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一直用有道云笔记,几年下来已经在里面记了 1000 多篇。但前段时间云端出了一些问题,丢失了一些重要的笔记。虽然最后找回来了一部分,但依然心有余悸,不再敢继续使用。前几年我试用过思源笔记某个 0 打头的版本,当时感觉很不合用。如今经过多年版本迭代,试用下来感觉已经可以满足我的大部分需要了,而且和云端笔记相比,“本地优先”的思源笔记无疑安全性更高。这几天我把有道云笔记中一些重要的笔记陆续转移到了思源,以后就把思源作为我的主要笔记工具了。
思源笔记的好处自不必多说,我把笔记迁移过来,也是因为思源能满足我的基本需求,并且在某些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但坦率的说,思源目前于我而言只能说是一个“够用”的工具,但还说不上“好用”。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希望思源笔记之后能改进的一些点。
- 关于字体、字号
之前社区也有人提到过,思源设置字体字号十分繁琐。目前只能在“设置”中设置一个全局字体和字号,但对于“内容块”或“内容块”内某一部分内容,却无法单独设置不同的字体和字号,能改变的颜色也很有限。这导致一些其他软件可以做到的笔记排版完全没有办法迁移到思源笔记上来:
比如这个笔记是我在有道云笔记上记的,基础是《史记·周本纪》,用不同的字号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关键词,平时读书中碰到相关的内容也会加在相应的位置,引文比正文小几个字号。这种笔记是属于时常翻阅的,因此在排版上花了不少心思。但思源笔记却很难做出这种效果。
思源笔记虽然可以设置“内容块”内某一部分内容的文字颜色,但是没法进行跨“内容块”(反映在笔记上往往是跨段落)操作。
对“内容块”的操作中有“外观”,和对“内容块”内某一部分内容的“字体颜色”操作功能类似,都是改变某些文字的字体颜色。但二者似乎是不同层面的东西,比如先对第二行进行“字体颜色”操作,再对该三行进行“外观”操作,第二行的字体颜色依然不会改变。这种操作逻辑是十分反直觉的。
正如计算机专业的用户需要输入代码,理工科专业的用户需要输入公式,一些和古代有关的文科专业经常需要输入一些比较生僻的汉字。有些汉字是在基本字符集之外的,比如“𩋜[革 + 居]”就需要“方正超大字符集”才能显示。有些汉字可能只在某一时期比较常用,在后代已经死亡了,甚至根本没有 Unicode 编码。研究相应时期文献的学者往往会使用专门的字体来显示这些字。比如“끒[鱼 + 廾]”这个字必须用“金文宋体”才能正确显示,用其他字体只能显示谚文(该字没有 Unicode 编码,“金文宋体”占用了谚文的编码)。因此对于我们而言,能换用不同的字体已经算是“刚需”了。
可能在开发者看来,这种需求比较小众,而且不同的颜色和字体会显得不够“简洁”。但我觉得这样的功能绝非“没有必要”。其他使用人数比较多的,发展比较成熟的笔记软件,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石墨文档等,全部都支持设置不同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可见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需求。
- 关于用户指南与编辑界面
现在看来用户指南似乎过于简略,许多名词都没有解释(“挂件”“主题”“内容块”),许多操作都需要依靠快捷键,但这些操作具体是什么意思却没有解释(“反向链接”“嵌入块”“引用块”“固定搜索”)。许多人说思源笔记是面向程序员的笔记软件,可能开发者不以为然,但对于我们这些对编程或计算机缺乏了解的普通使用者来说,入门时摸索起来确实比较困难。而且好多人也没有全局使用快捷键的习惯,可能只在某些操作时使用快捷键。一些类似于“撤销”、“加粗”、“改变颜色”、“绘制表格”之类的常用操作,完全可以做成图形按钮置于笔记的最上方。如果担心影响界面简洁,至少也可以做成可供使用者选择的备选项。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开发者能够看到。最后,十分感谢两位开发者製作了如此精美可靠的软件,希望以后该软件能越做越好。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