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对话李诞:顺从世界会活得更好吗?

本贴最后更新于 259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渤澥桑田

蘑菇姑姑 2 月 3 日

壹心理创作者 | 蘑菇姑姑

导语:

公开课的读者们好!今天这篇文章有点长,需要约 10 分钟阅读,但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

从悲观的 80 后段子手红人李诞入手,延伸到:金钱和自我的抉择、安全感的获取、人生意义的思考、娱乐消遣与严肃生活的讨论......希望能给生活在社会中,或迷茫或焦虑的你,一点小小的新知。

这周闲暇,看了新一期的《十三邀》,感悟颇丰。

这期谈话节目中,油腻文艺大叔许知远又以“苦大仇深”的好奇,“撞击”了佛系娱乐青年李诞。

单看这两个人设,就知道注定又是一场彗星撞地球似的对话。

自称佛系青年的李诞,是网络最红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的编剧、制片人,自己还出过诗集,他代表了这个时代娱乐青年最酷炫的玩法。

而“中年知识分子”许知远,则是以一种苦大仇深的态度,对这个浮躁的时代、年轻人的娱乐趣味表示质疑,更像是被时代遗弃的一个苦行僧

在这次对话里,李诞给许知远,提了很多建议:

“许老师,我读过你的文章,你不要生气啊,我觉得你的文章对读者极其不友好。”

“许老师,就算我想要的死法是“死在女人身上”,也不这么说。这么说了,就赚不到很多钱。”

“我能明显感觉到观众此时此刻会说什么,我一个玩笑把它解掉了,其实也是保护我们两个。”

“不要挑战大多数人。”

无论是弹幕会怎么说,还是观众会怎么看,李诞都有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敏锐的觉察和预测。

在这个时代,李诞更懂得如何融入,如何生存下去。

**
**

但在谈话的后部分,李诞 “突兀”地说了几句:

“这个对话到现在,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我天天嬉皮笑脸的背后,其实是虚无主义,而你****天天皱着眉头反而是乐天派。”

没劲,我觉得什么都没劲。

“最害怕的就是做自己,做自己你就见不着我了,我只能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要是做自己是很可怕的,那对自己太不好了。”

在提出种种建议的防御之后,李诞这样的自省如果放在心理咨询室里,几乎可以看作一大“进展”。

在“倔强”的许知远的镜面作用下,他瞥见了自己内心的真实:

实质上,因为全面迎合了世界,消解了自我,他深感生命的无意义。

**
**

他承认了自己的“无力”。

这可能也是李诞在微博上主动“勾搭”许知远,想上“十三邀”这个节目的无意识吧:他想要从这样的角度“看见”自己。

李诞和很多青年们一样,他们一再告诉自己:

我已经加入这个世界了(没有被抛弃感了),

我运行得还蛮好的啊,

我已经长大了,我懂得现实了,

我甚至敲打着后辈告诉他们不要任性,

我还有不错的收入……

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隐约有个地方在感到“没劲”。

**
**

一切是对的,但又好像哪里出了错。

网友说得精辟,这个时代的青年都是这样“且丧且前行”。

01

笑嘻嘻的背后,是悲凉

小丑的工作是逗别人发笑,可是走下舞台他自己却去看医生,是抑郁症患者。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李诞笑嘻嘻的,我老想到这个故事。

大概是因为我对他心里的隐痛感同身受。

正如有人说的,现代人的崩溃都是不动声色地崩溃,现代人的抑郁都是微笑着抑郁。

李诞,不过就是我们其中笑得最欢的一个,也宣告得最大声的那个。

也许还可能是最怀疑自己的那个——以他诗人的敏感。

但是,我要公平地说一句,70 后许知远如果不是 70 后,而是 90 后,他也许就不是许知远了。

他和李诞的对话带着上一代的文化印记,那时候的诗人还能作为天子骄子生活在北大的诗社里,毕业后就进入体面的单位就业。

不会感觉自己傻逼穷酸,姑娘也喜欢你,相反还有些荣耀感。

而如今,在一个理想主义的盐碱地里,当然偶尔也能长出一两颗向光性植物,但是大多数的植物都会出于求生,也出于营养不良,开始变成牙尖嘴利的资源掠夺者。


这和高晓松炮轰清华学霸梁植一个道理——很正义,也很过时。

“你一个名校生,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对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就教个技能,找个工作,那还要名校干什么?”

上一代精英青年的谜之“自恋”表现为:以为今天的校园太功利只是青年的不担当,却不知道现在的时代,很多东西和理想一起走向了神坛,无处安放;而商业机器的轰隆声震耳欲聋已经席卷了一切,并不给我们留下空间做自己。

人们“做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后的不快乐,只能诉诸消费和娱乐。

但是这种缓冲是虚假的。

**
**

它转移了注意力,越多消费和娱乐,越远离问题。

李诞有一句广泛传播的原创名言:“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可见,“戏谑”是他选择忘忧的途径,消解人生苦闷的一种态度。

他自己说戏谑的作用,一是克服了恐惧,二是让人获得了意外的新知,从中也是间接获得了一种力量感。

但是,他从中找到了自我,也从中丢掉了自我。


这种戏谑带来的力量感,在许知远的眼里是不够高级的。

这种戏谑,底色是悲观,形式是娱乐至死。

它不是真正的创造,而是一种不严肃的麻醉剂。

但是也是值得悲悯和同情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戏谑也是一种防御,它带上了一副嘲弄生活的面具,仿佛找到了另一个自己,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解释权、主动权。

而李诞作为杰出青年,之所以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运行得不错,是他找到了舞台,至少成了脱口秀明星,获得了好的经济收入和名声,寻找到了这个时代中他要的自我价值认同。

更多的青年没有名、没有利,只是在娱乐节目中被动娱乐至死,和世界运行得并不好。

所以可想而知,他们的没劲更彻底,也更凶猛。

02

佛系青年的自我放逐和自我掩埋

戏谑完后,这种态度迁延到了生活的一切方面。

自称佛系的李诞说:

我觉得所有时代都一个德性,都得死。

所以都不重要,我内心觉得一切都不重要。

对立的都不重要,在佛学的价值体系里这是一件事。

网络上对佛系青年的定义是:无所谓,有也可以、没有也行,随缘。

这样的佛系,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嘲消解。

跟真正的佛学教义差十万八千里。

佛说的“小我“是不值得的,是建立在对“比自己更大的东西”的肯定之上的。

如果没有这层肯定,佛学就是消解,有了这层肯定,佛学是一种涵容和升华。

很多世俗化的佛系恰恰否定了后者,成为只破不立的俗世快餐了。

一些消极的佛系青年的自我调侃,实质是在说:“我用了所有努力,为什么要不到一个理想的人生?”

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在前面,但是每一个都无法实现,所以只好自我解嘲:我无所谓了。


但这种解构生命的方法是有代价的。

**
**

代价就是自我也被消解了。

和尚的意义是超越生死的最终解脱,那样还有超越的意义,但世俗的佛系只代表了一种不快乐,一种真正的悲凉。

社会没有给佛系青年留有发展自我的空间,所以他们说我不要了吧。

许知远问,为什么你们这代青年归顺得这么轻易呢?

他对李诞说:某种意义上其实我比你过得开心多了。

对这些,李诞也只是笑笑没有否认。

03

无限融入:是一种自杀式的选择

李诞说,我愿意在这个时代中灰飞烟灭。

听来其实像精神上的“自杀”。

这是一个**“做自己”而不得的人最后的自我放弃**。

又或许这是他换了一种负面的方式去坚持自我?

存在主义大师亚隆说,定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特异性,才是对抗死亡焦虑的唯一办法。

换句话说,与这个世界建立健康的连接,是获得人生意义感的唯一途径。

而人如何与世界建立起正确的关系?

答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正是以人与自我关系为蓝本的。

一个人对世界的喊话,也是他与自我关系的显现。

李诞说,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那我就加入它好了,一起运行呗。

他所谓的“灰飞烟灭”,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从这个世界“抹去”,加入它,成为它的一部分。

这样的无限融入渴望,也许来自他不安定的成长经历。

李诞说,他生活在一个矿场,见证过辉煌的时代,也亲眼见证过这个矿场的萧条时代。

他的成长经历其实也相当有代表性。他们这一代年轻人,父母那一辈很多过的还是集体生活,大厂矿、双职工,他们很小就是上托儿所长大,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到什么安全感、情绪。

或者父母是从农村到城市的第一代移民,经历了在城市初期艰难的奋斗,作为 80 后的独生子女,非常孤独,也经历了父母的不安和焦虑。

稍稍长大点,市场经济开始发展,有些人父母下岗,有些人开始做生意,贫富分化。

从辉煌到萧条再到发展,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财富分配的方式在演进,这里面夹杂着他们自己求学和工作选择,其中也经历了教育和工作分配的完全市场化。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再也没有人包分配,给你铁饭碗了。

心理学上说,每个人都要有过安全依附关系,才能有健康的外在关系。

一个没有内在情绪安全感的人,在离开了群体,做自己的时候就会有抛弃感。

一种巨大的隔绝,不够安全的感觉会占据他,他会到处寻求链接和肯定。


而在一个经济变化非常大的时代里,外在肯定与否定的核心要素,是钱。

李诞说:“做自己可以,但是那会赚不到钱,还会被人骂!”

李诞认为,做真实的自己,如果影响了赚钱,我就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没有用,得做一个赚钱的世界里有价值的人。

显然在做自己和赚钱这两件事上,他的看法是两者彼此对立的,不兼容,他得无限牺牲一个去满足另一个。

李诞一直在问“世界需要我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提问的方式,就是告诉自己“真正的自我是无力的,应该被否定的”。

这种和世界的关系里没有平等、没有亲密,只有压抑和累积的愤怒。

难怪许知远说:“这一代脸上的笑容,不是扩张性的,而是收缩性的。”

最终他们选择以抹去自我特异性、放弃建立新的意义,换来与世界的安全连接。

04

这个时代的“方与圆”

刘瑜在一本再版书籍的序中说**“十年过去,我选择做一个主动掉队者”。**

柴静说**“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许知远就更是如此了,他一直在时代的边缘唱逝去年代的挽歌。

他们是那一群主动撤出,不加入狂欢的人。

如果以此为参照,他们构成了这个时代不妥协的“方“,那么李诞这样甘愿、主动融入时代洪流的青年,就是这个时代的“圆”。

我不想说这是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对立,毕竟装逼装成精英穷鬼也没有用。

我只想说,你至少要心理健康吧。

**
**

在许知远那么高大上,和李诞那么灰飞烟灭之间,我们有无数个外圆内方的中间地带。有所相信, 也才是有利身心的。


你没听李诞说么,“要我做自己我就不会活了”,这,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健康的基础是起码你承认自己有一个真实自己,与他保持连接,而不是总是否认。

自我,就是意义感,是心中那一点真阳,没有它,所有对于时代所有亢奋都是阴性而无力的虚火,谈不上真正有力和有生命力。

而至于那些“方”的镜像作用,正如许知远所说:假设这个时代是一个沙漠,总是面临很大的风暴,而对风暴的“对抗”就需要有绿洲。

他说,当社会有了多样性,每个人有了不同的个性,就可以去成为这样的一个个绿洲。

那么下一次风暴来临的时候,由于有这些绿洲的存在,那这个风暴就会来得小一点。而他希望自己的节目就是其中的一个绿洲。

绿洲正是对抗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单一的多元参照系。

有了它们,起码能认出自己的无聊,而认清自己,就是走向健康的第一步。


戏谑并非不是一种自嘲的积极力量,它有趣,但太轻了,轻到也会消解一切。

到时候你自会品尝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所带来的虚无,就像李诞说的:

“有时候会感觉到自己活得并不正义”。

还是那句老话: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间到底值得不值得?

就因为我们并不是站在轮回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基于生命只有一次的事实上,我们此刻就只可能有一个选择:就是必须让它是值得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命运的承担,也是对自我的一次严肃直面。

因为所有掩埋过的自我能量,没有真的抹去,它会一直都在。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你是选择让它变成前行的光亮,还是让它变成临终前永远的困惑。

说真的,人生在值得和不值得之间,差的就是那么一点勇敢。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wenandlu

    感谢转发,其实我现在的人生观就有点类似于李诞,人生还真的不值得,爱咋咋地吧,我回去把访谈看一看,希望有点新的心得

推荐标签 标签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9 引用 • 103 回帖 • 725 关注
  • Mac

    Mac 是苹果公司自 1984 年起以“Macintosh”开始开发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如:iMac、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Macbook、Mac Pro 等计算机。

    167 引用 • 597 回帖 • 5 关注
  • JetBrains

    JetBrains 是一家捷克的软件开发公司,该公司位于捷克的布拉格,并在俄国的圣彼得堡及美国麻州波士顿都设有办公室,该公司最为人所熟知的产品是 Java 编程语言开发撰写时所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lliJ IDEA

    18 引用 • 54 回帖
  • Access
    1 引用 • 3 回帖 • 4 关注
  • ngrok

    ngrok 是一个反向代理,通过在公共的端点和本地运行的 Web 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道。

    7 引用 • 63 回帖 • 656 关注
  • Sillot

    Insights(注意当前设置 master 为默认分支)

    汐洛彖夲肜矩阵(Sillot T☳Converbenk Matrix),致力于服务智慧新彖乄,具有彖乄驱动、极致优雅、开发者友好的特点。其中汐洛绞架(Sillot-Gibbet)基于自思源笔记(siyuan-note),前身是思源笔记汐洛版(更早是思源笔记汐洛分支),是智慧新录乄终端(多端融合,移动端优先)。

    主仓库地址:Hi-Windom/Sillot

    文档地址:sillot.db.sc.cn

    注意事项:

    1. ⚠️ 汐洛仍在早期开发阶段,尚不稳定
    2. ⚠️ 汐洛并非面向普通用户设计,使用前请了解风险
    3. ⚠️ 汐洛绞架基于思源笔记,开发者尽最大努力与思源笔记保持兼容,但无法实现 100% 兼容
    29 引用 • 25 回帖 • 132 关注
  • 浅吟主题

    Jeffrey Chen 制作的思源笔记主题,项目仓库:https://github.com/TCOTC/Whisper

    1 引用 • 31 回帖 • 1 关注
  • TensorFlow

    TensorFlow 是一个采用数据流图(data flow graphs),用于数值计算的开源软件库。节点(Nodes)在图中表示数学操作,图中的线(edges)则表示在节点间相互联系的多维数据数组,即张量(tensor)。

    20 引用 • 19 回帖 • 3 关注
  • Oracle

    Oracle(甲骨文)公司,全称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1989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3 年,甲骨文已超越 IBM,成为继 Microsoft 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107 引用 • 127 回帖 • 344 关注
  • 快应用

    快应用 是基于手机硬件平台的新型应用形态;标准是由主流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联合制定;快应用标准的诞生将在研发接口、能力接入、开发者服务等层面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

    15 引用 • 127 回帖
  • V2Ray
    1 引用 • 15 回帖 • 3 关注
  • Redis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从 2010 年 3 月 15 日起,Redis 的开发工作由 VMware 主持。从 2013 年 5 月开始,Redis 的开发由 Pivotal 赞助。

    284 引用 • 248 回帖
  • PWL

    组织简介

    用爱发电 (Programming With Love) 是一个以开源精神为核心的民间开源爱好者技术组织,“用爱发电”象征开源与贡献精神,加入组织,代表你将遵守组织的“个人开源爱好者”的各项条款。申请加入:用爱发电组织邀请帖
    用爱发电组织官网:https://programmingwithlove.stackoverflow.wiki/

    用爱发电组织的核心驱动力:

    • 遵守开源守则,体现开源&贡献精神:以分享为目的,拒绝非法牟利。
    • 自我保护:使用适当的 License 保护自己的原创作品。
    • 尊重他人:不以各种理由、各种漏洞进行未经允许的抄袭、散播、洩露;以礼相待,尊重所有对社区做出贡献的开发者;通过他人的分享习得知识,要留下足迹,表示感谢。
    • 热爱编程、热爱学习:加入组织,热爱编程是首当其要的。我们欢迎热爱讨论、分享、提问的朋友,也同样欢迎默默成就的朋友。
    • 倾听:正确并恳切对待、处理问题与建议,及时修复开源项目的 Bug ,及时与反馈者沟通。不抬杠、不无视、不辱骂。
    • 平视:不诋毁、轻视、嘲讽其他开发者,主动提出建议、施以帮助,以和谐为本。只要他人肯努力,你也可能会被昔日小看的人所超越,所以请保持谦虚。
    • 乐观且活跃:你的努力决定了你的高度。不要放弃,多年后回头俯瞰,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成就往日所仰望的水平。积极地将项目开源,帮助他人学习、改进,自己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成就与成就感。
    1 引用 • 487 回帖 • 5 关注
  • 资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56 引用 • 85 回帖
  • BookxNote

    BookxNote 是一款全新的电子书学习工具,助力您的学习与思考,让您的大脑更高效的记忆。

    笔记整理交给我,一心只读圣贤书。

    1 引用 • 1 回帖 • 5 关注
  • CodeMirror
    2 引用 • 17 回帖 • 173 关注
  • 开源

    Open Source, Open Mind, Open Sight, Open Future!

    415 引用 • 3594 回帖
  • SOHO

    为成为自由职业者在家办公而努力吧!

    7 引用 • 55 回帖 • 2 关注
  • abitmean

    有点意思就行了

    35 关注
  • HTML

    HTML5 是 HTML 下一个的主要修订版本,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广义论及 HTML5 时,实际指的是包括 HTML、CSS 和 JavaScript 在内的一套技术组合。

    108 引用 • 295 回帖
  •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集成错误。

    15 引用 • 7 回帖 • 2 关注
  • Scala

    Scala 是一门多范式的编程语言,集成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各种特性。

    13 引用 • 11 回帖 • 154 关注
  •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89 引用 • 113 回帖 • 2 关注
  • 新人

    让我们欢迎这对新人。哦,不好意思说错了,让我们欢迎这位新人!
    新手上路,请谨慎驾驶!

    52 引用 • 228 回帖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
  • FreeMarker

    FreeMarker 是一款好用且功能强大的 Java 模版引擎。

    23 引用 • 20 回帖 • 469 关注
  • 数据库

    据说 99% 的性能瓶颈都在数据库。

    346 引用 • 757 回帖 •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