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理论(MMT)是一种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探讨财政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如何协调运作。MMT 的理论基础包括凯恩斯主义、国家货币理论、内生货币理论等。以下是对 MMT 及其货币-税收-债务三角关系的详细论述:
货币的本质与起源
MMT 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货币起源于国家对公民的征税权力,国家通过征税创造了对货币的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货币的流通和使用。因此,货币的价值并非来自于其内在价值,而是来自于国家的信用和税收制度的支持[1][3][6][7]。
货币-税收-债务的三角关系
-
税收驱动货币(Tax Drive Money) :
- MMT 提出“税收驱动货币”理论,即国家通过征税创造了对货币的需求。税收不仅是政府收入的来源,更重要的是推动货币流通和维持货币价值的手段[1][3][6]。
-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创造货币,供应私人部门用于缴税和债务清算,然后通过征税来回收释放的货币。因此,政府征税的目的是推动货币的发行与流通[3]。
-
政府支出与货币创造:
- MMT 认为政府支出先于税收收入,即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创造货币,供应私人部门用于缴税和债务清算。这种机制使得主权政府在主权货币制度下不会破产,发行债券与货币政策操作类似[1][3][7]。
- 政府的赤字支出保证了非政府部门对货币的需求(储蓄),因此,赤字支出是经济的一种常态[1]。
-
政府债务与财政赤字:
- 在 MMT 中,政府债券的发行不是为了借入资金,而是与货币政策操作类似,可以帮助央行维持市场利率。财政赤字等于非政府部门的盈余,财政政策的目标不是平衡,而是实现充分就业[1][3][7]。
- MMT 反对“债务上限”概念,认为在发行主权货币且货币政策有自主权的国家,政府的清偿力几乎是无限的[5]。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 MMT 认为财政政策显著地影响着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政府发行债券、商业银行购买国债,会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使市场利率趋于上行,而央行在市场上买国债,则相当投放基础货币,减轻利率上行压力[3]。
-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支持财政政策的目标[1][3][7]。
政策主张与实践
MMT 主张在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之前,政府应扮演“最后借款人”的角色。即使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只要私人部门有降杠杆或积累财富的意愿,而此时国际收支账户又处于逆差状态,财政就应该维持赤字状态[5]。
- MMT 认为,财政赤字不可怕,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保证充分就业而非维持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可以通过货币创造来支撑,但过大的财政支出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胀的发生往往是因为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实现充分就业所需规模[3][7]。
争议与批评
MMT 的理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支持者认为 MMT 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关系,而批评者则认为 MMT 忽视了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风险,如通胀和财政不可持续性[1][2][3][5]。
- 批评者指出,MMT 的通胀理论过于简单,赤字可能将利率推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长期赤字削弱对货币的信心[2][7]。
- 支持者则认为,财政赤字对应的是非政府部门的盈余,因此不足虑,当通胀过高时,增加税收就可以抽走多余货币[3][7]。
MMT 通过其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货币、税收和债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政策主张,尽管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仍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