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觉得脑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是长文档, 脑图模式组织块的层次关系远比平文本直观和方便.
另一方面, 当所记的没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比如读别人的代码, 经常是可能读了这个函数, 做了点笔记, 又需要跳转到读另一个函数, 跳转关系太多. 用平文本书写感到非常难受. 用脑图的话, 很方便, 看另一个函数再增加一个块就行了, 以这个函数的函数名为块名, 之后想对这个函数再添加笔记很直观, 点进入添加就行了. 比如:
这些在我开始看代码的时候, 不是这样组织的, 但有脑图, 可以很方便重新组织. 而且想在哪里添加就在哪里添加.
但把脑图和 markdown 结合得比较好的, 我没发现. 比如我一直用的 ithoughts, 它能打开 markdown, 其实是把 markdown 转换成了它自己的格式, 而不是原地编辑原来的 markdown. ithoughts 也可以导出为 markdown, 如果它有命令行工具支持这件事, 可以批量转换, 我肯定很乐意用, 但目前是不支持, 估计以后也很难指望支持.
有一些插件, 能将 markdown 用脑图展示, 但也不是编辑. 顶多算是有点视觉体验, 完全达不到组织文档的作用.
思源笔记有脑图模式, 但我感觉目前还很不实用. 我来总结总结它离实用差在哪里:
最重要的, 什么是一个节点, 我觉得不该是段落块, 而应该是标题块. 看下图, 这就是以段落块为节点的后果.
如图, 这仅仅是文档的一小部分, 但是满屏都是这些段落节点, 毫无意义, 一看到就想让人赶紧退出脑图模式.
我感觉能看到的节点有应该是标题块, 我觉得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在某个标题块. 这样节点数量就会小得多.
这是根本上的分歧. 然后在这个以标题块为节点的前提下, 实现节点的创建, 点击创建游离的新节点, tab(子节点), shift+tab(创建父节点), enter 这些快捷键. 就这 4 个, 差不多就是创建节点需要的全部快捷键. 再次说, 都是标题块. 游离块默认最小标题等级.
如果真是所有的节点都是标题块节点, 那么段落内容放哪里呢? 我觉得点击节点的时候, 浮现显示就很好了(就像现在点击段落节点会浮现段落的全部内容那样). 本来, 脑图模式的优势也不是对一个段落细节书写, 而是整体逻辑关系的组织.
与文本模式很平滑地过渡. 我觉得什么是平滑, 还是在, 节点只有标题块, 段落内容只在点击节点的时候显示这个前提下描述. 比如 option+click, 就进入了这个段的文本模式(就是平常的那种显示模式). 再一个快捷键, 就来到了脑图模式, 并且 focus 在当前光标所在的段落块.
我觉得不需要其它的, 就这几点, 脑图模式的体验和实用意义都会完全不同.
我觉得对长文档的组织能力, 才体现了工具的价值, 否则为何我不用记事本之类的写呢.. 有人可能说, 还有双链呢. 但是说实话, 双链就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比如 vscode, 我大可以在这个需要链接的地方加上一个随机字符串, 需要引用的时候, 引用这个随机字符串, 再比如 vim 本来就支持 tag 语法(虽然需要不断用命令行更新 tag 文件). 方便性是差了些, 但本来也不是那么高频. 但平滑的脑图操作, 立即就不一样了, 这是文本编辑器做不到的.
再次总结我觉得脑图应该是啥样:
- 只有标题块, 内容点击浮现显示
- 支持自由创建节点(还是标题块), 支持 tab, shift tab, enter, click 四种方式创建
- 能与文本模式无缝切换, 无缝体现在 focus 和光标的位置.
p.s. 我之前建议像 vim 一样, 可以一键折叠所有内容块, 但如果脑图模式如上设想, 那么这个想法就完全不需要了, 因为层次关系的浏览, 某个内容块的迅速定位, 用脑图模式就是最自然的.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