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叉熵在 loss 函数中使用的理解
交叉熵(cross entropy)是深度学习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一般用来求目标与预测值之间的差距。以前做一些分类问题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注意,直接调用现成的库,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最近开始研究起对抗生成网络(GANs),用到了交叉熵,发现自己对交叉熵的理解有些模糊,不够深入。遂花了几天的时间从头梳理了一下相关知识点,才算透彻的理解了,特地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
信息论
交叉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概念,要想了解交叉熵的本质,需要先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
1 信息量
首先是信息量。假设我们听到了两件事,分别如下:
事件 A:巴西队进入了 2018 世界杯决赛圈。
事件 B:中国队进入了 2018 世界杯决赛圈。
仅凭直觉来说,显而易见事件 B 的信息量比事件 A 的信息量要大。究其原因,是因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很大,事件 B 发生的概率很小。所以当越不可能的事件发生了,我们获取到的信息量就越大。越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了,我们获取到的信息量就越小。那么信息量应该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
假设X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取值集合为\chi,概率分布函数p(x)=Pr(X=x),x\in \chi,则定义事件X=x_0的信息量为:
由于是概率所以p(x_0)的取值范围是[0,1],绘制为图形如下:
可见该函数符合我们对信息量的直觉
考虑另一个问题,对于某个事件,有n种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都有一个概率p(x_i)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某一种可能性的信息量。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拿出了你的电脑,按下开关,会有三种可能性,下表列出了每一种可能的概率及其对应的信息量
序号 | 事件 | 概率 P | 信息量 I |
---|---|---|---|
A | 电脑正常开机 | 0.7 | -log(p(A))=0.36 |
B | 电脑无法开机 | 0.2 | -log(p(B))=1.61 |
C | 电脑爆炸了 | 0.1 | -log(p(C))=2.30 |
注:文中的对数均为自然对数
我们现在有了信息量的定义,而熵用来表示所有信息量的期望,即:
其中 n 代表所有的 n 种可能性,所以上面的问题结果就是
然而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问题,比如投掷硬币只有两种可能,字朝上或花朝上。买彩票只有两种可能,中奖或不中奖。我们称之为 0-1 分布问题(二项分布的特例),对于这类问题,熵的计算方法可以简化为如下算式:
3 相对熵(KL 散度)
相对熵又称 KL 散度,如果我们对于同一个随机变量 x 有两个单独的概率分布 P(x) 和 Q(x),我们可以使用 KL 散度(Kullback-Leibler (KL) divergence)来衡量这两个分布的差异
维基百科对相对熵的定义
In the context of machine learning, DKL(P‖Q) is often called the information gain achieved if P is used instead of Q.
即如果用 P 来描述目标问题,而不是用 Q 来描述目标问题,得到的信息增量。
在机器学习中,P 往往用来表示样本的真实分布,比如[1,0,0]表示当前样本属于第一类。Q 用来表示模型所预测的分布,比如[0.7,0.2,0.1]
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用 P 来描述样本,那么就非常完美。而用 Q 来描述样本,虽然可以大致描述,但是不是那么的完美,信息量不足,需要额外的一些“信息增量”才能达到和 P 一样完美的描述。如果我们的 Q 通过反复训练,也能完美的描述样本,那么就不再需要额外的“信息增量”,Q 等价于 P。
KL 散度的计算公式: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需要评估 label 和 predicts 之间的差距,使用 KL 散度刚刚好,即D_{KL}(y||\hat{y}),由于 KL 散度中的前一部分-H(y)不变,故在优化过程中,只需要关注交叉熵就可以了。所以一般在机器学习中直接用用交叉熵做 loss,评估模型。
交叉熵为什么可以做为 loss 函数
从相对熵与交叉熵的公式可以看出
A 与 B 的交叉熵 = A 与 B 的 KL 散度 - A 的熵
当 A 的熵一定,最小化交叉熵与最小化 KL 散度等价。
例如在逻辑回归中,我们实际上实在最小化模型的分布与训练数据的分布的 KL 散度,因为训练数据的分布也就是熵一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最小化交叉熵来实现,因为交叉熵的形式比 KL 散度的形式简单。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