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程序切片技术
程序依赖的痛处
我们知道,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相当复杂,分析起来十分麻烦,效率也不高,但是如果我们只分析我们感兴趣的部分会怎么样呢?程序切片技术就是一种让我们只分析感兴趣部分的技术。
程序切片的定义
Mark Weiser 在 1979 年提出切片技术,应用于程序调试工作。在程序调试时, 程序员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发现程序中某个位置的某个变量的值出错了, 此时需要追踪哪些代码能够影响这个值的计算。Mark Weiser 将这样的程序位置 n 和某个变量 v 的二元组 <n,v> 定义为切片标准,程序中影响切片标准的所有部分被称为程序切片。程序位置 n 一般用代码行号指定,而 v 可以是单一变量也可 以是变量集合。
如上图,与 print(i)
有关的代码被标记出来了。
程序切片的应用场景
-
调试
-
测试
-
逆向工程
-
优化
-
程序剖析
-
恶意代码分析
程序切片方法
程序切片技术分类
-
静态切片 vs 动态切片
-
前向切片 vs 后向切片
-
可执行切片 vs 不可执行切片
-
基于边的切片 vs 基于点的切片
静态切片技术
-
优势
- 考虑了所有的执行路径
- 快速计算
- 节省空间
-
缺点
- 可能会有路径重复
- 指针指向不准确
动态切片技术
-
优势
- 精确地考虑单次执行
- 没有别名或多路径的不精确
- 包含更少的程序语句
-
缺点
- 捕获跟踪并计算 DDG 代价较高(跟踪文件通常达到 GB 量级)
- 计算缓慢(浪费了大量内存)
- 很多语句实例和动态依赖性要检查
其他切片方法
>> 回到课程主目录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