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想扫兴,但我还是憋不住了!

思源更新到 3.0 了,我的心里也很高兴,我最近正在拿思源写少数派年度征文的投稿,心情极佳。

但我心里也有一片阴云,那就是我对思源目前的路线感到非常的担忧。不过我还是有充足的信心,所以我又充了 2 年。


现在是思源最最最危险的时刻,甚至 2.0 以前的不良反链体验时代都没这么危险!

原因只有一点:数据库是一种好东西,但以个人的力量去做数据库不是一个好选择。

如果说一个清醒的成年人大脑,每天提供的心智力量可以结算成 100 能量币。

那么数据库就是一种启动容易,维护难的东西。换句话说,数据库里的数据量较少的时候,它的成本极低,我们不妨设此时的开支为:5 能量币。

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增长,维护其的成本会逐渐逐渐增加,因为当今的世界变化很快,一个与现实世界不符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还有误导作用。所以只要你制作了数据库,为了让它发挥作用,你就必须保障你有能力维护它跟进变化。

也就是说,一个数据库刚创建的那一刻,其实开销很低,但是它会“5 能量币”、“10 能量币”、“15 能量币”...这样,在后期开始吞噬心智资源,消耗巨量能量币。

而因为这笔开支并不直观,所以往往用户都会体现出一个特征:

1.很轻易的创建了数个数据库,好像贷款买东西一样大手大脚。

2.饶有兴致的维护数据库,扩大数据库规模。

3.无力支付能量币开销,开始停用部分数据库。

4.维护数据库已经严重耽搁学习或生产,弃坑。


除了心智开销,第二个隐患地雷是:思源笔记是由 D 和 V 这两个个人开发者承担的。

数据库和白板,这两个功能是 Bug 重灾区。不信的可以去看看 Ipad 上各种白班软件和 notion、flowus 之类的更新记录,看看是不是这样。

数据库不仅对用户造成压力,而且对于开发者来说也是压力重重!数据库功能出 bug 了,要不要修?不修,用户数据库没了~

现在还只是做了数据库功能,等白板再一落地,两条路线上的各种 bug 不会给情面,呼啸而至的那天,D 和 V 天天修 bug 玩?链滴社区里吐槽 bug 的会不会越来越多?会不会因为数据库和白板的 bug,影响到只是想用用双链和编辑器的用户?劝退新人......

问题太多了!


再提一下接下来的一记绝杀:白板是一种比数据库心智消耗还恐怖的功能,绝对不应该乱加!就算加,也一定要以可关闭取消形态出现!(我把话放在这里)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也解释了白板的弊病,这里不再赘述:

一旦白板落地,每个人的大脑每天 100 能量币,数据库 + 白板起码吃掉 90 块能量币!什么都做不了,天天手搓数据库玩。


**建立在个人层面上的数据库维护工作是极为无力的。**不信的可以多去知网看看,看看知网的数据库。

就像我之前说个人笔记的所谓“知识图谱”做 100 年都赶不上现成的知识图谱一样。

因为人家是一个公司!一个集团!甚至一个国家之力打造的!

点开知网或者谷歌学术的知识图谱,看一看,那是**TB 级别的信息量,一个人每分钟看一条,40 年都看不完!**为什么不用现成的呢?

我花 60 块进学术信息库逛一天,捞出来的信息一个礼拜都消化不完,真的,有那时间当“数据库匠人”,都不如拿这比时间多赚点,开几个内参会员。


Obsidian 是很火,但火不代表路一定正确。

Obsidian 百花齐放的插件市场养活了无数效率教练,自媒体博主,假学习小子。但 Obsidian 用户群体除了在效率工具和笔记法领域频频出场外,真的没有什么切实的产出。

思源笔记本身通过出色的编辑器和可结构可大纲的存储结构、本地化安全性等等,在写作与对外输出上本身是建立了一个很难比拟的优势的。

不客气的说,思源笔记的写作舒适度,比一些华而不实的诸如 Effie、小黑屋等软件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思源现在明显被社区小白绑架太深太深,导致许多功能上都没有办法往“深度”上去靠拢,就好像地上有 100 口土坑和一口深井那样的区别。大,却不精。

单举例说一个闪卡,目前也就处于“能用,但不好用”这样一个水平。


这样下去,大而全,结果每个功能都不深的形态,像不像逝去的印象笔记?!

大家因为什么逃离的印象笔记,才几年呐?忘啦!

我是真心劝链滴社区和 D、V 姐,找时间好好想想。


我这人,话可能很难听,但我确实从 3 年前,一直用思源,我在思源上写了几乎所有知乎文章,光是纯文本就积累了 120mb,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我真的很喜欢思源笔记,不希望它走上“精力快速消费机”的路。思源本可以在:输入 → 结构化 → 输出发布这条路线上大有作为,完全没必要和别人去比数据的存储性。坦白说,我不认为目前有什么写作软件能同时在数据收集、建立索引、结构化、文档编辑与数据安全上同时与思源打擂台。 就连专业写作软件 Sc 和写拉松目前都很难掰掰手腕。思源完全可以走些护城河极高的路出来。

最后一句:

如果一个系统只专注于内部整理,那么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赛博朋克。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9702 引用 • 75312 回帖

相关帖子

优质回帖
  • 88250 4 11 赞同

    放心好了,没做好的继续做,继续革命。

  • Achuan-2 3 10 赞同

    不认同思源做数据库不是一个好选择

    1. 用户角度:在我看来,大多数人使用 notion,就是因为看互联网博主做的各种书影音图书馆、年度计划、学习计划等数据库模板入坑的,或许很多基础用户确实用不到结构化的数据库,简简单单使用文档树构建笔记,但是这也是一个宣传的点,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的点,可以吸引那些希望有本地软件能平替 notion 的用户。而开发数据库,是思源转向 notion 类编辑器后一直以来的呼声。
    2. 维护角度:我认可白板可能潜在的 bug 会比较多,因为太过自由,但不觉得数据库的 bug 会很多,因为其操作比较规范,只是给各种块添加属性,进行排序、计算,使用不同的视图
    3. 心智角度:我不太喜欢用心智负担这一说法,所谓的心智负担,到底是什么,是做这件事情真的很累,还是自己觉得麻烦。我觉得心智负担一词,是一种很唯心的说法,是来描述一种不熟悉的操作方法。打比方说了,要批量重命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明明下载一个软件几步就可以做到或者让 ai 写一个 python 代码,但是一个不知道这个软件,你告诉他,他可能觉得麻烦,还是选择一个个手敲修改,请问是用第三方软件批量重命名还是一个个手敲心智负担大呢,我想这对不同的人而言答案不一样。数据库不也是添加一行,然后填充各种内容吗,相比自由的笔记,还限制了每列的内容,对我而言,难道不应该更省心更减压吗?只要习惯创建数据库来整理自己的项目,我不觉得创建数据库很累,只能说很多时候没必要使用数据库,我用 MOC 就可以管理项目,那确实没必要,但在思源笔记整理自己的博文,由于博客涉及编程、光学、摄影、个人随笔,用数据库管理这种多个类别的项目就比 MOC 列表适合的多,还能根据创建日期进行排序,这是简单的 MOC 列表或表格不能替代的。或者用另一个例子表达我的意思,很多时候我能用列表解决的事情,我不会用表格去做,因为做表格排序、新建列不如用列表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整理资料的时候,用表格更能对各项的资料进行比较,你不能说创建表格的心智负担大,就否定了表格这个功能吧,任何功能都有其应用场景,盲目添加功能当然很糊涂,但数据库就如今而言,也算是 notion 类笔记软件的标配了,是锦上添花的功能。
    4. 数据库的必要性:前面的回答已经介绍了数据库的一些应用场景,我再简单整理下
      1. 是简单表格的升级版,在笔记里添加数据库,可以相当于是 excel 表格,通过单选列、多选列、勾选、日期、数字列等类型列可以快速添加字段,还能进行排序、筛选、计算等操作
      2. 可以用来管理笔记,和 MOC 互补,并不对立。我目前的笔记管理形式都是用 MOC 来管理主题、领域笔记,MOC 的形式主要为列表,因为可以有树形结构,还可以随意排序(有些人可能还会用表格 MOC)。MOC 对于单个领域的笔记管理是 ok 的,但对于管理多领域的笔记并不是很好用,笔记一多、类型一多,非常难管理和排序,多个类别你是建立多层列表还是多级标题管理,不管哪一种,类别一多就会很乱,如果除了分类外,我还希望所有博客笔记不分类别按时间排序应该咋办?对我而言,我暂时不懂得多类别 MOC 应该怎样管理笔记。而使用数据库来管理就简单多了,在一列只需要添加对应的类别就好,可以添加一个视图只展示某一类别,井井有条多了,根本不用费心去管理,写了一篇给各列添加信息就完事。更别说数据库对于讲座笔记等这类有时间信息的笔记,可以根据创建时间、更新时间进行排序。

    我认同目前思源笔记的路线图有点不清晰,思源笔记的功能目前确实就是杂而不精,

    • 作为 Markdown 编辑器(当然官方不认为思源是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缺失脚注功能,得使用插件才能实现 Markdown 源码编辑;
    • 作为多端同步笔记软件,每次同步都要同步所有文件,占用存储空间大,现在安卓端的同步逻辑是打开之后后台进行同步,我一般打开安卓端,就是因为电脑暂时不方便,要继续完成电脑没写完的东西,于是还得等他更新,这就导致我不爱在手机端打开思源笔记,宁愿用滴答清单。
    • 支持 pdf 阅读,但是没有一个 pdf 标注面板,按页面顺序排序,再加上害怕附件占同步空间,所以我依然使用 zotero 来管理 pdf、epub,zotero 阅读完毕,可能会整理必要的笔记到思源,附上 zotero 的链接
    • 搜索功能很强大,对于从众多笔记中搜索某个笔记而言很好用,但是单个笔记的搜索不支持传统的出现顺序一个个展示,在一些场景中是不好用的,比如要按顺序替换。替换功能也很坑,每次替换一个文本就要刷新页面,不太可用,这就导致我需要进行单个笔记搜索和替换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集成编辑插件的编辑器来做的。
    • ……

    思源笔记该如何发展,我个人没啥太大想法,只是希望开发者能理清楚开发路线,理清楚软件的定位,让思源笔记能更好地其他人用上,用好,我是真的觉得思源笔记来做笔记、管理笔记非常舒适,可惜思源目前的名气就是配不上它的功能。

    我能理解喜欢思源的用户们对这个的遗憾,但是在思源笔记 3.0 发布时,我觉得应该多表达期待,而不是说丧气话,拉低开发者和其他用户的情绪

  • Henmy 9 赞同

    D 大, 白板建议思源先不要上了,数据库做好就可以

    然后再打磨思源的界面体验和功能,说实话 3.0 发布了,界面跟 2.0 一点都没变化,真有点说不过去了

    从界面感觉上,始终缺一些跟 OB 的那种精致感,打磨界面,打磨界面真的很重要,希望安装好后从界面上就让人眼前一亮

    白板感觉不那么需要 @88250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RH108 2

    我觉得只要开发者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积跬步以致千里就是了,总有名动天下的一刻,那时能接助泼天的富贵就行。


    笔记软件的发展方向很多,市面上可见的以及使用者在个人工作流下钻探的……常见的情况是每每对一个软件用的深入,对特定功能于细微之处的体会越深,需求和期待越明晰,扩展开来,就会对软件整体设计都产生自己的一套理解……简言之,我认为笔记软件的活力在于“可能”,可以随着使用的深入无限挖掘的可能。


    看了楼主的一些论点,颇受启发。


    个人认为,记笔记与管理笔记,从了解认识到熟悉实践,突破“少则得,多则惑”是一障碍。


    不说思源未来会怎样,就算会怎样,也会是思源·XXX,思源·YYY……继往开来者终将思源。


    笔记届可能需要更深邃更成熟更……的方法论,无论是笔记方法论还是笔记软件,就像这里的留言,有所利于来者,便是最大的意义。

    1 回复
  • 其他回帖
  • NishikigiReeves 1 3 赞同

    notion,wolai,flowus,飞书,这些都是以 to B 为目的设计的,从付费页面你就能看出来,卖的都是一个一个的团队空间。

    多维表这种东西,快速起项还是很方便的,比如组里有个项目,做个多维表发下去,只要领队编辑好表格各项参数,是很规整的。

    但是在个人角度,对信息做优化就是一种类似儒家小自耕农文化一样的,没有意义的内卷。

    信息收进来,是要分发的,是要有切实的产出的。而产出与分发功能,双链 + 一个流畅的编辑器已经相当好。白板对于分发其实是一种相当无用的格式,有谁愿意看别人的思维导图嘛?

    所以这个事儿还是得换视角看。

  • NishikigiReeves 1 4 赞同

    1.宣传这方面,基本看谁会吹。各种“私人图书馆”,“我的日程表”确实吸引人,但我只要说我掌握了一种高效写作法,学习法,同样也能吸引人,这个还是看宣发本事。更何况从盘口上想,一个人都研究搞这些私人展览了,这部分用户估计也不在乎是不是本地化等问题,思源的易用性跟那些软件拼起来不讨喜。

    2.心智负担是主观的,但是精力消耗是客观的。我不是说必须砍掉什么功能,我的意义是,敞开了供应很容易反噬。一个产品需要长期的健康,人类是一种非常缺乏自制力的生物,Obsidian 的插件狂魔们基本验证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也希望“能不用就不用”,但事实上是,提供了某个功能,人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去试图把这种“提高效率的手段”加入自己的工作内容。所以可以考虑一个开关?切换某个功能是否启用?

    我的意思就是:不如一个一个做精一点。比如你也提到了 PDF,思源的 PDF 我到现在都没用过,一直是 PDF 外置然后传递进思源里,如果 PDF 做好了,是不是也能吃掉一部分 PDFreader 之类的盘口?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我是希望思源好好的,再这样扩张下去真的很危险,白板是个几乎家家做完都在出 bug 的区块。做完数据表再紧接着做白板,真的是很危险。

    1 回复
  • NishikigiReeves 2 2 赞同 1 评论

    是的,我的意思也不是泼冷水,我是一个实打实的每天泡在程序上几个小时的人。

    经年累月下来,我发现,从个人这种级别上谈“管理”“数据”其实收效甚微。好比天花板就 2 米高,不管用什么流派、程序、方法论,也只是无限接近 2 米,并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

    相反,如果一个程序,它在我们存储数据后,赋予了我们将其整合、分发给别人进行交流的能力。那么对于一个个人来说收益是相当大的。

    我个人几乎是 All in 思源,我看任何书,听到任何觉得很有意思的话,我都会无脑丢进思源里。然后靠着双链整合一下,比如我今天说的内容,就是《万物皆无序》和《时间管理的奇迹》等等书的内容,配合我自己理解拉到一起的。

    思源在成文和输出上非常强,可以这么说:思源远比一些自称专业写作软件的写作软件强。

    加入白板等高功耗特性不可怕,可怕的是理解走歪了,最后变成手搓数据库,那就遭了。

    “高功耗”一词用得好,太生动形象了
    openAI 1 赞同
  • 查看全部回帖
NishikigiReeves
“众生皆有螺旋力,唯迷自性而不得。” 抚顺

推荐标签 标签

  • 资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53 引用 • 85 回帖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6 引用 • 429 回帖 • 1 关注
  • FreeMarker

    FreeMarker 是一款好用且功能强大的 Java 模版引擎。

    23 引用 • 20 回帖 • 433 关注
  • 导航

    各种网址链接、内容导航。

    37 引用 • 168 回帖 • 1 关注
  • IPFS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星际文件系统)是永久的、去中心化保存和共享文件的方法,这是一种内容可寻址、版本化、点对点超媒体的分布式协议。请浏览 IPFS 入门笔记了解更多细节。

    20 引用 • 245 回帖 • 237 关注
  • Bootstrap

    Bootstrap 是 Twitter 推出的一个用于前端开发的开源工具包。它由 Twitter 的设计师 Mark Otto 和 Jacob Thornton 合作开发,是一个 CSS / HTML 框架。

    18 引用 • 33 回帖 • 683 关注
  •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89 引用 • 113 回帖
  • 分享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244 引用 • 1762 回帖
  • GAE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14 引用 • 42 回帖 • 709 关注
  • 电影

    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120 引用 • 597 回帖
  • InfluxDB

    InfluxDB 是一个开源的没有外部依赖的时间序列数据库。适用于记录度量,事件及实时分析。

    2 引用 • 63 关注
  • PHP

    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一种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 C 语言、 Java 和 Perl 的特点,主要适用于 Web 开发领域,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

    165 引用 • 407 回帖 • 518 关注
  • Ngui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7 引用 • 9 回帖 • 352 关注
  • OpenShift

    红帽提供的 PaaS 云,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框架、存储选择。

    14 引用 • 20 回帖 • 607 关注
  • MongoDB

    MongoDB(来自于英文单词“Humongous”,中文含义为“庞大”)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旨在为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 JSON 的 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90 引用 • 59 回帖 • 5 关注
  • Gzip

    gzip (GNU zip)是 GNU 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我们在 Linux 中经常会用到后缀为 .gz 的文件,它们就是 Gzip 格式的。现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压缩格式,或者说一种文件格式。

    9 引用 • 12 回帖 • 123 关注
  • 又拍云

    又拍云是国内领先的 CDN 服务提供商,国家工信部认证通过的“可信云”,乌云众测平台认证的“安全云”,为移动时代的创业者提供新一代的 CDN 加速服务。

    21 引用 • 37 回帖 • 519 关注
  • 小薇

    小薇是一个用 Java 写的 QQ 聊天机器人 Web 服务,可以用于社群互动。

    由于 Smart QQ 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服务,所以该项目也已经停止维护了!

    34 引用 • 467 回帖 • 708 关注
  • Angular

    AngularAngularJS 的新版本。

    26 引用 • 66 回帖 • 529 关注
  • 音乐

    你听到信仰的声音了么?

    59 引用 • 509 回帖 • 1 关注
  • 游戏

    沉迷游戏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170 引用 • 813 回帖 • 3 关注
  • GitBook

    GitBook 使您的团队可以轻松编写和维护高质量的文档。 分享知识,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让用户满意。

    3 引用 • 8 回帖
  • 外包

    有空闲时间是接外包好呢还是学习好呢?

    26 引用 • 232 回帖
  • Kafka

    Kafka 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可以处理消费者规模的网站中的所有动作流数据。 这种动作(网页浏览,搜索和其他用户的行动)是现代系统中许多功能的基础。 这些数据通常是由于吞吐量的要求而通过处理日志和日志聚合来解决。

    35 引用 • 35 回帖
  • Chrome

    Chrome 又称 Google 浏览器,是一个由谷歌公司开发的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源软件所编写,包括 WebKit,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

    60 引用 • 287 回帖
  • GraphQL

    GraphQL 是一个用于 API 的查询语言,是一个使用基于类型系统来执行查询的服务端运行时(类型系统由你的数据定义)。GraphQL 并没有和任何特定数据库或者存储引擎绑定,而是依靠你现有的代码和数据支撑。

    4 引用 • 3 回帖 • 28 关注
  • JWT

    JWT(JSON Web Token)是一种用于双方之间传递信息的简洁的、安全的表述性声明规范。JWT 作为一个开放的标准(RFC 7519),定义了一种简洁的,自包含的方法用于通信双方之间以 JSON 的形式安全的传递信息。

    20 引用 • 15 回帖 • 1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