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目前无论是 OB 还是 Logseq 还是思源笔记的关系图都没怎么用起来,在进行体系性的总结和思考方面总感觉关系图没什么帮助。
最近看到 OB 出了的 Excalibrain 的插件,这个在关系定义上更进一步,有父子和朋友的关系定义和上下左右布局,感觉更符合自身的诉求。(相当于实现了 thebrain 主要的功能)
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联系,把已经存在但未意识到的关系,发现并可视化地描绘出来
主动发现联系,创建新的节点是一个很奇妙的,发现惊喜的过程 。而仅仅简单地通过相同词汇自动产生的连接,无法产生这种化学反应,反而是很无用的,甚至是干扰人的。(低思考带来低价值和干扰项)
打个比方,我的小区叫“兴国小区”,兴国小区这个词来自于他的前身“兴国镇”,而“兴国”仔细了解发现是“赵光义”皇帝的年号,最后又发现自己喜欢的伟人“毛主席”评价过“张光义”,这些不相干的节点,因为一个连接,产生了化学反应,让人发现了原本不曾发现的关系。(有很多更加有意思的例子,比如从自己女儿的一本书,发现了和自己大学老师的联系)
而且从拓扑学的角度讲,线和点完全可以看作一体,线无非是用于承载关系的点。
这个联系不一定是同名产生的,甚至不需要像前面提到的在事实上有关系,有很多种主观上的逻辑可以让两个节点产生联系。
比如我觉得“张无忌”和“贾宝玉”,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但是他们的性格都是 善良,没有上进心,女人缘好。 我也可以把这两个毫不相关的节点,通过性格这个角度进行一个连接。
还有在浏览可视化节点的时候,应该是像浏览数据库一样,只关注当前节点,和对应的朋友节点,兄弟节点,子节点,而不是把几十上百的节点全部放置到屏幕上,真的没啥意义,看不过来的。
关系图要想有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联系真的很重要。
(现在 thebrain13 完善了很多笔记上面的功能,感觉可以把笔记像 thebrain 迁移了,但是 thebrain 的价格和封闭性又摆在那里。 好在 obsidian 推出了相关的插件)
思源的关系图有向这方面进化的打算吗?还是最后仅仅保持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双链笔记关系图谱?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