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一般看哪几个指标?如何进行宏观分析?

关注者
1,948
被浏览
975,206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宏观分析研究的是整体,一切指标都是从某一角度对经济进行描述,因此宏观经济指标侧重相互之间的关系,割裂的逐一看指标很难有收获。我梳理了常见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图:

宏观经济指标体系

挑几个指标:

第一部分:M1,M2,准货币,社会融资规模

第二部分:PPI,企业盈利情况,PMI,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

说下为什么没选GDP,GDP不应该被看作一个指标,而应该被看作一个框架,上图绿色区域都在描述GDP这个框架,并且通过产能和库存周期,将GDP的支出法和生产法联系起来。GDP按生产法每季度发布一次,按支出法每年发布一次,这种频率的数据,做过宏观分析的都清楚对决策意义不大,一般大家的注意力都会放在月频或频率更高的数据。


第一部分,M1,M2,准货币,社会融资规模

M2=M1+准货币,M1代表随时能用的钱(这样理解就行,如果想严谨,我一会放的有图),准货币代表不太方便取的钱。题主可以近似理解为活期和定期,活期灵活但利息低,定期利息高但时间锁定。日常中,如果经济活动扩张,那么不论投资还是消费,都需要灵活度高的钱,所以M1会增加,反之,当经济活动收缩时,大家会把钱变成准货币以获得更高的利率,即经济活动扩张,M1增速上行,经济活动收缩,准货币增速上行准货币约占M2的75%,所以M2增速趋势基本与准货币一致

社会融资规模由一系列融资统计指标组成,我做了笔记:

社会融资规模

社融结构重点掌握以下指标:

1.票据融资。与经济活动反向,即经济扩张时,票据融资增速下降,具体原因见【图·社会融资规模】中上方对票据融资的说明。

2.政府债券和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前者对应基建,后者对应房地产,因此,这两项在经济下行时意义很大,当经济持续下行时,如果发现这两个增速开始向上,则说明政府的干预已经比较明显了。顺便说一句,虽然大家喜欢调侃大A(我也是,哈哈),但大A与宏观也是有规律的,比如这里,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大部分都用于买房,也就是说,居民中长贷的增速可作为房地产的一个侧影,这个侧影的效果如下:

红线为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左轴),黑线为申万一级分类下的房地产行业指数走势,二者拐点和趋势基本一致

3.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根据经济环境而决定的投资行为,包含企业对当下经济的看法与对未来的预期,提前剧透,它增速的走势与PMI基本一致。

如此,M2和社融介绍完了,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央行每月发布的数据,我推荐你把我做的这张表仔细串下,当你能从中灵活调取需要的数据时,你的金融数据的了解就开了一扇门。另一扇门是利率体系。

流动性框架,右下角有对M2等的详细说明

第二部分,PPI,企业盈利情况,PMI,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

PPI:工业品价格指数,经常用的是PPI增速,其与工业企业营收波动基本一致,且由于是描述价格而非量,所以在连续性上要优于工业企业营收(至于什么是规模以上我就不科普了,本回答侧重主要指标的数据关系)。作为描述工业企业状况的PPI,往往被拿来作库存周期划分标准,放一下我梳理制造业的导图:

制造业投资体系

这张图是讲制造业投资的,但我们先不管这个,看【图·制造业投资体系】最左边中间的部分:

库存周期

这是库存周期的划分,也是PPI最重要的用途之一,至于那个主动/被动补库存的名词,记不记都行,我是记不住,我都按照春夏秋冬来记忆:两个指标同上是夏天,同下是冬天,且PPI领先于存货。但在现实中,领先的时间不会太长,这应该是受信息化带来的高效库存管理所致。

企业盈利情况:有三个指标直接描述该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每次经济下行寻底时,一般的,亏损企业数量增速先见底(即亏损企业数量不再增加,并开始减少),然后时利润增速触底,最后是营收触底,如下图:

上面说明了我用PPI代替营收的原因;我也没有直接用利润总额,大家可以自行导一下数据就能发现数据特征不好,所以我用营收与成本的增速差;我把亏损企业增速翻过来,这样其与另外两个指标都是同向,看起来更方便

如上图,我们现在处于亏损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都筑底成功,就等着PPI啥时候筑底的阶段,所以大家觉得难熬是正常的。再看一下上图,大A是不是也在努力表达企业的运行情况?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0以上为经济扩张,50以下为经济收缩,这个指标有一定领先性(我最开始没觉得领先,后来做了许多数据对比发现的确有些领先)。前面说了,PMI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方向一致,如图:

PMI与企业中长贷增速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字面意思。对房地产的描述,只靠贷款类数据是不够的,需要一个直接描述房地产的指标。之所以不用房价,因为地产进入下行期时,地产商也会尽可能让价格坚挺,因此销售面积的变化更靠谱。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房地产,推荐挖一挖我梳理的这张图,关于地产的指标基本都包括了,并且用连线建立了联系,该图右下方部分在图中对一些指标标注了序号和趋势箭头,是方便理解2015-2018的地产逻辑的,按序号把数据串一遍,会加深对地产指标传导链的理解:

房地产投资体系

宏观是体系研究,所研究的议题往往牵扯多个方面,这也是每个指标但凡深挖,背后都是一串指标体系的原因。


下面就用上面认识的这几个指标,读一读经济的波动吧,是时候上我梳理的这张图了,去吧,皮卡丘!

全球三级分工联动框架

接下来我会截取该图的局部演示一下各个指标描述下的经济情况,体会一下指标体系联动下对经济的理解。

先去吃饭,回来再更。


吃完了,来说说这张【全球三级分工联动框架】(以下简称【分工图】),以下图均为【分工图】的局部放大。

我们先看【分工图】右下方部分:

制造业和房地产活动占GDP的比例

这里面,制造业和房地产经济活动的统计会有重叠部分,但不影响二者在体量上是同级别的(房地产经济活动占比的具体来源可以看上面【图·房地产投资体系】),因此,当经济下行,即制造业营利情况下行时,我们能用来对冲的选项,总会有房地产,因为对等体量的领域真的太少了。

下面我们从【分工图】中截出来PPI和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的对比,用以分别代表制造业和房地产,观察一下:

PPI vs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

明显发现,次贷危机后,每当PPI下行转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都会迅速拉升,也就是说,我国的地产周期不是独立的,而是作为制造业下行期的稳定器而存在。而房子的销售不可能突然上升,一定需要相关政策的调节,所以我们看这部分:

房屋销售 vs 利率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的拐点基本一致,而个人按揭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呈反向关系,且拐点基本一致。通过利率调控房地产市场,这个很好理解。通过上面几张图,说明了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的几个特点:1.我国经济是 制造业+房地产 的双轮驱动,以制造业为核心,当制造业下行至一定程度时,房地产会充当经济稳定器2.从实体经济角度看,我国利率不独立

第一条已经很清楚了,第二条,为什么利率不独立呢?因为我国制造业周期并非由我国决定,看这部分:

CN PPI vs US进口价格

我国的PPI变动与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变动高度一致这里说下为什么前面我没选用电量,看图就明白了,这种波动的确不好用来作分析依据,所以我只是覆盖并参考该指标),原因在于我国中游制造业对出口依赖度是大于整体的,而中游又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部分:

主要行业出口依赖度

因此,美国经济周期会直接通过贸易传导到我国,使我国制造业周期成为美国经济周期的从属波

US销售 vs CN PPI

这里的大于号我是要表达领先的意思。该图根据08年次贷危机和18年贸易战可划分为三阶段:

1阶段:美国制造业犹在,零售的上升会直接拉动本国制造业出货量上升,不足部分通过进口弥补,带动我国PPI上升;

2阶段:美国制造业有一定空心化,US零售对CN PPI的领先不那么明显,拐点甚至同步,我认为这是因为美国出现了一定的空心化,更加依赖进口所致;

3阶段:CN PPI明显弱于US零售,后者持平并上行时,CN PPI居然下行,这在2阶段是没有的。同时,US制造业出货量增速也下行,我认为这里美国通过从别国进口来满足本国零售上行的需求。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和解释是我做的,肯定会受自己认知所限,所以大家当作一种看法即可。再取一部分来作为2阶段里对美国空心化的证明:

US消费/投资/制造业的相对比例变化

这里的资本形成总额(就是常说的投资)曲线含义是:US投资占全球比例 减去 US GDP占全球比例。次贷后,US投资在全球的相对比例变动陡然下降,这也导致之后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相对比例逐步下降,这就是2阶段说的美国一定程度的空心化。为什么是一定程度呢?看【分工图】的左上表格:

G20部分指标

看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如果把我国刨去,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美国是同一量级,因此,我们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仅仅是从我们的角度,相较我们而言,但美国制造业依然是蓝星第一档。这里说下我为什么前面没选工业增加值,原因和工业企业营收一样,不如直接用PPI。而且,为了平滑春节带来的波动,工业增加值的1-2月数据是合并发布的,等于说12个月只有11个数据,用起来更不方便了。

综上,既然我国制造业周期是美国的从属波,那么我们必然要研究美国的经济周期。所以,宏观学习者在对国内经济梳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现,宏观经济不可能只研究国内的,必须研究美国

前面用到的美国零售增速,是可以用来描述库存周期的,前面在讲PPI时提到过划分方法。而美国还有更明显的周期,即产能周期(朱格拉周期),让我们看【分工图】的左下角:

US产能周期

用产能利用率就可以划分产能周期,大约为8-10年,每个产能周期内一般包含3个库存周期。而且你可以发现,产能利用率与US制造业新增非农人数的波动基本一致,而US服务业新增非农人数波动也与制造业新增非农人数的波动基本一致,即服务业周期也是受制造业决定的

US新增非农就业人数 制造业vs服务业

如果你有关注美国经济,那么这个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你一定听过。而我们刚刚通过产能利用率和US制造业新增非农划分了产能周期,那么这个制造业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有多重要呢?放我梳理的另一张图:

US制造业新增非农 vs US GDP

US制造业新增非农与US GDP增速在拐点上是一致的。看,我前面说,GDP不是一个指标,而是一个框架,所有指标都是从各个角度描述这个框架,就是这个意思。

行文至此,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个猜想:既然我国制造业周期是美国的从属波,那么,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大A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描述美国经济?

会。

PMI看左轴,沪深300看右轴

我大A对美国PMI的描述相当好,甚至有时候还领先。讲真,我A比标普500对美国PMI的描述要好太多了,那为什么经济是个周期,美股却涨不停呢?这是因为每次经济下行时,联储往往通过降息和QE的方式刺激,导致资本市场继续上涨。我之前对比过这几个数据,过去十几年只有一次的波动是例外。图没存,这会也懒得再导数据了,几个数据大小相差比较大,需要逐一调整幅度,有点麻烦,感兴趣可以自己导一下。

剩下的指标,最主要的是利率体系,但上面这些基本够对经济有个概览了。

先写这么多吧。

2023年7月3日


补记-2023年7月7日

【关于内需】

通常说的内需周期,更多其实是指房地产周期,前面我们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展示过了。而我们习惯性认为的那些消费,如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统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里,给大家看一下数据自然就不会再想这个周期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自2010以来,社零增速处于持续下降途中,只有趋势没有周期。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10至今,刺激内需分别用了哪些办法,如果当下办法与之前一致,那么社零大概率不会反转。为什么我国消费占GDP 55%却很难拉动经济?这个需要看【图·全球三级分工联动框架】左上表:

G20国家主要经济数据

美国制造业占全球17.2%,消费占全球27.6%;我国制造业占全球28.4%,消费只占全球的13.1%。全球贸易体系呈现三级分工特征:核心国(消费)-生产国-资源国,美国为代表的G7是核心国,占全球消费的49.8%,全球制造业的36.5%;我国为代表的生产国M6,在制造业的全球占比是36.9%,比G7高,但消费的全球占比只有20.6%,连G7的一半都不到。(说明下,这里 核心国-生产国-资源国 的划分标准是我自己定的,只对G20的19国进行划分,根据研究需要,大家可以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例如引入东盟十国和中亚五国等。啥?为啥我只对这19国划分?因为所有研究都是我一个人做啊,我要是有团队我也拉过来排名前几十的国家一起分析。而且,这19国GDP占全球78.1%,我认为已经很有代表性了。)

所以,生产国凭什么用消费拉动本国经济?

再看一下我国消费相对于GDP的变动情况:

CN消费/投资/制造业的相对比例变化

该图指标计算方法和前面US对应的这张图一样,图中消费/全球的曲线含义是:CN消费占全球比例 减去 CN GDP占全球比例。可以看出,我国消费占全球比例与GDP的全球占比,其间距离是在持续拉大的。这也是前面我列举了制造业和房地产的指标,而没有列举消费指标的原因。

【关于杠杆率】

杠杆率是近些年经常提及的指标,但这方面的数据体系建立的确要麻烦一些,划分口径比较多,加之各省有各省的数据,更增加了数据搜集的工作量,所以我处理的是总量数据。这里插句话,大家在刷视频看文章时,如果作者引用几个指标直接对比,然后下结论,那你一定要把这几个指标查一下,了解其统计方法,千万不要想当然。举个常见例子,经常有分析把中美M2拿来对比,结论是中国疯狂超发货币,但两国对M2统计方法就不一样。这种还算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我梳理宏观指标后有个感觉:只要给定一个结论,大体都能找出一些宏观指标对该结论进行支持。因此,我在回答的开头说,宏观分析侧重相互间的关系,割裂看很难有收获,宏观分析者交流时,是在交流彼此的宏观框架。不要把“一叶落知天下秋”作为自己唯一的分析逻辑,因为有的地方没有叶子。

接着唠中美杠杆率,下图还是对【图·全球三级分工联动框架】的截取:

中美杠杆

看图可以发现规律:US杠杆是居民杠杆和政府杠杆之和(后者在次贷后接力居民杠杆继续上升),体现在消费CN杠杆形态与企业杠杆一致,体现在生产,即:全球产业分工也会极大影响各国杠杆特征。而入世后,CN企业杠杆与联邦基金利率呈现反向关系,借此也可以看出美联储全球央行的地位,侧面与前文所说的我国利率并不独立相呼应,毕竟,二者虽然反向,但国内企业的杠杆还是以人民币为绝对主力,这里需要接受央妈的调节。

从前面提到的我国制造业,房地产,再到这里提到的杠杆率,比较清楚的展示了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主要经济体呈现联动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属于全球宏观分析下的一个议题,割裂的看中国经济,会使得分析者被迫引入太多外生变量进行解释,而在全球框架下,这是不太需要的

编辑于 2023-07-07 23:03・IP 属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