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笔记的 tag 系统有可能支持嵌套么?

update: 在思源笔记中直接通过 A/B/C 的方式键入你的层级 tag,不过暂时没发现比较好的编辑方式。tag 栏中只能支持删除和重命名,并且如果存在 A/B/C 的标签笔记,点击删除 A 会导致界面的刷新,这个操作也是会失败的, 看起来是只支持删除空的 tag。


可能有点先入为主了,不过我觉得了解相关软件的优秀做法,对于思源笔记的发展可能是有益处的,所以贴一下一个比较优秀的设计,提供给思源笔记参考。

我重度使用的一款叫 DevonThink 的软件有一个很好的设计,我使用下来是非常适合做一些资源分类的。

我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做法:

  1. 它有两套平行的管理知识的逻辑,一套是基于文件树的(也就是下图中的 Inboxes),就像我们平常使用的文件管理器一样。

    里面有两种类型:文件文件夹

  2. 它还有一套比较精髓的 tag 系统(也就是下图中的 Tags),形式上是和文件树结构一样的。每个 tag 对应一个名字,这个 tag 逻辑上是个文件夹,也就是说可以在一个 tag 下面再无穷嵌套子 tag。这样的好处是,比如有些概念逻辑上是有继承关系的,比方说 【食肉目】-> 【猫科】-> 【豹属】这么一个 tag 链条,我给狮子一个【豹属】的 tag,那么在系统中,查询【食肉目】的时候,就能找到狮子了。我每次新创建一个项目就不用依次给它加上所有上面的三个 tag 了。

具体软件的逻辑,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示例:

tag.gif

总之,当你的文件数量比较多、比较复杂的时候,不支持嵌套的 tag 几乎是没法用的。同样,当你的笔记变得很多、很复杂的时候,也是比较难以使用非嵌套的 tag 的。

我试了一下思源笔记现在的 tag,还是比较原始的:

截屏 2024060205.15.50.png

其实只需要让【标签】这个地方也像上面的【文档树】一样,支持建立次级标签,比如上面图中,我给【c】标签建一个【cc】子标签,那么其他打上【cc】标签的文档自动能通过【c】这个 tag 被找到。

DevonThink 的【标签】页面,一个标签下能把【关联的文档】和【子标签】同时显示出来,用起来是特别舒服的。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9750 引用 • 75544 回帖 • 1 关注
3 操作
ringx 在 2024-06-03 00:27:09 更新了该帖
ringx 在 2024-06-03 00:22:27 更新了该帖
ringx 在 2024-06-03 00:21:08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我写的分享主要想分享的点在于主题式学习和主题式创作

    MOC 面向主题地管理笔记链接,非常契合主题式笔记这个理念,而目录分类和标签分类在主题式笔记管理这个方面上,其实是没什么区别的,都只能一维罗列。

    MOC 笔记的维护也可以如标签一样,就打一个块引标签,不去 MOC 笔记里根据逻辑排版内容,之后通过反链面板查看。或者提前在 MOC 笔记里建立 inbox 数据库,来通过添加到数据库功能,添加到 moc 里。

    标签我个人是不喜欢的,除了像 flomo 这类软件强制用标签来分类,没有文档树结构的软件,其他有文档树和标签共存的软件,标签功能我都基本没怎么使用,就算用了很大部分也没有真正用上,绝大部分情况还是主要靠文件夹分类。当然或许是我不会用标签。

    不过其实也不是一定要用双链代替标签,哪个更顺手哪个方法对自己更能产生价值就用哪个吧?笔记方法不是重要的,笔记能否真正产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1 回复
  • 其他回帖
  • ringx

    看起来像是文件即标签的思路?好像挺复杂的。不过个人感觉文件名和标签还是不要有什么关联比较好,不然貌似会耦合得有点紧。

    1 回复
  • 还有另外一种层级的形式,通过特殊的引用名(文件名)结合插件的方式。

    bkAndText2ref.gif

    对于重复的概念、名称,我们可以合并:

    mergeDocs.gif

    1 回复
  • ringx

    厉害,我学习学习再看读后感一下。

    @Achuan-2 你的内容十分的优秀,对我的启发性很大,我这篇回复的目的并不是反驳,而是一种阅后的交流和某些评价。因为内容较多,所以会以累加的形式进行添加。


    §1. 对于标签

    MOC#标签

    对于标签的管理,树形的嵌套确实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文件树分类中会遇到的弊端。不过我觉得标签的树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新组织,这种形式会是非常直观和有价值的。

    在 DevonThink 中,Inboxes 其实有点类似于对于资源的剪藏,你的任何文章、书籍、摘抄、笔记都是可以一股脑儿扔进去的。对于这些资源,简单的目录分类其实就很足够了。

    树状的标签系统带来的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解决的,我针对你提到的针对标签的【问题】,谈谈我在 DT 中是怎么实践的。

    问题 1: 标签的管理笔记问题

    大部分笔记软件的标签功能其实并没有整理功能,可能只有简单的按时间排序功能,一个标签里的笔记只能在一个维度上堆积。标签在整理汇总功能上,甚至还不如文件夹(文件夹起码还可以对笔记进行自定义排序)。在某种意义上,标签更像是一个快捷搜索的功能,一个汇集想法的功能,而不是分类归档功能。

    这个其实不是一个问题,标签本身其实就是对于数据的一种分类和归档。支持嵌套的标签,就不再是一个维度的知识了,一个标签就可能一个子类别。

    问题 2: 创建多个重复标签的问题

    随着笔记越来越多,标签越来越多,管理标签也会变得非常头疼。因为标签的创建可能非常随意,可能重复创建一个标签,以不同的命名形式存在,比如 #神经科学,#脑科学、#神经生物学,如何把这些重复标签合并,将相关的文档聚合在一起呢?虽然一些笔记软件可以标签合并,但是本质问题没有解决,我还是会创建重复标签,那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合并标签,除非我能牢固记住所有的标签命名。

    重复的标签其实也不应该是个问题,因为一个概念本身天然地就是会有多个父概念的。标签本身就应该是可以被自由创建的,因为对于一个文档的评价本身就应该是自由的。在标签之上其实就可以实现很多高级的玩法,比如 DT

    中有个 smart group 的概念,它可以利用 tag 进行更加高级的 交、并、补 的集合操作。这样你就无需对标签进行合并了,你唯一的任务是确保打标签的正确性。任何结构都会存在于这个 smart group 中。

    问题 3: 标签依然存在无法多分类的问题

    为了管理众多标签,很多笔记软件支持通过父子标签来管理标签,然而,父子标签的这种分类其实也只是单分类,过去使用文件夹单分类的问题,在另一个维度——管理标签上又出现了:这就意味着你创建一个 #睡眠 的标签,收集了很多笔记,你之前将其放在 #神经科学 这个标签下,现在你又创建了一个 #健康 标签,如何把 #睡眠 这个标签同时放在 #神经科学 标签和 #健康 标签里就是一个问题。只能把之前整理的那些睡眠笔记,合并成一篇《睡眠》笔记,然后打上 #神经科学 标签和 #健康 标签。这也就是说,当标签完成它的汇聚信息功能之后,这个标签的功能就丧失了,就应该转化为文档了,否则你难以对这个标签本身进行多分类。就如一个文件夹下的所有笔记不方便出现在其他文件夹里一样

    同名的标签是允许存在的,因为当标签是层级嵌套的时候,标签名天然地会拥有一个名字空间,当你需要在【健康】标签下面增加一个【睡眠】的标签,你唯一需要做得就是创建它,然后给需要打这个标签的文档打上此标签。然后你这篇文章自然就是一片关于【神经科学】的文章了,同时它也是和【睡眠】有关的。我看到有人提到思源笔记是支持 【健康/睡眠】这种标签的,不过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实践,这种标签过于耦合的,回到我文章中的动图中,比较好的实践方式类似下面的:

    截屏 2024060214.15.15.png

    截屏 2024060214.15.21.png

    问题 4: 标签管理笔记的复用问题

    标签管理的笔记最好是模块化的卡片笔记,标签本身适合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主题,比如 #个人碎碎念、#神经科学,因为永远也没有汇集完的一天,也不太需要整理为一个文档(正如前面所说的标签多分类问题)。但是标签尽管能对卡片笔记进行多分类,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很好的为笔记进行服务了,比如你记了一篇关于《熬夜危害》的笔记,为一个卡片笔记打上 #神经科学、#睡眠、#生活百科、#健康等标签,并不意味着这篇笔记可以被复用,更多情况是你打的标签可能更多是起美观、总结出关键词的作用。 以后想要用到这篇《熬夜危害》的笔记,要么在一个个标签里下滑寻找,要么使用搜索功能,这和文件夹体系其实没什么太大区别。

    当你的标签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适应之后,你不应该需要对文档打重复的标签,因为【睡眠】本身就是一个 【神经科学】的问题,它是嵌套在后者之下的。如果你原则上是需要打重复标签的,那么其实这些重复的标签在你的思维中本身就不具备嵌套的必要。

    但是打重复标签依然应该是你的自由,正如你说的,标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说明能力。

    问题 5: 标签体系与双链功能

    标签体系如果加入双链功能,就可以用 [[快速搜索找到符合的笔记进行引用了,然而一旦加了双链功能后,双链就可以替代标签了,又何必再用标签呢?毕竟标签对笔记的多分类、信息汇聚功能,使用双链也能做到,甚至需要的信息汇聚之后,直接在双链文档就能进行整理了,而不像标签只是一个标签,无法整理标签内的信息。其实标签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功能,很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觉得 【标签体系】和【双链功能】完全就是不相关的两个东西,前者注重的是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后者是【知识之间的融合】。比方说对于一个大定理的证明,文章之间会有相互的【双链】,但是这些文章本身就是处在同一个【定理标签】下面的。

    而且如果使用【笔记】+【双链】的方式代替【标签】使用,维护成本会有点高。 标签本身是 0 成本的,双链就是一种内容创作了。

    1 回复
  • 查看全部回帖

推荐标签 标签

  •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76 引用 • 37 回帖
  • 七牛云

    七牛云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级公有云服务商,致力于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场景化 PaaS 服务。围绕富媒体场景,七牛先后推出了对象存储,融合 CDN 加速,数据通用处理,内容反垃圾服务,以及直播云服务等。

    26 引用 • 222 回帖 • 171 关注
  • 酷鸟浏览器

    安全 · 稳定 · 快速
    为跨境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跨境浏览器

    3 引用 • 59 回帖 • 19 关注
  • 招聘

    哪里都缺人,哪里都不缺人。

    189 引用 • 1056 回帖
  • TextBundle

    TextBundle 文件格式旨在应用程序之间交换 Markdown 或 Fountain 之类的纯文本文件时,提供更无缝的用户体验。

    1 引用 • 2 回帖 • 46 关注
  •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91 引用 • 751 回帖 • 1 关注
  • OAuth

    OAuth 协议为用户资源的授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开放而又简易的标准。与以往的授权方式不同之处是 oAuth 的授权不会使第三方触及到用户的帐号信息(如用户名与密码),即第三方无需使用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申请获得该用户资源的授权,因此 oAuth 是安全的。oAuth 是 Open Authorization 的简写。

    36 引用 • 103 回帖 • 11 关注
  •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基于 Lucene 的搜索服务器。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用户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基于 RESTful 接口。Elasticsearch 是用 Java 开发的,并作为 Apache 许可条款下的开放源码发布,是当前流行的企业级搜索引擎。设计用于云计算中,能够达到实时搜索,稳定,可靠,快速,安装使用方便。

    116 引用 • 99 回帖 • 258 关注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40 引用 • 40 回帖 • 1 关注
  • Netty

    Netty 是一个基于 NIO 的客户端-服务器编程框架,使用 Netty 可以让你快速、简单地开发出一个可维护、高性能的网络应用,例如实现了某种协议的客户、服务端应用。

    49 引用 • 33 回帖 • 26 关注
  • 安全

    安全永远都不是一个小问题。

    191 引用 • 813 回帖
  • 生活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

    229 引用 • 1450 回帖 • 1 关注
  • HHKB

    HHKB 是富士通的 Happy Hacking 系列电容键盘。电容键盘即无接点静电电容式键盘(Capacitive Keyboard)。

    5 引用 • 74 回帖 • 423 关注
  • IDEA

    IDEA 全称 IntelliJ IDEA,是一款 Java 语言开发的集成环境,在业界被公认为最好的 Java 开发工具之一。IDEA 是 JetBrains 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总部位于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开发人员以严谨著称的东欧程序员为主。

    180 引用 • 400 回帖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56 关注
  • Mobi.css

    Mobi.css is a lightweight, flexible CSS framework that focus on mobile.

    1 引用 • 6 回帖 • 707 关注
  • Chrome

    Chrome 又称 Google 浏览器,是一个由谷歌公司开发的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源软件所编写,包括 WebKit,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

    60 引用 • 287 回帖
  • 域名

    域名(Domain Name),简称域名、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 Internet 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43 引用 • 208 回帖 • 4 关注
  • 自由行
    3 关注
  • SVN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29 引用 • 98 回帖 • 692 关注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9 引用 • 103 回帖 • 703 关注
  • 单点登录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SSO 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9 引用 • 25 回帖
  • 一些有用的避坑指南。

    69 引用 • 93 回帖 • 2 关注
  • Gitea

    Gitea 是一个开源社区驱动的轻量级代码托管解决方案,后端采用 Go 编写,采用 MIT 许可证。

    4 引用 • 16 回帖 • 1 关注
  •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 18 人,于 1999 年在中国杭州创立,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43 引用 • 221 回帖 • 208 关注
  • V2EX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这里目前汇聚了超过 400,000 名主要来自互联网行业、游戏行业和媒体行业的创意工作者。V2EX 希望能够成为创意工作者们的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

    17 引用 • 236 回帖 • 394 关注
  • OnlyOffice
    4 引用 • 2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