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这篇文章不应发到这里,毕竟是思源的老家。删了,回头发到其它地方。
相关帖子
-
额,思源是端到端加密同步,不知道密码是没法知道内容的。。。现在是手动上传本笔记资源文件到图床,才是明文公布。而且本地软件,也没有什么捆绑数据一说,想导出多少笔记就导出多少。
md 改 json 我是支持的,思源 1.1.83 之前列表 bug 非常非常多,污染的 md 也是很多用户吐槽的一点,反正污染的 md 不方便直接用其他 md 编辑器打开,改成更容易解析的 json 编辑器不是更好吗,让这些用户闭嘴。只要能实现更多的功能,实现更稳定,我管他 md 还是 json 格式呢,我用的方便就好了。只要不影响我复制、导出内容。只是想写简单的 md 笔记或文章,用便携的 typora 也挺好,思源的定位是知识管理,简单的 md 语法是撑不起知识管理的。另外,目前思源模仿的是 notion 编辑器,不是 wolai,wolai 也是模仿 notion 的。虽然也是抄了点 wolai 的交互的。
我同意你说的,思源笔记发版太着急,一些比较明显严重影响体验的 bug 都没检查就直接发了,这点我的感受也不好,希望以后发版能谨慎多自测下。思源笔记前一段时间(前几个月)确实非常不稳定,动不动改架构。目前已经稳定很多很多了,等跨笔记本移动块做出来,基本就可以养老了。😄
反正你不爱用一个软件就不用,也没必要非要得到别人的理解、认可。我想支持这个软件,也没必要说服我。在互联网上,每个人肆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罢了
走好,再见!
1 回复1 操作Achuan-2 在 2021-08-31 13:32:36 更新了该回帖 - 其他回帖
-
obsidian,我从 7 月跟思源同时开始用。卡片笔记写作法给 obsidian 背书,后来一直跟着 B 站和知乎大佬学习用好这个软件。到前天,学到第 22 个插件,各种酷炫的主题装了一堆,真正笔记内容空空如也。obsidian 除了插件和测试主题的模板,啥也没有。我抬头看了一下还有 300 个插件。目前学到 22 个插件,已经有了明显的冲突感,而且加载速度很慢。我学的速度估计都没人研发插件的人速度快,有生之年估计天天得装插件了。
我又回想了一下我的初心,我是学怎么装插件的吗?我分明是来记笔记的呀。我复盘了一下 7 月到现在的心路历程,发现每次安装各种 obsidian 插件占据大量时间,等到写笔记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了。然后第二天大神又给我安利更多牛逼的软件,而且告诉我各种插件奇妙组合,各种 diy 就可以制作自己内心想要的功能。周而复始陷入了一个怪圈,明明想着提高自己,但是又想用一套炫酷的软件,表明自己与众不同,多么的牛逼。这种心理很难挣脱,好在我有一个模板:吐槽 反思 复盘,每周或者每两周就会复盘每天吐槽点和反思点。绘制曲线后,可以直观看到 obsidian 的推广是怎么影响到我的。数据一呈现出来,就清晰多了。我不信大神们 300 个插件都能用到出神入化,2 的 300 次方个奇妙组合信手拈来?分明是背后有团队运作,前面只是个形象好的背书人。
于是一对比,发现思源还是省心。心理负担一放下,思路就活泛了。尤其是昨天用 iframe 把语雀数据表和画板给集成到思源后,发现 Notion 也不用上了,prosess 也不用去了。再集成个 trello 什么的就齐活了,看板其实用数据表就能做,主题用集市里的就行。其实我觉得 D 大,可以把 iframe 和 api 这块结合一下,一些数据能做到互通。毕竟有些数据是适合放在云端,有些数据适合放在本地,也可以考虑一键脱敏。这样相当于不抛弃原有结构上,可以更加快速打通生态。弥补思源信息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软件去做。同时出一些联动的攻略案例,用那些软件的人就会有更多的人尝试用思源。相当于病毒传播中的关联,我看国外软件多通过这种途径去成长扩大自身。
- 目前我的数据:吐槽(吐槽能降低内心戾气平复心灵)反思复盘,读书笔记和工作文档全部在思源,这些相当于成果输出落在本地更加安全,同步是坚果云盘。但是工单和日常工作都是在语雀数据表通过表单(有些要链到思源或者语雀的文档,是通过超链完成)去记录,再用思源 iframe 链回本地呈现,因为要跟团队协作也没有办法的事。teambition 还是太重了,只能用于项目管理,就是跟领导汇报的东东。流程图思维图也是语雀,通过 iframe 嵌入到思源实现。以上可以在思源里统统用 iframe 里链回来,不用切换浏览器。
- 走过的误区:因为之前用 Notion 习惯了,来思源后用了 git 上大佬的插件,在思源里实现了 kanban,to-do,日历,卡片等,但是只能看,不能更新和操作,因为不能形成体系化,也不知道落地场景。最后过了新鲜期,无奈放弃了在思源里组合 all in one 的信息管理的想法。
- 日常管理之前用滴答跟 notion 打通了,但是感觉不好使。最后用时光序了,专门做提醒,其实也挺省心的。作为用户,笔记最主要的价值,除了管理知识信息外,就是高效的输出自身的体系化思考。部分 all in one 的笔记,确实有事务和生活管理,但是都不如专业的 todo 做的好。
- 写了大概 300 多篇笔记后,最大的感悟就是数据表是个特别强大的东西,可以实现的东西超乎想象。在极小的空间里,实现大量信息的聚合,并对这些信息全部量化。理论上现实中的一切组织形式,都可以封装在数据表里,笔记只是个他的前端形式之一。双链其实是个炒作,不思考的双链就是 wiki 链接搬运工,关联是思考的一种形式,但是并不唯一。大纲是个过度的,而且还带偏了思维导图,文档是个过气的。我常常在想,未来笔记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数据表中的块数据,真正用知识图谱展开,借助 AI 加上因果链,形成既能统揽全局洞悉因果,又能量化细分无限迭代,笔记内容自身就能成长,这种超越笔记软件肯定非常强大,在人类决策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真正称为第二大脑。
-
说实话, 经历过知乎的洗礼, 我比较神烦这类打着
小白
旗号的反馈.右键点任何文档都有导入, 你说找不到? 这是一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地方, 居然被你说的"卡"住了, 还这么长篇大论, 我不得不说说:
几乎所有"GUI"界面菜单的逻辑, 都不外乎
- 点击按钮或图标出现菜单
- 点击右键出现菜单
- 点击左键出现菜单
- 快捷键出现菜单
思源在 GUI 界面逻辑上, 至少前三点都做的非常好, 所有功能都可以通过
按钮图标
,左键
,右键
调出菜单, 可谓全覆盖; 由此推测- 你大致连基本的通用 GUI 逻辑意识都没健全, 很有可能你只熟悉点击
图标按钮
这一逻辑 - 你使用软件时应该从来不看帮助文档
即使不看帮助文档, 随手点点弄弄总会吧?
你这算是重新定义了"普通用户", 要把饭送到你嘴里才算是好饭店?
这是个知识体系管理工具, 不是 windows 记事本哦小白同志
-
xiashun • • 1 赞同
本来不想回的,看你说了那么多,还是回下吧。
我那句前半段你可能忽略掉了:“思源笔记支持本地存储,对于云存储完全是看用户需求,你可以选择同步到云上,也可以自己存本地。”
数据存储方式,选择权在你。
我数据都是放在本地,所以云上数据安全问题,对我都不是个问题,不需要去考虑。
对于喜欢云同步便利的用户,为自己负责,就这样。题外话,不要觉得社区网友戾气大,那是你帖子标题说的太绝了。使用了一年拍屁股走人,再来补一刀
你信不信,你说句“未来可期”,帖子下面都是“祝好”!? - 查看全部回帖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