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帖子
-
我才是不知道你是在哪个地方看到“思源笔记要取消文档树”这个观点的。我的评论表达了我对反对文档树的反对和对极端形式的软件比如 logseq 的反对,如果你说的是并存,我觉得可行,新模式的出现肯定也有它的优势,至于优势有多大,需要时间和时间检验,至少目前我是没有信心加入的。
- 其他回帖
-
哈哈,文档树目录结构是对“整理”有“洁癖”的人用的。。。
当你的计算机/软件 搜索功能足够强大的时候从来不需要文档树,有什么需要的搜索即可。但是标签 TAG 不可缺少,有的时候一篇笔记、文档多打几个 TAG ,让搜索更容易显示在最前排,比整理目录树更有效。
——包括现在的 Windows 目录、浏览器收藏夹,目录越多,发现越难查找,不如搜索关键词来得便利!因此好的标题、文件名、TAG 比好的目录树结构更有效。
结合个人文档、笔记整理需要,个人觉得目录文档树只需要建立几个大的目录归类即可,不需要将目录建立超过 2 层(个别笔记、知识合集可以例外),以上个人观点!
-
典型双链笔记软件类似 roam research、logseq 都是没有文档树的,因此主要使用 MOC 的思想进行自顶向下的文件管理,而思源里面是有文档树的,因此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但因为有很多用户是从传统笔记软件中转过来的,因此文件夹分类的思想根深蒂固,对于一些新的方法可能会难以接受,因此需要让大家跳出舒适圈,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在视频下面我也放了一个挑战:
- 3 天的时间(最好能尝试更长时间)
- 忘记文档树、忘记标签树,当做这两个功能不存在,完全使用双链构建笔记系统
- 把所有内容都写在 daily note 中,并且 daily note 中通过列表写笔记
3 天过后,开始思考重构自己原先的笔记系统,这时候对 MOC 和文档树的理解会和之前不一样,这时候可以尝试将 MOC 和文档树进行结合使用,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分享自己如何将文档树和 MOC 结合的案例,可以一起讨论,事实上,我在去年也是将 MOC 和文档树结合使用管理知识体系的,但在今年对文档树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在文档树上只进行时间层面的分类,在 MOC 上进行知识体系、时间管理等层面的分类。
关于图谱,我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知识图谱有一定关系,知识图谱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两个:① 构建知识图谱,这是起点,后续应用的基础;② 将知识图谱和其他技术结合进行应用,例如利用知识图谱增强预训练语言模型,利用知识图谱增强推荐系统,利用知识图谱增强机器翻译,知识图谱本身是没有明显的应用价值的,需要和其他技术结合。
而在双链软件中,很多人将重心放在了知识图谱的构建上,而且将知识图谱的构建当成了终点,而事实上,这只是起点而已,真正有价值的是如何让构建出来的知识图谱能赋能知识管理,这个难度非常大,我目前唯一看到的类似应用就是学术图谱在文献挖掘等领域的应用,但它是以文献、学者、出版地点等实体作为节点,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粗粒度,而笔记内容是非常细粒度的,我目前还没看到将知识图谱和细粒度笔记管理结合的算法或应用。
2 回复 -
不知道你是在哪个地方看到“思源笔记要取消文档树”这个观点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提出这个观点,文档树作为思源和 rr、logseq 的不同点之一,我始终认为文档树是不能取消的,包括思源特有的“靠笔记本释放性能”等功能都要靠文档树功能来支持
文档树和 MOC 都是自顶向下结构化管理笔记的方法,两者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笔记的结构化管理
详细案例和相关讨论可以查看 思源第一次双链实践交流会讨论区 下面的回帖
1 回复 - 查看全部回帖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