叫做大站优先策略。

四、反爬虫技术

因为搜索引擎的流行,网络爬虫已经成了很普及网络技术,除了专门做搜索的 Google,Yahoo,微软,百度以外,几乎每个大型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大大小小叫得出来名字得就几十种,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几千几万种,对于一个内容型驱动的网站来说,受到网络爬虫的光顾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智能的搜索引擎爬虫的爬取频率比较合理,对网站资源消耗比较少,但是很多糟糕的网络爬虫,对网页爬取能力很差,经常并发几十上百个请求循环重复抓取,这种爬虫对中小型网站往往是毁灭性打击,特别是一些缺乏爬虫编写经验的程序员写出来的爬虫破坏力极强,造成的网站访问压力会非常大,会导致网站访问速度缓慢,甚至无法访问。

一般网站从三个方面反爬虫:用户请求的 Headers,用户行为,网站目录和数据加载方式。前两种比较容易遇到,大多数网站都从这些角度来反爬虫。第三种一些应用 ajax 的网站会采用,这样增大了爬取的难度。

1 通过 Headers 反爬虫

从用户请求的 Headers 反爬虫是最常见的反爬虫策略。很多网站都会对 Headers 的 User-Agent 进行检测,还有一部分网站会对 Referer 进行检测(一些资源网站的防盗链就是检测 Referer)。如果遇到了这类反爬虫机制,可以直接在爬虫中添加 Headers,将浏览器的 User-Agent 复制到爬虫的 Headers 中;或者将 Referer 值修改为目标网站域名[评论:往往容易被忽略,通过对请求的抓包分析,确定 referer,在程序中模拟访问请求头中添加]。对于检测 Headers 的反爬虫,在爬虫中修改或者添加 Headers 就能很好的绕过。

2 基于用户行为反爬虫

还有一部分网站是通过检测用户行为,例如同一 IP 短时间内多次访问同一页面,或者同一账户短时间内多次进行相同操作。[这种防爬,需要有足够多的 ip 来应对]

大多数网站都是前一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使用 IP 代理就可以解决。可以专门写一个爬虫,爬取网上公开的代理 ip,检测后全部保存起来。这样的代理 ip 爬虫经常会用到,最好自己准备一个。有了大量代理 ip 后可以每请求几次更换一个 ip,这在 requests 或者 urllib2 中很容易做到,这样就能很容易的绕过第一种反爬虫。[评论:动态拨号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在每次请求后随机间隔几秒再进行下一次请求。有些有逻辑漏洞的网站,可以通过请求几次,退出登录,重新登录,继续请求来绕过同一账号短时间内不能多次进行相同请求的限制。[评论:对于账户做防爬限制,一般难以应对,随机几秒请求也往往可能被封,如果能有多个账户,切换使用,效果更佳]

3 动态页面的反爬虫

上述的几种情况大多都是出现在静态页面,还有一部分网站,我们需要爬取的数据是通过 ajax 请求得到,或者通过 Java 生成的。首先用 Firebug 或者 HttpFox 对网络请求进行分析[评论:感觉 google 的、IE 的网络请求分析使用也挺好]。如果能够找到 ajax 请求,也能分析出具体的参数和响应的具体含义,我们就能采用上面的方法,直接利用 requests 或者 urllib2 模拟 ajax 请求,对响应的 json 进行分析得到需要的数据。

能够直接模拟 ajax 请求获取数据固然是极好的,但是有些网站把 ajax 请求的所有参数全部加密了。我们根本没办法构造自己所需要的数据的请求。我这几天爬的那个网站就是这样,除了加密 ajax 参数,它还把一些基本的功能都封装了,全部都是在调用自己的接口,而接口参数都是加密的。遇到这样的网站,我们就不能用上面的方法了,我用的是 selenium+phantomJS 框架,调用浏览器内核,并利用 phantomJS 执行 js 来模拟人为操作以及触发页面中的 js 脚本。从填写表单到点击按钮再到滚动页面,全部都可以模拟,不考虑具体的请求和响应过程,只是完完整整的把人浏览页面获取数据的过程模拟一遍。[评论:支持 phantomJS]

用这套框架几乎能绕过大多数的反爬虫,因为它不是在伪装成浏览器来获取数据(上述的通过添加 Headers 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伪装成浏览器),它本身就是浏览器,phantomJS 就是一个没有界面的浏览器,只是操控这个浏览器的不是人。利用 selenium+phantomJS 能干很多事情,例如识别点触式(12306)或者滑动式的验证码,对页面表单进行暴力破解等等。它在自动化渗透中还会大展身手,以后还会提到这个。

  • 编程
    54 引用 • 267 回帖 • 3 关注
  • URL
    11 引用 • 30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感谢老天,总算到星期五啦!

    289 引用 • 4492 回帖 • 655 关注
  • Kotlin

    Kotlin 是一种在 Java 虚拟机上运行的静态类型编程语言,由 JetBrains 设计开发并开源。Kotlin 可以编译成 Java 字节码,也可以编译成 JavaScript,方便在没有 JVM 的设备上运行。在 Google I/O 2017 中,Google 宣布 Kotlin 成为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

    19 引用 • 33 回帖 • 81 关注
  • OneNote
    1 引用 • 3 回帖
  • Gzip

    gzip (GNU zip)是 GNU 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我们在 Linux 中经常会用到后缀为 .gz 的文件,它们就是 Gzip 格式的。现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压缩格式,或者说一种文件格式。

    9 引用 • 12 回帖 • 164 关注
  • 一些有用的避坑指南。

    69 引用 • 93 回帖
  • RESTful

    一种软件架构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提供了一组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类的软件。基于这个风格设计的软件可以更简洁,更有层次,更易于实现缓存等机制。

    30 引用 • 114 回帖 • 6 关注
  • Maven

    Maven 是基于项目对象模型(POM)、通过一小段描述信息来管理项目的构建、报告和文档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187 引用 • 318 回帖 • 256 关注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95 引用 • 901 回帖
  • Jenkins

    Jenkins 是一套开源的持续集成工具。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插件,让构建、部署、自动化集成项目变得简单易用。

    54 引用 • 37 回帖
  • Vim

    Vim 是类 UNIX 系统文本编辑器 Vi 的加强版本,加入了更多特性来帮助编辑源代码。Vim 的部分增强功能包括文件比较(vimdiff)、语法高亮、全面的帮助系统、本地脚本(Vimscript)和便于选择的可视化模式。

    29 引用 • 66 回帖
  • 学习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 习近平

    173 引用 • 518 回帖 • 1 关注
  • 架构

    我们平时所说的“架构”主要是指软件架构,这是有关软件整体结构与组件的抽象描述,用于指导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另外还有“业务架构”、“网络架构”、“硬件架构”等细分领域。

    143 引用 • 442 回帖 • 1 关注
  • PHP

    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一种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 C 语言、 Java 和 Perl 的特点,主要适用于 Web 开发领域,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

    180 引用 • 408 回帖 • 489 关注
  • Quicker

    Quicker 您的指尖工具箱!操作更少,收获更多!

    37 引用 • 157 回帖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99 引用 • 367 回帖
  • HHKB

    HHKB 是富士通的 Happy Hacking 系列电容键盘。电容键盘即无接点静电电容式键盘(Capacitive Keyboard)。

    5 引用 • 74 回帖 • 503 关注
  • 房星科技

    房星网,我们不和没有钱的程序员谈理想,我们要让程序员又有理想又有钱。我们有雄厚的房地产行业线下资源,遍布昆明全城的 100 家门店、四千地产经纪人是我们坚实的后盾。

    6 引用 • 141 回帖 • 593 关注
  • 大疆创新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 DJI),成立于 2006 年,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

    2 引用 • 14 回帖 • 1 关注
  • JSON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类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52 引用 • 190 回帖
  • 前端

    前端技术一般分为前端设计和前端开发,前端设计可以理解为网站的视觉设计,前端开发则是网站的前台代码实现,包括 HTML、CSS 以及 JavaScript 等。

    245 引用 • 1338 回帖
  • Angular

    AngularAngularJS 的新版本。

    26 引用 • 66 回帖 • 548 关注
  • BAE

    百度应用引擎(Baidu App Engine)提供了 PHP、Java、Python 的执行环境,以及云存储、消息服务、云数据库等全面的云服务。它可以让开发者实现自动地部署和管理应用,并且提供动态扩容和负载均衡的运行环境,让开发者不用考虑高成本的运维工作,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大大降低了开发者学习和迁移的成本。

    19 引用 • 75 回帖 • 668 关注
  • WebSocket

    WebSocket 是 HTML5 中定义的一种新协议,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

    48 引用 • 206 回帖 • 295 关注
  • OpenResty

    OpenResty 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 Lua 的高性能 Web 平台,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 Lua 库、第三方模块以及大多数的依赖项。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扩展性极高的动态 Web 应用、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

    17 引用 • 57 关注
  • 分享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248 引用 • 1794 回帖 • 2 关注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 • 1 关注
  • wolai

    我来 wolai:不仅仅是未来的云端笔记!

    2 引用 • 14 回帖 • 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