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3.0 后基础语法 / 变化 - 类 三

本贴最后更新于 316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渤澥桑田
//: Playground - noun: a place where people can play import UIKit // 1.类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1.封装 //2.继承 //3.多态 //多态的3大条件 //3.1 一定有继承 //3.2 一定有方法重写 //3.3 父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 //一. 类的介绍和定义 // //Swift也是一门面向对象开发的语言 //面向对象的基础是类,类产生了对象 //在Swift中如何定义类呢? //class是Swift中的关键字,用于定义类 //class 类名 : SuperClass { // // 定义属性和方法 //} //注意: //1.定义的类,可以没有父类.那么该类是rootClass //2.通常情况下,定义类时.继承自NSObject(非OC的NSObject) //3.默认情况下系统会自动给我们提供一个构造函数 init() //4.创建一个对象,必须保证该对象的所有属性都必须有初始化值 //5.如果自定义构造函数,就会覆盖系统的init()构造函数方法,如果不希望覆盖,必须明确实现 class Person :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 "AOLIU" var age : Int = 19 //1.重写系统的方法 override init() { } //2.提供构造方法 init(name: String,age : Int) {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3.提供构造方法 init(dict : [String : Any]) { if let name = dict["name"] as? String {//因为dict["name"]取出的值是一个可选类型,我们先转换为String的可选类型,然后再使用可选绑定进行处理 self.name = name } if let age = dict["age"] as? Int { self.age = age } } } //创建对象 let p = Person() print(p.name) print(p.age) let p1 = Person(name: "xiaoWang", age: 18) print(p1.name) print(p1.age) let p2 = Person(dict: ["name": "LIU" ,"age" : 20]) print(p2.name) print(p2.age) // 2.swift中的KVC class Person1 :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 "AOLIU" var age : Int = 19 //1.重写系统的方法 override init() { } init(dict : [String : Any]) { super.init()//先创建这个对象 setValuesForKeys(dict) } override func setValue(_ value: Any?, forUndefinedKey key: String) { } } let p3 = Person1(dict: ["name": "LIU_liu" ,"age" : 21]) print(p3.name) print(p3.age) // 3.类的析构函数 //Swift 会自动释放不再需要的实例以释放资源 //Swift 通过自动引用计数(ARC)处理实例的内存管理 //当引用计数为0时,系统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不可以手动调用) //通常在析构函数中释放一些资源(如移除通知等操作) //3.1析构函数的写法 //deinit { // // 执行析构过程 //} class Person2 :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 "AOLIU" var age : Int = 19 //释放时调用 deinit { print("deinit---------") } } var p4 : Person2? = Person2() p4 = nil // 4.类的属性 //类的属性介绍 //Swift中类的属性有多种 //存储属性:存储实例的常量和变量 //计算属性:通过某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属性 //类属性:与整个类自身相关的属性 //4.1存储属性 //存储属性是最简单的属性,它作为类实例的一部分,用于存储常量和变量 //可以给存储属性提供一个默认值,也可以在初始化方法中对其进行初始化 //下面是存储属性的写法 //age和name都是存储属性,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年龄和姓名 //chineseScore和mathScore也是存储属性,用来记录该学生的语文分数和数学分数 class Student : NSObject { // 定义属性 // 存储属性 var age : Int = 0 var name : String? var chineseScore : Double = 0.0 var mathScore : Double = 0.0 } // 创建学生对象 let stu = Student() // 给存储属性赋值 stu.age = 10 stu.name = "LIU" stu.chineseScore = 99.0 stu.mathScore = 98.0 //4.2计算属性 //计算属性并不存储实际的值,而是提供一个getter和一个可选的setter来间接获取和设置其它属性 //计算属性一般只提供getter方法 //如果只提供getter,而不提供setter,则该计算属性为只读属性,并且可以省略get{} //下面是计算属性的写法 //averageScore是计算属性,通过chineseScore和mathScore计算而来的属性 //在setter方法中有一个newValue变量,是系统指定分配的 class Student1 : NSObject { // 定义属性 // 存储属性 var age : Int = 0 var name : String? var chineseScore : Double = 0.0 var mathScore : Double = 0.0 // 计算属性 //计算属性的常见写法 // var averageScore : Double { // return (chineseScore + mathScore) / 2 // // } var averageScore : Double { get { return (chineseScore + mathScore) / 2 } // 没有意义,因为之后获取值时依然是计算得到的 // newValue是系统分配的变量名,内部存储着新值 //如果计算属性没有明确写set方法,那么该属性不可以赋值 set { self.averageScore = newValue } } } let stu1 = Student1() // 获取计算属性的值 print(stu1.averageScore) //4.3类属性 //类属性是与类相关联的,而不是与类的实例相关联 //所有的类和实例都共有一份类属性.因此在某一处修改之后,该类属性就会被修改 //类属性的设置和修改,需要通过类来完成 //下面是类属性的写法 //类属性使用static来修饰 //courseCount是类属性,用来记录学生有多少门课程 class Student2 : NSObject { // 定义属性 // 存储属性 var age : Int = 0 var name : String? var chineseScore : Double = 0.0 var mathScore : Double = 0.0 // 计算属性,本质就是一个方法 var averageScore : Double { get { return (chineseScore + mathScore) / 2 } // 没有意义.newValue是系统分配的变量名,内部存储着新值 set { self.averageScore = newValue } } // 类属性 static var corseCount : Int = 0 } // 设置类属性的值 Student2.corseCount = 3 // 取出类属性的值 print(Student2.corseCount) //4.4监听属性的改变 //在OC中我们可以重写set方法来监听属性的改变 //Swift中可以通过属性观察者来监听和响应属性值的变化 属性监听器 //通常是监听存储属性和类属性的改变.(对于计算属性,我们不需要定义属性观察者,因为我们可以在计算属性的setter中直接观察并响应这种值的变化) //我们通过设置以下观察方法来定义观察者 //willSet:在属性值被存储之前设置。此时新属性值作为一个常量参数被传入。该参数名默认为newValue,我们可以自己定义该参数名 //didSet:在新属性值被存储后立即调用。与willSet相同,此时传入的是属性的旧值,默认参数名为oldValue //willSet与didSet只有在属性第一次被设置时才会调用,在初始化时,不会去调用这些监听方法 //监听的方式如下: //监听age和name的变化 class Person3 :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 // 可以给newValue自定义名称 willSet (new){ // 属性即将改变,还未改变时会调用的方法 // 在该方法中有一个默认的系统属性newValue,用于存储新值 print(name ?? "") print(new ?? "") } // 可以给oldValue自定义名称 didSet (old) { // 属性值已经改变了,会调用的方法 // 在该方法中有一个默认的系统属性oldValue,用于存储旧值 print(name ?? "") print(old ?? "") } } var age : Int = 0 var height : Double = 0.0 } let p5 : Person3 = Person3() // 在赋值时,监听该属性的改变 // 在OC中是通过重写set方法 // 在swift中,可以给属性添加监听器 p5.name = "LIU"
  • iOS

    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最早于 2007 年 1 月 9 日的 Macworld 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 iPhone 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 iPod touch、iPad 以及 Apple TV 等产品上。iOS 与苹果的 Mac OS X 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

    89 引用 • 150 回帖 • 4 关注
  • Swift

    Swift 是苹果于 2014 年 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发布的开发语言,可与 Objective-C 共同运行于 Mac OS 和 iOS 平台,用于搭建基于苹果平台的应用程序。

    34 引用 • 37 回帖 • 554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域名

    域名(Domain Name),简称域名、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 Internet 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43 引用 • 208 回帖 • 2 关注
  • Maven

    Maven 是基于项目对象模型(POM)、通过一小段描述信息来管理项目的构建、报告和文档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188 引用 • 319 回帖 • 235 关注
  • 资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56 引用 • 85 回帖 • 1 关注
  • Love2D

    Love2D 是一个开源的, 跨平台的 2D 游戏引擎。使用纯 Lua 脚本来进行游戏开发。目前支持的平台有 Windows, Mac OS X, Linux, Android 和 iOS。

    14 引用 • 53 回帖 • 561 关注
  • RabbitMQ

    RabbitMQ 是一个开源的 AMQP 实现,服务器端用 Erlang 语言编写,支持多种语言客户端,如:Python、Ruby、.NET、Java、C、PHP、ActionScript 等。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储转发消息,在易用性、扩展性、高可用性等方面表现不俗。

    49 引用 • 60 回帖 • 350 关注
  • Node.js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JavaScript 运行时建立的平台, 用于方便地搭建响应速度快、易于扩展的网络应用。Node.js 使用事件驱动, 非阻塞 I/O 模型而得以轻量和高效。

    139 引用 • 269 回帖 • 1 关注
  •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92 引用 • 752 回帖
  • Flutter

    Flutter 是谷歌的移动 UI 框架,可以快速在 iOS 和 Android 上构建高质量的原生用户界面。 Flutter 可以与现有的代码一起工作,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组织使用,并且 Flutter 是完全免费、开源的。

    39 引用 • 92 回帖 • 11 关注
  • H2

    H2 是一个开源的嵌入式数据库引擎,采用 Java 语言编写,不受平台的限制,同时 H2 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的 web 控制台用于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内容。H2 还提供兼容模式,可以兼容一些主流的数据库,因此采用 H2 作为开发期的数据库非常方便。

    11 引用 • 54 回帖 • 677 关注
  • 数据库

    据说 99% 的性能瓶颈都在数据库。

    346 引用 • 761 回帖 • 1 关注
  • Chrome

    Chrome 又称 Google 浏览器,是一个由谷歌公司开发的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源软件所编写,包括 WebKit,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

    63 引用 • 289 回帖
  • 快应用

    快应用 是基于手机硬件平台的新型应用形态;标准是由主流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联合制定;快应用标准的诞生将在研发接口、能力接入、开发者服务等层面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

    15 引用 • 127 回帖 • 2 关注
  • Wide

    Wide 是一款基于 Web 的 Go 语言 IDE。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行 Go 开发,并有代码自动完成、查看表达式、编译反馈、Lint、实时结果输出等功能。

    欢迎访问我们运维的实例: https://wide.b3log.org

    30 引用 • 218 回帖 • 642 关注
  • abitmean

    有点意思就行了

    34 关注
  • Google

    Google(Google Inc.,NASDAQ:GOOG)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 1998 年 9 月 7 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 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Google 目前被公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不作恶(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

    49 引用 • 192 回帖
  • LaTeX

    LaTeX(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 ΤΕΧ 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 TeX 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12 引用 • 59 回帖 • 2 关注
  • Hadoop

    Hadoop 是由 Apache 基金会所开发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

    93 引用 • 122 回帖 • 620 关注
  • GitLab

    GitLab 是利用 Ruby 一个开源的版本管理系统,实现一个自托管的 Git 项目仓库,可通过 Web 界面操作公开或私有项目。

    46 引用 • 72 回帖 • 1 关注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15 引用 • 547 回帖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101 引用 • 905 回帖
  • 音乐

    你听到信仰的声音了么?

    62 引用 • 512 回帖
  • Ruby

    Ruby 是一种开源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由日本的松本行弘(まつもとゆきひろ/Yukihiro Matsumoto)设计并开发。在 Ruby 社区,松本也被称为马茨(Matz)。

    7 引用 • 31 回帖 • 266 关注
  • 招聘

    哪里都缺人,哪里都不缺人。

    188 引用 • 1057 回帖 • 1 关注
  • Outlook
    1 引用 • 5 回帖
  • Notion

    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10 引用 • 77 回帖
  • Python

    Python 是一种面向对象、直译式电脑编程语言,具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成熟且稳定。它包含了一组完善而且容易理解的标准库,能够轻松完成很多常见的任务。它的语法简捷和清晰,尽量使用无异义的英语单词,与其它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大括号不一样,它使用缩进来定义语句块。

    554 引用 • 675 回帖 • 2 关注
  • Anytype
    3 引用 • 31 回帖 • 36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