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冷静,坚决的推进稳定性与安全性优化

本贴最后更新于 46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物是人非

社区里对各种功能的呼声很高,这是一件好事儿,但眼下这些开发新功能的选项必须暂时让位于稳定性、安全性、交互等等细节上的优化。

想必社区里的各位都晓得质量越大,引力越大的道理。当一个超大质量天体越过一定临界点,它就会成为一个不停吸引周围物质的引力源。

这种物理学在一款产品的商业发展历程中也是可以看到的:Notion 和 Obsidian 的成功绝不只是产品的成功,Notion 和 Obsidian 的用户数量都已经越过了“临界点”,形成了一种“用的人越多,结果用的人越来越多”的超级良性循环。

用的人越多,围绕着 Notion 的教程和自来水就越来越多,于是用 Notion 的反倒越来越多......

用的人越多,围绕着 Obsidian 的插件就越来越多,于是用 Obsidian 的反倒越来越多......

而损失用户,却是按百分比去损失——每一次 BUG,每一次云同步问题,每一次交互卡顿,这些细节的问题,通过传播与反馈,都是按百分比在丢失用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前云同步不稳丢笔记的时候社区像炸锅一样的损失用户群,且这部分人大概率再不会回来。)

无论是开启大规模付费推广,还是靠自来水慢慢传播,或是把产出力量用于补全教程与改进交互。都需要建立在软件本体已经较为稳定和不会有太大改动的情况下。

这里我们拿商业上非常成功的 flomo 举例子:flomo 这个软件堪称烂的一绝,但 flomo 的自有社区,随软件本体不断成长的教程,甚至官方对于自身产品的使用方法专门去写了一本书!

这样的投入看起来与“软件”无关,但事实证明,flomo 的百万级用户量还真就是靠这种“周边推进”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回到思源笔记来看,软件高深的功能需要学习,有些用户现在甚至连个 daily 里用无序列表进行块的传递,或是创建一张闪卡的操作都不会~

而 flomo 在周边上的发力,也起到了信用背书的作用:我出教程与书来告诉你,我这东西是有用的,不必用到半路开始质疑我的软件是不是真的有作用。

笔记笔记,很多人都有错误的理解:

思维工具 X

把 wiki 尽可能搬到自己的账户里来 √

作为一个思维脚手架、Anki 代餐、打着笔记软件名头的写作软件(雾)、网页剪藏器等等,思源目前的功能绝对够用!

希望大 D 和 V 姐一定坚持住原计划,在 2023 及 2024 初期尽力发力软件稳定性与细节方面。

在适当实际,进行周边工作,推出活动(链滴是个干净的好论坛,不要只成为一个问题反馈中心),让用户量有实打实的上升(伴随着用户上升,教程,插件才会有增长)。

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指数级增长的数字魔力下,思源的进步速度会比在一个小的局域内不停地优化快得多。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4053 引用 • 98026 回帖 • 1 关注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memos 就是个记录小片段,与片段关联的工具?

    1 回复
  • 其他回帖
  • HopeL 2 赞同

    开发工作不要怕“流流汗”,要怕“红红脸”。

    开发者们要“苦一苦”,小笔头们的体验才能“甜加甜”,思源的未来才能“高更高”。

    宣传工作“糟得很”吗,我看不见得哟,小笔头们“用得好”、“传得响”、“推得勤”,这才是“好得很”

  • NishikigiReeves

    在三阶秩序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技术面前,基于二阶秩序开发出的技术和理念就很一般,尽管看起来很完善(类似早期汽车和豪华马车)。

    1 回复
  • flomo 这个软件堪称烂的一绝,但 flomo 的自有社区,随软件本体不断成长的教程,甚至官方对于自身产品的使用方法专门去写了一本书!

    不能苟同。要把产品和方法论分离,虽然我觉得 flomo 很简陋,但只要它尽量活得久一点别那么快倒了,我就已经很满意了,打算等有时间闲下来了再去改造 memos 用。

    flomo 前期全靠用户安利来增长,那些「教程」实际上是通用的方法论,并非完全针对 flomo

    2 回复
    2 操作
    JeffreyChen 在 2023-11-16 18:42:27 更新了该回帖
    JeffreyChen 在 2023-11-16 18:41:02 更新了该回帖
  • 查看全部回帖
NishikigiReeves
“众生皆有螺旋力,唯迷自性而不得。” 抚顺

推荐标签 标签

  • GAE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14 引用 • 42 回帖 • 797 关注
  • FFmpeg

    FFmpeg 是一套可以用来记录、转换数字音频、视频,并能将其转化为流的开源计算机程序。

    23 引用 • 32 回帖 • 1 关注
  • Ruby

    Ruby 是一种开源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由日本的松本行弘(まつもとゆきひろ/Yukihiro Matsumoto)设计并开发。在 Ruby 社区,松本也被称为马茨(Matz)。

    7 引用 • 31 回帖 • 236 关注
  • Visio
    1 引用 • 2 回帖 • 1 关注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98 引用 • 345 回帖
  • Q&A

    提问之前请先看《提问的智慧》,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有价值。

    8997 引用 • 40995 回帖 • 129 关注
  • Swift

    Swift 是苹果于 2014 年 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发布的开发语言,可与 Objective-C 共同运行于 Mac OS 和 iOS 平台,用于搭建基于苹果平台的应用程序。

    36 引用 • 37 回帖 • 541 关注
  • SSL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TLS 与 SSL 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

    70 引用 • 193 回帖 • 414 关注
  • Gitea

    Gitea 是一个开源社区驱动的轻量级代码托管解决方案,后端采用 Go 编写,采用 MIT 许可证。

    4 引用 • 16 回帖 • 6 关注
  • IBM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 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 多万人,业务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7 引用 • 53 回帖 • 148 关注
  • abitmean

    有点意思就行了

    31 关注
  • VirtualBox

    VirtualBox 是一款开源虚拟机软件,最早由德国 Innotek 公司开发,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出品的软件,使用 Qt 编写,在 Sun 被 Oracle 收购后正式更名成 Oracle VM VirtualBox。

    10 引用 • 2 回帖 • 13 关注
  • RESTful

    一种软件架构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提供了一组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类的软件。基于这个风格设计的软件可以更简洁,更有层次,更易于实现缓存等机制。

    30 引用 • 114 回帖 • 10 关注
  • PWL

    组织简介

    用爱发电 (Programming With Love) 是一个以开源精神为核心的民间开源爱好者技术组织,“用爱发电”象征开源与贡献精神,加入组织,代表你将遵守组织的“个人开源爱好者”的各项条款。申请加入:用爱发电组织邀请帖
    用爱发电组织官网:https://programmingwithlove.stackoverflow.wiki/

    用爱发电组织的核心驱动力:

    • 遵守开源守则,体现开源&贡献精神:以分享为目的,拒绝非法牟利。
    • 自我保护:使用适当的 License 保护自己的原创作品。
    • 尊重他人:不以各种理由、各种漏洞进行未经允许的抄袭、散播、洩露;以礼相待,尊重所有对社区做出贡献的开发者;通过他人的分享习得知识,要留下足迹,表示感谢。
    • 热爱编程、热爱学习:加入组织,热爱编程是首当其要的。我们欢迎热爱讨论、分享、提问的朋友,也同样欢迎默默成就的朋友。
    • 倾听:正确并恳切对待、处理问题与建议,及时修复开源项目的 Bug ,及时与反馈者沟通。不抬杠、不无视、不辱骂。
    • 平视:不诋毁、轻视、嘲讽其他开发者,主动提出建议、施以帮助,以和谐为本。只要他人肯努力,你也可能会被昔日小看的人所超越,所以请保持谦虚。
    • 乐观且活跃:你的努力决定了你的高度。不要放弃,多年后回头俯瞰,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成就往日所仰望的水平。积极地将项目开源,帮助他人学习、改进,自己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成就与成就感。
    1 引用 • 487 回帖
  • BND

    BND(Baidu Netdisk Downloader)是一款图形界面的百度网盘不限速下载器,支持 Windows、Linux 和 Mac,详细介绍请看这里

    107 引用 • 1281 回帖 • 29 关注
  • 浅吟主题

    Jeffrey Chen 制作的思源笔记主题,项目仓库:https://github.com/TCOTC/Whisper

    1 引用 • 23 回帖
  • Hadoop

    Hadoop 是由 Apache 基金会所开发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

    86 引用 • 122 回帖 • 625 关注
  • Typecho

    Typecho 是一款博客程序,它在 GPLv2 许可证下发行,基于 PHP 构建,可以运行在各种平台上,支持多种数据库(MySQL、PostgreSQL、SQLite)。

    12 引用 • 67 回帖 • 442 关注
  • B3log

    B3log 是一个开源组织,名字来源于“Bulletin Board Blog”缩写,目标是将独立博客与论坛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详细请看 B3log 构思。目前 B3log 已经开源了多款产品:SymSoloVditor思源笔记

    1063 引用 • 3455 回帖 • 177 关注
  • MongoDB

    MongoDB(来自于英文单词“Humongous”,中文含义为“庞大”)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旨在为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 JSON 的 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90 引用 • 59 回帖 • 4 关注
  • 周末

    星期六到星期天晚,实行五天工作制后,指每周的最后两天。再过几年可能就是三天了。

    14 引用 • 297 回帖 • 1 关注
  • 新人

    让我们欢迎这对新人。哦,不好意思说错了,让我们欢迎这位新人!
    新手上路,请谨慎驾驶!

    52 引用 • 228 回帖
  • Tomcat

    Tomcat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在 1999 年被捐献给 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隶属于 Jakarta 项目,现在已经独立为一个顶级项目。Tomcat 主要实现了 JavaEE 中的 Servlet、JSP 规范,同时也提供 HTTP 服务,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 Java Web 容器。

    162 引用 • 529 回帖 • 2 关注
  • 程序员

    程序员是从事程序开发、程序维护的专业人员。

    580 引用 • 3535 回帖
  • iOS

    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最早于 2007 年 1 月 9 日的 Macworld 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 iPhone 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 iPod touch、iPad 以及 Apple TV 等产品上。iOS 与苹果的 Mac OS X 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

    87 引用 • 139 回帖 • 4 关注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代表了最佳的实践,通常被有经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人员所采用。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试验和错误总结出来的。

    200 引用 • 120 回帖 • 5 关注
  • 前端

    前端技术一般分为前端设计和前端开发,前端设计可以理解为网站的视觉设计,前端开发则是网站的前台代码实现,包括 HTML、CSS 以及 JavaScript 等。

    245 引用 • 1338 回帖 •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