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探讨】移动块 / 反链 / 快速无压记录 / 标签

本贴最后更新于 97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天翻地覆

1、【bug】把一个被引用的块拖动到另一个文件里,虽然引用关系还在,但是反链里手动刷新看不到结果,需要重启

2、用剪切粘贴的方式来跨文件移动块是最方便的,但是引用关系会丢失,分屏拖动的方式有点不方便,而且这种拖动对多个块的情形不太友好,需要一个个拖动

3、「把内容从反链区移到正文」是 Conor 式的双链笔记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虽然思源可以靠浮窗编辑反链的内容,但是因为 2 的原因让这一步不是很方便

roam research 作者 Conor 预设的双链使用流程大概是这样,这是 daily notes 中的记录:

image.png

logseq/资料 这个页面中,可以直接从反链里把这一坨内容全部拖到正文里慢慢组织:

image.png

思源的列表块在侧栏反链里只展示段落块,配合不了这个工作流。靠 SQL 呈现的反链对于列表块也会有类型重复。所以标题块比列表块适合这个场景,但是如果想把反链的标题块移到正文里,会遇到两个问题,首先是 2 里提到的批量剪切会导致引用关系丢失,其次是对标题块做的一些单独处理在浮窗里好像失效了,在我这里不能把浮窗里的标题块转换成文档,可能是 bug。

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思源不能完全复刻大纲双链笔记那种流畅无压的 daily notes 记录流程,如果要改进,也要配合软件架构,所以我也不好说具体可以怎么改进

4、因为反链的可操作性跟大纲型的软件存在较大差距,想要快速无压记录的话就会想到在 daily notes 里用井号标签。

改进标签的用户声音一直都有,现在也有了 #2431 文档块支持标签的计划,但是我感觉光把标签看做标签是没法彻底改进标签的。标签的问题和反链的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即加了标签的内容的展示形式不好,而且标签面板和反链面板一样缺乏可操作性。前面举的反链不方便的例子全都可以直接照搬到标签上,比如加了标签的列表块在标签面板里完全无法展示下级,加了标签的标题块在标签面板里用浮窗移动块有问题。

这些问题会让将来的标签变成一个只能用来标记文档块的东西,就像印象笔记那样,这其实也没什么毛病,但是如果反链和标签的呈现形式和可操作性得不到优化,想在思源内部做到快速无压记录就需要使用者本人有足够的方法论支撑,这样一来普通用户的体验很难比得上能直接使用 daily notes 无压力畅快输入的大纲双链笔记。Conor 式的 daily notes 流程虽然未必适合所有人、也遭受过一些舆论上的妖魔化,但是它实际用起来确实是很舒服很上瘾的,而且这种工作流目前来看其实是最适合小白专注记录的。

根据思源目前的形态,主要的使用方式可能是这两种:小白用户只用到文件树 + 编辑器,高阶用户自己设计一套工作流,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有很高的心智门槛,文件树带来的心智压力并不小,也就是说即使是小白用法一样不够轻松。无压记录的工作流真的需要功能上的支撑,围绕 daily notes 流程的功能(反链和标签的呈现方式和可操作性)如果不加以优化,可能小白用户的使用体验还追不上 bear,想追上大纲双链笔记就更难了。

当然快速无压记录也只是笔记应用的一个方面,别的方面还是可以差异化竞争的。但就算不考虑 daily notes 流程,这些功能其实也该优化一下,daily notes 流程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

没什么具体建议,仅探讨。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8706 引用 • 69833 回帖
3 操作
deerain 在 2021-08-28 00:15:45 更新了该帖
deerain 在 2021-08-11 17:30:23 更新了该帖
deerain 在 2021-08-11 17:21:30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优质回帖
  • 好问题。尽管不易察觉,但这两种方式有极其巨大的区别。

    假设今天我逛了一下 logseq 论坛,看到有人说新版本通过修改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可以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于是我想把这个配置方法在笔记软件里记录下来。

    然后我打开 logseq 做记录,步骤如下:

    1. 打开或转到 logseq 这个软件,如果当前页面不是 daily notes 就再按一下快捷键跳转到 daily notes 页面

    2. 在 daily notes 的第一行写下:

      - [[logseq/配置]]
        -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
      
    3. 记录结束。去做别的事。

    如果使用 typora,步骤如下:

    1. 为了最快捷地打开 logseq - 配置.md 这个文件,当然是要好好利用各种搜索型效率软件了,于是我在 utools 里搜索 logseq 配置,结果发现我并没有这个文件

      • 这个时候第 1 个差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 logseq 里,我永远不用回忆 logseq/配置 这个页面是不是已经存在,直接在 daily notes 的第一行开写就行了

    2. 搜索未果,我开始考虑换个关键词搜索,万一我以前创建的文件名叫 logseq - config.md 呢?换了几个关键词搜索,发现我以前真的没做过这方面的记录

      • 第 2 个差别出现了,在 logseq 里,我不需要考虑自己之前是不是已经用别的名字创建过 logseq/config ,这种文件,我只需要直接在第一行写下 - [[logseq/配置]] 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 第 3 个差别:就算我以前已经有了 logseq/config 这个 page,那也不需要管它,因为 logseq/配置logseq/config 这两个页面一定会在 logseq 这个父页面下共同展示,我可以在将来合并它们

    3. 既然以前没有对应的 md 文件,那我就创建它吧。创建一个新的 md 文件虽然人人都会,但是我在创建的时候就需要给它在文件系统上安排一个具体的位置,我是把它放在 软件使用 文件夹下还是放在 知识管理 文件夹下?

      • 第 4 个差别:在 logseq 里没有烦人的新建文件流程,就算我根本不对 md 文件分类,新建文件这个步骤还是烦人

    4. 终于新建好了 logseq - 配置.md 这个文件,但是我忘了刚才想记录的是什么

      • 第 5 个差别:用 logseq 记录,到达路径很短,心智负担为零;用 typora 记录,到达路径很长,心智负担巨大

    5. 查看系统剪贴板,回想起了要记录的东西,开始记录

    6. 记录完毕,我开始了每日固定的读文献时间。30 分钟之后,我有一条突发的阅读心得想快速记录下来,于是我唤出了 utools,再次重走上面的曲折心路历程。

      • 第 6 个差别:如果是用 logseq 记录,我只需要再次在 daily notes 页面的第一行写下:

        - [[文献/文献名]]
          - 这个思路真是妙啊
        - [[logseq/配置]]
          -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
        

    所以,这两种方式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是天壤之别。笔记的核心首先是记录,而 Conor 流程把使用者在记录时的心智负担降到了接近于 0 的水平,这种流畅无压的记录方式能极大促进一个人记录更多的东西。

    我这里说的还仅仅是记录阶段,后面的阶段差距更大。

  • deerain 1 1 赞同

    按照大纲双链笔记的流程,一开始在日记文件里写下「判断标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当场立即用某种方式把它传递给「SOP」这个文档,这个传递方式就是双链:

    # 2021-07-03.sy
    
    - [[SOP]]
      - 几个好课题的判断标准
        - balabala
        - kalakala
        - xxxxx
    

    将来集中整理 SOP 这个文档的时候,从反链里可以直接把 - [[SOP]] 和它下方的所有列表项拖进正文然后慢慢整理,这种流程比一开始不加双链事后再去 SOP 这个文档里引用要稳妥得多。

    在思源里实践不了这个流程是因为打开 SOP 这个文档的时候,看到的反链只有以下信息:

    ▼ 2021-07-03.sy
      ¶ SOP
    

    这个反链只显示了一个段落块,- [[SOP]] 下级的内容全都没有直接展示。如果反链面板优化一下展示方式和可操作性,就可以实践上面说到的流程了。所以问题依然是功能需要优化。

  • deerain 1 1 赞同

    我们讨论的是"究竟选择那种方式会比较好?" 是完全无压力但后续整理麻烦的 Dailynote 还是选择稍微有点压力但是后续整理会轻松点的方法? 我也不知道, 这个心智压力若是实在想完全没有, 那就选择 DN, 若是想方便之后整理还是接受点心智压力就选其他方法, 感觉这个比较随人, 但我已经习惯了开 portal 了

    这段总结得很到位,在认清两种方式的差异之后,剩下的就是个人选择。不过这个选择大多数人不需要纠结,因为不用 remnote 这个软件就实践不了 remnote 的方法,我真正担心的是这两种方式都离思源比较远。

    但 DN 中已有很多内容的时候, conor 也会使用 zoom in 来消除其他文本的干扰的对吧?(这里我不咋清楚, 所以打了个问号)

    这个不需要,新的想法永远写在第一行就好了。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谢谢,这里确实是我思维惯性弄错了。

    #2762 里那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而特意构造的,实际使用的时候,关联型双链一般是存在于一大段文字中,就算在纯粹的大纲型双链笔记中,这样的节点一般也不会再有子节点了。所以 logseq 虽然在功能上会让它展示下级,但实际使用中因为用户一般不会在这里再写一个子节点,所以大多数时候是没什么影响的。

    而在想靠双链来达到传递效果的场合里,有时候还是想在锚文本旁边写一点说明文字,比如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如果这里也采用「本节点里是否只有一个锚文本」的原则,这种用法就没了。如果有这样的使用习惯,roam research 的判断原则就不太好,就算没有这样的使用习惯,基于上一段的考虑,logseq 的展示方式就算对关联性双链节点有影响,这种影响应该也很小。

    1 回复
  • 其他回帖
  • fangly 1 赞同

    我觉得反链展现的标准应是:是否展现了充足的上下文。而是否是在“传递”我觉得不太重要。我在一个节点中如果除了双链锚文本外还有其他内容,这些其他内容就相当于上下文,给我足够的信息判断我在这里进行引用是在干什么。而如果一个节点中只有双链锚文本,这样就缺乏上下文,我不知道我在这里引用它是在干什么,所以才需要展现子列表。上下文的目的是让用户知道我为什么引用了当前文档,从而判断这个反链项目是否需要进一步仔细查看。

    对于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 这个,上下文信息已经足够,文章标题的信息量已经很大了,不展开子列表我也已经清楚我这里为什么引用[[闪电网络]],如果我觉得我需要再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只需要展开节点就好,如果我觉得这篇文章目前不需要再仔细看了,我就直接忽略它就好,目光直接移动到紧贴着的下一个反链项目。而此时如果默认展开了该文章的子列表,如果我子列表的第一级节点就有几十个,此时就占满了反链面板,不方便我看下一个反链项目,此时展开子列表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属于冗余信息,文章标题的信息量已经足够了,子列表对信息量的提升非常有限,并且对反链面板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我来说,我几乎所有网上摘录的 input 内容都是按这种形式组织的,就是 daily note 的第一级节点中会包含标题和一个双链锚文本,所以如果把我现在的笔记迁移到 logseq 中的话,我有不少文档的反链面板被严重“污染”,完全不可用。

    我觉得还是 roam research 的方式比较适合点。

    所以 logseq 虽然在功能上会让它展示下级,但实际使用中因为用户一般不会在这里再写一个子节点,所以大多数时候是没什么影响的

    在我的体验中,我是经常会写子节点的,我一般的列表达到五六层是常有的事,在第二三层进行关联型双链也经常做。再比如你所举的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 这个例子,这下面肯定会有非常长的列表,一级节点可能会有几十个,这究竟是传递型双链还是关联型双链,我觉得不好说,在我的笔记系统中,倾向于当做关联型双链,这里面的内容我不会直接移动到 闪电网络 这个文档中的,只是为了说明这个文章和闪电网络这个主题相关。其实我觉得区分关联型双链和传递型双链没什么必要,反正都是链接嘛,而且其他大纲型双链笔记也没有针对两者的特性进行区分处理:logseq、葫芦笔记是全部一视同仁认为需要子列表来丰富上下文信息;remnote、roamedit 是全部一视同仁认为不需要子列表来丰富上下文信息;roam research 是根据该节点本身的上下文是否充足来判断是否需要子列表来丰富上下文信息,我觉得这是比较中和、比较合理的方式。

    2 回复
    4 操作
    fangly 在 2021-09-25 21:58:52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5 21:53:25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5 21:47:07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5 21:34:23 更新了该回帖
  •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以 daily notes 为核心,做到流畅无压记录,然后靠反链的高度可操作性实现后期整理。

    - [[链滴]]
      - 反馈关于思源笔记的意见可以上链滴社区发帖
      - 链滴社区现在用的还是 Vditor 编辑器
    

    如果在 daily notes 里像上面这样记录,就完全没有必要特地去新建或是打开名叫 链滴 的页面,直接在这里记录就好了,将来打开 链滴 这个页面就可以在反链里看到所有跟它有关的信息,相当于通过双链来传递内容,那些反链其实就等同于 链滴 这个页面的正文。

    虽然我之后的每天都会在 daily notes 里记录一些跟 链滴 相关的内容,但是我根本没有必要去整理 链滴 的反链,我只需要在心里知道「这个东西将来可以方便地整理就行了」。直到将来某一天我需要写一篇介绍 链滴 的文章,我才有必要去整理,这个时候直接把 链滴 这个页面的反链里的所有内容向上拖进正文,然后靠大纲编辑器的编辑能力来组织正文,最后输出就行。

    这个过程没有任何的心智负担,记录的时候只管记录、不需要考虑整理的事,等真正有了应用需求的时候整理起来也很方便。

    另外,roam research 有一个合并页面的功能,能进一步降低心智负担。因为 [[链滴]][[黑客派]] 是同义词,在 daily notes 里思考该用哪个词也会造成心智负担,可是在 roam research 里不需要担心这些,因为 [[链滴]][[黑客派]] 这两个页面将来是可以直接拼接合并的,所以前期只管记录就好了。这样一来,用户在做记录时的心智负担几乎是零。

    还有一些细节没说到,但大致就是这样。

    3 操作
    deerain 在 2021-08-13 01:25:26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08-12 23:31:44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08-12 23:18:16 更新了该回帖
  • Kuriboh 1 2 评论

    趁吃饭时间, 简单对比了下这两种方式, 因对于 conor 流程有点不熟, 可能是对比的有误, 也有可能是理解有误, 望指正

    rem tag + portal 的组合拳 和 daily note(DN)

    先说说记录内容的方式, rem tag 和 Dailynote 的双链, 无论是用 rem tag 和 DN 的双链, 都是需要通过以下流程来创建的([[打字]] (##打字) -> 打字), 这两个方式在记录东西的时候粗略上是一致的(细想是不一致的), 那么先算这两种记录内容的方式在心智压力水平姑且是差不多的吧, 但出于我刚刚说的理由( [[文字]]这种双链标记式内容有时会淹没于其他大量双联查看式内容会导致之后整理的困难, 而 rem tag 这种方式因为 rn 独特的设计可以把这类需整理的内容汇总到一起, 方便以后的整理), 所以我仍觉得 rem tag 这种方式会比较好

    再说说记录文本的容器. 对比于 daily note 在一个页面上写东西, 使用 portal 的心智压力可能由"打开 portal"和"关闭 portal"这两个操作带来的吧

    1. "打开 portal"
      DN 少内容你不选择 zoom in 的情况, 这时手动打开 portal 的确在心智压力大于 DN

      但 DN 中已有很多内容的时候, conor 也会使用 zoom in 来消除其他文本的干扰的对吧?(这里我不咋清楚, 所以打了个问号), 但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 portal: "portal 可以试图看作是已经 zoom in 好的 daily note", 从这方面出发, 此时打开 portal 的操作和需要 zoom in 的 DN 就差不多了

    2. "关闭 portal"
      其实我更倾向于把"关闭 portal"这个操作不当成是心智压力, 因为已经写好了内容, 我已经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关闭 portal 就顺带是顺手而为

      当然"关闭 portal"这个操作现阶段在 rn 的确有点麻烦, 但好像听说重构后就方便了

    1 回复
    我们讨论的是"究竟选择那种方式会比较好?" 是完全无压力但后续整理麻烦的 Dailynote 还是选择稍微有点压力但是后续整理会轻松点的方法? 我也不知道, 这个心智压力若是实在想完全没有, 那就选择 DN, 若是想方便之后整理还是接受点心智压力就选其他方法, 感觉这个比较随人, 但我已经习惯了开 portal 了
    Kuriboh
    还有一个是"portal 可以试图看作一个已 zoom in 好的 daily note"意思不是打开 portal 搜 daily note 再写内容, 而是打开完 portal 后直接写, 因为 portal 内直接写的内容会被当成是 top level rem
    Kuriboh
  • 查看全部回帖

推荐标签 标签

  • JRebel

    JRebel 是一款 Java 虚拟机插件,它使得 Java 程序员能在不进行重部署的情况下,即时看到代码的改变对一个应用程序带来的影响。

    26 引用 • 78 回帖 • 623 关注
  • CodeMirror
    1 引用 • 2 回帖 • 119 关注
  • OnlyOffice
    4 引用 • 23 关注
  • jsDelivr

    jsDelivr 是一个开源的 CDN 服务,可为 npm 包、GitHub 仓库提供免费、快速并且可靠的全球 CDN 加速服务。

    5 引用 • 31 回帖 • 45 关注
  • webpack

    webpack 是一个用于前端开发的模块加载器和打包工具,它能把各种资源,例如 JS、CSS(less/sass)、图片等都作为模块来使用和处理。

    41 引用 • 130 回帖 • 295 关注
  • Flume

    Flume 是一套分布式的、可靠的,可用于有效地收集、聚合和搬运大量日志数据的服务架构。

    9 引用 • 6 回帖 • 594 关注
  • 反馈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akers and users.

    123 引用 • 906 回帖 • 193 关注
  • 资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53 引用 • 85 回帖
  • PWL

    组织简介

    用爱发电 (Programming With Love) 是一个以开源精神为核心的民间开源爱好者技术组织,“用爱发电”象征开源与贡献精神,加入组织,代表你将遵守组织的“个人开源爱好者”的各项条款。申请加入:用爱发电组织邀请帖
    用爱发电组织官网:https://programmingwithlove.stackoverflow.wiki/

    用爱发电组织的核心驱动力:

    • 遵守开源守则,体现开源&贡献精神:以分享为目的,拒绝非法牟利。
    • 自我保护:使用适当的 License 保护自己的原创作品。
    • 尊重他人:不以各种理由、各种漏洞进行未经允许的抄袭、散播、洩露;以礼相待,尊重所有对社区做出贡献的开发者;通过他人的分享习得知识,要留下足迹,表示感谢。
    • 热爱编程、热爱学习:加入组织,热爱编程是首当其要的。我们欢迎热爱讨论、分享、提问的朋友,也同样欢迎默默成就的朋友。
    • 倾听:正确并恳切对待、处理问题与建议,及时修复开源项目的 Bug ,及时与反馈者沟通。不抬杠、不无视、不辱骂。
    • 平视:不诋毁、轻视、嘲讽其他开发者,主动提出建议、施以帮助,以和谐为本。只要他人肯努力,你也可能会被昔日小看的人所超越,所以请保持谦虚。
    • 乐观且活跃:你的努力决定了你的高度。不要放弃,多年后回头俯瞰,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成就往日所仰望的水平。积极地将项目开源,帮助他人学习、改进,自己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成就与成就感。
    1 引用 • 487 回帖 • 6 关注
  • DNSPod

    DNSPod 建立于 2006 年 3 月份,是一款免费智能 DNS 产品。 DNSPod 可以为同时有电信、网通、教育网服务器的网站提供智能的解析,让电信用户访问电信的服务器,网通的用户访问网通的服务器,教育网的用户访问教育网的服务器,达到互联互通的效果。

    6 引用 • 26 回帖 • 521 关注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40 引用 • 40 回帖 • 1 关注
  • Vditor

    Vditor 是一款浏览器端的 Markdown 编辑器,支持所见即所得、即时渲染(类似 Typora)和分屏预览模式。它使用 TypeScript 实现,支持原生 JavaScript、Vue、React 和 Angular。

    313 引用 • 1667 回帖 • 1 关注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45 关注
  • Firefox

    Mozilla Firefox 中文俗称“火狐”(正式缩写为 Fx 或 fx,非正式缩写为 FF),是一个开源的网页浏览器,使用 Gecko 排版引擎,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 Windows、OSX 及 Linux 等。

    7 引用 • 30 回帖 • 452 关注
  • Node.js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JavaScript 运行时建立的平台, 用于方便地搭建响应速度快、易于扩展的网络应用。Node.js 使用事件驱动, 非阻塞 I/O 模型而得以轻量和高效。

    138 引用 • 268 回帖 • 194 关注
  • 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04 引用 • 777 回帖
  • Latke

    Latke 是一款以 JSON 为主的 Java Web 框架。

    70 引用 • 532 回帖 • 712 关注
  • Hprose

    Hprose 是一款先进的轻量级、跨语言、跨平台、无侵入式、高性能动态远程对象调用引擎库。它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功能强大。你无需专门学习,只需看上几眼,就能用它轻松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

    9 引用 • 17 回帖 • 597 关注
  • SSL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TLS 与 SSL 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

    69 引用 • 190 回帖 • 495 关注
  • OkHttp

    OkHttp 是一款 HTTP & HTTP/2 客户端库,专为 Android 和 Java 应用打造。

    16 引用 • 6 回帖 • 54 关注
  • OpenStack

    OpenStack 是一个云操作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可控制大型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所有的管理通过前端界面管理员就可以完成,同样也可以通过 Web 接口让最终用户部署资源。

    10 引用 • 6 关注
  •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91 引用 • 751 回帖
  • Kotlin

    Kotlin 是一种在 Java 虚拟机上运行的静态类型编程语言,由 JetBrains 设计开发并开源。Kotlin 可以编译成 Java 字节码,也可以编译成 JavaScript,方便在没有 JVM 的设备上运行。在 Google I/O 2017 中,Google 宣布 Kotlin 成为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

    19 引用 • 33 回帖 • 26 关注
  • Kubernetes

    Kubernetes 是 Google 开源的一个容器编排引擎,它支持自动化部署、大规模可伸缩、应用容器化管理。

    108 引用 • 54 回帖
  • SendCloud

    SendCloud 由搜狐武汉研发中心孵化的项目,是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高质量的触发邮件服务的云端邮件发送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 API 接口来调用服务,让邮件准确迅速到达用户收件箱并获得强大的追踪数据。

    2 引用 • 8 回帖 • 439 关注
  • Vue.js

    Vue.js(读音 /vju ː/,类似于 view)是一个构建数据驱动的 Web 界面库。Vue.js 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261 引用 • 662 回帖
  •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基于 Lucene 的搜索服务器。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用户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基于 RESTful 接口。Elasticsearch 是用 Java 开发的,并作为 Apache 许可条款下的开放源码发布,是当前流行的企业级搜索引擎。设计用于云计算中,能够达到实时搜索,稳定,可靠,快速,安装使用方便。

    116 引用 • 99 回帖 • 26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