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那年是怎么加入 b3log 的。
那一年年少浮躁,就觉得 javascript 很难写,看着满屏幕的 ext 很是反感,特别是出错的时候很难定位。前后台统一一下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主意,于是在那里学习 GWT,而用 GXT 写 ext 确实方便多了,可惜那个时候还没怎么意识到 Java 语言本身的冗余缺陷,而以前一直以为 nodejs 只是昙花一现的玩家,现在想来完全是反了。
用 eclipse 的 google 插件创建 GWT 插件的时候,会有一个是否增加 GAE 特性的选项。开始的时候没怎么注意,而后来上论坛的时候有几次看见了 GAE 的帖子,于是便慢慢主意了。说实话,在 GAE 部署第一个应用并且配上第一个域名(反向代理)的时候,确实是兴奋的像一个孩子,那种感觉确实很少很少出现过,似乎改变了自己的世界,或者说在偌大的物联网空间有了自己的地盘,————也许现在想想很好笑,但那确实是个美妙的体验。
当时对代码还并不是有很强的有驾驭能力,对于 GAE 的 API 调用总觉得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于是在网上搜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看过一个职位是百度工程师的人写的 GAE 博客代码(那个时候还是 google code 的时代),简单的 action,service 和 dao 的一个代码,简单的 bo 逻辑,对我完全没有启迪的代码。于是不经意的某一天,看到了 b3log 在 javaeye 上的帖子,就很快的加了群————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巧却感觉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于是在群里和[D]有了一些代码的交流,能和某个项目的作者直接交流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缘,至少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其实当初有些概念都是在认识 D 之后有了了解的,比如 maven,比如那个蛋痛的 checkstyle,比如之后的 git,如果不是 b3log 强制移到 github,也许我也不会去对 git 有个深入了解,这些东西都是工作中缺失的,确知道了业余时间怎么去拓宽了视野,————关于这一点确实要谢谢[D]所带来的影响。有时候也觉得很幸运,可以有机会和[D]讨论一些问题,网络虽大,真正能你真诚相待的也并非和容易觅得。
其实在 b3log 并没有提交过很多代码,b3log 一直是[D]和[V]的产物,也许将来也一直会是,终究没什么恒心去一直投入代码的提交和改进中,终究觉得这并非是一个非常需要承担的责任,终究觉得是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在对待问题。也许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也许是这世界的诱惑太多,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都变得很累。
b3log 当初是顺应着对 GAE 平台的支持才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的,以前免费的云平台确实不多(加之 google 的影响力),特别是对 java 语言的支持,那时大家对 GAE 的热情是有目共睹的。然后现在时代不同了,大量的云平台的出现,GAE 的收费和墙导致的不方便,愈来愈地不被关注了,所以 b3log 也等于少了一个优势,于是回到了一个宿命论那就是 java 不适合做 blog 之类的轻量级应用。确实对于轻量级应用,java 太耗资源,同时 java 语言为了规范性所导致的弱动态性使得开发效率也收到很大的影响。但我还是认为,jvm 的价值是不可动摇的,java 的各种规范和类库的价值不会一下子烟消云散的,人们对于 java 的过时更多是对于 java 语言的繁琐的不耐烦,我们需要的只是换一种生成 class 文件的方式而已,仅此而已。
而现在,b3log 确实缺乏开发和关注的热情。
对于开发人员而言
- java 平台构建的博客缺乏技术吸引力
- 代码规范和 java 特性带来的开发效率的低下
- 无规划的 roadmap 带来的开发进度的无约束性
对于用户而言,失去云平台的优势,b3log 功能的薄弱越发明显。
做好一个产品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对于公司来讲为了更多的利益需要把东西设计好。对于开源项目来讲,所能带来的意义也许可以分为三种:
- 大公司和社区为了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产能和影响的目的
- 公司借开源为名的附加服务收入或者制定行业规范带来的利益
- 其他有能力的开发者体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对于第三点其实是很微妙的,我并不认为随便上传一个 github 的可见的 public 的项目就算是开源项目了,开源项目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质量,开发者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和持续的热情。而在国内比较困难的生存环境下,确实很少有开源的气氛,而因为国内开发流程模式的混乱性,导致开源项目的管理也是混乱。相比之下 b3log 能到今天的水准已经是很不错的成果的--有不错的文档,不错的代码组织,持续的坚持,良好的开源群体氛围(基情的 qq 群),而 b3log 暴露的问题也真是国内软件业普遍的问题,大家平时做项目的气氛都比较急功近利,自然缺乏很多健康项目所具备的流程,管理和发展的经验,热情这东西也许比爱情还要不堪一击吧,更多时候还是需要责任的约束。
其实对于 b3log 的未来并不看好,而对社区 symphony 倒是比较期待的。确实做一个网站比做一个产品要简单的多了,况且 symphony 的想法其实很不错的,————按照我的理解,它弥补了独立博客的一个一直存在的缺点,独立博客的社交性的缺乏的问题。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强调的‘交互’的情况下,给独立博客提供一个连接的平台,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symphony 可以编织起所有的独立博客,又可以提供各种 api 服务让各个独立博客有交互的能力,————于是这样就使得独立博客更加有活力了,可以使得很多人能更加开放的逃离现有博客商的那种死气沉沉的构建页面,独立博客在个性化的同时,那扇们外的路,终于可以通向广阔的世界了。
总之 symphony 的想法还是很有前景的,对于网站来讲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完全够了,虽然推广起来也是需要费点时间和精力,但终究还是很有希望的事情。看 oschina 刚刚建站时候的代码,也就和 latke 的思想差不多,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于是乎也就慢慢的火起来了,以前一直觉得技术至上,却不知道只要提供出好的服务和优质的创意,短期之内技术并非是很重要的事情,关注度和流量是不会依赖技术的。也许有人会觉得 symphony 的受众面小点(独立博客相对规模小),但谁知道以后博客的构建会变成什么样子,一个连接它们的平台必然是需要的,总之希望[D]和[V]意识到这一点,错过去尝试这个主意终究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我从小就不怎么喜欢在拥挤的城市里,但这终究也是无法逃离的。在上海这个地方不能一直那么浑浑噩噩的,太多人在努力,时间一长,差距就那样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了。工作之后还是像个孩子那样没什么特别的坚持,可以安慰说是随遇而安,却真实的是在虚度光阴。很多事情最可怕不是没有察觉到,而是意识到之后却没有觉醒的勇气。很想像在高中的时候,做错事情可以有人骂一顿。人生还是需要压力和刺激,不然确实难以成熟。
一直说要去云南,却一直没有实现过,终究想会有那么一天的。
2013.6.2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