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yuan x LifeLog|(一)关于记笔记这件事

许多人对记笔记这件事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以至于我需要用这么一个篇章来开始整个系列。

因为我实在是不希望看到类似“XXX 更重要”、“XXX 不重要”、“XXX 更好”的言论了。

极简化:

1、写笔记是因为人脑健忘

2、笔记的核心需求:【记】和【看】

3、笔记的衍生需求:提高笔记的检索效率

4、信息是有关联性的

我希望别人写的东西能节省我的时间,所以我写东西也希望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以上是本文主旨,如果你觉得你理解的没问题,你可以关闭本篇文章。

如果你对任何小节内容有不确定的想法、或者想听听我的看法,欢迎继续阅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1、为什么我们要记笔记

之所以我们需要写【笔记】这么一个玩意,纯粹是由于【人脑健忘】。

我们需要把脑子里的想法落到实处,因此,我们需要需要用“笔”,将脑子里的想法写到“纸”上。

也就成了用笔记写下的记录——笔记。

这跟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这涉及到

2、笔记的核心需求——“记”和“看”

因为怕忘记,所以需要写下来,以便于之后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可以回看。

这就是【记笔记】这件事【最本质的需求】。

但是在这个年代,笔记系统这个东西,已经发展的足够久了。

加上只要是写过一段时间笔记的人,最后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随着笔记数量的增加,从众多记录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其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记笔记这件事出现了,

3、衍生需求——提高检索效率

无论你使用哪种方式整理你的笔记,本质上都是为了减少无关内容的干扰,将“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内容上”,减少精力上的消耗,提高效率

像文件夹、标签、分组这些功能,都是为了提高效率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包括【命名】、【命名规则】也都是提高效率的方式之一。

像下面这几个文件,你能区分他们是做什么的吗?

对于这些文件的创建者——我本人来说,除了知道这些是使用 iShot(开头的软件名) 这个软件创建的录屏(mp4 后缀)文件以外,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内容讲了什么。

我需要进一步预览各个视频的内容,甚至整个视频,才能完整的回想起这个视频当初是出于什么原因录制的。

image

而同样使用 iShot 录制的视频,下面这些我看一眼,就知道是当初制作极简化 x CSS 教学视频时,所录制的片段。

如果这些视频不需要再为我所用,根据标题名称我可以选择忽视,甚至进一步删除这些视频。

image

如果我们跳出具体名词,进入更抽象的宏观视角。

前面提到的“文件夹”其实约等同于“笔记本”。

一个简单的场景。

你可以将语文、数学、英语笔记,分别写在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中。

当你明天只有数学课时,你的书包里只需要放入数学课本和数学笔记本,语文和英语这两科的东西,你完全可以丢在家里。

而在数字化的世界(也就是你的电脑、手机、平板里),你可以为语文、数学、英语分别创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相关的笔记内容。

截屏 2024-08-01 23.46.30

我想只要用过电子化的方式写笔记的人,应该都不会采用文件夹的方式,而是一个科目对应一篇“文档”。

甚至更进一步,采用 All in one 的方式,使用“分区”来组织笔记内容。

下图就是我以前使用 All in one 写下的一些记录。

上面三块区域,下面五块区域,分别对应着八块不同的内容。

截屏 2024-08-01 23.52.20

提到了分区,这个时候我们又不得不说一下“标签”。

当你对笔记内容需要组织时,如果你使用“文件夹”的方式,那么一篇关于思源笔记的 CSS 教程,你是放到【思源笔记】这个文件夹?还是【CSS】这个文件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就是“标签”体系。

好比群友阿菜的笔记,使用了“Obsidian”这样的标签,将多个内容“标记”成跟 Obsidian 是有关的。

通过检索标签,就能将相关内容汇聚于一处。

ba804f10b58b0dbc7702b755d6fe8312

以上是在电子化的场景。

在纸质笔记里,由于笔记是写在“纸”上的,纸又是装订在“本子”里的。

为了方便快速的找到某条内容,我曾经采用的是下图这样贴标签的方式。

image

根据颜色,我能知道内容的重要性。

顺着标签,我就能快速从众多内容中定位到某条笔记。

image.png

你应该也能发现,

  • 这些颜色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 同样的“橙色标签”代表的又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跟你是一样的。

上面的本子,是我近十年前写下的内容,十年后的我再看到他们,我完全不记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了。

到这里,我们可以顺势谈论笔记的下一个内容,

4、笔记的结构,或者说信息的关联性

前面说到的语文、数学、英语分科目制作笔记本,群友阿菜使用标签做标记。

其目的都是为了表明一段信息,跟另一段是有关联的。

即便是采用文件夹、笔记本等任意方式,在你采用这种方式时,就已经对信息进行了分类。也就已经表明这里面的内容(信息),与某个主题(信息)是有关联的。

哪怕其中的另一段信息,只是 [[语文]]、[[数学]]、[[英语]]、[[Obsidian]] 这样简单的 [[主题]] 词汇。

而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性,导致笔记产生了众多的形态。

也因此,整个系列的第二篇,将会从笔记的形态进行展开。

碍于我不想把这篇文章写得既啰嗦又特别长,虽然还有很多的具体案例,但我就不继续在这里赘述了。

整个系列,我写出来的内容是一部分,作为读者的你们,根据内容所产生的想法和交流,也属于整个系列的一部分。

如果看完你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通过这里直接联系我

写到这里,希望我已经把

  1. 写笔记的目的是防止遗忘
  2. 无论怎样的方式,都是为了提高检索效率
  3. 信息的关联性决定了笔记的形态

这些想法给传达出去了。

  • vv的极简化系列
    3 引用 • 16 回帖 • 1 关注
  • LifeLog
    5 引用 • 36 回帖 • 12 关注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3012 引用 • 92566 回帖
1 操作
JeffreyChen 在 2024-08-02 01:28:23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简单说下我对标签用法的拙见,

    1. 我一般把标签分为两类,信息标签和查询标签
    2. 我认为标签可以被视为一组自带筛选条件的双链
    3. 我暂时没有完全用双链替代标签的原因:
      1. 由软件提供了独立的标签面板
      2. 由软件提供的在关系图中一键筛选、单独的节点颜色
      3. 方便且类型特征明确的查询(意思是我暂时不能以很轻松的方式发现哪些双链属于标签类型)

    信息标签

    多而杂

    我认为可以随便打,最终目的是为了速览笔记中的关键信息,主要是要带有比较鲜明的特征,这样能帮助我在很快的时间内了解或回想这篇笔记的内容。这一部分其实是可以被双链别名所代替的。

    比如说 思源,siyuan,sy,Siyuan,怎么高兴怎么来。因此有近义,别名等都无所谓。

    查询标签

    少而精

    主要目的就是查询和分类,不重要的笔记一般会用比较通用的标签,例如文章,网页,视频等。因此查询标签并不完全由笔记内容决定,主要取决于你想在什么粒度下搜到这篇笔记。

    比如说,一篇笔记,我想在社区下被搜到,还是在社区/链滴下被搜到,或者在技术文章下被搜到。

    1 回复
  • 其他回帖
  • 属于用法上的区别,但是本质上也是“信息”与“信息”的关联。

    只不过在适配软件的用法上,选择了不同的形态。

  • pakeh2866

    书写的字还挺好看

  • 说到本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