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了解双向链接的由来,才能更好地实践 dailynote 笔记方式

本贴最后更新于 99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事过境迁

我最开始接触双向链接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个很 nb,但我不知道怎么去使用。、

在最开始我所使用双向链接的方式是,总体上使用文件树来管理笔记,在书写笔记的时候,碰到相关联的时候,在打上双链。

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哥最开始也是这样实践双向链接的。在查看许多资料后,我有一天恍然在悟,我得出一个结论,双向链接的出现是为了替代分类(文件树)而存在的。

从那以后,我开始实践 daily note 目前已经有 40W 字的笔记

image.png

并且我也在 B 站上发布了思源笔记 daily note 教程

当然为什么思源的 daily note 教程与其他软件(logesq)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是思源开发者,因为妥协加入文件树造成的。确实对于小白来说,理解双向链接是很需要成本的事,贸然全部采取 daily note 的架构,不是很好上手。

但是我希望还不是理解 daily note 的老哥们,可以看看我这期视频。

在这里可以从时间节点上看到,双向链接为什么会出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人类对于信息检索与浏览的追求。如果看完以后,老哥还是没下定决心去使用 daily note 方式实践的话,我猜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记笔记场景,如果记笔记的场景只存在于教科书那种已经有体系的知识情况下,确实没太大必要。但是如果存在碎片化记录的场景下,我在这里陈恳地建议,如果感到记录压力,去实践下 daily note,会有一片广阔天地。

  • 双向链接的发展相关结点:
    • V. Bush 认为将事物联系在一起十分必要,因为人类的思维通过联想来运作,为此在 1945 年提出了 Memex 的概念模型(即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V. Bush 认为将事物联系在一起十分必要,因为 人类的思维通过联想来运作。为此,他提出了 Memex 的概念模型。即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15]。

    • 1963 年 T. Nelson 提出了非线性书写的概念——超文本
      在超文本系统中,所有网页或者文本都是相互链接的image.png
    • 1991 年,Tim Berners-Lee(蒂姆 · 伯纳斯 - 李)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工作时,提出了一套新的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Th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 HTTP),并且定义了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即 HTML)

      在 http 系统里,每个事物都是相对应的一个统一的资源标识(url),但与 T. Nelson 提出有超文本概念还是有区别的,它只能单向的,只能从 A 网页进入到 B 网页,但不能从 B 网页回到 A

    • N. Luhmann 的卡片盒笔记法(ZettelkastenMethod)出现以后,解决了可以从 B 到 A 的问题
    • Roam Research 于 2020 年 6 月正式上线,相比于卡片盒笔记法,在电子笔记软件更利于操作。该方法能够将笔记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的超文本笔记系统,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在该系统中回顾、遍历而又不会迷航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7848 引用 • 116818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teacherQ

    总体来说,小方向上的文档处理很对的,大方向上用大体方向上来处理是会造成输入压力

  • 其他回帖
  • Kitty via macOS

    在看一些成体系的书或则课程的时候,如果还用 daily note 的方法,那样不应该会看的很混乱吗,他都已经是成体系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按照他的体系来做笔记?

    我的做法就是先按照他的体系来做笔记,然后做完之后我再把我的笔记打碎成一块一块的卡片。(但是我原来做的那个有体系的笔记依然是存在的)

    1 回复
  • Kitty via macOS

    哦哦我现在清晰很多了,那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我做这个笔记也差不多一两个月了,其实我就觉得这样做笔记特别的混乱(但是同时也是确实少了很多输入上的压力,并且产生了很多灵感)。 我想问一下这些卡片需不需要复习?如果需要的话,会感觉特别的多。比如你复习的 a 卡片,你会发现和 a 卡片相关联的会有 bcd,那么你要跟着复习 bcd 卡片。

    我目前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不复习,然后平时的时候多写文章。在写文章的过程当中就去 daily note 上检索素材(也就是卡片),然后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复习了。

    1 回复
  • teacherQ 1

    我说说我的看法吧,第一、为什么是用 daily 这种方式呢?其实不用 daily 也是可以,最理想的状态是直接用一个文档页,然后在上面写上所有的笔记,所有的笔记都是用双链来管理。但缺点也是存在的,笔记太多,看不过来,所以才用日期来切割下笔记(也可以这样理解,daily 其实就是把一整个文档用日期这种不带特定含义的东西切割方式而已,daily 本身是没有任何含义的)。

    第二、我原先你像层主一样,用一个主题文档,然后在里面添加笔记。但笔记一多之后,我发现有问题存在。如词语的定义情况,比如提到的笑话这个主题,如果我想到一则笑话,按层主的想法肯定会放到笑话这个文档里面去,不过我又有个幽默的文档,那么我怎么办啊,放笑话也对,放幽默也对,所以按大主题来说其实本质上也是分类,没有脱离分类的范畴。

    第三、用 daily 的方式就很好处理了,有这样一段笑话的内容,那么我在 daily 这个没有任何含义的文档中,我写上然后打上笑话和幽默这两个链接(这里的链接其实就是标签的 pro 版,标签不能书写定义,但双向链接可以)

    第四、最后我说一下层主做法和 daily 做法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层主的做法,拿到笔记,想想属于哪个方向上的,然后书写,最后其与其他相联系的。而 daily 的做法是,拿到笔记,在 daily 上书写,最后想其联系的。所以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把原先属于哪个方向上的这一步去掉,用后面 daily 的打上双向链接取代了(其实属于哪个方向上不也是一种联系吗?)。用层主这种方法,不仅要思考分类这种纵向关系,也要思考联系这种横向关系。所以会存在压力。而用 daily 的作法,纵向关系变成横向关系,压力会减少。

    2 回复
  • 查看全部回帖

推荐标签 标签

  • 分享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250 引用 • 1799 回帖 • 2 关注
  • DNSPod

    DNSPod 建立于 2006 年 3 月份,是一款免费智能 DNS 产品。 DNSPod 可以为同时有电信、网通、教育网服务器的网站提供智能的解析,让电信用户访问电信的服务器,网通的用户访问网通的服务器,教育网的用户访问教育网的服务器,达到互联互通的效果。

    6 引用 • 26 回帖 • 545 关注
  • C++

    C++ 是在 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108 引用 • 153 回帖
  • MongoDB

    MongoDB(来自于英文单词“Humongous”,中文含义为“庞大”)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旨在为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 JSON 的 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91 引用 • 59 回帖
  • abitmean

    有点意思就行了

    40 关注
  • App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

    91 引用 • 384 回帖 • 2 关注
  • CongSec

    本标签主要用于分享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学习笔记

    1 引用 • 1 回帖 • 52 关注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9 引用 • 103 回帖 • 731 关注
  • webpack

    webpack 是一个用于前端开发的模块加载器和打包工具,它能把各种资源,例如 JS、CSS(less/sass)、图片等都作为模块来使用和处理。

    42 引用 • 130 回帖 • 258 关注
  • OAuth

    OAuth 协议为用户资源的授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开放而又简易的标准。与以往的授权方式不同之处是 oAuth 的授权不会使第三方触及到用户的帐号信息(如用户名与密码),即第三方无需使用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申请获得该用户资源的授权,因此 oAuth 是安全的。oAuth 是 Open Authorization 的简写。

    36 引用 • 103 回帖 • 39 关注
  • Kotlin

    Kotlin 是一种在 Java 虚拟机上运行的静态类型编程语言,由 JetBrains 设计开发并开源。Kotlin 可以编译成 Java 字节码,也可以编译成 JavaScript,方便在没有 JVM 的设备上运行。在 Google I/O 2017 中,Google 宣布 Kotlin 成为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

    19 引用 • 33 回帖 • 88 关注
  • 安全

    安全永远都不是一个小问题。

    201 引用 • 818 回帖 • 1 关注
  • 链书

    链书(Chainbook)是 B3log 开源社区提供的区块链纸质书交易平台,通过 B3T 实现共享激励与价值链。可将你的闲置书籍上架到链书,我们共同构建这个全新的交易平台,让闲置书籍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链书社

    链书目前已经下线,也许以后还有计划重制上线。

    14 引用 • 257 回帖 • 2 关注
  • Jenkins

    Jenkins 是一套开源的持续集成工具。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插件,让构建、部署、自动化集成项目变得简单易用。

    54 引用 • 37 回帖 • 2 关注
  • Lute

    Lute 是一款结构化的 Markdown 引擎,支持 Go 和 JavaScript。

    29 引用 • 202 回帖 • 41 关注
  • Tomcat

    Tomcat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在 1999 年被捐献给 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隶属于 Jakarta 项目,现在已经独立为一个顶级项目。Tomcat 主要实现了 JavaEE 中的 Servlet、JSP 规范,同时也提供 HTTP 服务,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 Java Web 容器。

    162 引用 • 529 回帖 • 5 关注
  • 浅吟主题

    Jeffrey Chen 制作的思源笔记主题,项目仓库:https://github.com/TCOTC/Whisper

    2 引用 • 34 回帖
  • SOHO

    为成为自由职业者在家办公而努力吧!

    7 引用 • 55 回帖 • 1 关注
  • 链滴

    链滴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

    记录生活,连接点滴

    196 引用 • 3975 回帖
  • gRpc
    11 引用 • 9 回帖 • 108 关注
  • V2EX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这里目前汇聚了超过 400,000 名主要来自互联网行业、游戏行业和媒体行业的创意工作者。V2EX 希望能够成为创意工作者们的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

    16 引用 • 236 回帖 • 233 关注
  •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集成错误。

    15 引用 • 7 回帖 • 2 关注
  • 996
    13 引用 • 200 回帖 • 7 关注
  • SEO

    发布对别人有帮助的原创内容是最好的 SEO 方式。

    36 引用 • 200 回帖 • 52 关注
  • SVN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29 引用 • 98 回帖 • 705 关注
  • PWL

    组织简介

    用爱发电 (Programming With Love) 是一个以开源精神为核心的民间开源爱好者技术组织,“用爱发电”象征开源与贡献精神,加入组织,代表你将遵守组织的“个人开源爱好者”的各项条款。申请加入:用爱发电组织邀请帖
    用爱发电组织官网:https://programmingwithlove.stackoverflow.wiki/

    用爱发电组织的核心驱动力:

    • 遵守开源守则,体现开源&贡献精神:以分享为目的,拒绝非法牟利。
    • 自我保护:使用适当的 License 保护自己的原创作品。
    • 尊重他人:不以各种理由、各种漏洞进行未经允许的抄袭、散播、洩露;以礼相待,尊重所有对社区做出贡献的开发者;通过他人的分享习得知识,要留下足迹,表示感谢。
    • 热爱编程、热爱学习:加入组织,热爱编程是首当其要的。我们欢迎热爱讨论、分享、提问的朋友,也同样欢迎默默成就的朋友。
    • 倾听:正确并恳切对待、处理问题与建议,及时修复开源项目的 Bug ,及时与反馈者沟通。不抬杠、不无视、不辱骂。
    • 平视:不诋毁、轻视、嘲讽其他开发者,主动提出建议、施以帮助,以和谐为本。只要他人肯努力,你也可能会被昔日小看的人所超越,所以请保持谦虚。
    • 乐观且活跃:你的努力决定了你的高度。不要放弃,多年后回头俯瞰,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成就往日所仰望的水平。积极地将项目开源,帮助他人学习、改进,自己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成就与成就感。
    1 引用 • 487 回帖
  • Docker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操作系统上。容器完全使用沙箱机制,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

    498 引用 • 934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