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表的引入
我们知道,普通单链表查询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n),即使该单链表是有序的,我们也不能通过 2 分的方式缩减时间复杂度。
如上图,我们要查询元素为 55 的结点,必须从头结点,循环遍历到最后一个节点,不算-INF(负无穷)一共查询 8 次。那么用什么办法能够用更少的次数访问 55 呢?最直观的,当然是新开辟一条捷径去访问 55。
如上图,我们要查询元素为 55 的结点,只需要在 L2 层查找 4 次即可。在这个结构中,查询结点为 46 的元素将耗费最多的查询次数 5 次。即先在 L2 查询 46,查询 4 次后找到元素 55,因为链表是有序的,46 一定在 55 的左边,所以 L2 层没有元素 46。然后我们退回到元素 37,到它的下一层即 L1 层继续搜索 46。非常幸运,我们只需要再查询 1 次就能找到 46。这样一共耗费 5 次查询。
那么,如何才能更快的搜寻 55 呢?有了上面的经验,我们就很容易想到,再开辟一条捷径。
如上图,我们搜索 55 只需要 2 次查找即可。这个结构中,查询元素 46 仍然是最耗时的,需要查询 5 次。即首先在 L3 层查找 2 次,然后在 L2 层查找 2 次,最后在 L1 层查找 1 次,共 5 次。很显然,这种思想和 2 分非常相似,那么我们最后的结构图就应该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最耗时的访问 46 需要 6 次查询。即 L4 访问 55,L3 访问 21、55,L2 访问 37、55,L1 访问 46。我们直觉上认为,这样的结构会让查询有序链表的某个元素更快。那么究竟算法复杂度是多少呢?
如果有 n 个元素,因为是 2 分,所以层数就应该是 log n 层 (本文所有 log 都是以 2 为底),再加上自身的 1 层。以上图为例,如果是 4 个元素,那么分层为 L3 和 L4,再加上本身的 L2,一共 3 层;如果是 8 个元素,那么就是 3+1 层。最耗时间的查询自然是访问所有层数,耗时 logn+logn,即 2logn。为什么是 2 倍的 logn 呢?我们以上图中的 46 为例,查询到 46 要访问所有的分层,每个分层都要访问 2 个元素,中间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至此为止,我们引入了最理想的跳跃表,但是如果想要在上图中插入或者删除一个元素呢?比如我们要插入一个元素 22、23、24……,自然在 L1 层,我们将这些元素插入在元素 21 后,那么 L2 层,L3 层呢?我们是不是要考虑插入后怎样调整连接,才能维持这个理想的跳跃表结构。我们知道,平衡二叉树的调整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左旋右旋左右旋……一般人还真记不住,而调整一个理想的跳跃表将是一个比调整平衡二叉树还复杂的操作。幸运的是,我们并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调整连接来维护这样完美的跳跃表。有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插入算法,也能得到时间复杂度为 O(logn)的查询效率,这种跳跃表才是我们真正要实现的。
容易实现的跳跃表
容易实现的跳跃表,它允许简单的插入和删除元素,并提供 O(logn)的查询时间复杂度,以下我们简称为跳跃表。
先讨论插入,我们先看理想的跳跃表结构,L2 层的元素个数是 L1 层元素个数的 1/2,L3 层的元素个数是 L2 层的元素个数的 1/2,以此类推。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只要在插入时尽量保证上一层的元素个数是下一层元素的 1/2,我们的跳跃表就能成为理想的跳跃表。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插入时保证上一层元素个数是下一层元素个数的 1/2 呢?很简单,抛硬币就能解决了!假设元素 X 要插入跳跃表,很显然,L1 层肯定要插入 X。那么 L2 层要不要插入 X 呢?我们希望上层元素个数是下层元素个数的 1/2,所以我们有 1/2 的概率希望 X 插入 L2 层,那么抛一下硬币吧,正面就插入,反面就不插入。那么 L3 到底要不要插入 X 呢?相对于 L2 层,我们还是希望 1/2 的概率插入,那么继续抛硬币吧!以此类推,元素 X 插入第 n 层的概率是(1/2)的 n 次。这样,我们能在跳跃表中插入一个元素了。
在此还是以上图为例:跳跃表的初试状态如下图,表中没有一个元素:
如果我们要插入元素 2,首先是在底部插入元素 2,如下图:
然后我们抛硬币,结果是正面,那么我们要将 2 插入到 L2 层,如下图
继续抛硬币,结果是反面,那么元素 2 的插入操作就停止了,插入后的表结构就是上图所示。接下来,我们插入元素 33,跟元素 2 的插入一样,现在 L1 层插入 33,如下图:
然后抛硬币,结果是反面,那么元素 33 的插入操作就结束了,插入后的表结构就是上图所示。接下来,我们插入元素 55,首先在 L1 插入 55,插入后如下图:
然后抛硬币,结果是正面,那么 L2 层需要插入 55,如下图:
继续抛硬币,结果又是正面,那么 L3 层需要插入 55,如下图:
继续抛硬币,结果又是正面,那么要在 L4 插入 55,结果如下图:
继续抛硬币,结果是反面,那么 55 的插入结束,表结构就如上图所示。
以此类推,我们插入剩余的元素。当然因为规模小,结果很可能不是一个理想的跳跃表。但是如果元素个数 n 的规模很大,学过概率论的同学都知道,最终的表结构肯定非常接近于理想跳跃表。
当然,这样的分析在感性上是很直接的,但是时间复杂度的证明实在复杂,在此我就不深究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关于跳跃表的 paper。
再讨论删除,删除操作没什么讲的,直接删除元素,然后调整一下删除元素后的指针即可。跟普通的链表删除操作完全一样。
总结
显而易见,跳表的查询,删除,插入速度都很高,唯一不足的大家应该也都发现了,占用空间要多一点
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推荐 2 篇不错的文章。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