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链接视角下的 P.A.R.A 系统

一直盼望着某人更新思源 Lifelog 系列但是没啥动静,只好尝试写一点个人对笔记的浅薄见解。写这篇帖子的原因是看到近期链滴又有了许多知识管理相关文章,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学不来那些高大上的笔记方法,索性整一套比较简单的笔记法作为绿叶衬花。本文介绍个人基于双链、DailyNote 和 MOC 改造 P.A.R.A 法的笔记系统,可以认为是对这篇文章的致敬。

原版 P.A.R.A 系统是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将所面对的信息分为四个类别:

  • Project·项目:短期项目任务,指向特定目标,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 Area·领域:长期方向,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学习提升。
  • Resource·资源:为 Area 提供内容储备,包含感兴趣、在学习的主题。
  • Archive·归档:已完成的 Project、不活跃的 Area、不感兴趣的 Resource。

准确而言,P.A.R.A 系统并不是分类方法而是分区方法,它强调的是根据信息的可操作性程度对其进行聚焦或转移,面向应用地去组织信息,将注意力聚焦在有限的有用信息当中。在 Project 区中设置明确的任务目标规划,通过一个个阶段性成果获得正向反馈,维持前进动力;在 Area 区中设定自身关注的领域母题,在有限的方向上投入时间精力。一旦这些信息不再需要维持注意力,就可以将其移进 Archive 区暂且忽略。

基于链接(MOC)组织笔记为 P.A.R.A 提供了高效的实现方式,只要为 Project、Area、Resource、Archive 分别建立文档或数据库或其他分组形式,把笔记的链接引用粘贴进去,就可以简单快速地进行笔记分区与流转。当然,与其说流动的是信息,不如认为流动的是自身的注意力,随时要用的笔记可以放在 Project 区,Area 区和 Resource 区留待有需要时检索,Archive 区则是过去有用但现在已经抽离了注意力的下岗笔记。

到这里是传统的 P.A.R.A 划分策略。显然,对于 MOC 组织的笔记而言,Area 和 Resource 的区分好像颇为模糊,如果按工作和生活来区分又显得抽象层级不足,不像是与 Project 并列的范畴。我完全可以制作一个更顶层的笔记目录,把学科笔记、个人兴趣积累比如练字的笔记放在同一篇 MOC 中,未必非得拆成两篇目录。因此,想要将笔记按 P.A.R.A 分组需要一些更合理的定义方法。

注意到 Project 的核心是时间和任务节点,Area 的核心是长期有效性,可以认为前者搭建的是轻量级任务管理体系,后者搭建的是终生可用的长期知识殿堂;而 Resource 作为 Project 和 Area 的待提款储备,理论上应当是在未来有机会获得关注,从素材转换为有用信息的分区,而这正是 Daily Note 中传递型双链的存在意义,可见 Daily Note 中记录待整理内容和 Resource 分区放置待使用信息两者是一回事,由此得到了 Daily Note 与 P.A.R.A 的统一。

在 Project 区利用任务列表、数据库、列表看板视图等提供当前要做的项目任务的概览。在各项目的主题文档里可以放置项目中用得到的笔记的链接。个人使用的是自定义块样式插件的看板视图,用法比较简单。

日程文档放置了时间节点明确的任务,打开就能看到最近必须要做什么。有的插件可以将任务预约到指定日期时间定时触发,我原来觉得这个功能非常炫酷,直到某个任务截止日期提前了两天() 所以还是把有时限的事项放在一起作为任务日程表比较好。

Area 区汇总所有已经整理的笔记,可以面向主题地组织 MOC,然后用一篇文档或数据库或书签 + 插件聚合所有 MOC 文档。具体的笔记分类方法最好还是自下而上地生长而非照搬某种宏观分类架构,因为搭建分类体系本身也是在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与记忆,反正以本人的笔记数量还能应付得了,那自然越简单越好。

Project 区和 Area 区不是必须要拆分笔记本的,而 Resource 区的 Daily Note 单独建立笔记本则有利于快速关闭笔记本提升搜索效率。因为 Area 区放置的是已整理内容,Resource 区的 Daily Note 放置未整理的传递型双链,因此直接将后者关闭可以排除待整理内容后查看现有笔记的逻辑关联。当然也可以在 SQL 中手动排除日记,采用这种方法则可以不将所有主题文档移出日记子文档。

本人某篇帖子提出了重述型双链,希望用这种方法存储笔记内容的多种分支。从 P.A.R.A 的理念来看则没有这个必要,Resource 区的存在意义就是提供内容被转化进 Area 区的可能,没错就是这么功利。使用双链组织笔记就是在组织思维方式和组织注意力,对于后者而言链接是越少越好。


以上是个人采用的笔记方案,与一众大佬相比显然极为简陋,毕竟本人能力有限,构建笔记体系本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处理难度。连第一大脑都用不好还想玩转第二大脑,着实管理不过来。参考这篇文章,吾日三省吾身:哪来的时间维护整理?哪有那么多东西要整理?这么多内容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吗?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2337 引用 • 89380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Achuan-2 2 赞同

    PARA 一旦用上主题式学习之后,我觉得就是最省心最有效的笔记管理方式

    PARA 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功利,要做出东西,这个东西还要和你的目标相关。

    主题式学习,自上而下笔记,现在我更喜欢换一种说法,叫它专栏式学习,为什么呢,因为专栏式学习这个说法会更加功利,更符合 PARA 的思想。我把自己做的这些主题笔记,当做是一个个专栏,像互联网博主那样,每周每月根据计划定一个选题去学习,学完了之后整理笔记输出到互联网。自从我采用这种方法后,感觉自己的生活都变得有秩序了起来,增加了很多成就感。

    我目前博士研究生在读,我需要学习统计分析,更好地分析我的数据,定下这个选题后,我就一点点地学习 t 检验、ANOVA 检验、协方差分析、wilcoxon 秩和检验和符号检验、卡方检验、fisher 检验、ks 检验等等,为了学习这些内容,我会在 b 站上找视频,在微信读书找相关书籍,在互联网找别人分享的帖子。学完了之后我就发到小红书,之后我就应该应用这些知识在我的 paper 里。之后还打算搞英语学术写作专栏、presentation 专栏,一点点提高我的个人能力

    以前我其实是一个很没有目标的人,兴趣爱好很多,但都不专精,用互联网博主的话叫做没有内容垂直度。当我开始采用专栏式学习方法后,专精几个领域,专注学习后的成果本身,而不是纠结怎么进行笔记管理,我才意识到,我开始成长起来了。

  • pakeh2866

    我在近期这段时间里也一直在积极地探索着自身的每日笔记(Daily Note)以及特定领域的学习。

    我是将每日笔记能够作为每日的总体入口以及总体的览阅之处,那些较为零散的内容可以在这个地方直接进行详细的记录。以这个为出发点,在每一天都制定出良好的项目路线,逐步地如同进行深度挖掘一般去攻克那些已经确定好的领域。

    image.png

推荐标签 标签

  • 资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55 引用 • 85 回帖
  • Solo

    Solo 是一款小而美的开源博客系统,专为程序员设计。Solo 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可将文章作为帖子推送到社区,来自社区的回帖将作为博客评论进行联动(具体细节请浏览 B3log 构思 - 分布式社区网络)。

    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让热爱记录和分享的你不再感到孤单!

    1434 引用 • 10054 回帖 • 490 关注
  • Lute

    Lute 是一款结构化的 Markdown 引擎,支持 Go 和 JavaScript。

    25 引用 • 191 回帖 • 16 关注
  • 钉钉

    钉钉,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免费沟通协同多端平台, 阿里巴巴出品。

    15 引用 • 67 回帖 • 339 关注
  • Bug

    Bug 本意是指臭虫、缺陷、损坏、犯贫、窃听器、小虫等。现在人们把在程序中一些缺陷或问题统称为 bug(漏洞)。

    75 引用 • 1737 回帖 • 5 关注
  • IBM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 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 多万人,业务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7 引用 • 53 回帖 • 136 关注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 • 1 关注
  • 招聘

    哪里都缺人,哪里都不缺人。

    190 引用 • 1057 回帖
  • iOS

    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最早于 2007 年 1 月 9 日的 Macworld 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 iPhone 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 iPod touch、iPad 以及 Apple TV 等产品上。iOS 与苹果的 Mac OS X 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

    85 引用 • 139 回帖 • 1 关注
  • 博客

    记录并分享人生的经历。

    273 引用 • 2388 回帖
  • 安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32 引用 • 1184 回帖
  • FlowUs

    FlowUs.息流 个人及团队的新一代生产力工具。

    让复杂的信息管理更轻松、自由、充满创意。

    1 引用 • 1 关注
  • Eclipse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 Java 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

    75 引用 • 258 回帖 • 617 关注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98 引用 • 344 回帖
  • 开源中国

    开源中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传播开源的理念,推广开源项目,为 IT 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发现、使用、并交流开源技术的平台。目前开源中国社区已收录超过两万款开源软件。

    7 引用 • 86 回帖
  • 创业

    你比 99% 的人都优秀么?

    84 引用 • 1399 回帖
  • SVN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29 引用 • 98 回帖 • 680 关注
  • Latke

    Latke 是一款以 JSON 为主的 Java Web 框架。

    71 引用 • 535 回帖 • 787 关注
  • 心情

    心是产生任何想法的源泉,心本体会陷入到对自己本体不能理解的状态中,因为心能产生任何想法,不能分出对错,不能分出自己。

    59 引用 • 369 回帖
  • 新人

    让我们欢迎这对新人。哦,不好意思说错了,让我们欢迎这位新人!
    新手上路,请谨慎驾驶!

    52 引用 • 228 回帖
  • IPFS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星际文件系统)是永久的、去中心化保存和共享文件的方法,这是一种内容可寻址、版本化、点对点超媒体的分布式协议。请浏览 IPFS 入门笔记了解更多细节。

    21 引用 • 245 回帖 • 241 关注
  • jQuery

    jQuery 是一套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库,强化 HTML 与 JavaScript 之间的操作。由 John Resig 在 2006 年 1 月的 BarCamp NYC 上释出第一个版本。全球约有 28% 的网站使用 jQuery,是非常受欢迎的 JavaScript 库。

    63 引用 • 134 回帖 • 724 关注
  • wolai

    我来 wolai:不仅仅是未来的云端笔记!

    2 引用 • 14 回帖
  •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感谢老天,总算到星期五啦!

    287 引用 • 4484 回帖 • 669 关注
  • SEO

    发布对别人有帮助的原创内容是最好的 SEO 方式。

    35 引用 • 200 回帖 • 22 关注
  • 国际化

    i18n(其来源是英文单词 internationalization 的首末字符 i 和 n,18 为中间的字符数)是“国际化”的简称。对程序来说,国际化是指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能根据不同语言及地区显示相应的界面。

    8 引用 • 26 回帖
  • Dubbo

    Dubbo 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 RPC 远程服务调用方案,是 [阿里巴巴] SOA 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每天为 2,000+ 个服务提供 3,000,000,000+ 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

    60 引用 • 82 回帖 • 595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