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前后端分离

本贴最后更新于 257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天翻地覆

在我映像中,2014 年淘宝系大肆宣传他们的前后端分离架构,AngularJS 那时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基于这一春风,业界也全方位兴起了前后端分离的热潮。但和 微服务 一样,一个名词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也出来了,似乎也没有人能够很清楚地说明白,前后端分离究竟如何分离。

当时我在 ZTO,大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多种多样。那时我们各种内部系统间通过 API 调用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甚至已经有了开放平台的雏形,我们内部也在制定各种 API 的内部标准。而各个系统可以通过 调用API、组装数据,渲染视图 成为一套独立的系统供用户使用。那么这算不算前后端分离?当时我负责的官网产品线就很典型:

front-backend-slice-2018316183027

根据当时我们的业务场景,官网是需要有 SEO 的,我们内部有一个约定:内部业务 API 是不做授权鉴权的,需要暴露到外网的 API 才需要做鉴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方案自然就是 Web 服务调用后端 API,将数据在 Server 端处理好,并渲染好页面进行返回。

在这样的模式下,其实是将大量可复用逻辑进行了接口化开发,也可以认为是 SOA 的架构模式,这样的架构模式下门面层负责的就是 API 调用和数据组装,视图渲染。大量的业务逻辑依旧由后端程序员完成。我认为这也算一种前后端分离,至少它将视图渲染模块和数据提供模块进行了解耦。曾经一个单号跟踪查询需要写 200 多行查询语句到程序里还要到处维护的日子我再也不想体会了。

后来一些人认为,前后端分离一定要将前后端的工作分开。前端开发人员直接开发 UI,后端仅仅需要提供 Rest API 就好了。对于这种思想,我认为从分工的角度是非常合理的。毕竟分工细化是工程化的进步。这样的架构如下:

front-backend-slice-2018316221540

这种架构模式 Application Server 以及以上部分由后端程序员负责,前端程序员负责浏览器部分。感谢这些年丰富的前端框架,将页面构造工作量降低了不知多少个数量级,将视图引擎这一重要组件交由前端。后端工程师终于有了机会将视图渲染工作统统甩锅。另一方面,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前端工程师当然会开发出更适合前端使用的工具,适合前端应用的语言。例如 PUG(jade),less,stylus 这样的语言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了 UI 开发的便利。这种开发模式下,最具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工作完全解耦,不同的工程师可以各司其职。犹记当年我的前端搭档需要到我的 cshtml 文件里修改东西,还要安装一个 Visual Studio ,简直不要太悲伤。在功能开发方面,同样带来了很多便利,一些 UI 状态维护(例如当前所在菜单高亮)这种事情,从前的后端渲染时处理起来也尤为恶心,你需要关注一些和你业务逻辑并不相关的状态,这种悲催的体验随着前端完全掌控视图渲染几乎消亡。

话又说回来,其实这样的开发方式并不能算是多大的创新。在前后端分离轰轰烈烈开展之前,我想很多道友应该也用过例如 Jquery UI,ExtJs,YUI 之类的框架了吧。在很多后台管理型站点中,这样的技术已经非常普遍了。而那个年代,node.js 还没有兴起,各大厂商还在为步子太大扯到蛋的 ES5 争吵不休,bable 还没有影子,前端还没有成一个普遍认同的工种,我们还在为 IE6 而苦恼。在那个条件下,兼容性、性能、流量等等因素制约着前端的领土,一直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到来,UI 交互日益复杂,工具链逐渐成熟后,前端的美好时代终于到来。

这种开发模式也不是没有问题,首先,这种协作方式预设了一个前提:前后端开发人员是分离的。这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典型事例啊!目前能配备一个项目至少一个专职前端的公司估计少得可怜吧,全栈工程师的概念对于一个花钱养人的 BOSS 来说应该具有无比的诱惑吧。而前后端分离也同样早就了前后端工具链的分离。原本一个 IDE,一个端口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变成了两个 IDE,两个端口;还引入了跨域问题。你说有 IDE 插件可以启动 WebPackDevServer 可以解决跨域问题。但过去根本没有这些问题的呀!

另一方面,前后端分离后部署问题也让我哭笑不得。一些人认为:应该使用 Nginx 跑代理来将前后端代理到一个域下来处理跨域问题。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方案的,明明分离的优势就在于解耦,之前跨过了千辛万苦都解耦了,最后一公里又要耦合在一起?还引入了 Nginx 黑魔法在中间? 另一些人认为:可以将后台部署为 CORS 接口;这群人往往更激进,都用 CORS 了,还要中间那个 Application Server 作甚?直接捞数据 API 不就好了嘛?你看 PGSQL 都直接提供 Rest 功能了诶。但是这样的架构会不会新增运维负担?上线时还要关注请求发起方的域名,会不会引起一些额外的攻击?如果调用了不同的 API 授权鉴权怎么做?

同时,这样的前后端分离也带来了一些广泛而难以解决问题:首页面白屏时间长的问题怎么办?最要命的还在于 SEO 这一死穴让纯粹的前后端分离变得困难重重。

随着 Node.js 的发展,前端工程师也一定不会满足于浏览器这一亩三分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组织内,一定会存在海量可复用的业务逻辑 API。那既然前后端协作还有那么多麻烦,而且搜索引擎那么排斥 ajax ,我们不如干脆把后端也做了吧。随着各大框架推出了自己的 SSR 方案,前端工程师们吹响了进军后端的号角。现在的架构变成了这样:

front-backend-slice-201831623121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是不是似乎又看到了最初的架构,现在渲染工作由服务器和浏览器共同承担,当遇到了搜索引擎爬虫和浏览器初次访问时,服务器承担了渲染工作,其他时候由浏览器承担渲染工作。

目前,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它也依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开发人员权衡取舍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区是活跃的。前后端都在互相争夺着地盘。例如微服务体系下网关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实现协议转换,数据编排等功能。道友们还是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技术,仔细思考原理切勿跟风盲从偏听偏信,更勿裹足不前。毕竟 前端代代框架出,各领风骚几个月 前方的沙滩和后方的后浪课都在迫不及待等着你。这是我对前后端分离的一些思考和吐槽,如果能给您带来一些想法,荣幸之至。

我的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后端
    44 引用 • 126 回帖 • 1 关注
  • 架构

    我们平时所说的“架构”主要是指软件架构,这是有关软件整体结构与组件的抽象描述,用于指导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另外还有“业务架构”、“网络架构”、“硬件架构”等细分领域。

    143 引用 • 442 回帖
  • 前端

    前端技术一般分为前端设计和前端开发,前端设计可以理解为网站的视觉设计,前端开发则是网站的前台代码实现,包括 HTML、CSS 以及 JavaScript 等。

    245 引用 • 1338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QQ

    1999 年 2 月腾讯正式推出“腾讯 QQ”,在线用户由 1999 年的 2 人(马化腾和张志东)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了,在线人数超过一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45 引用 • 557 回帖
  • Ngui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7 引用 • 9 回帖 • 400 关注
  • 反馈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akers and users.

    126 引用 • 930 回帖 • 270 关注
  • 叶归
    5 引用 • 16 回帖 • 11 关注
  • Kotlin

    Kotlin 是一种在 Java 虚拟机上运行的静态类型编程语言,由 JetBrains 设计开发并开源。Kotlin 可以编译成 Java 字节码,也可以编译成 JavaScript,方便在没有 JVM 的设备上运行。在 Google I/O 2017 中,Google 宣布 Kotlin 成为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

    19 引用 • 33 回帖 • 77 关注
  • RYMCU

    RYMCU 致力于打造一个即严谨又活泼、专业又不失有趣,为数百万人服务的开源嵌入式知识学习交流平台。

    4 引用 • 6 回帖 • 52 关注
  • CSDN

    CSDN (Chinese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 创立于 1999 年,是中国的 IT 社区和服务平台,为中国的软件开发者和 IT 从业者提供知识传播、职业发展、软件开发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满足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学习及共享知识和信息、建立职业发展社交圈、通过软件开发实现技术商业化等刚性需求。

    14 引用 • 155 回帖
  • AngularJS

    AngularJS 诞生于 2009 年,由 Misko Hevery 等人创建,后为 Google 所收购。是一款优秀的前端 JS 框架,已经被用于 Google 的多款产品当中。AngularJS 有着诸多特性,最为核心的是:MVC、模块化、自动化双向数据绑定、语义化标签、依赖注入等。2.0 版本后已经改名为 Angular。

    12 引用 • 50 回帖 • 504 关注
  • MyBatis

    MyBatis 本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 的一个开源项目 iBatis,2010 年这个项目由 Apache 软件基金会迁移到了 google code,并且改名为 MyBatis ,2013 年 11 月再次迁移到了 GitHub。

    173 引用 • 414 回帖 • 369 关注
  • Angular

    AngularAngularJS 的新版本。

    26 引用 • 66 回帖 • 544 关注
  • OnlyOffice
    4 引用 • 22 关注
  • Bug

    Bug 本意是指臭虫、缺陷、损坏、犯贫、窃听器、小虫等。现在人们把在程序中一些缺陷或问题统称为 bug(漏洞)。

    76 引用 • 1742 回帖
  • Python

    Python 是一种面向对象、直译式电脑编程语言,具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成熟且稳定。它包含了一组完善而且容易理解的标准库,能够轻松完成很多常见的任务。它的语法简捷和清晰,尽量使用无异义的英语单词,与其它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大括号不一样,它使用缩进来定义语句块。

    556 引用 • 675 回帖
  • Postman

    Postman 是一款简单好用的 HTTP API 调试工具。

    4 引用 • 3 回帖
  • JavaScript

    JavaScript 一种动态类型、弱类型、基于原型的直译式脚本语言,内置支持类型。它的解释器被称为 JavaScript 引擎,为浏览器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客户端的脚本语言,最早是在 HTML 网页上使用,用来给 HTML 网页增加动态功能。

    729 引用 • 1278 回帖 • 1 关注
  • PHP

    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一种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 C 语言、 Java 和 Perl 的特点,主要适用于 Web 开发领域,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

    179 引用 • 408 回帖 • 485 关注
  • WebClipper

    Web Clipper 是一款浏览器剪藏扩展,它可以帮助你把网页内容剪藏到本地。

    3 引用 • 9 回帖 • 5 关注
  • Sphinx

    Sphinx 是一个基于 SQL 的全文检索引擎,可以结合 MySQL、PostgreSQL 做全文搜索,它可以提供比数据库本身更专业的搜索功能,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实现专业化的全文检索。

    1 引用 • 216 关注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53 引用 • 40 回帖
  • Wide

    Wide 是一款基于 Web 的 Go 语言 IDE。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行 Go 开发,并有代码自动完成、查看表达式、编译反馈、Lint、实时结果输出等功能。

    欢迎访问我们运维的实例: https://wide.b3log.org

    30 引用 • 218 回帖 • 644 关注
  • 导航

    各种网址链接、内容导航。

    43 引用 • 177 回帖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9 引用 • 431 回帖 • 1 关注
  • Telegram

    Telegram 是一个非盈利性、基于云端的即时消息服务。它提供了支持各大操作系统平台的开源的客户端,也提供了很多强大的 APIs 给开发者创建自己的客户端和机器人。

    5 引用 • 35 回帖
  • Quicker

    Quicker 您的指尖工具箱!操作更少,收获更多!

    36 引用 • 155 回帖
  • 百度

    百度(Nasdaq: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2000 年 1 月由李彦宏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63 引用 • 785 回帖 • 109 关注
  • WebSocket

    WebSocket 是 HTML5 中定义的一种新协议,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

    48 引用 • 206 回帖 • 298 关注
  • Java

    Java 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于 1995 年 5 月推出的。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

    3195 引用 • 8215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