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个人目前使用思源的一些体验和感受

本贴最后更新于 51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沧海桑田

就个人而言,目前思源插件的生态建设乏善可陈,在繁荣程度和好用上略有缺乏。但这也许是因为思源本身基础完善、功能多样,使得大多数能力开箱即用,而无需通过插件来完善。谈几点个人感受:

  1. 稳定性较差。这倒不是说插件本身造成了破坏,或者易于崩溃等,而是说插件机制在使用上不够灵敏高效,部分插件的禁用开启不能立即生效,甚至对界面的修改存在 bug,比如功能图标错位(通常在窗口尺寸调整、主题切换时出现)、插件开启了但相应的图标却没有出现等,需要重启软件,不知道是思源本身还是插件带来的问题。

  2. 各插件自行定制设置界面,插件之间设置界面比较割裂,如果能像 vscode 那样根据设置类型提供统一的设置界面就好了。

  3. 插件管理界面加载慢。即便是升级到最新办法,不论是已经下载的本地插件还是在线浏览界面,尤其是软件第一次冷启动时,加载都十分的缓慢。从插件目录结构看,个人猜测是逐个对插件目录进行了扫描加载(个人猜测!!!)。以 vscode 为例,vscode 的在插件目录下维护了一个 extensions.json ,里面包含了下载的插件的各类信息,个人觉得可以参考其实现,在每次进入插件管理时直接读取该文件加载插件列表,而后异步加载图标等其他插件信息。

  4. 主题与插件的界限比较模糊,容易冲突造成稳定性问题。从目前插件和主题的建设来看,一些主题带有本应通过插件来实现的功能,一些插件也对外观有所侵入。这很可能造成插件和主题在某个实现上的冲突,甚至进而损坏用户数据。个人觉得主题应该专注于外观上的调整和美化,一些针对功能上的实现应当迁移到插件上去,不知道在插件和主题机制上能否实现这种隔离。

  5. 主题相关文件的存放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在代码片段文件夹下出现了主题的配置文件,感觉是主题将配置以代码片段的形式存放,但是为什么不存放到主题文件夹中呢,这也是上面说的主题的一种侵入性表现吧。而其他插件的配置则在 data\storage\petal 目录下。

    8jAwA4jXyTMge.png

  6. 进入退出慢。不论是启动软件进入还是退出软件,都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数据量较大时,应该是同步机制上的问题,进入退出时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仓库的同步,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可靠的样子,感觉软件直接被杀掉的话会丢数据一样。

以上仅为个人使用的一些体会和建议,不代表其他任何意见,也没有攻击谁的意思,不管是思源还是一些插件主题,都有在使用,也向开发者表示感谢。思源发展至今,从功能上已经十分成熟了,也一直保持较高的更新频率和功能开发速度,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思源的生态依然十分欠缺,记得 logseq 刚出现的时候思源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了(不知道记得准不准确),但目前 logseq 在周边的主题、插件生态上都相对繁荣和完善。思源虽然作为开源产品,但主力开发者只有 D 大和 V 大的情况下,个人觉得还是应当好好打磨一些细节和基础,提供更加完善的机制吸引用户和开发者进入,完善和发展生态,才能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7240 引用 • 113998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稳定性较差。这倒不是说插件本身造成了破坏,或者易于崩溃等,而是说插件机制在使用上不够灵敏高效,部分插件的禁用开启不能立即生效,甚至对界面的修改存在 bug,比如功能图标错位(通常在窗口尺寸调整、主题切换时出现)、插件开启了但相应的图标却没有出现等,需要重启软件,不知道是思源本身还是插件带来的问题。

    这个是插件的问题,思源管不了

  • 主题与插件的界限比较模糊,容易冲突造成稳定性问题。从目前插件和主题的建设来看,一些主题带有本应通过插件来实现的功能,一些插件也对外观有所侵入。这很可能造成插件和主题在某个实现上的冲突,甚至进而损坏用户数据。个人觉得主题应该专注于外观上的调整和美化,一些针对功能上的实现应当迁移到插件上去,不知道在插件和主题机制上能否实现这种隔离。

    有讨论过,结果就是主题作者想怎样干就怎样干(作者想隔离就会自己做插件,不想隔离那就变成主题功能),高自由度

    主题相关文件的存放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在代码片段文件夹下出现了主题的配置文件,感觉是主题将配置以代码片段的形式存放,但是为什么不存放到主题文件夹中呢,这也是上面说的主题的一种侵入性表现吧。而其他插件的配置则在 data\storage\petal 目录下。

    这个应该也是看主题作者想存在哪里

    1 回复
  • 进入退出慢。不论是启动软件进入还是退出软件,都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数据量较大时,应该是同步机制上的问题,进入退出时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仓库的同步,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可靠的样子,感觉软件直接被杀掉的话会丢数据一样。

    本地数据丢不了,但云端数据会怎样我也不知道。所以不要随便杀内核

  • pakeh2866 via iPhone

    启动确实随着文件数增多越来越慢

  • soltus

    插件多了之后冷启动确实灾难,有优化空间

  • 不知道启动退出时是做的全量还是增量同步,感觉增量的话应该不会这么慢.

  • 目前的主题机制确实给了开发者非常大的自由度,但带来的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个人觉得其实可以将主题和插件在底层机制上进行隔离,参考一些编辑器的实现,主题是统一规范了相应的可配置项,不提供侵入式修改和 api 调用。如下:

    图片.png

    1 回复
  • 只是问题在于,这样改的话直接就摧毁了目前的主题生态,改不动,也没有必要

    1 回复
  • 其实感觉目前的主题在数量上还不算特别多特别成熟,迁移的成本应该还可以接受,可以在新机制成熟前两种方式并行,提供一个过渡期。😂

    1 回复
  • jihui

    可能会导致部分主题作者嫌麻烦直接不维护了,破坏了本就不太繁荣的集市开发欲望 😂

    1 回复
  • LoneFireBlossom via iPhone

    可以设置修改期限,例如怼存粮主题两年内修改到符合规范,到时候还不符合规范就下架。

    1 回复
  • jihui

    你没懂我的意思,主题作者们现在都是用爱发电在,思源的集市还没繁荣到可以整幺蛾子搞些条条框框限制这些贡献者的程度

    2 回复
  • temacc0531 1 赞同

    啊?不应该越早规范越好吗,等数量多了再规范改起来代价更大吧?

  • 3Woods 1 赞同

    在我看来并不是说搞什么条条框框,而是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开发机制,避免各自不同的开发方式和 hack 带来不稳定性,不稳定的代价就是用户的数据。有一个规范的插件、主题开发范式,个人觉得反而可以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的“市场”,也可以吸引一部分非专业的人进入。(PS:个人看法,现在的主题开发机制更像是在开发者工具下对软件本体做的 hack)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CAP

    CAP 指的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 Consistency(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不可兼得。

    12 引用 • 5 回帖 • 643 关注
  •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感谢老天,总算到星期五啦!

    293 引用 • 4496 回帖 • 664 关注
  • Solidity

    Solidity 是一种智能合约高级语言,运行在 [以太坊] 虚拟机(EVM)之上。它的语法接近于 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

    3 引用 • 18 回帖 • 453 关注
  • 反馈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akers and users.

    120 引用 • 906 回帖 • 290 关注
  • 快应用

    快应用 是基于手机硬件平台的新型应用形态;标准是由主流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联合制定;快应用标准的诞生将在研发接口、能力接入、开发者服务等层面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

    15 引用 • 127 回帖 • 2 关注
  • ReactiveX

    ReactiveX 是一个专注于异步编程与控制可观察数据(或者事件)流的 API。它组合了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和函数式编程的优秀思想。

    1 引用 • 2 回帖 • 192 关注
  • WiFiDog

    WiFiDog 是一套开源的无线热点认证管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位置相关的内容递送;用户认证和授权;集中式网络监控。

    1 引用 • 7 回帖 • 616 关注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9 引用 • 431 回帖
  •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92 引用 • 752 回帖
  • SpaceVim

    SpaceVim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模块化 vim/neovim 配置集合,以模块的方式组织管理插件以
    及相关配置,为不同的语言开发量身定制了相关的开发模块,该模块提供代码自动补全,
    语法检查、格式化、调试、REPL 等特性。用户仅需载入相关语言的模块即可得到一个开箱
    即用的 Vim-IDE。

    3 引用 • 31 回帖 • 114 关注
  • JRebel

    JRebel 是一款 Java 虚拟机插件,它使得 Java 程序员能在不进行重部署的情况下,即时看到代码的改变对一个应用程序带来的影响。

    26 引用 • 78 回帖 • 695 关注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7 引用 • 155 回帖 • 1 关注
  • 脑图

    脑图又叫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32 引用 • 100 回帖
  • GraphQL

    GraphQL 是一个用于 API 的查询语言,是一个使用基于类型系统来执行查询的服务端运行时(类型系统由你的数据定义)。GraphQL 并没有和任何特定数据库或者存储引擎绑定,而是依靠你现有的代码和数据支撑。

    4 引用 • 3 回帖 • 10 关注
  • 印象笔记
    3 引用 • 21 回帖 • 1 关注
  • Eclipse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 Java 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

    76 引用 • 258 回帖 • 641 关注
  • Lute

    Lute 是一款结构化的 Markdown 引擎,支持 Go 和 JavaScript。

    29 引用 • 202 回帖 • 39 关注
  • OAuth

    OAuth 协议为用户资源的授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开放而又简易的标准。与以往的授权方式不同之处是 oAuth 的授权不会使第三方触及到用户的帐号信息(如用户名与密码),即第三方无需使用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申请获得该用户资源的授权,因此 oAuth 是安全的。oAuth 是 Open Authorization 的简写。

    36 引用 • 103 回帖 • 39 关注
  • jsDelivr

    jsDelivr 是一个开源的 CDN 服务,可为 npm 包、GitHub 仓库提供免费、快速并且可靠的全球 CDN 加速服务。

    5 引用 • 31 回帖 • 114 关注
  • CodeMirror
    2 引用 • 17 回帖 • 184 关注
  • 分享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249 引用 • 1799 回帖
  • Outlook
    1 引用 • 5 回帖 • 2 关注
  • ZeroNet

    ZeroNet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加密技术和 BT 网络技术的去中心化的、开放开源的网络和交流系统。

    1 引用 • 21 回帖 • 658 关注
  • Unity

    Unity 是由 Unity Technologies 开发的一个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创建诸如 2D、3D 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

    25 引用 • 7 回帖 • 111 关注
  • 支付宝

    支付宝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快速的电子支付/网上支付/安全支付/手机支付体验,及转账收款/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AA 收款等生活服务应用。

    29 引用 • 347 回帖 • 1 关注
  • Love2D

    Love2D 是一个开源的, 跨平台的 2D 游戏引擎。使用纯 Lua 脚本来进行游戏开发。目前支持的平台有 Windows, Mac OS X, Linux, Android 和 iOS。

    14 引用 • 53 回帖 • 565 关注
  • CSDN

    CSDN (Chinese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 创立于 1999 年,是中国的 IT 社区和服务平台,为中国的软件开发者和 IT 从业者提供知识传播、职业发展、软件开发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满足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学习及共享知识和信息、建立职业发展社交圈、通过软件开发实现技术商业化等刚性需求。

    14 引用 • 155 回帖 • 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