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目前思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本贴最后更新于 20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水流花落

我说说我自己的想法。提升稳定性这点是论外级,这里不讨论。

第一,把越晚改损失越大、越损伤社区过往积累的内容给优化。

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 优化界面布局。
    • 比如说,我希望隐藏顶栏。理由就像大家不喜欢 NEXUS 手机的多层下巴,Safari 把标签栏和地址栏合并一样。占屏幕的高度不能忍。但是你这个顶栏上面好多按钮,同步按钮,切换明暗,……这让我怎么隐藏。现在用某些主题隐藏顶栏,需要相关功能还得把鼠标挪上去把顶栏呼出来,还不灵。你要是这些功能在 command palette 里有也好啊,可惜没有。思源左右下三栏都有好多空位,应该好好利用这么多空间啊,不要白白空着,还占用别的空间
    • 为什么紧急,因为我觉得如果调整某些界面布局的话,会影响第三方主题的适配吧。所以这个东西应该是早搞比晚搞要好。
    • 我这里说的不是美观,美观是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情。我是觉得思源的界面缺乏精致感,整体氛围和 macOS 很不搭,就不说对比某软件了,对比一下 macOS 上的 marginnote、devonthink,就是 vscode 看着也比思源精致。当然也有觉得思源恨好看的,咱们的审美取向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啊哈哈……这个不算紧急,所以可以以后再慢慢改。
  • 给第三方主题、插件、挂件提供的配套措施
    • 介绍页面的图片和说明规范、API 接口、发布规范,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调整的。
    • 我个人的例子是,为什么思源的 command palette 几乎没什么内容,无论是第一方还是第三方的命令几乎都没有。我是很喜欢命令面板,软件语言调整成英文之后,命令全部用英文输入就更方便了。第一方可以后来再加,第三方没加恐怕就一直不加了。这方面是不是思源的接口和规范没做好。要做好规范,命令至少要有一个英文版本。

第二,在 Logxxx 成功过渡到数据库之前在海外推广一波。

为了避免本帖被用相关关键词搜索到,所以我不在一楼提到该软件名字。

众所周知,log 计划从 markdown 版本转向数据库版本已经很久了,原因我了解不多,似乎是基于 markdown 的话,笔记多了以后性能会严重下降。

有很多人都在抱怨 log,其中有一些人注意到了 siyuan,但是没有转移过来。比如这个帖子,开发者可以去看看下面的评论:

https://www.reddit.com/r/logseq/comments/1bhoglw/evaluating_the_future_of_logseq/

我记得里面有的人抱怨,英文帮助文档写得很怪,以及英文资源实在是太少,不了解思源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在这个过渡期对思源来说算一个窗口期。我觉得,用 log 的人往往都是知道 ob 的,之所以选择 log 而非 ob,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真的需要任意块引用带来的「完整」双链功能。所以这群人更愿意去尝试思源,转到思源。当然了,思源的标签不是双链,这点相比 log 是缺失(因为 log 的双链标签可以有层级。)。

如果解决这一点,我觉得思源完全是 log 的上位替代。我的理由是:

  1. 除了插件等社区生态外,软件本体上我觉得思源可以实现 log 的全部主打功能,吧,我没深度体验 log。可能思源还需要加上思源增强插件实现反链面板放在正文下面以及锚文本筛选、todo 插件实现 dailynotes 日程安排、pdf 阅读方面有待加强。
  2. 按我的理解,log 转到了数据库版本就意味着抛弃了 markdown 文件存储格式。如果我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在数据存储这一点上就是思源的思路而非 Obsidian 的思路了。所以坚持 markdown 文件的人就不会因为 log 还是 markdown 而选择 log 不选择思源。

当然了,众所周知,他们开发动作很迟缓,按照这个进度大概还得一年到两年吧。

Trello

我是觉得,开发者可以想想在到什么时机,可以把到达某个层次的成熟度的思源,用某种方式在海外社群推广一波。我不懂推广,这方面大家也可以想想。

我想了一个。如果能做个爬虫之类的监控 logseq 的 reddit 版,什么时候里面有人提到 siyuan 了就通知开发者,开发者觉得有必要回复就回复一下,这样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前期小范围推广。

等 log 真正基于 database 以后,我觉得习惯于用 log 的用户就没什么太大动力迁移了,对于他们的工作流来说,log 已经完全足够。所以这算是个窗口期。

第三,把磨损用户使用积极性的地方给优化

这点严格来说不算那么紧急,但我也憋不住了。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

三年 Obsidian ——关于产品、社区与个人的思考 - 知乎

Obsidian 开发者 Licat 曾说过自己最讨厌延迟(Lag)

我就是非常非常讨厌延迟的。我在使用思源时,时不时就要感受一遍思源的加载动画/重载动画,每一次加载动画都会让我不爽一点。这和我性格有关,有的人很佛性,对这种无所谓,但我实在是受不了。

最最基本的,别的我忍忍还勉强接受,

我打开搜索窗口也每次都要转圈?

我打开设置-集市查看自己装了那些插件也要转圈?

可以对比一下现在市面上有名的本地笔记软件,哪一个是有思源这么多有延迟的地方的。

我是希望能把这个软件里所有有加载动画、重载动画的地方,好好做好优化,尽量不要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出现也要尽量加快速度。

浅色界面的时候重载界面就用浅色的,不要冒出一个深红色界面吓人一跳,这换个浅色界面不难吧。浅色主题的时候就是浅色界面,所以就不要用那个红色 logo 了。可以看看某 O 软件是怎么干的。(卧槽,O!)

再举一个例子。

经常打开手机端思源的时候就来一句“不要惊慌,你的数据是安全的……”

额……我知道同步很难做,数据安全很重要,现在这样应该是暂时性的。我希望同步体验的优化能优先级高一些,让这些吓人的提示很难再有出现的机会。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1981 引用 • 87613 回帖

相关帖子

优质回帖
  • 5kyfkr 1 赞同

    第 1 和 3 点应该都是精致感相关问题的表现,我觉得还是先把 logo 改改配色和细节,然后顶栏隐藏和转圈圈的加载动画优化一下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交给集市主题,asri 这个主题在我这已经感觉够精致了。

    然后就是出海市场,这个确实应该找个文档翻译服务把文档校对下会好很多。起码不至于让外国友人觉得过于脱离英文环境不靠谱。

  • LoneFireBlossom 1 1 赞同

    @88250 @royc1

    以国内市场为主没问题,但是「在国内社交媒体推广」就算了。微博,小红书,知乎,B 站……你认真的吗……

    思源目前在国内媒体也就这个流量了,你推也推不上去。我的意思是,这些推广都是一波流,推广期结束流量就会回到原本的水平。思源要发展,重要的不是这种推广,而是自发式传播,越滚越大的雪球。官方开设媒体账户也没什么用。具体可以参考相似赛道的 marginnote 媒体账号。(goodnotes 不是一个赛道。)

    如果非要说在国内推广,我觉得开发者可以每隔 3 个月以上在少数派 Matrix 发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就是链滴社区之前发过的那些,比如《对 markdown 的思考》,润色一下。文中不提思源。仅账号个人简介里备注自己是思源的开发者,评论区安排一个长期使用少数派,至少点进去看不出是水军的账号回复“看了一下备注,原来是思源笔记的开发者,我用思源 X 年觉得很好用,支持一下”。然后可以再写一些《三年软件独立开发的经验》之类的文章,为什么说是三年,因为以前的黑历史不方便提……🙄 发这些文章主要目的是给自己写总结,推广当成顺带,少数派造自来水的能力还可以。为什么间隔三个月以上,因为之前有用户连着发了两篇思源文章上了首页评论区就有人说我最近天天在少数派看到思源……

    反正开推特账户简单运营并不费事,而且这东西就讲究一个细水长流,海外市场现在不重要所以等重要的时候再做,那就晚了。这个话题说得我好心累,我想就此打住,开发者想怎么做怎么做,反正不是我挣钱。

  • 88250 1

    对,你说的细水长流我双手赞同。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88250 4 评论

    精力是有限,目前主要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的话现在只能随缘了。

    1 回复
    反正迟早要做。logseq 转型时的窗口期就这段时间,起码先搞个推特账号简单弄一下,两三天发一条推文再转两三条推文(不涉及政治等敏感话题),不麻烦吧???
    LoneFireBlossom
    @LoneFireBlossom 意思很明朗了,你觉得推特不麻烦,其他人觉得微博、小红书、知乎、B 站等不麻烦,那就有一大堆平台分散精力了,既然不注重海外市场,做推特也没啥毕竟要啊。
    royc1
    @88250 ……在推特上开一个个人账号,或者把那个 b3log 的账号改成个人开发者的样式,全部用英语做一个生活账号,并且参与讨论。具体账号怎么弄,可以参考 Conor White-Sullivan 𐃏🔍🇺🇸 (@Conaw) / X,以及其他国外开发者的 X(国内开发者也可以参考)。
    LoneFireBlossom
  • 其他回帖
  • 我觉得 D 大目前的这个思路没问题的,这并不是说你的想法是错的,而是不管是 Notion 还是 Obsidian 都是有着一定规模的开发团队以及运营团队,尤其是 Notion,其团队规模比 Obsidian 和 SiYuan 都大。

    主创人员参与讨论并不等于主创人员负责推广,这是两码事,推广是一个商业行为,并且推广是一种营销手段,如果主创人员负责推广,那当初 wolai 的老总马锐拉的各种事件就需要着重学习,马锐拉一样是主创人员,但他对自己很自信,坦白讲我觉得他不懂得如何与普通用户沟通,以至于让人感到傲慢,进而导致了各种我觉得离谱的事件,知乎都被喷删号了(事实上这个行为也很幼稚,平白无故退出一个平台,知乎也没干嘛他,自己说话得罪知乎的用户,就怪知乎身上)。

    说白了,让 D 大去推广,我更害怕说错什么话,说错话比做错事带来的影响更容易扩散,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不如像他说的,先把产品打磨好,之后再采用更专业的商业推广,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Notion 和 Obsidian 的开发团队都不小,不能和只有两个人,而且两个都是主力开发者的 SiYuan 夫妻开发团队比。

    1 回复
  • LoneFireBlossom

    Notion 10 年发展史 & 2023 功能现状 - 少数派  我认为开发者应该好好看一下。

    我想重复一遍:

    第一,推广很重要。

    第二,自己推广比商业推广要便宜得多。

    第三,在笔记软件领域,开发者参与社群讨论效果往往比商业推广要好得多。依靠商业推广死路一条。

    现在笔记界的顶流 Notion 和 Obsidian,我看基本上都是自来水推广占重要原因。商业推广绝对无法解决问题。要想推广最终只能依赖自来水这条路。

    然后,要想海外社群有自来水,开发者下场很重要。开发者应该去 obsidian discord 群看看,ob 的夫妻开发者参与讨论的频率。还有 obsidian forum。

    Replies - Activity - Licat - Obsidian Forum

    image.png

    如果 D 大懒,那您妻子负责运营如何。如果两位都懒得挣钱,那我只能摊手了。

    3 回复
  • 有很多人都在抱怨 log,其中有一些人注意到了 siyuan,但是没有转移过来。比如这个帖子,开发者可以去看看下面的评论:

    https://www.reddit.com/r/logseq/comments/1bhoglw/evaluating_the_future_of_logseq/

    我记得里面有的人抱怨,英文帮助文档写得很怪,以及英文资源实在是太少,不了解思源的发展前景。

    I tried it out recently, but the lack of English documentation / resources / community proved to be surprisingly large stumbling block :|  

    Like they have a very comprehensive, translated guidebook, but its broken English felt headache-inducing to me. And at a glance 90% of plugins and themes are only in Chinese, and most Github tickets link to a private Chinese forum. They have a fledgling English forum, but even Logseq's English-speaking community is way larger, not to mention Obsidian's.

    It does seem to be in quite active development though (and iirc the English guidebook is fairly new too), so I may revisit it in a couple of years and see how it improved.

    @88250 我感觉要不请一次专业的翻译,把英文界面和英文用户指南重新翻译一遍。或者用 https://crowdin.com/ 这种平台让用户贡献翻译(同时降低每次都要翻译所有语种的压力,只搞定中文和英文,剩下的交给用户)

    出海赚钱确实是比国内效率高,有钱了能做的事就多了。

    单说翻译的事情,我觉得用 OpenAI 翻译一下就挺好
    Bard
  • 查看全部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