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协议簇中最核心的协议。所有的 TCP、UDP、ICMP、IGMP 数据都以 IP 数据报格式传输。IP 协议提供不可靠无连接服务。
##IP 首部
- 网络字节序:big endian 字节序。首先传送 0-7 bit,其次 8-15 bit,然后 16-23 bit,最后 24-31 bit。以小端格式存储的数据需要在传送前转换为大端模式。
- 版本号:4 位,目前协议版本号为 4,因此 IP 也称为 IPv4。
- 首部长度:4 位,首部长度,包括首部可选项,以 32 bit 为单位。最短 20 个字节,最长 60 字节。(5*(32/8)=20 字节)。
- 服务类型:8 位,包含 3 bit 优先权子字段(现已忽略),4 bit 的 TPS 子字段,1 bit 未用但必须为 0。4 bit 的 TOS 分别代表: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
- 总长度:16 位,整个 IP 数据报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最长可达 65535。
- 标识(Identifier):16 位,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报。
- 标志(Flag):3 位,第一位暂不用。第二位 DF,DF=1 表明不能进行分段。若 DF=1 且数据长度过长,则会被抛弃且返回错误。第三位 MF,若对数据进行分片,则会在除最后一个分段外将 MF 设置为 1,表示后面还有更多的分段未到达。
- 片偏移:13 位,用于对分片进行拼接。
- 生存时间(TTL):8 位,设置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数量。
- 协议:8 位,根据它可以识别是哪个协议向 IP 传送数据,如 TCP、UDP 等。
- 首部校验和:16 位,不对数据进行计算。
##IP 路由选择
从概念上说,IP 路由选择是简单的,特别是对于主机而言。如果目的主机和源主机直接相连或都在一个共享网络上,那么 IP 数据报就直接送到目的主机上。否则,主机把数据报发往默认路由,由该路由进行转发数据报。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包含下面信息:
- 目的 IP 地址。
- 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或直接连接的网络 IP 地址。
- 标志。其中一个标志指明目的 IP 地址是网络地址还是主机地址,另一个标志指明下一跳路由器是否为真正的下一跳路由器,还是一个直接相连的接口。
- 为数据报的传输指定一个网络接口。
IP 路由选择是逐跳进行的,IP 并不知道到达任何目的的完整路径。IP 路由器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 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 IP 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
- 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目。
- 搜索路由表,寻找标为“默认”的表目。
注:
- 在路由寻址转发过程中数据报中的 IP 地址始终步发生任何变化,而且所有路由选择决策都是基于这个目的 IP 地址。
- 每个链路层可能具有不通的数据帧首部,而且链路层的目的地址始终是指向下一站链路层地址。
##子网寻址
现在所有的主机都要求支持子网编址。ABC 类地址单纯地把 32 位网络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这样使得每个网络中的可用的主机号太多,A 类和 B 类分别为 2^24-2 和 2^16-2(除了全 0 和全 1),然而并用不完。现在把主机号再划分为子网号和主机号,如对一个 B 类地址,前 16 位为网络号,将后 16 位主机号拆分为 8 位子网号和 8 为主机号。子网对外部路由器来说隐藏了内部网络组织(校园或公司内部)的细节。这样外部路由器仅需要知道下一跳路由的子网号,而无需知道具体的主机号,可以大大缩减路由表的规模。
##子网掩码
子网的位数是由人定的,机器并不知道子网的位数。因此需要由子网掩码来确定多少比特用于子网号。子网掩码是一个 32 bit 的值,其中值为 1 的比特留给网络号和子网号,为 0 的比特留给主机号。
给定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后,主机就可以确定 IP 数据报的目的是:
- 本子网上的主机
- 本网络中其他子网的主机
- 其他网络上的主机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