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
关注
64247 号成员,2021-01-04 20:08:03 加入
1.3k
个人主页 浏览
147
帖子 + 回帖 + 评论
130h3m
在线时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P.A.R.A 方法在思源的简易应用(亲测好用)

    2022-06-28 18:57

    P.A.R.A 很好。关于这个分类方法 flomo 的帮助中心有非常详尽的释义:何谓领域,该积累什么领域知识

    知识只记录不整理是不存在的,那只会成为真正的废纸篓。而 PARA 的分类好处在于完全以你个人的前进方向为中心,只要你真的有思考过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前进,那么这个分类就是信手拈来,不存在分类困难的问题。

    我谨记录几条摘抄的要点:

    • 领域:便是我们需要 为此不断精进,需要承担责任,带来正外部性效应的事务空间 。任何成年人都或多或少的需要对一些领域负责,在公司工作,你的岗位就是要不断精进的领域;成家立业后,家庭理财领域也需要你持续关注。这些领域一旦掉链子,就会造成很多麻烦。

      你不可能通过别人的描述就知道苹果的味道,必须自己尝一尝。那么你也不可能通过收藏和阅读大量别人的文章,来让自己关注的领域精进 —— 领域的建设不能只有消费(输入),还要有建设(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领域的精进并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项目,而是从项目中积累了哪些具体的经验和事实。所以不应该用思源来管理项目进展,而是应该在思源尽量 记录从项目得到的事实和经验 ,来让自己关注的领域不断精进。

    • 项目:许多时候我们 看似在完成许多项目,但这些项目和自己专精领域缺少长期的关联 。比如对一个想要在编程领域成为专家的程序员来说,虽然管理团队看起来是「进步」,但这对于他「成为编程专家」的领域并没有什么帮助。当这种事情变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项目完成的越多,反而距离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越远。

      同样,如果你的 笔记 中充斥着大量剪藏的来的内容和别人的观点,却从未对你的项目和领域有所帮助,那么要提醒下自己是不是关注的范围太过宽泛,或者自己设定的领域根本不是自己痴迷或者对别人有帮助的。

    • 资源:资源类事务即使停下来或者做砸了,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指望它们有什么明确的回报。
      所以这些知识的积累虽然令人愉悦,但 并非是最高优先级

      我们经常爱收藏的文章、视频、金句等内容,许多时候 都是资源而非领域的范畴

      基于精力分配和知识的形成,不推荐跨太多领域收集资源,这样要么会造成精力分散,要么造成资源坟场。更好地方法是,基于领域 (或者将来潜在的 领域)作为精进的方向,然后把资源当做领域的基石和养分 ,不断地为未来的可能性做准备。你感兴趣的事情,也是支撑现在 领域 和将来 领域的外部知识储备。

    我在认真的读完 PARA 的分类原则之后,加上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写下的东西后期去整理分类的时候非常的顺畅,完全体会不到分类的痛苦,有时看看文档树还会反思是不是在对自己没太大用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了,也就是七七八八的资源太多了,反而领域和项目很少 😂

  • 请问 iOS 端的思源能否添加一个清除缓存的功能呢?

    2022-06-25 18:43

    那估计只能删除 app 再下载然后再导入了,好费流量 😂 。安卓系统自带有清除全部缓存的功能,导入之前我会做一次清除,iOS 没有。不会同步文档删除的话,导入之后都没办法确定文档是不是有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