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2.1k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of cloud inbox content conversion into note #8429
Comments
我记得以前云端收集箱是能拖动到笔记的,怎么现在拖动不了了? |
另外,考虑下是不是把 |
|
直接点移动和右键好像没有区别啊? |
如果不点前面的框选就可以点移动那就不用加的,如果要点了前面的勾,再移动鼠标过来点移动就多一步,有些繁琐了。 |
|
拖动似乎是最优解?可以不用点击前面的框,可以不用选择文档树。二级菜单去掉以后,就需要两步就能完成整理,刷新——拖动。 |
拖拽插入不行,只能用复制粘贴。因为文档编辑器目前无法支持行级文本拖拽。 |
整篇复制的意思吗? |
我试验了一下,使用思源的云端收集箱,其效率并没有比我发送到文件传输助手,然后电脑端粘贴到目标文档快,最终步骤数量差不多 |
@AugustTuan 你说的是微信的 文件传输助手? |
是滴,微信->思源云端收集箱很方便,但是思源云端收集箱这个模块和思源的文档之间互通性却很差,感觉和使用思源以外的一个暂存平台一样。 |
微信的话要用思源小助手,Android 上可以添加到桌面,用于简单速记要比文件传输助手快捷一些。 |
这个 issue 我们就是在讨论如何让收集箱面板使用起来更快捷。 |
还有就是思源云端收集箱因为是链滴公众号,所以如果是平台浏览的一些链接想要直接分享进云端收集箱,是没办法用微信的分享功能,只能自己复制粘贴 |
用思源小助手吧,公众号确实会有其他消息混在里面。 |
我试试 |
我就添加到桌面上的,简单,输入端几乎就是微信发消息的体验。 |
@AugustTuan 另外,公众号登录消息推送可以关闭的 https://ld246.com/settings/function |
了解,感谢D大 |
是的,整体复制相较于移动,重点在于移动强制性选择路径,但是路径还不能保存,比较深的路径每一天重复性操作会显得非常繁琐。 |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把刚刚说的“复制”按钮改为“一键发送到当前激活的编辑器”。 |
感觉应该很不错 |
这个选择是优是劣我不好判断。建议问一下大家。 |
我个人使用收件箱的情况:
关于移动,感觉可以考虑的地方:(其中前两条对普通文档的移动也适用)
关于复制粘贴,如果能拖拽复制就方便许多。之前提过(#8296)把收集箱变成编辑器模式,像反链面板一样,不过D大说设计就是不能编辑的。现在想来可编辑的话会有同步等问题。那是否可以变成只读编辑器的模式,把收集箱里的内容变成一个个块,可能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块级拖拽了。 |
@88250 |
嗯,两位的建议对我们很有启发,但是还需要考虑一段时间,拖拽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对于移动局部内容,暂时还是先选择后复制粘贴顶顶。 |
目前最迫切而且最容易实现的还是整体复制 |
之前几个版本稍微改进过一些,不考虑更多变动了,感谢各位理解。 |
过了大半年回来看看,数据库大头弄好了,能优化一下收集箱嘛? |
1 similar comment
过了大半年回来看看,数据库大头弄好了,能优化一下收集箱嘛? |
|
建议优化云端收集箱的工作流程
In what scenarios do you need this feature?
现在云端收集箱的工作流程如下:
算下来,每次整理一次收集箱,需要点击至少12下鼠标。如果一个人每天一整理,一周就要点击鼠标84下。。。。
Describe the optimal solution
其实后半段流程本身可以简化,而且思源有现成的机制。希望能用新建文档,整合后半段流程,在移动的时候直接新建文档到dailynote中去,甚至最好设置一个默认笔记本,可以进一步减少操作是最好的了。。

Describe the candidate solution
No response
Other information
No response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