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链接视角下的 P.A.R.A 系统

一直盼望着某人更新思源 Lifelog 系列但是没啥动静,只好尝试写一点个人对笔记的浅薄见解。写这篇帖子的原因是看到近期链滴又有了许多知识管理相关文章,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学不来那些高大上的笔记方法,索性整一套比较简单的笔记法作为绿叶衬花。本文介绍个人基于双链、DailyNote 和 MOC 改造 P.A.R.A 法的笔记系统,可以认为是对这篇文章的致敬。

原版 P.A.R.A 系统是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将所面对的信息分为四个类别:

  • Project·项目:短期项目任务,指向特定目标,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 Area·领域:长期方向,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学习提升。
  • Resource·资源:为 Area 提供内容储备,包含感兴趣、在学习的主题。
  • Archive·归档:已完成的 Project、不活跃的 Area、不感兴趣的 Resource。

准确而言,P.A.R.A 系统并不是分类方法而是分区方法,它强调的是根据信息的可操作性程度对其进行聚焦或转移,面向应用地去组织信息,将注意力聚焦在有限的有用信息当中。在 Project 区中设置明确的任务目标规划,通过一个个阶段性成果获得正向反馈,维持前进动力;在 Area 区中设定自身关注的领域母题,在有限的方向上投入时间精力。一旦这些信息不再需要维持注意力,就可以将其移进 Archive 区暂且忽略。

基于链接(MOC)组织笔记为 P.A.R.A 提供了高效的实现方式,只要为 Project、Area、Resource、Archive 分别建立文档或数据库或其他分组形式,把笔记的链接引用粘贴进去,就可以简单快速地进行笔记分区与流转。当然,与其说流动的是信息,不如认为流动的是自身的注意力,随时要用的笔记可以放在 Project 区,Area 区和 Resource 区留待有需要时检索,Archive 区则是过去有用但现在已经抽离了注意力的下岗笔记。

到这里是传统的 P.A.R.A 划分策略。显然,对于 MOC 组织的笔记而言,Area 和 Resource 的区分好像颇为模糊,如果按工作和生活来区分又显得抽象层级不足,不像是与 Project 并列的范畴。我完全可以制作一个更顶层的笔记目录,把学科笔记、个人兴趣积累比如练字的笔记放在同一篇 MOC 中,未必非得拆成两篇目录。因此,想要将笔记按 P.A.R.A 分组需要一些更合理的定义方法。

注意到 Project 的核心是时间和任务节点,Area 的核心是长期有效性,可以认为前者搭建的是轻量级任务管理体系,后者搭建的是终生可用的长期知识殿堂;而 Resource 作为 Project 和 Area 的待提款储备,理论上应当是在未来有机会获得关注,从素材转换为有用信息的分区,而这正是 Daily Note 中传递型双链的存在意义,可见 Daily Note 中记录待整理内容和 Resource 分区放置待使用信息两者是一回事,由此得到了 Daily Note 与 P.A.R.A 的统一。

在 Project 区利用任务列表、数据库、列表看板视图等提供当前要做的项目任务的概览。在各项目的主题文档里可以放置项目中用得到的笔记的链接。个人使用的是自定义块样式插件的看板视图,用法比较简单。

日程文档放置了时间节点明确的任务,打开就能看到最近必须要做什么。有的插件可以将任务预约到指定日期时间定时触发,我原来觉得这个功能非常炫酷,直到某个任务截止日期提前了两天() 所以还是把有时限的事项放在一起作为任务日程表比较好。

Area 区汇总所有已经整理的笔记,可以面向主题地组织 MOC,然后用一篇文档或数据库或书签 + 插件聚合所有 MOC 文档。具体的笔记分类方法最好还是自下而上地生长而非照搬某种宏观分类架构,因为搭建分类体系本身也是在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与记忆,反正以本人的笔记数量还能应付得了,那自然越简单越好。

Project 区和 Area 区不是必须要拆分笔记本的,而 Resource 区的 Daily Note 单独建立笔记本则有利于快速关闭笔记本提升搜索效率。因为 Area 区放置的是已整理内容,Resource 区的 Daily Note 放置未整理的传递型双链,因此直接将后者关闭可以排除待整理内容后查看现有笔记的逻辑关联。当然也可以在 SQL 中手动排除日记,采用这种方法则可以不将所有主题文档移出日记子文档。

本人某篇帖子提出了重述型双链,希望用这种方法存储笔记内容的多种分支。从 P.A.R.A 的理念来看则没有这个必要,Resource 区的存在意义就是提供内容被转化进 Area 区的可能,没错就是这么功利。使用双链组织笔记就是在组织思维方式和组织注意力,对于后者而言链接是越少越好。


以上是个人采用的笔记方案,与一众大佬相比显然极为简陋,毕竟本人能力有限,构建笔记体系本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处理难度。连第一大脑都用不好还想玩转第二大脑,着实管理不过来。参考这篇文章,吾日三省吾身:哪来的时间维护整理?哪有那么多东西要整理?这么多内容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吗?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6097 引用 • 108350 回帖
1 操作
Imuvux 在 2025-02-04 17:27:24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Achuan-2 2 赞同 via Android

    PARA 一旦用上主题式学习之后,我觉得就是最省心最有效的笔记管理方式

    PARA 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功利,要做出东西,这个东西还要和你的目标相关。

    主题式学习,自上而下笔记,现在我更喜欢换一种说法,叫它专栏式学习,为什么呢,因为专栏式学习这个说法会更加功利,更符合 PARA 的思想。我把自己做的这些主题笔记,当做是一个个专栏,像互联网博主那样,每周每月根据计划定一个选题去学习,学完了之后整理笔记输出到互联网。自从我采用这种方法后,感觉自己的生活都变得有秩序了起来,增加了很多成就感。

    我目前博士研究生在读,我需要学习统计分析,更好地分析我的数据,定下这个选题后,我就一点点地学习 t 检验、ANOVA 检验、协方差分析、wilcoxon 秩和检验和符号检验、卡方检验、fisher 检验、ks 检验等等,为了学习这些内容,我会在 b 站上找视频,在微信读书找相关书籍,在互联网找别人分享的帖子。学完了之后我就发到小红书,之后我就应该应用这些知识在我的 paper 里。之后还打算搞英语学术写作专栏、presentation 专栏,一点点提高我的个人能力

    以前我其实是一个很没有目标的人,兴趣爱好很多,但都不专精,用互联网博主的话叫做没有内容垂直度。当我开始采用专栏式学习方法后,专精几个领域,专注学习后的成果本身,而不是纠结怎么进行笔记管理,我才意识到,我开始成长起来了。

  • pakeh2866

    我在近期这段时间里也一直在积极地探索着自身的每日笔记(Daily Note)以及特定领域的学习。

    我是将每日笔记能够作为每日的总体入口以及总体的览阅之处,那些较为零散的内容可以在这个地方直接进行详细的记录。以这个为出发点,在每一天都制定出良好的项目路线,逐步地如同进行深度挖掘一般去攻克那些已经确定好的领域。

    image.png

推荐标签 标签

  • SSL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TLS 与 SSL 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

    70 引用 • 193 回帖 • 413 关注
  • Q&A

    提问之前请先看《提问的智慧》,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有价值。

    10028 引用 • 45574 回帖 • 71 关注
  • 生活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

    230 引用 • 1432 回帖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代表了最佳的实践,通常被有经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人员所采用。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试验和错误总结出来的。

    201 引用 • 120 回帖
  • BookxNote

    BookxNote 是一款全新的电子书学习工具,助力您的学习与思考,让您的大脑更高效的记忆。

    笔记整理交给我,一心只读圣贤书。

    1 引用 • 1 回帖 • 2 关注
  •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概念于 1994 年由 Nick Szabo 首次提出。

    1 引用 • 11 回帖 • 2 关注
  • JSON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类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53 引用 • 190 回帖 • 1 关注
  • 开源中国

    开源中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传播开源的理念,推广开源项目,为 IT 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发现、使用、并交流开源技术的平台。目前开源中国社区已收录超过两万款开源软件。

    7 引用 • 86 回帖
  • 负能量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然后就去睡觉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 ー °〃)

    89 引用 • 1251 回帖 • 393 关注
  • 链书

    链书(Chainbook)是 B3log 开源社区提供的区块链纸质书交易平台,通过 B3T 实现共享激励与价值链。可将你的闲置书籍上架到链书,我们共同构建这个全新的交易平台,让闲置书籍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链书社

    链书目前已经下线,也许以后还有计划重制上线。

    14 引用 • 257 回帖 • 2 关注
  • Sphinx

    Sphinx 是一个基于 SQL 的全文检索引擎,可以结合 MySQL、PostgreSQL 做全文搜索,它可以提供比数据库本身更专业的搜索功能,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实现专业化的全文检索。

    1 引用 • 226 关注
  • App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

    91 引用 • 384 回帖
  • 游戏

    沉迷游戏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187 引用 • 831 回帖
  • Vim

    Vim 是类 UNIX 系统文本编辑器 Vi 的加强版本,加入了更多特性来帮助编辑源代码。Vim 的部分增强功能包括文件比较(vimdiff)、语法高亮、全面的帮助系统、本地脚本(Vimscript)和便于选择的可视化模式。

    29 引用 • 66 回帖 • 1 关注
  • 资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56 引用 • 85 回帖 • 1 关注
  • 分享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248 引用 • 1794 回帖 • 1 关注
  • flomo

    flomo 是新一代 「卡片笔记」 ,专注在碎片化时代,促进你的记录,帮你积累更多知识资产。

    6 引用 • 143 回帖
  • Bug

    Bug 本意是指臭虫、缺陷、损坏、犯贫、窃听器、小虫等。现在人们把在程序中一些缺陷或问题统称为 bug(漏洞)。

    76 引用 • 1742 回帖
  • CodeMirror
    2 引用 • 17 回帖 • 168 关注
  • 安全

    安全永远都不是一个小问题。

    199 引用 • 818 回帖
  • OpenCV
    15 引用 • 36 回帖 • 5 关注
  • Tomcat

    Tomcat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在 1999 年被捐献给 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隶属于 Jakarta 项目,现在已经独立为一个顶级项目。Tomcat 主要实现了 JavaEE 中的 Servlet、JSP 规范,同时也提供 HTTP 服务,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 Java Web 容器。

    162 引用 • 529 回帖 • 9 关注
  • V2Ray
    1 引用 • 15 回帖 • 3 关注
  • 自由行
    2 关注
  • JRebel

    JRebel 是一款 Java 虚拟机插件,它使得 Java 程序员能在不进行重部署的情况下,即时看到代码的改变对一个应用程序带来的影响。

    26 引用 • 78 回帖 • 677 关注
  • ReactiveX

    ReactiveX 是一个专注于异步编程与控制可观察数据(或者事件)流的 API。它组合了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和函数式编程的优秀思想。

    1 引用 • 2 回帖 • 182 关注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15 引用 • 547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