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这篇文章--思源笔记数据库使用新思路:谈自上而下管理与自下而上积累--后,思考良多,也深感文章作者对于数据库及知识管理的组织能力之强。从评论中,也有网友表示对如此繁杂的管理方式不解,没有看到数据库的应用价值,我在这里提供一个个人的思路:
任何一个内容都是一个主题,即一个数据库。每个主题下的各主键都是子主题
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不同的属性
如果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笔记或知识,则按照树状结构去走
如果是一个碎片化的收集,则可以标注上优先级、时间、或者设置一些想设置的标签属性
如果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项目或者自己的写作,则可以标注优先级、短长期项目等
所有的主题库可以根据需要无限关联
当无需数据库时,可以主题内的文章作为一个单位
一篇写作的文章内的标题大纲,就相当于主题
一篇写作文章内的内容块,就相当于子主题或参考资料,只不过它们不再需要标签或优先级等属性
如果是需要作为某个主题下的引用,它们本身就相当于主题可以被嵌入到某个主题的主键下
所有的内容块又可以无限关联
如此,当我们理解了两者的相似性后,再来理解一下传统思源笔记的结构就会发现,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库。
传统的思源笔记只是通过文档树--文章内的大纲--大纲内的文字三级内容进行一个内容的分割。
这种分割下,第三级以后的内容依然容易变成混沌的,且你是不知道哪些内容可能需要做上标记的。
这样的话,即便有了双链,让你可以将某篇文章的内容块和另一篇文章的内容块联系在一起,那么内容多了以后,去看双链也会发现是一团乱麻。
而通过数据库,则可以进行无限切分并组织,从无限推到无限,而且无限互联的过程以数据库的形式直观展现。
传统思维导图是树状结构的绘图展现,手绘思维导图可以以网状结构的绘图表现,但是这种绘图终有极限
无限多个箭头画出来,真正能帮到思维吗?如果一个圆圈需要 200 个箭头,还画的清吗?思维导图画不清,思源笔记的双链里你也找不清。
数据库不止超越了思源的传统局限,也把笔记的整理推广到绘图极限的极限。我认为不需要去区分主题库、概念库、文章库。所有的库都是主题库,只是不同的库需要不同的标记,按需安排而已。一切的数据库都可以和某个主题数据库在横行上关联在一起。一切的数据库中的内容也都可以被引用到某个主题数据库的主键中作为一个纵列上的子主题。如此,就简化了数据库的整理使用过程,并将数据库的组织、数据库的关联与思源笔记的文档树、大纲、大纲下的内容块、内容块的双链的逻辑实现了同一性,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一般来讲,内容量不大的文字可以写成一篇文章进行收集,如果你发现你构建的数据库里的主键都是大段大段文字,那么说明这一内容主题完全不值得变成一个数据库,可以使用传统的文章大纲、内容块的双链进行安排;如果内容量超大而且涉及到跨学科领域的灵感互联互通,不同的主题要以一个标题为形式实现相互关联以至于需要上图中的那种手绘导图式的清晰呈现,则可以构建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库的双向关联。如此,连思维导图都不需要了,如果需要,还可以根据数据库进行轻松地手绘。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