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块“一炮三响”问题现状和改进提议

本贴最后更新于 91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异事殊

现状

众所周知,一个列表块至少包含了三个块。例如 * foo 的列表块实际的语法树结构和对应的 Markdown 为:

  1. 列表块容器 * foo
  2. 列表项块容器 * foo
  3. 段落块 foo

其对应的数据库表行数据为:

类型 markdown content
l * foo foo
i * foo foo
p foo foo

问题

这就导致在数据库上查询 foo 时,会同时命中三行,也就是“一炮三响”问题。当存在子列表时该问题尤为突出,表现为所有子列表上重复一次。例如:

* foo
  * bar

其对应的数据库表行数据为:

类型 markdown content
l * foo
* bar
foobar
i * foo
* bar
foobar
p foo foo
l * bar bar
i * bar bar
p bar bar

当搜索 bar 时,会命中 5 行作为结果集。

之前的改进

在搜索时加入了类型过滤,可以设置为过滤容器块,这样上述示例的搜索结果将减少为 1 行,即段落块 bar。

新改进提议

考虑在列表块和列表项块上的 markdown 和 content 字段上仅存储第一个块级子节点内容:

类型 markdown content
l * foo
foo
i * foo
foo
p foo foo
l * bar bar
i * bar bar
p bar bar

搜索 bar 时命中三行,即仅在当前列表块“一炮三响”。这个改进逻辑也匹配 引用容器块时自动渲染锚文本改进 #3126列表项折叠,除第一个子块外其余子块都隐藏 #3142

更进一步

容器块上的 markdown 和 content 字段完全留空,搜索时仅命中叶子块。

影响范围

  • 对通过子级搜索父级的逻辑会产生影响,比如想搜索同时包含分散在列表项上的某些关键字的父级列表就比较困难,但实现复杂度应该低于之前去重子级的复杂度
  • 已有的一些查询逻辑可能会冗余(为了排除父级),但应该不会产生副作用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8582 引用 • 69135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容器块增加一个深度字段不知道能不能解决问题 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个好不好加 ......

    这样通过 sql 查询的时候能够直接指定深度或者通过深度排序截断过滤不需要的结果

  • 其他回帖
  • 例如类似 select * from blocks where content like "%foo%" and depth = "0" 直接匹配 到叶子块
    然后 select * from blocks where content like "%foo%" and depth = "1" 匹配只有一层子块的容器块
    建表的时候文件结构应该已经遍历过了 所以加上深度字段应该不会消耗太多的资源吧
    类似的也可以加上 宽度字段 应该也可以增强检索能力 这个不用管爷爷辈的只管有多少个子块可能会更好弄一点?

  • fangly 1 赞同

    我的感受:

    以前写 sql 的时候,想要搜到块很容易,但怎么去重比较难。在去重的过程中我总是会担心,我这个 sql 语句会不会因为去重导致丢失一些本意要被搜索到的内容。

    这个改动之后,想要搜到容器块比较难,但能保证搜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结构,但此时又会有担心,我这个 sql 语句会不会没覆盖到有些本意要被搜索到的内容。

    一个是怕减多了,一个是怕加少了。

  • 先占楼再看trollface


    疑虑 1:

    * foo
      * bar
    

    如果第一层的 i 只包含 * foo 不包含 * bar 了,会影响对 * foo 及其子列表的拖动和查询吗?这个太重要了。如果不能根据父节点查出子节点了,问题很大。

    疑虑 2:

    我分析问题的习惯是这样,一件事要先评估做与不做,而不是一开始就一头扎进对具体做法的思考。

    现在一炮三响对于熟练用户来说其实是很好解决的,就算要改进,我感觉主帖里写的这种改进方案带来的提升真的非常之小,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而且也并没有提升对新手的友好程度(因为 l + i + p 的基本模型还是没变,如果一个新手从只会用 ctrl+p 进化到开始用 SQL 了,他在这轮改进之后面对的将是一个比原来更加不符合直觉的数据表)。

    不知道这轮改进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搜索过程中的一炮三响,似乎没有什么改进的必要。

  • 查看全部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