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通俗易懂的无压知识笔记管理系统!

本贴最后更新于 74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事过景迁

零.写在前面

这是一整套的知识管理介绍,从什么是知识管理到具体的编写实践,尽量保证文章的通俗易懂。笔者从 2017 年至今已经使用笔记系统 5 年了,深感这块知识的匮乏,都是零散的感受没有成体系的说明。

不希望后续的人们再走弯路了,因为各种方法论把时间都花在试错上面。目前使用的是【思源笔记】,算是最符合我当前需求的软件了,只能说国内的大部分软件用起来都让人很难受,就像是上世纪的产物。。。

方法上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别人的东西只是参考,最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我编写的案例是适合我的,属于简单易用,没有太多高级技巧的方式。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系统

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

为了赚更多钱和更好的生活。


赚钱:现代的岗位需求更多是脑力类型,需要掌握综合的知识,哪怕是销售岗也不仅仅是靠嘴皮子说,同样是需要大量的总结改进。看到销售大佬和客户侃侃而谈,自己如果也变成这样那收入不是直接起飞了吗,那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进步,就需要一套知识管理体系了。

生活:每天会遇到非常多的事,亲情、友情、爱情需要照顾好,租房、做饭、健身、游玩等等这些事情也要安排好,人的成长总是有波澜的,很容易打断当前思路,需要一个规划将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可以稳定按照想法前行。


案例:

1.最近要带孩子,在知乎查找了很多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但优质的文章有 300 多篇,就先给草草的看一下添加了收藏。在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现场去翻收藏夹弄了半天没找到,只能先按照惯例打孩子一顿了。

这就是对文章只是看了,而没有吸收。文章多就要去建立一个学习计划,分好先后学习顺序,在几年时间内慢慢进行学习并改进,做好笔记。同时这样会建立一套事情处理机制,在遇到新的事情比如“租房”的时候,会想先搜集资料做好分析 + 规划,帮助自己处理。


2.你的工作是负责【新疆阿克苏苹果】的推销人员,但业绩一直上不去,你觉得是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琢磨不懂怎么让别人有买苹果的想法,通过模仿那些销售大佬效果也不是很好。

直接用大脑去想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会越来越烦躁想不出来。所以要用工具来辅助,对不同的苹果产品列出它们的特点和售价,再列出需求人群等等,建立关联关系。

你会发现某些人有消费意图和能力,同时发现在 3 月份的时候销售量会增加,重庆地区的销售额度会比较高。再深入研究发现这和重庆的地理情况有关系,那可以着重往重庆进行推销供货。后面又发现在一个销售自行车的案例可能也适合苹果的销售,可以进行尝试。

管理系统说明

知识管理是一套“知识处理”机制,要应用知识而不是管理知识。最常见的误解是用一些分类方法和标签,来大量收藏文章并管理起来,这相当于在做“图书管理员”,而不是使用知识。

就像上学时期抽查课文一样,在一本书里随便找一段内容提问,最笨的应对方法是把整本书背下来,等用的时候冥思苦想。那最好的方法是对整本书进行大致分类,并对每篇内容提炼出核心,建立好关联关系,这才是真正的掌握。

这套系统由软件 + 管理方法组成,当前没有一个完美的软件支持所有功能,要根据自己的场景和需求来进行适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用着急。


帮助我做到的事情:

1.辅助知识的存储和查阅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内容,之前经常有人问我哪些仙侠小说好看,我想半天也就吐出一本来,很多小说都忘记情节和名字了,感觉作为小说狂挺丢脸的。


2.帮助整理思绪,加速进步

对人生的思考一直都在持续,但只有持续的探究才能完全理解。比如金钱观念,之前看到别人对“引导消费”的解说也只是新奇了一下,2-3 年后才醒悟过来原来是多花了很多钱,不知不觉被引导财富无法积累。现在对金融体系建立了对应的相关专题和文档,对社会的金融运作理解了很多。


机制作用:

上述的内容其实用 word 文档或者 txt 文档也可以做,那软件 + 管理方法就是优化这个过程。比如一些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可以加闹钟提醒,这个就是软件的作用。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对于知识管理大致上的需求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要做的任务、收集的信息进行存储,方便查询和维护。但具体需求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要对自己“量身”打造一套体系才行,这个是需要积累的急不得,毕竟最了解使用习惯的人是你自己。


具体步骤:

1.先列出《笔记使用需求列表》,后续想到也可以持续补充。除了日常需求还有人会需要笔记支持表格、支持正链接等等,这都是需求。

2.从小范围的实验开始,先构建一个可以流畅运转的笔记处理机制,从收集信息到新增修改,再到查询都要流畅。不要本末倒置,一直去找各种方法换来换去,结果笔记写了没几篇。

3.将之前积累的笔记都放到一个统一文件夹,慢慢根据需要整理自己之前的笔记。

4.慢慢吸收笔记相关的知识,比如卡片管理法,如何写一篇好的论文,等等,这块是根据需求的,是用于提升笔记效率的。


不好的管理体系:

1.做金融工作,收集剪藏了很多关于金融的文章,但是别人问起的时候组织不好语言,不知道怎么说起。在编写金融报告的时候看到几百篇收集的乱七八糟的文章,就是头大。

2.通过文件夹进行分类会陷入“分类迷茫”,《三皇五帝》是分到人物类还是历史类?

3.文章超过 1000 多篇,搜索关键字出来一大堆对应内容,找不到重点。


好的管理体系:

1.所有的内容都是自己写的,简短精悍,每篇都是唯一的,搜索只有几篇,很容易找到内容。

2.编写一篇关于金融的内容,想好方向后将几篇已经写好的资料一合并直接写好了。

当前的知识管理系统非常多,每个人的方法不太一样。但越是复杂的方法它的使用效率会越高,比如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文章进行分类,一共 22 个基本类目,后又细分 51881 个详细类目。例如你在研究传播学,有一篇《传播学概论》。那应归入 “G206 传播理论”(【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 信息与知识传播】-【G20 信息与传播理论】-【G206 传播理论】)。

这种方法当查找起来时会非常迅速,但进行维护时会耗时,对于使用者掌握的水平会很高。同时大部分人的文章没有这么多,也不需要文章给与非常强的灵感提示,所以初期可以选择简单的,文件夹分类 + 标签方法。

等后续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深入了,不断的再优化自己的管理方法即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管理体系

GTD 管理法

GTD 的英文全称是:Getting Things Done

这是由著名的时间管理人戴维・艾伦在他的著作《尽管去做》里提出的一套移动硬盘式的任务管理方法,它的核心精髓是把所有待办任务都从大脑里移出去,清空大脑,用外部的工具去管理任务,让大脑的全部资源都用来思考,而又不会遗漏任何一件事。


由 2 部分搭配组成

0A8EANH9D6OLP20TV1L.png


收集箱:先对文档进行一股脑收集,不需要建立子目录

等待处理:当天的日程,备忘录,记事本,沉思录、日记本等等,做待办事项。

将来可能:主要承载计划、规划、想法、点子类的东西,做灵感库。

归档资料:整理过的资料进行归类存储

专题研究:当前研究的内容,比如唱歌, 研究完成后放到归档里


具体流程:

1.建立上述 5 个一级目录

2.执行工作流,以「请客来家里吃饭」为例,都遵循客观的五个步骤:收集、判断、整理、复查、执行。

  • 收集 :问问都有哪些客人,他们都喜欢吃什么。
  • 判断 :根据上述信息判断对方喜好、要准备多少食物、凳子是否够用。
  • 整理 :记录要买的东西和数量。
  • 复查 :检查是否有遗忘的地方。
  • 执行 :在开始时按照计划执行。

GTD 理论认为,人的精力有限,一旦脑力跟不上,就会混乱,可通过合理分配脑力以优化五个步骤:前四步准备充分,第五步傻瓜执行。


优点

整体流程非常简单,适合文档少的时候使用。


缺点

《 尽管去做 》是 2003 年 9 月出版的一本书,那时的 IT 技术没有这么发达,作者用的是电脑上的硬盘文件夹来管理,远没有如今百花齐放的管理软件方便。收集后再整理适合当时资料少的情况,现如今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根本不需要收集,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百度,并且几乎每个软件都可以随时收藏/剪藏文章。


问题:

1.先收集再整理的方式会对个人压力很大,当闲下来想整理的时候一看收藏箱几百篇瞬间没想法了,同时整理先要把文章通读从而产生笔记,10 篇连续下来会很消耗精力。

2.通过文件夹进行分类会陷入“分类迷茫”,《三皇五帝》是分到人物类还是历史类?

3.查找困难,我总是自誉为网络小说 10 年老书虫,但别人问我有哪些好看的“仙侠小说”时,分别有啥大致内容,我查笔记 10 多分钟才找出来,因为很多是摘抄的内容,导致搜索的时候很乱。

P.A.R.A 管理法

P.A.R.A 是 项目(Project)、领域(Area)、资源(Resource)、 档案(Archive)的简称 ,也就是 4 个一级目录来存储你的笔记。其核心是「 根据信息的可操作性程度,对信息进行聚焦或转移 」,说人话就是根据你最近的信息关注力度,来把二级目录挪动到某个一级目录中,后续会进行详细讲解。

1HO88P3O5EAGHZ20D.png


项目

存储当前要做的事,具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时间范围。

所谓项目,是指一个将要发生的独立事件,并且这个事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至少需要多个动作(比如出去购物,就是一个小项目;而在家里倒杯水喝,就只能当做任务)。项目本身至少具有几个必备元素:

  • 范围:聚焦于较小的短期承诺,避免周期太长缺乏成就感,成为僵尸项目。
  • 缘由:让你想清楚这个项目是否有必要建立,避免忘记初衷
  • 时间:有截止日期或交付日期,知道终止的时间(也就能知道何时应该复盘)

例如要对家里的房子装修可以建立一个项目,不管是对当前的任务追踪还是后期复盘都很方便。


领域

存储当前在研究的方向。

你日常需要精进的领域,在不同的情况下将负责不同的领域,比如 在生活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 (美食家、教育孩子、IT 工程师)、 持续的标准 (产品开发、公司管理制度等),以及需要你 持续关注的事情 (运动、财务、公寓、宠物)。

这些每一项你都花了一些精力在上面,但对这些方面并没有「 精进 」的预期,只是被动地推着走,所以看起来就很模糊,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要对某些领域负责。

领域一般没有结束的日期或最终的结果,但这并不代表领域没有终点。就像每个人都在交【社保】,但对社保的组成、自己会获得哪些权益都是一无所知。所以需要单独列出来,对其进行分析并持续精进。

当这个领域完成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将其挪动到【归档】中进行保存,后续需要了随时可以点开进行查询。又或者哪一天对其查找到了新的资料,自身又感兴趣了,再从资源中挪动到【领域】中即可。

下面是一些项目和领域的差别,项目是一个有定期的任务,领域是一个持续精进的方向。

  • 跑马拉松是一个项目,而健康是一个领域
  • 出版一本书是一个项目,而写作是一个领域
  • 节省 3 个月的开支是一个项目,而财务是一个领域
  • 去泰国度假是一个项目,而旅游是一个领域
  • 计划一个周年晚宴是一个项目,而配偶是一个领域

案例:

9OZMWDDYD19RAVHTMYD4.png


领域中的方向要尽量的少,如果太多说明你精力太过于分散了,要进行筛选,根据优先级确定当前最主要是做什么。如果对某个领域打开维护的次数明显很少,那说明它其实不是你最近在做的方向,挪动到资源中即可,降低优先级。

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一个关于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完整的项目清单。但是他们却会告诉你,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当这样忙忙碌碌多年以后,其实发现自己可能做了许多事,但是却「样样稀松」。这就是只有项目,而缺乏领域聚焦带来的问题。

创建一个清晰的项目清单,能让你知道你的能力边界。而一旦界定了边界,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战略性地决定做或者不做,如何弥补还是尽快放弃。


资源

就是领域中的那些二级目录,不关注了就挪到这里。

同时也作为【领域】的资料储备,比如美食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含食材、菜谱、厨具、做饭手法、做饭技巧等等,那领域可以是【家常菜菜谱】,每天尝试做不同的菜,而其它【食材】、【做饭手法】等等放到资源里,作为它的储备。

这里的文件夹分类是随着内容堆积和重心来区分的,最开始就叫【美食】即可,后续内容多了再拆分。像【厨具】这种前期可以作为一篇笔记存在,一样是内容多了就变成了目录,把里面的每项厨具单独写篇文章,要灵活处理。


归档

就是资源中的那些二级目录,好久才用到的就挪到这里。

因为资源是给领域做互补的,所以不能把当前不关注的目录都堆在资源里,那会很影响感官。所以单独设立一个归档,这里是打开频率最低的地方,都堆积在一起也没事。等后续需要用到,再从归档里挪动二级目录。


工作流

1.理清自己的领域

理清领域最难的地方在于,你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时间是短暂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仔细思考自己精进的方向到底是如何的。这种领域选择并非一次性的,就像工作一样是不断试错调整的。


2.建立项目清单

人们总是有太多的想法要完成,并且还不时有新的东西来牵扯吸引注意力,这导致每次定的目标都很难完成,不是延期就是永远丢到了垃圾堆里。创建一个清晰的项目清单,让你有信心对新的承诺说是或不是。

  1. 导出所有想法,包括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待完成的工作或者任务,例如考驾照、拔牙、租房、减肥到 130 斤等等。
  2. 保存有价值的东西,看看哪些事情是对你有益的,有完成可能性的,例如考驾照确实很有用,而去冰岛旅游是不必须的。
  3. 整理完善这个项目清单,将其添加为具体的项目。

在【归档】中建立一个【项目归档】的二级目录,每当项目完成或者被废弃,就归档到这个目录下。项目中的详细任务划分的越具体越好,示例中其实都可以归类为一个模糊的:K8S 基本掌握,但这样会看不到具体的进度,而且详细的任务在不断被完成时会增加积极性。


3.遗忘过去并展望未来

将你当前所有的资料归拢放到资源里,命名为【归档 + 当前日期】,毕竟重要的事情不会忘记,忘记的事情都不重要,防止之前的资料对后续的步骤进行干扰。

根据领域建立对应的二级目录,将当前需要的文件从归档里移动过去,如果当前没用到就不要动,领域中的文件夹只到二级,如果某个领域内容庞大可以对其进行拆分,然后只关注其具体部分。


4.即时维护

这套管理系统在设计之初就是希望能降低使用成本,无需额外投入太多的精力而设计的。整体都是在聚焦,通过聚焦可以明确知道自己最近的方向和状态,比如项目堆积的多又都没完成等等。

所以一旦你需要单独抽取大量时间来维护,则就意味着违背了这套系统的初衷。 之所以这么设计,因为 "整理东西 "是人们永远不会去做的事情之一。

原因很简单:

  • 它代表着耗时的间接工作,没有明显的回报或影响。
  • 在一个项目中,你没有时间去 "停下来整理东西",因为你需要每一分钟的空闲时间去赶工期。
  • 你也不会在项目结束后再去做,因为要去做下一个项目了。在你的部门预算中,没有专门的项目用于 "整理工作"。

四.组织好一个文件夹

笔记写完后终究是要使用的,也就是方便查询。当只有几百篇的时候通过文件夹进行分类可以迅速找到,而当笔记有几千篇的时候不管是查找还是维护都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通过 P.A.R.A 的聚焦 + 精简文章来实现,把维护压力锁死在文件夹中。

笔记的产生主要分三类,感想、任务、知识文章,对于不同种类不能用一个方法维护,需要根据特点针对维护,这样在查找的时候也会很方便。

感想类

例如:

  • 看书、看文章新闻有所想法
  • 晚上睡前突然有感悟
  • 每天的总结日记

特点是随机、突然、重复,那就要有一个笔记随时承载自己的想法,用日记最合适不过了,制作日记模板每天定时打开,有任何零散的想法都记录在这上面,记录后进行整理归类。


任务类

例如:

  • 每天都要做的任务,重在提醒
  • 短期的临时任务,一般是工作上的
  • 中期的任务,需要找个时间完成

特点是任务需要和时间挂钩知道什么完成的,知道任务的进度,一些人物还需要添加提醒。这里对于每天的日常任务就放到【日记】里即可,短期和中期的任务放到《月报》里进行存储而不是日记,因为有的任务当天完成不成放到日记里还需要取出,而有些任务是后面预备要做的,需要有个地方记录提醒。

月报可以说是一个大号的【日记】,可以完好的以月为单位进行任务的安排,尤其一些感想每天写是很水的,不如放到【本月卡片】里。对于任务要有一个完成日期,在每个任务的后面添加即可。


知识文章

例如:

  • 看到的优质文档
  • 做菜时的经验
  • 搞笑段子

特点是逻辑清晰、数量多,在编写的时候临时的想法是写到【日记】里进行整理维护到文章,对于那些不着急的知识,比如从网上采集的教育孩子文章,就先查找一下是否有类似的已写文章,如果没有就新建进行编写。

核心就在于要精简,《美食》这个方向很大,前期是放到 P.A.R.A 的领域中作为一个二级目录,后续东西多了就进行深度聚焦,《炒菜》作为领域的二级目录,而其它《刀工》、《食材》等等就作为资源的二级目录。

这样始终保持一个文件夹里只有那么几篇文章,那维护和查找会非常的简单了,通过搜索或者文件夹可以迅速的找到对应内容。期间可以使用双链接或者标签等适合自己的方式优化查找和维护。

最终目标

最终是打造一个第二大脑,存储属于你的知识,大脑只用于思考和过滤,其它任何事情都放到笔记里,这个笔记终身陪伴你。

当你产生问题,一查看笔记,里面的东西可以随时唯你所用,里面每句话都是你自己反复总结写的,短小精悍。文档不要堆积,而是反复维护整理的,好比你写了 100 篇笔记,3 年后你看看哪些还对你有价值?

知识要么使用,要么失去。不应该试图像捧起沙子—样,不让任何信息从缝隙中流下。

而是应该编织一个网络,当你提起来的时候,能按图索骥的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而那些没有和网络连接的东西,忘了就忘了吧。

笔记无法促进灵感,创新是让之前不怎么相关的东西相关起来,而不相关的东西又如何相关起来?这实际靠的就是大脑强大的联想能力,靠的就是思想的火花。

但笔记很难将不相关的东西进行关联,不管是标签、双链接、知识图谱、关键词等等,都是将相关内容进行归类。所以不要试图构建花里胡哨的知识图谱体系,那是大脑应该做的事。

五.写好一篇文章

编写步骤

1.有内容要编写了,先随意取个标题就开始写,直到一口气将大脑中的思想都编写出来,期间即使有别的灵感想法也不要转头去写,而是临时加段注释就别管了,继续往下写。

比如写《战狼》的影评,里面吴京用铁丝网拦住火箭弹的场景骤然浮现,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你可以新建一篇《铁丝网拦截火箭弹》这个文章,内容是:这可能吗。然后回过神继续写影评。

等后面通读自己编写的东西时,可以去完善那个文章。一些图片之类的引用也是如此,如果这里要粘贴一个图片,直接加上【这里加图】即可,继续按照思路一口气编写下去!


2.在编写开始时,先建立字段标题分段,哪怕要记录的只有几句话也要建立分段,这会让你的逻辑非常清晰,也有助于后续内容的添加。不然就会经常遇到匆匆写了一篇文档,后续再有类似想法的时候是在不断的堆积,最后干脆不想整理了。


3.写完后对当前文章进行维护整理,要将内容变得精简,起码通读一遍会很顺畅。


4.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一致,不要掺杂别的东西,如果是写《孩子的富养和穷样》,其中涉及孩子的性格差异部分,应该单独列出一篇文章,互相添加关联。


5.文章内容要都是用自己的话编写,哪怕对方讲的特别好也应该只是部分引用,如果完全照抄那这块知识就是没有经过咀嚼的,没法融入自己的体系。


6.信息要精简,很多时候写了一个 300 字的感想都在描述一个道理。但这 300 字堆成一团的内容你不会想看第二遍,整理的时候也会想吐。收集的信息也是如此,如果只是简单摘抄那没有意义,很多描述话语在你的水平提升时是可以有更好的描述,所以要简洁有力,后续对外编写文档再添加描述。


7.如果有多篇文章再说类似的事情,那就应该合并成一个,保持干爽和精简。

让笔记自然生长

写作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过程,而是将已有想法组织起来的过程

假如你们老板让你写一篇关于《三只松鼠双十一大促活动方案》,你会怎么写?


常规模式为:

1.从大脑中搜索出文章所需的资料,一些以往其它厂家的案例、品牌优势在哪、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

2.将这些资料大致回想下,设置大纲

3.将大脑的信息填充进去,并搜索一些资料


我们大脑中的知识就好似一张网络,或者说是一片散沙,写作时我们往往一时间难以确定我们拥有什么观点(想不起来),这些观点如何与文章主题相关。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去回想观点,还要花费一定精力将回想起来的观点形成文章的大纲。同时,文章大纲向纸面文字转换也需要花费我们一定的精力。 传统写作方式之所以让人觉得困难,就是因为其将回想论点的困难、选择论点的困难、搭建大纲的困难、构思行文的困难全部汇集到了一起,让我们一次解决。

但如果化整为零,将这些困难分开解决就会非常轻松。先建立一篇《三只松鼠》的文章,搜集相关资料列出这个品牌的相关信息,要只局限于当前品牌,例如供应链、销售额、加工方式、销售方式等等。再建立其它同行品牌的文章,也是如上填充。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当你有新的指标后也可以继续填充不断完善。

当你有多篇产品的文章后,自然就可以产生一篇新文章《三只松鼠品牌优势》了。如果你上来直接写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大脑乱哄哄的,每想起一个优势就往上写会导致没有大局观。


再新建文章《盼盼食品 2017 年双十一方案》之类的文章,按照上述格式进行填充。最后将不同的文章通过双链接方式互相引用,产出一篇非常优质的文档。哪怕 2 年后你跳槽去别的公司了,你有自己的信息数据库,负责类似的事情只需要根据资料更新下对应产品的词条,可以非常轻松产出一个新的模板。

而不是过 2 年不负责了全都忘了,拿做过的方案半天才回过神来,而且里面写的很多优势点现如今也全都失效了,需要重新思考。这等于是在建立一个 知识库 ,真正的让大脑只进行思考,而笔记来做知识存储。

在编写一篇文档时,要将大脑中乱糟糟的想法通过语言清晰的传达给读者,就要给知识整理分段,让每句话都精简有力。这是知乎某个大佬对于牛排的讲解文章,就写的精简易懂。


提炼文章并精简

如下知乎一个关于《为什么会有 U 盘独个文件不可以超过 4GB 这种设定?》的文章里的内容,我之前是直接把精彩部分粘贴过来,这是不对的,因为你再次需要关于“U 盘”和“文件系统”资料的时候,这些未经过自己消化提炼的东西,一来会增加你理解的成本,二来你很难对他进行维护改造,再遇到别的资料你怎么补充?


去掉语气助词,提炼为:

微软有2种解决方案
1.给软盘系统持续更新从FAT8升级到FAT12再到FAT16再到FAT32再到exFAT
更新到FAT32就到头了后续因为win xp的市场占有量和新一代文件系统漏洞多导致大家只用FAT32

2.制作一个新科技文件系统NTFS),先进行企业试用
在硬盘进行了应用但U盘人们关注容量不关注性能所以U盘并没有实行

要用自己的话去写,这样精悍的文字,你是可以随时形成一篇文章的,还可以随时补充进去。而且文字提炼维护的次数多了,可以有效的提升智慧,而不是你收藏一大堆的鸡汤,堆积在一起,每次看了很感动但没获得任何东西。

提炼维护也是在提炼你自己的想法,比如对经济体系的理解。不要在知识库中存储类似自媒体文章似的软文,我之前就爱写这种,对于《如何独善其身》我写了关于豆瓣知乎的吐槽,然后总结就是不要看抖音了,洋洋洒洒一大篇就一句总结最重要,顶多加 2 行案例。


卡片用法要分类

卡片不是都最小原则,每个关键词都做一个卡片,尤其对于概念性应该只建立一个卡片。

比如《火车》、《发动机》、《忧郁症》、《树上村树》这些都是单独卡片。而对于《教育孩子》、《更好的处理工作》这些不应该建立多个卡片,应该是建立一张总纲卡片,每次有想法就写入。像《应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避免孩子抑郁》、《培养孩子人格》这些卡片应该作为《教育孩子》这个总纲卡片的其中一个小节。

等某个小节东西确实很多了,再独立出作为单一的卡片,不然会出现大量的卡片,每个卡片就几句话。同时放到一起编写更符合逻辑习惯,避免相似部分重叠写入。


卡片的互相关联

要先建立总结性文章,比如金融类别的,建立一个文件夹做领域,然后是几个整体文章《经济体系》、《个人资金的管理》、《收入的增加方式》这些,其中经济体系是一个总共的,包含一大堆卡片的卡片,作为索引卡片。收入的增加方式包括主业、副业、一些增值产品之类的,这些前期可以先都放到这个卡片里,后面内容多了可以拿出来单独建立卡片,并建立链接。

不要试图一下子就给每个知识点建立卡片,想互相关联,那会很累的。而且普通人建立的笔记软件,80% 以上的卡片本身就是单独的,不需要去互相关联的,视图建立一个知识图谱用于装 B 是很傻的事,那会有心理压力。


总结

1.同时不是要把每一个想法尽无遗地罗列出来,而是要创造一个丰富的触发器、提示和钩子的环境,以引发记忆、联系,甚至是更多的新想法。

2.你的笔记系统不是为了找答案。你可以用 Google 来找答案。你的笔记系统的目的是帮助你 提出更好的问题 ,这是电脑无法做到的。

3.信息要在场景和重点之前有所平衡,当场景和案例加多,就会丧失重点。当重点变多开始精简信息,那就不便于理解。

4.不是任何资料都要去编写成文章,很多可以随时搜到的资料就不需要再整理,用的时候随时百度即可。

5.互联网是非常庞大的,但在接收信息的时候通常会忘了这件事,反而会觉得【这个东西】如果我不收藏或下载下来,它就会消失了。对于当前很感兴趣的文章最好是当场消化,就直接读完了转化为知识而不是连续存储一大堆。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