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2.1k
引入新的编辑模式 - 专家模式 #868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Comments
支持一波 |
@88250 不建议思源笔记内搞什么专家模式,只提供比较简陋的查看源代码功能就行了,主要用于临时应急. 重要的是支持与著名的编辑器联动.真正的专家不会在一款笔记软件中编辑MarkDown,我猜测大多数的人应该喜欢在他们喜爱的代码编辑器中来进行编辑,因为那里有最得力的工具,是其他地方所完全不能比的. 有很多的著名代码编辑器,好像是可以通过某些Api或者是命令行参数比较精确操控的,也许可以参考一下Windows上git的实现,反正当需要编辑的时候(例如 |
@Andy-AO 你好,专家模式中的“专家”指的是对 Markdown 非常熟悉的用户(比如我 😏 ),有的时候直接对着源码编辑效率更高。 |
令人感到困惑. 在Visual Studio Code中编辑也是'对着源码编辑',并不会打开什么带有渲染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 但由于Visual Studio Code是代码编辑器,所以里面有各种扩展工具和插件. 我想你是误解了我的意思. |
@Andy-AO 思源笔记是面向大众用户的,不能只以程序员的视角看待。 |
那希望扩展功能尽快可用 这种事情只需要几行代码就可以做了 |
@Andy-AO 感谢你对思源使用方面的反馈和缺陷报告,但在技术实现方面,你的观点我并不认同:
以及你在 #1101 (comment) 中说的:
作为程序员,欢迎你参与到思源的开发中(思源目前底层 Markdown 引擎 Lute 是完全开源的),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构建一个笔记系统,,请不要在不了解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的时候下结论,谢谢。 |
This comment has been minimized.
This comment has been minimized.
This comment has been minimized.
This comment has been minimized.
是否考虑在专家模式中加入隐藏块id的选项? |
@Clouder0 专家模式是直接引入第三方编辑器 CodeMirror,不隐藏 ID,只是加个样式稍微视觉弱化一下。 |
我也很赞同在“专家模式”下隐藏 块 id,因为块 id 的存在会扰乱记录者的书写习惯 我个人非常喜欢 Typora 软件中的 “源代码模式”,我的所有文档基本都是在该模式下进行编写,然后通过 另外,“专家模式” 这个名字我个人建议修改为 “源代码模式”,虽然我喜欢在源码模式下书写文档,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专家”,建议是不要预设使用者的角色,而是以功能所提供的具体作用来命名 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思源软件越来越好 |
功能没了,有插件可以做到,论坛:https://ld246.com/article/1702362699971 |
已经废弃了,现在的版本可以通过社区插件实现,你找找看,有个编辑器插件。
…---原始邮件---
发件人: ***@***.***>
发送时间: 2024年3月19日(周二) 下午5:46
收件人: ***@***.***>;
抄送: ***@***.***>;"State ***@***.***>;
主题: Re: [siyuan-note/siyuan] 引入新的编辑模式 - 专家模式 (#868)
专家模式有吗,在issue里没看出来这个功能是否已经实现?
—
Reply to this email directly, view it on GitHub, or unsubscrib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because you modified the open/close state.Message ID: ***@***.***>
|
专家模式即源码模式,完全以 .md 源文件文本使用。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