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正子时

古代时辰划分的时段
正子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制度中对子时的细分时段,不同历史文献对其具体时间范围存在差异,主要集中于夜间的23:40至次日凌晨1:00之间 [1-3]。部分资料记载,正子时被明确划定为次日的起始时段,而非当日夜晚 [2-3]。正子时的具体时间范围在23:40到00:19之间 [1],或为子时的后一个小时(夜里12点到次日1点之间) [2],或指夜晚11:40分到12:19分 [3]
所属时辰
子时
现代对应
夜间至凌晨
时段划分
初/正/末子时
所属日期
次日范畴
起    源
十二地支计时体系

时间范围争议

播报
编辑
截至2022年,正子时为23:40至00:19 [1]。而2023年文献中存在两种解释:
  1. 1.
    中华网资料提出正子时为23:40至00:19,与初子时(23:00-23:39)、末子时(00:20-01:00)共同构成完整子时 [3]
  2. 2.
    另一文献将正子时对应为23:40到00:19,作为子时的中间段 [2]

划分依据

播报
编辑
古代采用十二地支划分昼夜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包含:
  1. 1.
    初时(前40分钟)
  2. 2.
    正时(中间40分钟)
  3. 3.
    末时(后40分钟)该体系将子时细分为初子时、正子时、末子时三个阶段 [2-3],其中正子时为该时辰的核心时段。

所属日期界定

播报
编辑
2023年文献记载,正子时虽处于现代计时法的夜间12点前后,但在古代历法中被归入次日范畴 [2-3]。这种划分方式体现了古代"子半换日"的传统,即以子时中点(现代23:40到00:19)作为两日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