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片笔记法简述
卡片笔记由“卢曼教授”创造,因为当时没有个人电脑之类的设备只能手工整理,就像维护一个“个人图书馆”一样,而且笔记都是短篇、相互关联、需要持续维护和持续查看的,所以就要有一种更加有效率的管理方式。
遥想上学时候怎么记录笔记的,买多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进行分类,比如化学、物理、英语等等,在上面开始记录学习和思考过程中的笔记,查询的话就挨个翻,或者编写一个目录,1-10 页是英语单词,11-15 页是英语句子案例这样。
但这样会有很多明显的问题:
1.笔记之间相互孤立,学习物理需要用到数学公式,那就得查对应的数学笔记本,但如果把公式写旁边,就会造成大量重复。
2.容易编写重复内容而不自知,对于很多观点当初记录过但现在忘了就会重复记录,如果记录前先查看就会特别麻烦了。
3.内容多后查找效率低,即使在笔记本上添加目录索引查找依然会很慢。
4.当需要给某条笔记进行维护的时候无法在原有位置维护,在新位置写那查找起来会很难受。
卡片法解决了这些问题,开头是按照时间排序的唯一编号和具体的一句话介绍,第二行是当前卡片内容的标签。第三行是具体内容,每张卡片只编写当前主题相关的内容,如果需要提及到其它内容,就新建卡片并引用编号。最后是当前内容的来源,如果引用了某些文献就把文献名称和具体位置写下来。
这样一张卡片就制作完成了,由这样一张张卡片构建成了一个笔记网络,当你需要编写一篇文章时,只需要将相关卡片组合就编写完成了。
当前这个卡片系统是不完善的,因为想查找数学相关的问题,可能要翻越很多卡片,毕竟这些卡片并没有进行分类,不知道哪个“抽屉”里面是“哪一类”卡片。所以这里有一个叫“索引卡片”的东西,它们是笔记星海中的核心,单独存放在一个抽屉里面,每个索引卡片都只包含这个大主题中的其它卡片。
就像如下的索引卡片一样,关于 ZettelKasten 的知识有 5 篇,使用索引会对相关内容的卡片有哪些一目了然,再根据编号进行具体查询。
可以看出上述的卡片系统是“老旧且效率低下”的,因为卢曼教授有一个好妻子帮助他整理和查找这些卡片,他才能如鱼得水。所以现代使用“卡片笔记法”要根据所使用的软件和习惯进行“变种”,使得知识管理更加“科学”。
二.卡片在思源的具体实践
新建卡片
使用卡片是不需要建立文件夹来进行分类的,所以每次只需要在默认文件夹下去新建文章即可。比如最近在学习关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知识,建立一个关于《IP 地址》的文章。
卡片里只编写关于当前主题的内容,其它的内容则新建卡片并用“双链接”方式来关联。卡片中的内容不要复制粘贴,而是尽量用自己的话来编写。
卡片的编写不是一次性就完成好的,遇到一些不错的资料可以先添加参考链接后续再整理,不要整个复制到卡片里乱糟糟的,后续这个卡片是不会想整理的,算是废了。
查询和使用
当需要查询内容的时候要使用“搜索”功能进行查找,在思源中会先匹配文章的“标题”和“别名”,再匹配其它包含关键字的内容,卡片法使得内容高度的一致性,很方便查找,不会出现一个关键字好多文章都有的情况。
别名是文章右键-》属性中设置,每个关键词用英文逗号隔开,搜索的时候就可以搜到了。
索引卡片在有“搜索”的时候也是很有用的,它将相关的卡片进行归类并添加一些讲解方便快速查询。可能你想不起来 ip 地址具体有哪些内容,但肯定可以想起来《ip 地址》这个关键字。
维护
编写新的内容时不确定是否写过类似内容,那可以先搜索是否有对应关键字,有就维护进去,如果没有则新建。对于灵感类需要快速编写的,直接新建卡片即可,先写出来,再去进行维护,但要当场维护不要拖。
几个常见问题:
1.使用卡片还要建立文件夹吗?
文件夹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可以对卡片进行大致归类,这个根据需求使用。
2.一个卡片中到底有哪些关键字要引用其它卡片?
如果是需要把关联卡片内容粘贴过来的就引用,如果一些关键字只是有对应卡片的则不需要。
3.卡片都放在一个文件夹,忘了名字找不到了咋办?
如果写过一个关于《写笔记的好处》,有一天去搜索《抒写的用处》时没找到之前写的,那没关系,忘了就忘了吧,总有一天会找回来的,假如没找回来那就重新编写一个,并且赋予多个“别名”。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