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象存活判断
1. 引用计数法
给每个对象加一个引用计数器,记录指向这个对象的引用数量。当计数器值为 0 时回收该对象。
缺点: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
2. 可达性分析
直接或间接被 GC Roots 引用着的对象是存活对象。GC Roots 是指活跃的引用,当然,它指向的就是活跃的对象了。
JVM 中 GC Roots 指向的对象
①. 虚拟机栈中的对象;
②.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的对象;
③. 方法区中常量的对象;
④. 本地方法栈中 Native 方法(JNI)中的对象。
⑤. 分代式 GC 是一种部分收集(partial collection)的做法。在执行部分收集时,从 GC 堆的非收集部分指向收集部分的引用,也必须作为 GC roots 的一部分。
二、垃圾收集算法
1. 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阶段:从 GC Roots 开始遍历,可以访问到的对象就标记为可达对象。
清除阶段:对堆中的对象从头到尾遍历以便,没有被标记为可达的对象就被回收。
缺点:产生太多内存碎片。
2. 复制算法
每次将一个半区中存活的对象拷贝到另一个半区中。
缺点:可用内存减少一半。
3. 标记-压缩算法(又叫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阶段:从 GC Roots 开始遍历,可以访问到的对象就标记为可达对象。
压缩阶段:将标记为可达的对象拷贝到一端连续的内存区域中。对象拷贝之后的顺序有 3 种情况:
①. 任意顺序排列;
②. 按原来顺序排列;
③. 线性排序,即存在引用关系的对象尽可能放到一起。
4. 分代收集算法
新生代 - 复制算法
依据: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新创建的对象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
老年代 - 标记-清除算法/标记-压缩算法
三、垃圾收集器
G1 GC(Garbage-First Garbage Collector)
G1 垃圾收集器的设计目标是取代 CMS 垃圾收集器,它在 JDK6 中作为体验版面世,JDK7 正式推出,JDK9 设置为默认垃圾回收器。
G1 GC 优点:高吞吐、没有内存碎片、收集时间可控。很适合多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的服务端环境中。
G1 在堆上分配一系列相同大小的连续区域,然后在回收时先扫描所有的区域,按照每块区域内存活对象的大小进行排序,优先处理存活对象小的区域,即垃圾对象最多的区域,因为这样需要复制的活跃对象就少了,这也是 Garbage First 这个名称的由来。
G1 将内存区域分为新生代、老年代、humongous 区,其中新生代包括 Eden 区和 Survivor 区。
Region:G1 的各代存储不是连续的,而是用大小相同的 Region 块来组成。Region 块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设定。
Humongous Object(H-obj):巨型对象,是指大小超过一个 Region 块 50% 的 Java 对象,G1 用一个或者多个 Region 块来存储巨型对象,这些块组成了 Humongous 区。
Mutator:指应用线程。
Collector:垃圾收集线程。
Stop-The-Wrold(STW):指垃圾收集线程运行时其他所有应用线程都不能执行,就好像世界突然停止了。
G1 GC 提供的两种垃圾回收模式
1. Young GC
触发时机:当所有 Eden 区无法再容纳新对象时,触发一次 Young GC。
过程:将整个新生代的可达对象都复制到 Survivor 区,如果一些可达对象因为 Survivor 区已满无法进入或者对象的分代年龄达到设定的值(默认是 15),那么这部分对象会进入老年代。
回收之后空闲的 region 会被放入空闲列表 Free List 中。
2. Mixed GC
触发时机:当老年代大小占整个堆大小百分比达到设定的阈值(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时,会触发一次 Mixed GC。
Mixed GC 选定所有年轻代里的 Region,外加根据 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 统计得出收集收益高的若干老年代 Region 进行回收。
marking bitmap: 记录所有可达对象的表(可以理解为就是快照)。
全局并发标记(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
1. Initial Mark(STW):扫描 GC Roots,将 GC Roots 指向的对象标记为可达,并记录到 marking bitmap 中,然后将这些对象的引用字段压入扫描栈(Marking Stack)。
在分代式 G1 模式中,初始标记阶段借用 young GC 的暂停,因而没有额外的、单独的暂停阶段。
2. Concurrent Mark:从扫描栈中取出引用,然后将该引用指向的对象进行标记,并将该对象的引用字段压入扫描栈,这样不断递归地标记、压栈,直到扫描栈为空,说明 GC Roots 直接或间接引用的对象都被标记了。
三色标记算法:
①. 灰色:表示垃圾收集器已经访问过该对象,但是还没有访问过它的所有孩子节点。
②. 黑色:表示该对象以及它的所有孩子节点都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了;
③. 白色:表示该对象从来没有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这就是非可达对象。
因为并发标记阶段是 GC 线程和应用线程并发执行的,所以应用线程可能修改了对象的引用关系,造成对象的误标、漏标。
误标:应用线程修改了一个引用,比如为 null,造成了这个引用之前指向的对象变成不可达的,但这个对象之前已经被标记为可达对象,从而造成了误标。误标没什么大危害,顶多造成浮动垃圾,等待下次垃圾回收就好了。
漏标的两种情况:
-
应用线程创建了一个白对象,然后让黑色对象的引用指向该白色对象;
-
一个白色对象本来有灰色对象和黑色对象的引用指向,但应用线程删除所有灰色对象到该白色对象的引用。
如何解决漏标问题?SATB write barrier。
SATB(Snapshot At The Beginning):简单地说就是 initial mark 阶段和 concurrent mark 阶段标记为活的的对象就是活的。然后 concurrent mark 阶段新增或者引用重新执行的对象也认为是活的。其他的就是死的。
SATB 算法具体如何实现?
TAMS(Top At Mark Start)
每个 Region 有 5 个指针:
bottom、previous TAMS、next TAMS、top、end。
previous TAMS、next TAMS 是前后两次发生并发标记时的位置。
并发标记开始,将该 Region 当前的 top 指针赋值给 next TAMS,在并发标记标记期间,分配的对象都在[next TAMS, top]之间,SATB 能够确保这部分的对象都会被标记,默认都是存活的.
当并发标记结束时,将 next TAMS 所在的地址赋值给 previous TAMS,SATB 给 [bottom, previous TAMS] 之间的对象创建一个快照,所有垃圾对象能通过快照被识别出来。
两种 SATB write barrier:
post-write-barrier:用 post-write-barrier 记录新增的引用关系,然后在 remark 阶段根据这些新增引用关系为根重新扫描一遍。
pre-write-barrier:用 pre-write-barrier 将所有即将被删除的引用关系的旧引用记录下来,最后以这些旧引用为根重新扫描一遍(把原来有黑色对象和灰色对象引用着,但后来被删除灰色对象引用的白色对象扫描加进 marking bitmap)。
logging-write-barrier:
为了尽量减少 write barrier 对 mutator 性能的影响,G1 将一部分原本要在 barrier 里做的事情挪到别的线程上并发执行。
实现这种分离的方式就是通过 logging 形式的 write barrier:mutator 只在 barrier 里把要做的事情的信息记(log)到一个队列里,然后另外的线程从队列里取出信息批量完成剩余的动作。
每个 Java 线程有一个独立的、定长的 SATBMarkQueue,mutator 在 barrier 里只把 old_value 压入该队列中。一个队列满了之后,它就会被加到全局的 SATB 队列集合 SATBMarkQueueSet 里等待处理,然后给对应的 Java 线程换一个新的、干净的队列继续执行下去。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er)会定期检查全局 SATB 队列集合的大小。当全局集合中队列数量超过一定阈值后,concurrent marker 就会处理集合里的所有队列:把队列里记录的每个 oop 都标记上,并将其引用字段压到标记栈(marking stack)上等后面做进一步标记。
Card:每个 Region 默认按照 512Kb 划分成多个 Card。
Card Table:G1 GC 的 heap 有一个覆盖整个 heap 的 card table。
RSet(Remembered Set):每个 Region 一份。记录的是从别的 region 指向该 region 的 card。
RSet 好处:进行垃圾回收时,如果 Region1 有根对象 A 引用了 Region2 的对象 B,显然对象 B 是活的,如果没有 Rset,就需要扫描整个 Region1 或者其它 Region,才能确定对象 B 是活跃的,有了 Rset 可以避免对整个堆进行扫描。
Points-into(谁引用了我) :
RSet 是 points-into 的。
Points-out(我引用了谁):
card table 是 points-out 的,也就是说 card table 要记录的是从它覆盖的范围出发指向别的范围的指针。
以分代式 GC 的 card table 为例,要记录 old -> young 的跨代指针,被标记的 card 是 old gen 范围内的。
G1 GC 则是在 points-out 的 card table 之上再加了一层结构来构成 points-into RSet:每个 region 会记录下到底哪些别的 region 有指向自己的指针,而这些指针分别在哪些 card 的范围内。
这个 RSet 其实是一个 hash table,key 是别的 region 的起始地址,value 是一个集合,里面的元素是 card table 的 index。
举例来说,如果 region A 的 RSet 里有一项的 key 是 region B,value 里有 index 为 1, 2, 3, 4 的 card,它的意思就是 region B 的一个 card 里有引用指向 region A。所以对 region A 来说,该 RSet 记录的是 points-into 的关系;而 card table 仍然记录了 points-out 的关系。
Collection Set(CSet)
在 GC 的时候,对于 old->young 和 old->old 的跨代对象引用,只要扫描对应的 CSet 中的 RSet 即可。
RSet 究竟是怎么辅助 GC 的呢?在做 YGC 的时候,只需要选定 young generation region 的 RSet 作为根集,这些 RSet 记录了 old->young 的跨代引用,避免了扫描整个 old generation。
而 mixed gc 的时候,old generation 中记录了 old->old 的 RSet,young->old 的引用由扫描全部 young generation region 得到,这样也不用扫描全部 old generation region。所以 RSet 的引入大大减少了 GC 的工作量。
3. Remark(STW):根据扫描栈里的引用递归扫描可达对象,并将它们加入 making bitmap。
4. cleanup:
在 marking bitmap 里统计每个 region 被标记为活的对象有多少。这个阶段如果发现完全没有活对象的 region 就会将其整体回收到可分配 region 列表(free list)中。
拷贝存活对象(evacuation)(STW)
负责把一部分 region 里的活对象拷贝到空 region 里去,然后回收原本的 region 的空间。
Full GC:
收集整个堆。
触发时机:对象内存分配速度过快,Mixed GC 来不及回收,老年代被填满。
这时候会切换到 G1 之外的 Serial Old GC 来收集整个 GC heap(注意,包括 young、old、perm),这才是真正的 Full GC。
Full GC 会导致异常长时间的暂停时间,需要进行不断的调优,尽可能的避免 Full GC。
G1 不提供 Full GC。
G1 下 System.gc()是 Full GC。只有加上 -XX:+ExplicitGCInvokesConcurrent 时 G1 才会用自身的并发 GC 来执行 System.gc()。
停顿预测模型 Pause Prediction Model
用户可以设定整个 GC 过程的期望停顿时间,参数-XX:MaxGCPauseMillis 指定一个 G1 收集过程目标停顿时间,默认值 200ms,不过它不是硬性条件,只是期望值。那么 G1 怎么满足用户的期望呢?就需要这个停顿预测模型了。G1 根据这个模型统计计算出来的历史数据来预测本次收集需要选择的 Region 数量,从而尽量满足用户设定的目标停顿时间。
对象分配策略:
Eden 区的 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线程本地分配缓冲区:
每个线程在 Eden 区都有一个 TLAB,存储线程私有的对象(也就是没有发生逃逸的),是为了加快获取对象的速度,因为共享变量的话,多个线程同时去拿这个共享变量会对指针进行同步,而线程私有对象就只有一个线程去哪,不用同步。TLAB 的大小通过通过 start 指针和 end 指针指定,top 指针执行已分配和未分配的临界点。当一个线程申请 TLAB,但 Eden 区没有那么多剩余空间是时,会触发 Yong GC。
Eden 区中分配:
Humongous 区分配:
GC 性能指标
Throughput 吞吐量
Java 虚拟机没有花在 GC 的时间和 Java 虚拟机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Pauses 中断
因 GC 而停顿的时间。
Footprint
overall memory a process takes to execute,影响可伸缩性(scalability)。
Promptness
time between object death, and time when memory becomes available。
参考:
《深入理解 Java 虚拟机》
java 的 gc 为什么要分代?-RednaxelaFX 的回答
Java Hotspot G1 GC 的一些关键技术
请教 G1 算法的原理
JVM(3):Java GC 算法 垃圾收集器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