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探讨】移动块 / 反链 / 快速无压记录 / 标签

本贴最后更新于 94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天翻地覆

1、【bug】把一个被引用的块拖动到另一个文件里,虽然引用关系还在,但是反链里手动刷新看不到结果,需要重启

2、用剪切粘贴的方式来跨文件移动块是最方便的,但是引用关系会丢失,分屏拖动的方式有点不方便,而且这种拖动对多个块的情形不太友好,需要一个个拖动

3、「把内容从反链区移到正文」是 Conor 式的双链笔记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虽然思源可以靠浮窗编辑反链的内容,但是因为 2 的原因让这一步不是很方便

roam research 作者 Conor 预设的双链使用流程大概是这样,这是 daily notes 中的记录:

image.png

logseq/资料 这个页面中,可以直接从反链里把这一坨内容全部拖到正文里慢慢组织:

image.png

思源的列表块在侧栏反链里只展示段落块,配合不了这个工作流。靠 SQL 呈现的反链对于列表块也会有类型重复。所以标题块比列表块适合这个场景,但是如果想把反链的标题块移到正文里,会遇到两个问题,首先是 2 里提到的批量剪切会导致引用关系丢失,其次是对标题块做的一些单独处理在浮窗里好像失效了,在我这里不能把浮窗里的标题块转换成文档,可能是 bug。

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思源不能完全复刻大纲双链笔记那种流畅无压的 daily notes 记录流程,如果要改进,也要配合软件架构,所以我也不好说具体可以怎么改进

4、因为反链的可操作性跟大纲型的软件存在较大差距,想要快速无压记录的话就会想到在 daily notes 里用井号标签。

改进标签的用户声音一直都有,现在也有了 #2431 文档块支持标签的计划,但是我感觉光把标签看做标签是没法彻底改进标签的。标签的问题和反链的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即加了标签的内容的展示形式不好,而且标签面板和反链面板一样缺乏可操作性。前面举的反链不方便的例子全都可以直接照搬到标签上,比如加了标签的列表块在标签面板里完全无法展示下级,加了标签的标题块在标签面板里用浮窗移动块有问题。

这些问题会让将来的标签变成一个只能用来标记文档块的东西,就像印象笔记那样,这其实也没什么毛病,但是如果反链和标签的呈现形式和可操作性得不到优化,想在思源内部做到快速无压记录就需要使用者本人有足够的方法论支撑,这样一来普通用户的体验很难比得上能直接使用 daily notes 无压力畅快输入的大纲双链笔记。Conor 式的 daily notes 流程虽然未必适合所有人、也遭受过一些舆论上的妖魔化,但是它实际用起来确实是很舒服很上瘾的,而且这种工作流目前来看其实是最适合小白专注记录的。

根据思源目前的形态,主要的使用方式可能是这两种:小白用户只用到文件树 + 编辑器,高阶用户自己设计一套工作流,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有很高的心智门槛,文件树带来的心智压力并不小,也就是说即使是小白用法一样不够轻松。无压记录的工作流真的需要功能上的支撑,围绕 daily notes 流程的功能(反链和标签的呈现方式和可操作性)如果不加以优化,可能小白用户的使用体验还追不上 bear,想追上大纲双链笔记就更难了。

当然快速无压记录也只是笔记应用的一个方面,别的方面还是可以差异化竞争的。但就算不考虑 daily notes 流程,这些功能其实也该优化一下,daily notes 流程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

没什么具体建议,仅探讨。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8151 引用 • 66980 回帖 • 1 关注
3 操作
deerain 在 2021-08-28 00:15:45 更新了该帖
deerain 在 2021-08-11 17:30:23 更新了该帖
deerain 在 2021-08-11 17:21:30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优质回帖
  • 好问题。尽管不易察觉,但这两种方式有极其巨大的区别。

    假设今天我逛了一下 logseq 论坛,看到有人说新版本通过修改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可以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于是我想把这个配置方法在笔记软件里记录下来。

    然后我打开 logseq 做记录,步骤如下:

    1. 打开或转到 logseq 这个软件,如果当前页面不是 daily notes 就再按一下快捷键跳转到 daily notes 页面

    2. 在 daily notes 的第一行写下:

      - [[logseq/配置]]
        -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
      
    3. 记录结束。去做别的事。

    如果使用 typora,步骤如下:

    1. 为了最快捷地打开 logseq - 配置.md 这个文件,当然是要好好利用各种搜索型效率软件了,于是我在 utools 里搜索 logseq 配置,结果发现我并没有这个文件

      • 这个时候第 1 个差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 logseq 里,我永远不用回忆 logseq/配置 这个页面是不是已经存在,直接在 daily notes 的第一行开写就行了

    2. 搜索未果,我开始考虑换个关键词搜索,万一我以前创建的文件名叫 logseq - config.md 呢?换了几个关键词搜索,发现我以前真的没做过这方面的记录

      • 第 2 个差别出现了,在 logseq 里,我不需要考虑自己之前是不是已经用别的名字创建过 logseq/config ,这种文件,我只需要直接在第一行写下 - [[logseq/配置]] 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 第 3 个差别:就算我以前已经有了 logseq/config 这个 page,那也不需要管它,因为 logseq/配置logseq/config 这两个页面一定会在 logseq 这个父页面下共同展示,我可以在将来合并它们

    3. 既然以前没有对应的 md 文件,那我就创建它吧。创建一个新的 md 文件虽然人人都会,但是我在创建的时候就需要给它在文件系统上安排一个具体的位置,我是把它放在 软件使用 文件夹下还是放在 知识管理 文件夹下?

      • 第 4 个差别:在 logseq 里没有烦人的新建文件流程,就算我根本不对 md 文件分类,新建文件这个步骤还是烦人

    4. 终于新建好了 logseq - 配置.md 这个文件,但是我忘了刚才想记录的是什么

      • 第 5 个差别:用 logseq 记录,到达路径很短,心智负担为零;用 typora 记录,到达路径很长,心智负担巨大

    5. 查看系统剪贴板,回想起了要记录的东西,开始记录

    6. 记录完毕,我开始了每日固定的读文献时间。30 分钟之后,我有一条突发的阅读心得想快速记录下来,于是我唤出了 utools,再次重走上面的曲折心路历程。

      • 第 6 个差别:如果是用 logseq 记录,我只需要再次在 daily notes 页面的第一行写下:

        - [[文献/文献名]]
          - 这个思路真是妙啊
        - [[logseq/配置]]
          -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
        

    所以,这两种方式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是天壤之别。笔记的核心首先是记录,而 Conor 流程把使用者在记录时的心智负担降到了接近于 0 的水平,这种流畅无压的记录方式能极大促进一个人记录更多的东西。

    我这里说的还仅仅是记录阶段,后面的阶段差距更大。

  • deerain 1 1 赞同

    按照大纲双链笔记的流程,一开始在日记文件里写下「判断标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当场立即用某种方式把它传递给「SOP」这个文档,这个传递方式就是双链:

    # 2021-07-03.sy
    
    - [[SOP]]
      - 几个好课题的判断标准
        - balabala
        - kalakala
        - xxxxx
    

    将来集中整理 SOP 这个文档的时候,从反链里可以直接把 - [[SOP]] 和它下方的所有列表项拖进正文然后慢慢整理,这种流程比一开始不加双链事后再去 SOP 这个文档里引用要稳妥得多。

    在思源里实践不了这个流程是因为打开 SOP 这个文档的时候,看到的反链只有以下信息:

    ▼ 2021-07-03.sy
      ¶ SOP
    

    这个反链只显示了一个段落块,- [[SOP]] 下级的内容全都没有直接展示。如果反链面板优化一下展示方式和可操作性,就可以实践上面说到的流程了。所以问题依然是功能需要优化。

  • deerain 1 1 赞同

    我们讨论的是"究竟选择那种方式会比较好?" 是完全无压力但后续整理麻烦的 Dailynote 还是选择稍微有点压力但是后续整理会轻松点的方法? 我也不知道, 这个心智压力若是实在想完全没有, 那就选择 DN, 若是想方便之后整理还是接受点心智压力就选其他方法, 感觉这个比较随人, 但我已经习惯了开 portal 了

    这段总结得很到位,在认清两种方式的差异之后,剩下的就是个人选择。不过这个选择大多数人不需要纠结,因为不用 remnote 这个软件就实践不了 remnote 的方法,我真正担心的是这两种方式都离思源比较远。

    但 DN 中已有很多内容的时候, conor 也会使用 zoom in 来消除其他文本的干扰的对吧?(这里我不咋清楚, 所以打了个问号)

    这个不需要,新的想法永远写在第一行就好了。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crowds21 1 评论

    请问有 Conor 式的双链笔记相关描述的资料吗,在不了解这个东西之前,可能没法讨论 😭

    标签可以通过 CSS 来解决。我个人在使用思源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设定属性和别名,来达到不同的显示效果。这个是我觉得思源很棒的一点。同样,你可以在 CSS 中将标签修改一个颜色,如同你上图中 logseq 的效果。

    1 回复
    2 操作
    crowds21 在 2021-08-11 18:04:28 更新了该回帖
    crowds21 在 2021-08-11 17:59:25 更新了该回帖
    只改 css 没用,思源的标签面板呈现问题不出在 css 上。比如:给某列表项打了标签,反链面板里是显示段落块还是列表项块还是列表块?是否应该直接在反链面板提供展开下级内容和直接操作的能力?
    deerain
  •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以 daily notes 为核心,做到流畅无压记录,然后靠反链的高度可操作性实现后期整理。

    - [[链滴]]
      - 反馈关于思源笔记的意见可以上链滴社区发帖
      - 链滴社区现在用的还是 Vditor 编辑器
    

    如果在 daily notes 里像上面这样记录,就完全没有必要特地去新建或是打开名叫 链滴 的页面,直接在这里记录就好了,将来打开 链滴 这个页面就可以在反链里看到所有跟它有关的信息,相当于通过双链来传递内容,那些反链其实就等同于 链滴 这个页面的正文。

    虽然我之后的每天都会在 daily notes 里记录一些跟 链滴 相关的内容,但是我根本没有必要去整理 链滴 的反链,我只需要在心里知道「这个东西将来可以方便地整理就行了」。直到将来某一天我需要写一篇介绍 链滴 的文章,我才有必要去整理,这个时候直接把 链滴 这个页面的反链里的所有内容向上拖进正文,然后靠大纲编辑器的编辑能力来组织正文,最后输出就行。

    这个过程没有任何的心智负担,记录的时候只管记录、不需要考虑整理的事,等真正有了应用需求的时候整理起来也很方便。

    另外,roam research 有一个合并页面的功能,能进一步降低心智负担。因为 [[链滴]][[黑客派]] 是同义词,在 daily notes 里思考该用哪个词也会造成心智负担,可是在 roam research 里不需要担心这些,因为 [[链滴]][[黑客派]] 这两个页面将来是可以直接拼接合并的,所以前期只管记录就好了。这样一来,用户在做记录时的心智负担几乎是零。

    还有一些细节没说到,但大致就是这样。

    3 操作
    deerain 在 2021-08-13 01:25:26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08-12 23:31:44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08-12 23:18:16 更新了该回帖
  • 我个人的流程和这个有些像。但我会根据大体内容,区分这个 DailyNote 所在的笔记本,同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可能也不特别的长。

    我的流程可能会麻烦一些。我使用了大量的模板,CSS 和关键字(虽然和标签没什么差别)辅助。我为了方便使用这些模板和关键字自己还专门规定了一些自用的 NoteFormat。

    image.png

    每一个笔记块,我都会添加类似这些 Header。确定某个特定的笔记本或文件夹,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太多标签带来的麻烦。

    image.png

    汇总的时候,通过 SQL 查询文本块。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列表块还是标题块都不适合做嵌入。如果需要浏览,我的习惯是分屏打开笔记。

    image.png

    方法论这一块儿,思源本身确实不像 logseq 和 Roam 一样,自身就代表着一个工作流程。全靠大家放飞自我,我自己的笔记习惯是好长时间一点点自己调整来的 😳。

    我是在最后汇总的页面中,通过 SQL 来查询到和这个主题相关的 标签,最后进行汇总。

    2 操作
    crowds21 在 2021-08-16 14:44:42 更新了该回帖
    crowds21 在 2021-08-11 20:00:09 更新了该回帖
  • fangly 1 评论

    “思源的列表块在侧栏反链里只展示段落块,配合不了这个工作流”这一点通过点击反链悬浮窗中的面包屑可以克服吧

    逻辑层面是这样的,人性层面不可能。
    deerain
  • crowds21 1 评论

    之前尝试了一下 logseq,没用明白. 今天抽空用你介绍的方法尝试了一下.妈耶,都有点想跑去隔壁了

    1 回复
    所以安利 logseq 的文章我一直卡在手上没发,也是想等思源先把这一块给优化好 🌚
    deerain
  • @88250 看来亟需优化,以挽留楼上这样的用户 🌚👆

    1 回复
  • 今天看了本贴的相关讨论,我和 V 觉得暂时先不改,这部分要改进的话方向应该是在一些功能面板上支持块移动。

    现阶段先修 bug 😂

    1 回复
  • Kuriboh 4 评论

    原来这个就是 conor 式流程. 在没了解到这个之前, 我个人的流程和这个还是蛮像的, 但有些不一样的点在于我使用的是 rn 的标签功能而没选择使用双链, 具体考量如下

    1. 这类双链标记式内容有时会在反链面板被大量双链查看式内容淹没掉, 导致整理难度增加
    2. 在 rn 里双链和标签是同一个 rem, rn 的标签反链虽然有模板内容的干扰, 但这种情形很少会发生, 能保证标签的反链面板上全是这类双链标记式内容
    1 回复
    2 操作
    Kuriboh 在 2021-08-14 08:47:13 更新了该回帖
    Kuriboh 在 2021-08-14 07:39:18 更新了该回帖
    对了, "双链查看式内容"说的是 就是我们普通场景下常使用的双链功能
    Kuriboh
    补充下, 上面这类双链标记式内容在 rn 可以搭配 portal 使用感觉会比在 daily note 里写内容更加的舒适, 打开 portal -> 写标签标记式内容 -> 关闭 portal 即可, 避免了离开当前页面去新建页面再写内容而带来的割裂感
    Kuriboh
    @Kuriboh Portal 确实比单独的反链更先进,多了一种选择
    deerain
    @deerain 论坛上听说 rn 重构快出来了, 花了长时间的构思, 可以蹲一下
    Kuriboh
  • 其实无论是用 rem tag 来做分离还是直接用 portal 记录,都是在记录的时候提前考虑整理问题。普通大纲双链笔记软件那种混杂的反链强制性地阻止了这种提前考虑,这对于快速记录来说其实反而是好事,因为把整理的负担推给了未来、所以当下能做到零压力记录。未来真的要用到某些笔记的时候,整理笔记的困难跟完成一个任务要面临的众多真正困难一比其实不算什么。

    我是以这样的模型来思考这个问题:对一个人来说,整理笔记的心智负担并不是完全恒定的,比如 Conor 流程把整理的困难完全抛给了未来、以达到当下的完全无压,它的心智负担大约是当下 0 未来 40;remnote 可以稍微把整理的困难分一点到当下,同时大大降低未来的整理困难,它的心智负担大约是当下 5 未来 25;而传统文件夹笔记一般都需要在记录时就把整理方式考虑好,而且未来依然需要整理,它的心智负担大约是当下 50 未来 50。

    粗略来说我觉得 remnote 更先进,但是如果「未来」永远不来,Conor 流程里的心智负担就永远是 0。

    能帮忙填下这个关于双链笔记的问卷吗 😋 :https://www.yuque.com/forms/share/cee13285-b07c-4adb-818c-809b9ba2497a

    1 回复
  • deerain 1

    好的,巩固稳定性最重要,这是第一优先 (ง •̀_•́)ง

    之前还有个想法忘了提,notion 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也能很好地应对快速记录这个场景,就是 block 菜单里的移动功能,可以把内容块发送到选定的文档里面(搜索过滤),将来可以学一学:

    image.png

    1 操作
    deerain 在 2021-08-14 11:43:14 更新了该回帖
  • Kuriboh 1 2 评论

    趁吃饭时间, 简单对比了下这两种方式, 因对于 conor 流程有点不熟, 可能是对比的有误, 也有可能是理解有误, 望指正

    rem tag + portal 的组合拳 和 daily note(DN)

    先说说记录内容的方式, rem tag 和 Dailynote 的双链, 无论是用 rem tag 和 DN 的双链, 都是需要通过以下流程来创建的([[打字]] (##打字) -> 打字), 这两个方式在记录东西的时候粗略上是一致的(细想是不一致的), 那么先算这两种记录内容的方式在心智压力水平姑且是差不多的吧, 但出于我刚刚说的理由( [[文字]]这种双链标记式内容有时会淹没于其他大量双联查看式内容会导致之后整理的困难, 而 rem tag 这种方式因为 rn 独特的设计可以把这类需整理的内容汇总到一起, 方便以后的整理), 所以我仍觉得 rem tag 这种方式会比较好

    再说说记录文本的容器. 对比于 daily note 在一个页面上写东西, 使用 portal 的心智压力可能由"打开 portal"和"关闭 portal"这两个操作带来的吧

    1. "打开 portal"
      DN 少内容你不选择 zoom in 的情况, 这时手动打开 portal 的确在心智压力大于 DN

      但 DN 中已有很多内容的时候, conor 也会使用 zoom in 来消除其他文本的干扰的对吧?(这里我不咋清楚, 所以打了个问号), 但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 portal: "portal 可以试图看作是已经 zoom in 好的 daily note", 从这方面出发, 此时打开 portal 的操作和需要 zoom in 的 DN 就差不多了

    2. "关闭 portal"
      其实我更倾向于把"关闭 portal"这个操作不当成是心智压力, 因为已经写好了内容, 我已经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关闭 portal 就顺带是顺手而为

      当然"关闭 portal"这个操作现阶段在 rn 的确有点麻烦, 但好像听说重构后就方便了

    1 回复
    我们讨论的是"究竟选择那种方式会比较好?" 是完全无压力但后续整理麻烦的 Dailynote 还是选择稍微有点压力但是后续整理会轻松点的方法? 我也不知道, 这个心智压力若是实在想完全没有, 那就选择 DN, 若是想方便之后整理还是接受点心智压力就选其他方法, 感觉这个比较随人, 但我已经习惯了开 portal 了
    Kuriboh
    还有一个是"portal 可以试图看作一个已 zoom in 好的 daily note"意思不是打开 portal 搜 daily note 再写内容, 而是打开完 portal 后直接写, 因为 portal 内直接写的内容会被当成是 top level rem
    Kuriboh
  • deerain 1 1 赞同

    我们讨论的是"究竟选择那种方式会比较好?" 是完全无压力但后续整理麻烦的 Dailynote 还是选择稍微有点压力但是后续整理会轻松点的方法? 我也不知道, 这个心智压力若是实在想完全没有, 那就选择 DN, 若是想方便之后整理还是接受点心智压力就选其他方法, 感觉这个比较随人, 但我已经习惯了开 portal 了

    这段总结得很到位,在认清两种方式的差异之后,剩下的就是个人选择。不过这个选择大多数人不需要纠结,因为不用 remnote 这个软件就实践不了 remnote 的方法,我真正担心的是这两种方式都离思源比较远。

    但 DN 中已有很多内容的时候, conor 也会使用 zoom in 来消除其他文本的干扰的对吧?(这里我不咋清楚, 所以打了个问号)

    这个不需要,新的想法永远写在第一行就好了。

    1 回复
  • 我真正担心的是这两种方式都离思源比较远

    虽然看上去我有点 rn 吹, 但实际上手完 rn 的功能后, 确实感觉到 rn 挺多功能的便捷和可取之处, 我觉得这是仔细构思过后的结果, rn 由于开发早和 anki,pdf 等的先发地位, 使得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构思之后功能该怎么做, 所以我对 rn 的这次重构还是挺期待的.

    说这段话的意思其实是想思源到某个时间点考虑下要不先停下来好好的构思下, 但笔软竞争激烈, 停下来也确实有点难, 祝福思源

  • 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一下:

    针对你所举的 longseq/资料这个例子

    conor 的流程是先打[[longseq/资料]]然后写具体内容

    那如果对于传统的没有双链的普通笔记软件甚至是直接用 typora 编辑器,我可以是搜索 longseq/资料这个文档,然后把新内容写在最上面,看起来在功能上和体验上与 conor 相比的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 conor 这个方法的优越性在什么地方呢,想请教一下

    1 回复
  • deerain 5

    好问题。尽管不易察觉,但这两种方式有极其巨大的区别。

    假设今天我逛了一下 logseq 论坛,看到有人说新版本通过修改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可以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于是我想把这个配置方法在笔记软件里记录下来。

    然后我打开 logseq 做记录,步骤如下:

    1. 打开或转到 logseq 这个软件,如果当前页面不是 daily notes 就再按一下快捷键跳转到 daily notes 页面

    2. 在 daily notes 的第一行写下:

      - [[logseq/配置]]
        -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
      
    3. 记录结束。去做别的事。

    如果使用 typora,步骤如下:

    1. 为了最快捷地打开 logseq - 配置.md 这个文件,当然是要好好利用各种搜索型效率软件了,于是我在 utools 里搜索 logseq 配置,结果发现我并没有这个文件

      • 这个时候第 1 个差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 logseq 里,我永远不用回忆 logseq/配置 这个页面是不是已经存在,直接在 daily notes 的第一行开写就行了

    2. 搜索未果,我开始考虑换个关键词搜索,万一我以前创建的文件名叫 logseq - config.md 呢?换了几个关键词搜索,发现我以前真的没做过这方面的记录

      • 第 2 个差别出现了,在 logseq 里,我不需要考虑自己之前是不是已经用别的名字创建过 logseq/config ,这种文件,我只需要直接在第一行写下 - [[logseq/配置]] 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 第 3 个差别:就算我以前已经有了 logseq/config 这个 page,那也不需要管它,因为 logseq/配置logseq/config 这两个页面一定会在 logseq 这个父页面下共同展示,我可以在将来合并它们

    3. 既然以前没有对应的 md 文件,那我就创建它吧。创建一个新的 md 文件虽然人人都会,但是我在创建的时候就需要给它在文件系统上安排一个具体的位置,我是把它放在 软件使用 文件夹下还是放在 知识管理 文件夹下?

      • 第 4 个差别:在 logseq 里没有烦人的新建文件流程,就算我根本不对 md 文件分类,新建文件这个步骤还是烦人

    4. 终于新建好了 logseq - 配置.md 这个文件,但是我忘了刚才想记录的是什么

      • 第 5 个差别:用 logseq 记录,到达路径很短,心智负担为零;用 typora 记录,到达路径很长,心智负担巨大

    5. 查看系统剪贴板,回想起了要记录的东西,开始记录

    6. 记录完毕,我开始了每日固定的读文献时间。30 分钟之后,我有一条突发的阅读心得想快速记录下来,于是我唤出了 utools,再次重走上面的曲折心路历程。

      • 第 6 个差别:如果是用 logseq 记录,我只需要再次在 daily notes 页面的第一行写下:

        - [[文献/文献名]]
          - 这个思路真是妙啊
        - [[logseq/配置]]
          - `:ui/show-empty-bullets?` 变量:显示或隐藏内容为空的 bullets
        

    所以,这两种方式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是天壤之别。笔记的核心首先是记录,而 Conor 流程把使用者在记录时的心智负担降到了接近于 0 的水平,这种流畅无压的记录方式能极大促进一个人记录更多的东西。

    我这里说的还仅仅是记录阶段,后面的阶段差距更大。

    1 回复
    4 操作
    deerain 在 2021-10-17 15:32:01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08-15 23:36:54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08-15 22:14:44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08-15 22:13:44 更新了该回帖
  • liuyilc

    看了大家的回复,我想先分享下自己使用思源的两个场景:

    1. 以书名为文档名的书摘。我用 quicker 的脚本实现了选中文字,自动复制到对应位置。我本来想着是要将这些文字重新整理成卡片的,但一下子搞不清这些新做的卡片要用什么样的形式保存:新文档?还是在原文档里用其他标识符弄?这个疑问阻碍了我处理那些收集的文字……
    2. 用 dn 写工作日志,然后按照主题,使用块引用组织正文。但是,经常会忘记我的块里的文字……

    今天看到了 d 大的回帖,才意识到,conor 式的双链系统,实际上是降低现在记录成本,将整理的成本放在未来。回顾一下上面说的两条,我实际上也是按照这个思路用思源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走不长久

    1 回复
  •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至少在思路上并不难。比如在做记录的时候完全使用新文档就是一种比较流畅的方式,反正这些文档在将来可以转换为文档内的标题块。但是思源的功能暂时还支撑不起这种工作流,因为如果想要让这些新文档不至于变成将来找不到的孤立文档,就一定要有一个「方便易用的文档级多级标签」,并且标签面板里列出的文档块要能够方便地拖进正文。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第二个思路就是不使用新文档,新增内容都添加到已有文档里。这种工作流靠思源现有的功能也无法完成,需要先把 notion 的内容块移动功能学过来。在做记录的时候,无论当前文档是什么文档,都可以在原地写下来,然后把内容块用快捷键直接发送到指定文档里。而且思源完全可以进一步拓宽这个功能,notion 只能把内容块发送到某个文档末尾,思源在这里完全可以做成把内容块发送到任何一个块的下方,就像 roam research 的 ctrl + shift + 9 一样,只要文档块在搜索过程中置顶就行了,并且思源还有别名功能,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个搜索步骤。

    你的思路方向没有错,现在的问题在于已有功能还撑不起思路的实践。上面两种功能我个人觉得都该优化一下。

    第二个问题,没太看懂描述,能用图说明吗 doge

    1 回复
    1 操作
    deerain 在 2021-08-16 21:08:23 更新了该回帖
  • Kuriboh 6 评论

    双链淹没待整理的内容这个问题请问你是如何解决的?

    想当然的方法是加个#待整理的标签分离, 但这又和无压输入的理念相悖 😩 对于我来说, 记笔记一是记下来, 二是能整理方便, 三是快速找得到, 一个方法若不能达到我记笔记的目的, 我至少不会选择它的
    Kuriboh
    这个其实很容易解决,假如把 daily notes 作为主要的输入入口,真正需要整理的那一天点击反链的筛选按钮把 daily notes 以外的页面全部去掉就行了。大纲双链笔记基本都有这个过滤按钮,remnote 刚好没有。 trollface
    deerain
    @deerain 其实是有的, 它的教程甚至没写(说到这, 忍不住吐槽下 A::B 尽然引用不到 B, 这对我来说吐了 😝). DN 作为主要输入入口, 那你 daily note 里写东西不会链接查看性双链吗, 那 dailynote 里的这些怎么排除
    Kuriboh
    @Kuriboh 真正需要整理的内容必定是一个锚文本的下级节点,整理时拖动的也是这个上级锚文本,只要反链里的一个上级锚文本跟当前页面不是同一个名称,就可以立马判断出它不需要整理进正文,下级的内容根本不用细看就可以直接做出这个判断。然后再向下滚动页面,去整理下一条反链就行了。
    deerain
    @deerain 对哦, 这方法可以哦, 但还是觉得不属于整理方便, 内容一多, 找的时候也眼花, 找完了还要担心受怕, 怕有没有漏内容然后再滚一次(这里是我脑补的, 可能不对). 我刚好想到一些东西, 先跳过来这边, 无压输入的定义要不要纳入后续整理压力, 就算不能达到无压输入, 小压输入该往那里动刀子, 输入前压, 输入中压, 输入后压和后续整理压, 思源若要做这方面的新功能, 到底要把压力堆到那? 我倾向于输入后, 先不打了我去玩了哈哈
    Kuriboh
    @deerain 我感觉我上面已经是为了记笔记的目的设好整理的权重而论述的 🤣 对了, 完了说 rn 的那个搜素语法了, 在 search portal 里输入 isDescendant:[[这里输入你 dailynote 的 power-rem]] [[这里输你想筛出来的内容]]
    Kuriboh
  • liuyilc

    谢谢 d 大。

    截屏 20210816 下午 8.47.15.png

    截屏 20210816 下午 8.49.52.png

    2 回复
  • deerain 1 1 赞同

    按照大纲双链笔记的流程,一开始在日记文件里写下「判断标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当场立即用某种方式把它传递给「SOP」这个文档,这个传递方式就是双链:

    # 2021-07-03.sy
    
    - [[SOP]]
      - 几个好课题的判断标准
        - balabala
        - kalakala
        - xxxxx
    

    将来集中整理 SOP 这个文档的时候,从反链里可以直接把 - [[SOP]] 和它下方的所有列表项拖进正文然后慢慢整理,这种流程比一开始不加双链事后再去 SOP 这个文档里引用要稳妥得多。

    在思源里实践不了这个流程是因为打开 SOP 这个文档的时候,看到的反链只有以下信息:

    ▼ 2021-07-03.sy
      ¶ SOP
    

    这个反链只显示了一个段落块,- [[SOP]] 下级的内容全都没有直接展示。如果反链面板优化一下展示方式和可操作性,就可以实践上面说到的流程了。所以问题依然是功能需要优化。

  • 另外,我不是 d 大,这位才是 d 大: @88250 trollface

    我只是个普通用户 doge

  • 记录一个想法. 能不能让右侧反链所在的面板,能够直接编写并执行 SQL 查询呢,直接将结果缩小后嵌入到右侧, 也不需要编辑功能,能够复制就够了,这样子各种意义上会更方便. logseq 中这个面板的功能丰富太多了.

  • WAZY

    非常同意,思源现在的特色就是功能挺多就是不好用

  • Airen 2 1 评论

    本人使用的是 remnote 1.4beta,据传明天更新正式版,和爱好群里面的人讨论了一下,我们总结出三种不同的使用方式:

    1.使用[[的锚链接
    
    2.使用##的标签
    
    3.使用((的嵌入
    

    本人私以为,从本质上,这三种方式,都是双链,无论哪一种都可以通过索引相互查找引用.

    在心智负担上,[[一个主题]],##和((也可以是随便一个主题,其实三者的心智负担都是相等的,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真正的区别在于后期整理阶段对文档的影响不同.他们的特点在于:

    1.[[锚链接因为要把子节点拖上去,所以最后只留锚点,或者不留锚点.
    
    2.((最后组织的时候不影响原文档中的原本内容和结构.
    
    3.##因为标签本身代替了锚点,所以如果全部拖动,会导致双链丢失.
    

    三种双链并没有本质上的好坏之分,甚至几乎都是互通的。比如我可以在锚节点的新界面不拖动,而是创建嵌入来获取原来锚节点下的内容.我想,任何单一局限的笔记流程和组织方式,都不会是最优解,也永远不会有最优解,通过一种或多种的双链接构架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从另一方面讲 标签 锚链接 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就像楼主说反链统一了标签和锚文本,这让我想起了量子力学,也许知识组织的形状也许就像光量子一样。光既是一种波也是一种粒子,而知识的组织也是,分类即是标签,标签即是分类,结构树是一种标签树,而标签树是一种结构树,它既是网状的,也是树状的,就像一个物体由不同的光从不同的方向打出的投影是不同形状一样。

    1 回复
    谢谢补充
    deerain
  • 这三个方式都是先分类后输入主要内容(标签感觉可算可不算), 有点好奇, 想问问为什么不选择先输入主要内容后分类的方式 ❓

    1 回复
    1 操作
    Kuriboh 在 2021-09-23 00:08:08 更新了该回帖
  • Airen

    因为你在先输入后分类的时候也在先分类后输入。我个人不赞同分类这种说法,更倾向于“主题”。我想人类在做笔记中,基本都是面向主题的。无论怎么样,你都在或多或少对主题“做分类”。

    面向主题 1.png

    比如我在 DailyNote(或者 Quick Add)中写了很多条,其中一条是非暴力沟通的读书笔记,再往下我写第一章第一节如何如何,对我来说,今天的日期是主题,读书笔记是主题,非暴力沟通是主题,第一章第一节都是主题。这本书我是分天读的,我明天的 dn 后天的 dn 中都有读书笔记,最后我需要汇总的时候我通过这个锚链接的双链就把这些天所有的读书笔记都通过结构汇总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读书笔记这一栏下面,可能非暴力沟通是一个分类,但是对于“沟通”“技巧”这些分类来说,显然非暴力沟通并不是一个分类。如果要分类的话,我想要并联读书笔记 + 沟通技巧(你可以想想是读书笔记分类下再分类出沟通 技巧,也可以想象是沟通 技巧 其中一类里面分类出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才能被“分类”。你可以说我做分类了,也可以说我没做。

  • Airen 1 1 评论

    所以当我在写整本读书笔记的时候,我就是在“先分类再输入”,我写完整本读书笔记的时候,或者是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有哪些主题,我把他打上一个标签,就是在“先输入后分类。”建立两个不同的主题的并联串联,就是在织网建树。从单一的主题出发,那么知识的形状是树,从整体来看,他就是网。

    所以其实整理的压力一直都有,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它都在那里,区别只在于你什么时候处理这个压力。如果你一开始就拼命整理,把一个知识进行种种的归类,那么你当下的压力越大,那未来你调用越方便;如果你现在压力越小,那未来的压力越大。而和传统笔记相比,零压输入在于,它把你的注意力从无限远的未来拉回现在,在写笔记的过程中把整理的压力分摊,而不是一次性的处理你可能用到用不到的未来压力,这无疑更贴合自然。

    老铁的见解非常到位啊
    deerain
  • Airen

    根据我这几个回帖的思考,我认为一个笔记能够以一定功能使用双链表现网和树两种形式,就是合格的双链笔记软件,而不用拘束于它是标签,还是锚节点,还是嵌入。比如虽然我现在在用 RN,但是 workflowy 也算合格的双链笔记,哪怕其镜像功能没有反链也并不妨碍作为知识库的功能。

    如果要我说的话,我最希望的功能是,可以展现网状图,点击任何一个节点能展现出并联主题后形成的树状图,也可以通过多个树图网图让我从旧的笔记的不同主题联想到新的主题。

  • fangly 1

    我想探讨一个问题: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我目前正在研究共识协议优化闪电网络等主题,某一天,我看到了一篇关于 PBFT 协议的共识协议优化的文章,之后看了一篇关于闪电网络的文章,然后又看了一篇关于 PoW 协议的共识协议优化文章,最后又看了一篇关于闪电网络的文章

    方法 1

    这时候,我的 daily note 可以是这样的,不把双链锚文本单独作为一个父结点,而是在父结点后贴上双链,同样能达到传递的功能,并且对同一篇文章可以一次传递到多个文档,这里称为方法 1,如图:

    image.png

    这是闪电网络这个文档的反链面板,目前的形态不错,足够使用:

    image.png

    方法 2

    也可以是这样的,按照典型传递型双链的方法组织,锚文本单独作为父结点,我所理解的形态是这样的:

    image.png

    这是闪电网络这个文档的反链面板:

    image.png

    这时候这个反链面板就存在问题了,我们和 logseq 中的反链面板进行对比:

    image.png

    可以看到,思源中是显示锚文本列表项下的列表块,这样一坨的列表块,实际上等价于只显示第一个列表项,也就是只有第一篇文章的内容,而第二篇文章是看不到的

    此时就面临一个决策,思源现在的反链面板对列表的展示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也就是说需不需要进一步把列表块拆分成列表项,展示该列表块的所有的第一级列表项,完全变成类似 logseq、roam research 那样?

    如果不修改,保持现在的情况,对于习惯于方法 1 的用户(比如我)来说,是有利的,对于习惯于方法 2 的用户来说会不利,信息量少了一些

    而如果修改的话,对于习惯于方法 2 的用户来说会有利,而对于习惯于方法 1 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导致反链面板不可用,因为对于一篇文章,我的笔记可能非常长,第一级内容就有很多很多,导致下面这种情况,占据了整个面板:

    image.png

    虽然目前的形态对我来说是有利的,但我觉得还是要讨论清楚,不然如果以后修改的话,我的反链面板会变得不可用,我得立刻修改我的 daily note 形式

    总结一下,两个问题:

    • 方法 1 和方法 2 是否都可行,还是说哪种方法会有问题
    • 思源现在的反链面板对列表的展示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也就是说需不需要进一步把列表块拆分成列表项,展示该列表块的所有的第一级列表项,完全变成类似 logseq、roam research 那样
      • 个人倾向于展现形式保持现状(1.3.5),对于使用方法 1 的用户来说,完美,没问题,对于使用方法 2 的用户来说,信息量少了一些,但还是具有可用性;但如果修改了,对于使用方法 1 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2 回复
    3 操作
    fangly 在 2021-09-24 19:04:49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4 17:13:26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4 17:09:45 更新了该回帖
  • deerain 1

    我觉得你上面提到的两种方式最主要的区别就第一种主动把文章 2 和文章 4 拆到了两条反链里,第二种是让文章 2 和文章 4 处于同一条反链里。文章 2 和文章 4 都塞在同一个标题块里确实不太利于查看,但是就算是第一种方式,文章 2 下面也分标题 1 和标题 2,如果标题 1 对应的内容太长一样没法直接在反链的那个列表块里看到标题 2 的内容。

    所以我还是倾向于改成像 roam research 那样把第一个子级都展开,第一子级太多我觉得不算大问题,现在反链里展示列表块只是相当于做了个默认折叠,真正重要的内容就应该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只要能保证用户可以手动折叠就行了。

    但是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不管反链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都需要尽快敲定,因为用户的使用方式也需要去适应软件,这个需要 D 大 @88250 尽快想好,哪怕只是口头决定也行,不然大家就不太敢用起来。

    还有一点,1.3.5 的这种展示列表块的反链形式只存在于思源这个软件上,它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弊端就是缺少舆论背书。哪怕今天有人说这种形式还可以接受,但将来一定会有其它使用习惯不同的人觉得它不好,那个时候又要陷入无休止的争议。但如果采用展开第一层子级的形式,首先它已经被别的软件证明了是实用的,其次将来就算别人有所质疑,只需要说一句「这个设计是跟 roam research 一致的」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把质疑声挡回去。光从功能上说,每个人都能根据各自不同的使用习惯为每种设计列出一些优缺点,但是有些设计在舆论上就是比别的设计更加站得住脚,这个是思源非常缺乏的。

    1 回复
  • 目前的形式有一个好处,如果原先父结点折叠的话,我在反链当中可以将鼠标悬浮在列表块上直接查看被折叠的完整列表块,而如果改成展开第一子级的形式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只能悬浮在父结点上,然后展开节点,这也是思源的反链面板的限制所在,毕竟和其他软件的反链面板形式差别还是很大的,灵活性差了很多,我觉得现在的引用块悬浮窗都比反链面板灵活很多。

    还有我有不少笔记是这种形式的:

    image.png

    第一级子结点全部是图片,如果下面有十几个节点的话,这时候在反链面板中就会连续显示十几个 image.png,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不过这些问题都不算太大,只要 D 大把形式最终确定下来,我跟着改或者保持原状就好,就等着 D 大发话了

  • 88250 1 赞同

    上下文按钮之前只是把没显示完整的内容尽量显示完整,有点形同虚设。

    v1.3.6 上下文按钮:不展开上下文的话对于列表项反链的第一层某块如果是列表,则依然用列表;但展开的话则顺势展开该列表,用列表项。

    image.png

    1 回复
  • image.png

    这地方只显示第一级列表项,还是把该列表项所有内容都显示出来,我觉得是不是还要再考虑下,按图片中这种做法的话,在实际场景下,每个列表项的内容都非常多,这样一展开上下文,整个反链面板就爆炸了,而且这样可读性也不高,把父项和子项连在一起看着会很奇怪。

    我觉得,像这个图片中,只显示第一级的 1 就好,子结点上的 11 不要附上去

    图片中的这个设计,基本等价于 Issue #2762 · siyuan-note/siyuan 中葫芦笔记的实现方式,并不是最好的设计,会有比较大的反链面板不可用的风险。按照 roam research 和 logseq 的做法的话是只显示第一级的 1。

    顺带问一下,既然修改了上下文按钮的功能,那么 1.3.6 的反链面板在没有按上下文按钮的时候呈现的内容,是 1.3.5 时按了按钮还是没按按钮时呈现的内容呢,个人希望是前者,像我现在每天第一次打开反链面板的第一件事就是点击上下文按钮,因为不开的话,在侧栏的反链面板每一项显示的内容确实有点太少了

    2 操作
    fangly 在 2021-09-25 00:28:22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5 00:10:13 更新了该回帖
  • fangly 1

    大佬您在 Issue #2762 · siyuan-note/siyuan 中对于传递型双链和关联型双链的一些描述好像有点不太准确。您觉得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上级节点,但我觉得两者本质区别在于该节点除了双链锚文本之外有没有其他非双链的内容,如果是单独的双链锚文本即 - [[bar]],就是传递型双链,如果有其他内容比如 - 3-[[bar]] 就是关联型双链,因为事实上,我觉得传递型双链完全也可以有上级结点,比如我的 daily note 里有一个顶级节点是学习,然后下面是关于学习的内容,我在这个顶级节点之下再进行内容传递,关联型双链完全也可以没有上级结点,如同我前面发的方法 1 一样。

    我在 roam research 中看了一下,比如有一个页面是这样的:

    image.png

    这个[[Roam meetup]]上面也没有上级节点,查看它的反链,可以看到也是折叠了,没有展现子列表:

    image.png

    而像这个,有上级节点:

    image.png

    它的反链中还是展现了子列表:

    image.png

    所以,roam research 的具体实现中与您在 Issue #2762 · siyuan-note/siyuan 所描述的原则有矛盾,他们并不是按照有无上级节点的原则展现双链的

    所以,事实上,对于关联型双链,思源之前的(1.3.4 之前)的展现内容和 roam research 的展现内容是一样的,只需要把块标从段落块换成列表项就好,不需要展现子级内容

    因此,按照 roam research 进行设计的话,应该是这样:

    • 该节点的内容除了块引用之外还有其他内容的话,不展现子列表,或者在反链面板中默认折叠,也就是说和 1.3.4 之前的版本差不多,只是把块标从段落块换成列表项就好
    • 该节点的内容只有一个块引用,没有其他内容时,展现子列表,也就是按照 1.3.6 的方法

    @88250 D 大,您可以看一下,我觉得按照 roam research 的方案来设计更加科学一点,您现在的设计是按照 logseq 做的,个人认为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从我的体验以及我所观察到的 roam research 用户的使用方式来说,在单个笔记库内,关联型双链在数量上远多于传递型双链,因为在正文中会有大量的关联型双链,现在改版之后,对于关联型双链的体验还不如改版前的。

    2 回复
  • v1.3.6 会根据上下文按钮切换是否展现子级。

    1 回复
  • 有两个问题想再问一下 D 大

    • 之前的上下文按钮的功能相当于自动换行,那么 1.3.6 中,不点击上下文按钮的时候是自动换行的还是没有自动换行的?个人希望是自动换行的,因为在侧栏宽度小,不自动换行看不到啥东西,如果 1.3.6 是默认不自动换行的话,我想要不展现子级 + 自动换行,在 1.3.6 中就无法实现了,而由于关联型双链占了大多数,因此不展现子级 + 自动换行在实际场景中应该是最常见的了
    • 是否有可能完全按照 roam research 的思路实现?即检测该节点的内容是否是只有一个块引用,然后根据此决定反链面板的展现策略

    因为这些内容会影响工作流,所以我想先问问清楚

    1 回复
    1 操作
    fangly 在 2021-09-25 16:05:34 更新了该回帖
    • 我们把默认展示内容调整多一点吧
    • v1.3.6 暂时不改,逐步调整比较稳妥
    1 回复
  • fangly 1 评论

    对第一个问题我好像没表述清楚 😂 ,默认展示内容我觉得足够多了吧,再多就有点占用反链面板的空间了

    我想问的是,1.3.6 中不点击上下文按钮的时候是:

    不自动换行:

    image.png

    还是自动换行:

    image.png

    我希望是后者,也就是自动换行,或者单独有个自动换行的按钮(该按钮要和现在的上下文按钮一样点了一次后能保持状态),总的来说,就是 1.3.6 中应该要可以实现 不展现子级 + 自动换行 这种展现形式

    1 操作
    fangly 在 2021-09-25 16:36:20 更新了该回帖
    子集的话内容会更清晰一点,按钮过多会给新用户带来压力
    Vanessa
  • 谢谢,这里确实是我思维惯性弄错了。

    #2762 里那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而特意构造的,实际使用的时候,关联型双链一般是存在于一大段文字中,就算在纯粹的大纲型双链笔记中,这样的节点一般也不会再有子节点了。所以 logseq 虽然在功能上会让它展示下级,但实际使用中因为用户一般不会在这里再写一个子节点,所以大多数时候是没什么影响的。

    而在想靠双链来达到传递效果的场合里,有时候还是想在锚文本旁边写一点说明文字,比如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如果这里也采用「本节点里是否只有一个锚文本」的原则,这种用法就没了。如果有这样的使用习惯,roam research 的判断原则就不太好,就算没有这样的使用习惯,基于上一段的考虑,logseq 的展示方式就算对关联性双链节点有影响,这种影响应该也很小。

    1 回复
  • fangly 1 赞同

    我觉得反链展现的标准应是:是否展现了充足的上下文。而是否是在“传递”我觉得不太重要。我在一个节点中如果除了双链锚文本外还有其他内容,这些其他内容就相当于上下文,给我足够的信息判断我在这里进行引用是在干什么。而如果一个节点中只有双链锚文本,这样就缺乏上下文,我不知道我在这里引用它是在干什么,所以才需要展现子列表。上下文的目的是让用户知道我为什么引用了当前文档,从而判断这个反链项目是否需要进一步仔细查看。

    对于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 这个,上下文信息已经足够,文章标题的信息量已经很大了,不展开子列表我也已经清楚我这里为什么引用[[闪电网络]],如果我觉得我需要再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只需要展开节点就好,如果我觉得这篇文章目前不需要再仔细看了,我就直接忽略它就好,目光直接移动到紧贴着的下一个反链项目。而此时如果默认展开了该文章的子列表,如果我子列表的第一级节点就有几十个,此时就占满了反链面板,不方便我看下一个反链项目,此时展开子列表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属于冗余信息,文章标题的信息量已经足够了,子列表对信息量的提升非常有限,并且对反链面板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我来说,我几乎所有网上摘录的 input 内容都是按这种形式组织的,就是 daily note 的第一级节点中会包含标题和一个双链锚文本,所以如果把我现在的笔记迁移到 logseq 中的话,我有不少文档的反链面板被严重“污染”,完全不可用。

    我觉得还是 roam research 的方式比较适合点。

    所以 logseq 虽然在功能上会让它展示下级,但实际使用中因为用户一般不会在这里再写一个子节点,所以大多数时候是没什么影响的

    在我的体验中,我是经常会写子节点的,我一般的列表达到五六层是常有的事,在第二三层进行关联型双链也经常做。再比如你所举的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 这个例子,这下面肯定会有非常长的列表,一级节点可能会有几十个,这究竟是传递型双链还是关联型双链,我觉得不好说,在我的笔记系统中,倾向于当做关联型双链,这里面的内容我不会直接移动到 闪电网络 这个文档中的,只是为了说明这个文章和闪电网络这个主题相关。其实我觉得区分关联型双链和传递型双链没什么必要,反正都是链接嘛,而且其他大纲型双链笔记也没有针对两者的特性进行区分处理:logseq、葫芦笔记是全部一视同仁认为需要子列表来丰富上下文信息;remnote、roamedit 是全部一视同仁认为不需要子列表来丰富上下文信息;roam research 是根据该节点本身的上下文是否充足来判断是否需要子列表来丰富上下文信息,我觉得这是比较中和、比较合理的方式。

    2 回复
    4 操作
    fangly 在 2021-09-25 21:58:52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5 21:53:25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5 21:47:07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5 21:34:23 更新了该回帖
  • deerain 1 赞同

    这个还是要结合整套笔记流程来看,不能孤立地看这一步,并且要分类讨论。

    比如像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它是一个传递型双链,我在 daily notes 里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只要整理《闪电网络》的时刻没有来临,我就不会再看到它;过了一段时间我需要整理整篇《闪电网络》了,在反链里看到了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 这条反链,它的一级子节点很多,在反链里确实占地方,而且把其它的关联型双链都挤压得不显眼了,但问题是,今天我本来就是来整理这篇《闪电网络》的,在我看到这条反链的一瞬间我就会把它拖进正文去整理,从此它就对反链面板没有影响了。

    所以在整个流程中,这条传递型反链就像薛定谔的猫,它存在于反链面板的时候确实很占地方,但这时候我根本看不见它,等我有一天真的看见它了,它就会立马被我从反链面板里移出来,在我这个观察者的视角中,它存在于反链面板的时间只有一瞬间,所以它长一点也就无所谓了。

    虽然稍微有点理想化,但我仔细一想,子列表过多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不是问题,反正传递型双链只是暂时存在于反链面板,查看反链的时候,看到传递型双链直接把它拖进正文就行了,拖进正文之后无论想永久折叠还是想永久展开都可以,就算暂时不做细致的整理,把它放在正文里也比放在反链里更好,最开始让它处于反链里只是为了在 daily notes 里快速记录而已。在彻底整理一篇笔记之后,需要留在反链里的也都是关系型双链,而关系型双链一般不会有子节点。所以最初展示的时候应该是一种宁滥毋缺的原则,至少对传递型双链是这样。

    1 回复
  • 但是不同人的工作流确实不同啊,对我来说 - [[闪电网络]] 文章4(需要重读) 就不是传递型双链,我不会把它拖进正文中的,在我的笔记中关于闪电网络的文章可能有上百篇,我会保留这上百篇读书笔记,最多是把里面的一些块在《闪电网络》这个文档中进行引用或嵌入,然后可以回溯过去查看当时那篇读书笔记的上下文。另外,我的关系型双链经常是会存在大量的子节点的。

    我觉得话,最中和的方法是这样:

    默认展现方式是 roam research 那样,根据节点上下文是否充足来判断是否要展开子列表。

    然后,反链面板上有两个按钮,一个是全部展开,点了这个按钮相当于变成 logseq 那种。另一个按钮是全部折叠,点了这个按钮相当于变成 remnote、roamedit 这种。

  • 如果完全采用 roam research 的判断标准,我自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我也同意它那套标准比别的标准更能满足大多数人。就看 D 大愿不愿意再改了......

    image.png

  • 88250 1

    @fangly @deerain 再改改 😅

    1 回复
  • deerain 1 评论

    @fangly 可以在教程里直接用一下你提供的例子和截图吗

    可以的,(^o^)/~ ,我没买 roam research,roam research 相关的图片我是从这个分享库里面找案例截出来的:https://roamresearch.com/#/app/stian-research/page/3T1ePQfcr
    fangly
  • fangly 1 1 赞同

    1.3.6 这次的更新很给力,但针对标题上的传递型双链,有个小地方我觉得可以再优化一下

    image

    可以看到标题下面的列表块仍然以列表块的形式展示,个人认为列表块不适合作为反链中的展示内容,内容挤在一团,子结点直接附在父结点后面,逻辑上会比较混乱,反而造成困扰。我觉得反链面板中的列表块应该都要展开到第一级列表项

    我再举一个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例子:

    我在每一篇论文笔记中,都会有一个标题叫做[[academic writing]],在这个标题下以列表的形式记录在这篇论文中遇到的好句子,例如这样:

    image

    这个标题作为一个传递型双链,链接到《academic writing》这个文档上,此时,在《academic writing》这个文档的反链面板中就汇总了所有的我从论文中收集的好句子,然而现在的反链面板是这样的:

    image.png

    我希望是这样的,也就是和列表中的传递型双链一样:

    image.png

    因为思源是文档型,相比大纲型软件考虑的东西要更多一些,标题其实完全可以等价为列表中的一个父节点,其反链展现逻辑也应当要和列表中的逻辑一致,而现在在子列表的展开上两者不一致。

    把这个地方改掉,我觉得思源就吃透双链了,在反链上将文档与大纲融为一体

    1 回复
    2 操作
    fangly 在 2021-09-27 02:42:06 更新了该回帖
    fangly 在 2021-09-27 02:38:24 更新了该回帖
  • 嗯,我们再考虑看看。

    1 回复
  • D 大,关于标题双链下的列表块展开问题您考虑的怎样了(我看 1.3.7 的 issue 貌似差不多解决完了)

    image.png

    上面图片的列表和标题表现的应该是相同的逻辑,但是在反链面板中展现形式不同;

    image.png

    1 回复
  • 下个版本支持。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83 引用 • 894 回帖
  • TextBundle

    TextBundle 文件格式旨在应用程序之间交换 Markdown 或 Fountain 之类的纯文本文件时,提供更无缝的用户体验。

    1 引用 • 2 回帖 • 45 关注
  • 单点登录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SSO 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9 引用 • 25 回帖 • 8 关注
  • DevOps

    DevOps(Development 和 Operations 的组合词)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软件工程)、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

    37 引用 • 24 回帖 • 1 关注
  • SendCloud

    SendCloud 由搜狐武汉研发中心孵化的项目,是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高质量的触发邮件服务的云端邮件发送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 API 接口来调用服务,让邮件准确迅速到达用户收件箱并获得强大的追踪数据。

    2 引用 • 8 回帖 • 428 关注
  • 禅道

    禅道是一款国产的开源项目管理软件,她的核心管理思想基于敏捷方法 scrum,内置了产品管理和项目管理,同时又根据国内研发现状补充了测试管理、计划管理、发布管理、文档管理、事务管理等功能,在一个软件中就可以将软件研发中的需求、任务、bug、用例、计划、发布等要素有序的跟踪管理起来,完整地覆盖了项目管理的核心流程。

    5 引用 • 15 回帖 • 223 关注
  • OAuth

    OAuth 协议为用户资源的授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开放而又简易的标准。与以往的授权方式不同之处是 oAuth 的授权不会使第三方触及到用户的帐号信息(如用户名与密码),即第三方无需使用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申请获得该用户资源的授权,因此 oAuth 是安全的。oAuth 是 Open Authorization 的简写。

    36 引用 • 103 回帖 • 3 关注
  • 服务器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124 引用 • 580 回帖
  • 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03 引用 • 777 回帖
  • Rust

    Rust 是一门赋予每个人构建可靠且高效软件能力的语言。Rust 由 Mozilla 开发,最早发布于 2014 年 9 月。

    57 引用 • 22 回帖 • 1 关注
  • GitHub

    GitHub 于 2008 年上线,目前,除了 Git 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 Web 管理界面以外,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正因为这些功能所提供的便利,又经过长期的积累,GitHub 的用户活跃度很高,在开源世界里享有深远的声望,并形成了社交化编程文化(Social Coding)。

    207 引用 • 2031 回帖
  • Redis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从 2010 年 3 月 15 日起,Redis 的开发工作由 VMware 主持。从 2013 年 5 月开始,Redis 的开发由 Pivotal 赞助。

    284 引用 • 247 回帖 • 210 关注
  • Python

    Python 是一种面向对象、直译式电脑编程语言,具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成熟且稳定。它包含了一组完善而且容易理解的标准库,能够轻松完成很多常见的任务。它的语法简捷和清晰,尽量使用无异义的英语单词,与其它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大括号不一样,它使用缩进来定义语句块。

    534 引用 • 671 回帖
  • Angular

    AngularAngularJS 的新版本。

    26 引用 • 66 回帖 • 499 关注
  • 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款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开源的底层系统。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一种编程语言 Solidity,使开发人员能够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 以太坊可以用来编程、分散、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管理、合同和知识产权等等。

    34 引用 • 367 回帖 • 1 关注
  • PostgreSQL

    PostgreSQL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在 BSD 开源许可证下发布。

    21 引用 • 22 回帖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31 关注
  • 导航

    各种网址链接、内容导航。

    37 引用 • 168 回帖
  • OpenShift

    红帽提供的 PaaS 云,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框架、存储选择。

    14 引用 • 20 回帖 • 596 关注
  • Chrome

    Chrome 又称 Google 浏览器,是一个由谷歌公司开发的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源软件所编写,包括 WebKit,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

    60 引用 • 287 回帖
  • CloudFoundry

    Cloud Foundry 是 VMware 推出的业界第一个开源 PaaS 云平台,它支持多种框架、语言、运行时环境、云平台及应用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几秒钟内进行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扩展,无需担心任何基础架构的问题。

    5 引用 • 18 回帖 • 151 关注
  • MySQL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公司。MySQL 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673 引用 • 535 回帖
  • 分享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240 引用 • 1729 回帖 • 1 关注
  • 博客

    记录并分享人生的经历。

    270 引用 • 2386 回帖
  • Mac

    Mac 是苹果公司自 1984 年起以“Macintosh”开始开发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如:iMac、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Macbook、Mac Pro 等计算机。

    164 引用 • 594 回帖 • 1 关注
  • VirtualBox

    VirtualBox 是一款开源虚拟机软件,最早由德国 Innotek 公司开发,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出品的软件,使用 Qt 编写,在 Sun 被 Oracle 收购后正式更名成 Oracle VM VirtualBox。

    10 引用 • 2 回帖 • 1 关注
  • V2EX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这里目前汇聚了超过 400,000 名主要来自互联网行业、游戏行业和媒体行业的创意工作者。V2EX 希望能够成为创意工作者们的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

    17 引用 • 236 回帖 • 43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