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笔记使用感受

本贴最后更新于 36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事过境迁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思源笔记的优点:

  • 丰富的编辑功能与可视化大纲满足了我对文档编写的所有需求。
  • 为会员(¥148 元 / 年)提供了加密云同步,和微信传输功能。
  • 完美、强大的导出功能,并且支持一键发布。
  • 文档树可以直观的组织文件结构,同时也为搜索提供了范围限制。
  • 统一的颗粒细度,单元块的概念与 Notion 几乎同出一辙。
  • 通过标题折叠体系,小标题也有其作用。

思源笔记的问题:

  • 目前还没有与稍后读应用(Readwise/Omnivore)关联的自动同步功能,输入通道还不够完善。
  • 白板功能目前仅在开发路线图的长期目标中。
  • 文件块命名不是唯一的,重名文件在引用时容易产生混淆。
  • 标签功能比较薄弱,几乎无太大作用。
  • 集市生态目前还不够丰富。

大纲笔记与块状笔记的差异

大纲笔记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垂直结构的思维导图,其优点是书写流畅,很容易将思维框架搭建起来。但缺点是阅读性较差,我指的不是可读性,而是阅读时的可视性。从结构表现上说,它是线性(一维)的,缺失了思维导图 ^(白板其本质上还是思维导图,它仅从结构表现上优于大纲笔记,但也损失了大纲笔记的快速输入优势。)^ 在平面(二维)上的关系表现。从内容呈现上说,它的深层次递进结构会打破阅读时的流畅性。

块状笔记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纵向或横向排列内容块,这在确保输入流畅的前提下丰富了内容组织的丰富度,仅使用拖拽就可以编排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输入摩擦。而在内容呈现方面,通过标题块(大纲目录)或块嵌套实现内容分级,在确保阅读流畅度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相应的结构关系。

从 Logseq 迁移后工作流程上的改变

我从 2021 年 3 月从 RoamEdit 迁移到 Logseq 至今,这已是第二次从 Logseq 中迁出了(第一次是在 2022 年 3 月迁移到 Heptabase,订阅了 1 年会员)。Logseq 曾是我实践 DailyNote 的本地化选择,但在使用过程中一直有两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困扰着我,其一是纯大纲的编辑器一直无法满足我对图文编辑的需求。其二是分散的笔记让我总是会产生无法掌握所有信息而产生「笔记丢失」的隐忧。

思源笔记在块编辑和导出功能上让我感到非常的满意,但因为它的一些功能与 Logseq 上的差异,需要我在使用习惯上做出一些改变。因此,我对使用 Logseq 的流程做了一番总结,并结合我对思源笔记的认识,进行的调整作为对比,希望能对其它想要进行迁移的朋友提供一点帮助。

信息输入

思源笔记

使用浏览器扩展直接将页面抓取到本地指定笔记本内;(会员)使用微信小助手将信息转发到收集箱再整理;或通过插件支持可导入外部数据或电子书 ^(未测试,如果效果不好可以考虑使用 http://bookxnote.com/)^。

优点
  • 阅读资料可直接导入到笔记本内,并通搜索和链接功能实现参考资料与笔记“既相关又分离 ^(搜索功能支持可选笔记本功能。)^”的效果。
  • 即使抓取资料不完整,也可以通过手动编辑的方式修改抓取内容。
遗憾
  • 缺少同步稍后读应用的同步插件,无法收集信息推送或 RSS 订阅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用 Omnivore 订阅,然后再把有用的资料抓取回思源笔记。)^。
  • 微信小助手接受的文件需要通过官方论坛账号的 文件 > 笔记端删除。且不适合用来传输私密内容。

Logseq

我使用 Readwise 收集各种来源的信息,它会自动同步高亮笔记到 Logseq,然后再在 Logseq 中进行渐进式总结。

优点
  • 将所有待读信息归集到一处,方便进行管理。
  • 参考资料(待读信息)不会污染笔记库。
遗憾
  • 国内信息(主要指微信)需要通过滴答小助手手动进行转移。
  • 不支持中文翻译,会影响到高亮定位。
  • 对一些网站的页面解析不够好,又不能直接修改抓取的页面内容。

思源直接将所有资料归集到了笔记内,并通过笔记本区分解决了信息污染的问题,我认为这时一个小的进步。但信息的归集摩擦依然还在,只是从国内信息搜集和中文化的手动处理,转变成为了订阅信息搜集需手动处理。

从根本上讲,如果集市上如果出现了 Omnivore 同步插件,虽然可以将高亮同步到本地,但其实阅读点从一个变成了两个,或许还不如手动归集到一处统一阅读和批注更好。那==我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思源本身能够收集邮件列表和 RSS 订阅源的功能==。

内容整理

Logseq 与 思源在笔记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使用习惯上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我觉得从结构上说,可能从 OBsidian 迁移到思源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并且思源的块粒度属性能让 OBsidian 的笔记变得更加的灵活。

在思源笔记中删除页面时虽然有提示,但直接删除还是会造成引用块的链接丢失,因此在删除之前请务必要查看一下它的反向链接,手动取消双链引用或将它们转换为标签(不建议)。

从「笔记丢失」的恐慌感中解脱

我在使用 Logseq 时,总会产生一种「笔记丢失」的恐慌感。这些笔记并非真正的丢失了,它可以通过搜索或从所有页面列表中找到,但会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缺少我对笔记的一个快速把控功能的缺失:我需要手动建立并时刻去维护一个总体的目录结构,否则在我快乐的创建双链或标签时,新产生的页面就会「迷失」在浩瀚的「笔记海洋」当中。

而这个在已文件树为基础的思源笔记中就不是一个问题,你创建的任何页面都会自动出现在文件树中,你永远都能通过洋葱皮找到它目前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很容易的转换或移动它到任何的层级关系下,并通过双链引用到任何的地方。而这种结构关系,大大降低了我的心智负担,因为我随时都可以通过是树状结构或是搜索找到我需要的内容。

标签真的有用吗?

在 Logseq 中,标签与页面名称是等价的。区别在于,如果一个页面没有被标签引用过,那么它在标签列表中将不可见。这就再次增加了我对「笔记丢失」产生的恐慌感。从另一个层面讲,标签本身没有一个层级关系,它只能通过链接嵌套后,使用插件查看层级关系,因此管理起来也非常的麻烦。

在思源笔记中,标签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检索标记 ^(删除标签会将(除属性标签外)所有包含标签的文字内容给删除掉。可将标签转换为含有该标签属性的同名页面,同时将所有包含该标签的文字手动替换成双链链接到此页面。但总归太过麻烦,不如直接使用双链。)^。但奇怪的是,通过标签却搜索不到同名页面,你需要为这个页面建立同名标签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双链笔记不需要标签,标签只能增加心智负担而无法带来更多的好处。

DailyNote 流程上的改变

==思源笔记可以为 DailyNote 建立一个单独的笔记本,创建 年份\月份\日期 三个层级页面,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渐进式总结」的结构关系。==

  • ==我恢复了做晨间日记的习惯,更多地将各种信息统统记录到当日笔记内,用「====双链标题====」或「文字标题」进行分类。==

    • 如果是稍后读笔记或为某个主题准备的资料我才会使用双链标题并将内容记录在日记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留我产生这些想法的具体日期。也不会干扰我对主题内容的编排和修改。
    • 如果是新建立的主题页面,它会成为当前日期的子页面,我暂时也不会去管他,等需要时在迁移到正确的结构目录下。从某个层面上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过滤方式。
    • 我不使用标签,因此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心智负担。
  • ==每个周末,我会打开当前月份页面进行每周回顾,整理并重新记录本周较为重要的事情。==这个过程是对每日笔记做了一次过滤,从以周为单位的时间跨度上重新审视、梳理有价值的内容并保留下来。

    • 在整理的同时我还会清理在日记中被整理过的「双链标题」,这样的目的是使主题页面内的「反向链接」更高效。
    • 我使用文档流插件以瀑布流的形式查看所有子(日期)页面,方便进行汇总分析。
  • ==每个月,我还会在年度页面上对月份页面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跨度拉长到以月为单位,此时大部分重要的内容都会归集到单独的主题页面和分类结构当中。

稍后读与渐进式阅读的改变

思源笔记可以通过文档树来区分搜索的内容和范围,自然而然的将阅读资料直接放入笔记内是最优选择,也提供了多种途径来完成这个工作

但它还缺失邮件列表和 RSS 订阅功能,我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使用 ====Omnivore==== 完成订阅并进行第一轮过滤,然后把感兴趣的内容使用浏览器插件抓取到本地进行阅读。==

==对于「渐进式阅读」,第一遍的高亮和标注还是在抓取的原文内进行。第二遍总结我会用分栏阅读的方式记录到日记页内,然后在原文的头部嵌入块。==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 我可以保留每次做总结的时间点,方便进行追溯和回顾。
  • 在周记或月度总结时还能回顾到它们,通过过滤存留更为重要的阅读笔记。
  • 实际上,我还可以使用「渐进式阅读」的方式阅读、优化我自己的笔记,所以,「渐进式阅读」真实一个好东西!

「白板」是实践 MOC1 的终极解决方案

Heptabase 依然是目前最好的「白板」笔记工具。但你一旦取消订阅,那么你的笔记就因为需要访问服务器而变得(几乎)无法阅读,只能导出再整理,我无法承担这个负担。

因为习惯和便利性的原因我使用最多的还是列表 MOC,思源笔记的「文档树」已经能满足我绝大部分的需求。

  • 思源笔记同样支持外链引用(url scheme),所以可以依靠外部图形软件(ExcalidrawDraw.io) + url scheme 来满足图形化 MOC 的需求。
  • 内部白板功能还未完成,临时解决方案可以参考 📄【分享】Excalidraw 画板挂件(小改)2的方法,具体我还没有进行实践。

文档输出

思源笔记的导出 PDF 功能完美解决了我在使用 Logseq 过程中长期困扰我的文档输出难题。现在我就可以一键将我的笔记内容完美呈现给公司同事。

它还支持一键发布功能,可以方便的将笔记发布到内部社区,或通过发布工具插件还能发布到国内主要的内容分享平台。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对思源笔记的发布功能感到非常满足,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数据安全

由于同步机制上的差异,直接将笔记文件夹设置为云盘同步文件夹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思源笔记直接就禁止这样操作。我受到 📄 这篇文章3的启发,使用 FreeFileSync 实现了笔记资料的 3-2-1 备份原则机制4

使用 FreeFileSync 同步笔记设置步骤

  1. 把笔记的原始资料存放在系统(固态)盘中,加速读取速度。

  2. 运行 FreeFileSync 配置同步方案:分别在数据硬盘和移动 U 盘上各自生成一个镜像备份。(三份数据分布在三个不同存储设备上)

    image.png

  3. 运行 RealTimeSync ,打开同步配置文件,确认间隔时间后「另存为...」一个启动文件,然后把它放入到系统启动文件夹 ^(打开启动文件夹的步骤是:按下键盘上的 win+R,输入 shell:startup 回车)^ 内。

  4. 分别在「阿里云盘」和「坚果云」中同步数据硬盘中的笔记备份,实现两份异地存储备份。

    在「比较设置 F6」或「另存为批处理任务」时勾选「忽略错误」,就不会因删除同步盘锁定文件而弹出错误提示。

    image.png

  5. 利用笔记官方云同步功能,将笔记同步到智能手机上,实现跨平台同步功能的同时,又多增加了一份异地和一份跨设备存储。

除此之外,适时地把收获的知识,通过整理输出分享给他人,也是留存知识的一种手段。并且以这种方式存储(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要比你本人存留的时间更久远。


  1. MOC - 管理链接而非本体 - https://www.yuque.com/

  2. 【分享】Excalidraw 画板挂件(小改) - 链滴 - https://ld246.com/

  3. 永不消失的笔记!全自动的文档备份、加密与安全策略 - 少数派 (sspai.com)

    • 3 份副本: 除了原始数据外,你应当至少保证还有另外两份数据的副本。就算单份数据损坏的概率高到了百分之一,三份同时丢失的概率也将下降到百万分之一,当然前提是这三份数据没有放在同一个地方。

      • 2 种存储介质: 除了内部存储(例如电脑自带的硬盘),还应当至少将一份数据存放于外部的存储介质中,例如 U 盘、移动硬盘、磁带、光盘等
      • 1 份异地存储: 至少将一份副本存放于有一定物理距离的异地,以防止因洪水、火灾、地震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团灭

      这个原则在备份这件事上算得上是世界公认的金科玉律,尽管现在还有 4-3-2-1,3-2-2 之类的变种,但对普通人来说,3-2-1 就已经算是尽善尽美的备份原则了。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2007 引用 • 87733 回帖 • 2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