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风头最大的电影,非 《哪吒》
莫属。
前几日在公开的冲奥名单里,《哪吒》
更是成为了中国申请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选送影片。
官方盖章的 「国货之光」
。
这两年,优秀的国产动画陆陆续续诞生了不少。
人才辈出,藏龙卧虎。
去年,就有一个普通学生的毕业作品,曾经一鸣惊人,入围过「动画界奥斯卡」法国昂西动漫电影节。
只是比较「低调」而不为大众所知——
《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
作者刘毛宁,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学生,年仅 25 岁。
这部动画短片,是他的童年自传。
故事简单,画风朴实,却让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别看它现在有这么好的成绩,其实当初差点连毕设都没赶上。
-----开始
刘毛宁想以自己的父亲和二叔为原型,做一个关于青铜匠人的故事,表现时代背景下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他尝试了好几种美术风格。
先是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大比例构图。
这样的画面虽然震撼,但却不利于表达一些细腻的情绪。
故事的主题越来越大,越来越散,让刘毛宁差点忘了自己的初衷。
「我知道我可以把它做出来,但做出来之后我肯定自己会不满意。」
他不是只当作业,而是用创作的心态在做这部作品。
刘毛宁决定换个故事,把精力放在表现乡村和童年上。
于是,他又尝试了另一种画风。
有点像小学生涂鸦画,似乎过于简约了。
很快又被自己推翻。
第三版,线条和色彩都中和了一下,构图也算中规中矩。
但刘毛宁依然不满意。
换了故事,又改了好几种风格。
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当了一回甲方。
眼看还有两个月就要答辩了,刘毛宁才终于找到方向。
这时候,他已经不管能不能做完了,只想专心把它做好。
于是,才有了现在这部《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
影片开头,是大片金黄色的麦田。
群鸟飞过的声音,一下子把人的记忆带回了童年的乡下。
小男孩拖着吸铁石在路上走,步伐显得沉重而孤独。
旁白缓缓道来:
「那时候的时间很慢长,好像怎么过也过不完。」
用的不是「漫」,而是「慢」。
童年的时光,就是这样慢慢悠悠,似乎永远望不到尽头。
生活的圈子不大,接触到的人也很少,能回忆起来的,更是寥寥无几。
作者用了照片和动画交叉的方式
来讲述自己的童年。
父亲年轻时,是服装设计师。
在北京的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意气风发。
最骄傲的,就是在天安门和毛主席的照片合过影。
母亲是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
做的槐花煎饼特别好吃。
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抓得严,母亲吃了不少苦。
为了躲避计生委的检查,快要临盆的母亲带着大姐躲到玉米地里。
二姐就这样在玉米地里出生了。
虽然影片中只是一笔带过,但不难想象,这过程有多辛苦。
「后来大姐说,她只记得那天,树上的柿子还是青的,但油菜花已经开了。在玉米地的不远处有一棵向日葵,向日葵上结满了葵花籽。」
向日葵象征的是「多子多福」。
但在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姐弟三个却给家里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曾经春风得意的父亲,只能通过抽烟来排解烦恼。
母亲又躲到了老家伏象山, 在那里生下了「我」。
乡下的生活贫瘠而单调。
父母要外出劳作,能陪「我」的只有奶奶。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很老了。」
这张照片应该是很早以前的了,作者画出来的奶奶,看起来还要更加沧桑一些。
「那个时候,我不愿意跟她在一块。」
小时候不懂事,总是向往新鲜、好玩的事物。
跟老人一起待久了,难免会无聊沉闷,甚至会莫名地感到嫌弃。
奶奶不明白这一点,老觉得自己身上有虱子,孩子才不愿意接近她。
「直到最后被送进火炉的时候,也没有找到那虱子。」
祖孙俩不曾亲近,这是奶奶的遗憾,也成了作者的心结。
奶奶过世了,「我却时常想起她」。
上学之后
「我」终于有了第一个玩伴——小明。
「他家是镇上最大的废品收购站,里面能淘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对于探索心强的小男孩来说,这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我」对小明既羡慕又崇拜。
有了朋友,生活就多了许多乐趣。
可以一起在草丛里捉昆虫。
一起躺在西瓜地里吃瓜。
一起爬到树上看夕阳。
还一起在小卖部门口玩「洞洞奖」。
「洞洞奖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在戳开之前,你永远都不知道小格子里是什么样的玩具。」
不管是什么玩具,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都是惊喜。
「我」和小明抽到了一个蓝色的塑料小鱼。
它在阳光下闪着一点一点的光。
小明说:「那真像宇宙里的星辰」。
他还带「我」去了他的秘密基地——
一辆废旧的卡车。
在小明心里,这就是属于他的「太空飞船」。
他向「我」分享关于太空飞船的收藏,还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飞向太空。
大人也许会嗤之以鼻,觉得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童年的「我」和小明,却相信它一定会成真。
直到有一天
夜里下了很大的雨。
第二天,小明被大人们从水沟里捞了上来。
死亡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但懵懂的小孩当时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
因此,作者也选择了不那么直接的方式来表达。
用自己和小明一起观察过的「蚱蜢」,尸体被其他昆虫搬走的画面来隐喻。
淹水后的小明,身体变得格外肿胀。
「我」的第一反应,是以为他变胖了。
直到他像蚱蜢一样被人抬走,「我」才隐约意识到,小明彻底地消失了。
「我」去了小明的秘密基地,发现卡车被改造成了太空飞船的模样。
里面贴满了裁下来的宇航员照片,还有一个头盔,「我」把它拿下来戴在头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从这里开始,影片就进入了一种介于回忆与幻想之间的状态。
明明是夏天,外面却飘起了鹅毛大雪。
这是小明死亡带来的不真实感。
它意味着夏天戛然而止,也代表着童年彻底结束。
西瓜、小卖部、塑料小鱼。
所有跟小明共同的回忆,都瞬间失去了色彩。
「我」把随身带着的那块吸铁石贴在了「太空飞船」上,看着它慢慢升空。
「小明的飞船就这样带着我那时候的一切,离开了。」
短片没有一句台词,全程只有作者的旁白。
他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把自己童年的记忆娓娓道来。
「小明」是真实存在的玩伴,但其实并没有溺死。
现实中
他平安地长大,并且已经结了婚。
但小时候的事,包括「飞向太空」的梦想,他都早已不记得了。
在影片中「死亡」的,是童年的小明。
最后的「太空飞船」,也是由作者记忆中的几样事物拼凑而成。
虽然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但对童年的感觉却相通。
小时候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没有目的、没有意识的。
等我们长大之后回忆起来,才赋予了它们意义。
小男孩每天拖着的吸铁石,代表的就是一种「散漫的、悠闲的、无意识的状态。」
当这种状态结束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像是一场梦一样。
而作者给了这场梦一个完美的结局。
影片的最后,「我」和小明坐在他的宇宙飞船上。
「我问他去哪,他说去那条塑料小鱼的肚子里。
因为那里,有他向往的整个宇宙。」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