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人使用思源大概几个月了。
整体体验上是满足个人核心需求的(数据本地化,解决 md 图片和表格痛点),已两个账号纯付费支持但没使用。
目前方案
三台终端(公司,家用 PC,笔记本)全部是未登录账号状态,一个移动硬盘,三个备份位置。
每天会手动同步修改到移动硬盘(不光是笔记,还有其他离线文档),利用 FreeFileSync 脚本同步。
疑问
思源笔记工作空间四个目录:
conf,
data,
history,
temp,
包括.lock 文件
分别对应配置,数据,历史,临时,进程。
我现在是直接同步整个工作空间(所有目录和文件对比镜像同步),带来的效果就是:
每次按一次 Ctrl+S 会导致大部分文件都动了,但实际上 data 目录变动较少,就几个 json 文件修改了。
history 目录变动巨大,
temp 目录变动巨大,
特别是 temp 目录下的 blocktree 这些 block 文件全变了。
而且是每次保存一下就全部变动,这也可能是不建议使用第三方同步盘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每次同步就需要同步大概几百 MB 的文件大写,当然无伤大雅,硬盘寿命好着呢,所以也只是有个疑问。
我不清楚这个架构带来的好处和坏处,history 目录大概能够理解,temp 目录其实不太了解这么多 block 的变动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然后它们之间各自的联系有多大?
conf 和 history 目录是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所以我都是全部同步(但是锁单一内核,所以需要退出思源才能全部同步),好处就是换设备就直接把移动硬盘的同步出来就直接恢复上一个设备的全部编辑状态。
如果只同步 data 目录,conf 配置文件和历史记录是不会同步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