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就需要清晰一下所谓情绪价值到底是什么,首先我记得这是个营销学概念,也即:指的是产品或服务能够带给消费者的情感上的收益。很清晰,商品嘛,能让人觉得好,那无非就是要么好用,要么能提高幸福感。
从我的感受来看,人类维生需要两种东西,一种是物质资源,这点不必多说,而另一种,则是情绪资源,或者说正反馈。什么是正反馈?任何对你有益的“获得”,都能称之为正反馈,比如一杯糖水,为什么你会觉得好喝?是其中的糖是你身体所缺吗?不,好喝只是因为它甜,为你带来了好心情,它是味觉层面的正反馈,所以你才会有欲望。是的,任何欲望都取决于是否得到正反馈,零食好吃你才会喜欢吃,因为它们是稳定又触手可及的的正反馈来源。
为什么有人对情绪价值有所抵触?因为价值两个字,往往有价值的都是天生为人服务的,否则就是没有价值。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情绪在作为商品的同时也在作为货币,或者说,先做为了货币,才被人们发现了价值并与实体商品捆绑销售。
如何作为货币?假如你是我的朋友,你今天不开心了,我去安慰你,本身我不需要做任何物质上的支持,只需要提供一定的陪伴与倾听,就可以让你好过一点。你说不理解?我们深入底层剖析一下,不管你是什么原因不开心,肯定都是坏情绪,那么我要做的肯定就是为你提供好情绪,以抵消你的坏情绪,我所花费的时间与心思,只是为了达成“为你提供好情绪”这个目标的必然付出,也即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是什么?那就要提为什么要投资,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为你提供好情绪是为了维持我们的友谊。所以很显然,该投资所预期的回报就是友谊被加固,你所产生的感谢、开心、好点了的表象,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友谊被加固的证明。目的达成了,那么该投资就是有意义的、双赢的。
如果投资只是为了金钱的回报呢?把商品花心思做的更好/做得你刚好需要/让你用的满意等等,这就是投资。而你付出了金钱,这就是投资方所期望的回报。而整个流程,就是交易。而努力使商品的观感好/买了容易让周围人羡慕、夸赞/用着开心,总之任何能让你觉得额外花的钱值的额外服务,这就是商品除物质以外的价值,当然也就被意识到的人称之为情绪价值。这些附加价值,也使得商品更贵,而你为了商品所付出的额外金钱也就是为了情绪价值付费。商品本身不太可能越卖越贵,毕竟涨价没人买也不值这个价,所以为了卖的更贵更好自然商家只能在所谓情绪价值上花功夫。
那为什么有人会在情感上扯情绪价值呢?因为本身概念是很相似的,就是情绪在像货币一样流通,但不太好用其他方式解释,所以只能暂时运用。但本质还是不同的,商品类情绪价值代表了服务,代表了无条件付出。但人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流向往往都是双向的,是需要回应的,我为你提供好情绪的同时,你也需要为我提供,所以我称之为投资。而这其中有个很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情绪是无形的、不定量的,大部分人除非设身处地,否则很难对情绪的价值产生相同观念,有时候一方的努力付出却在另一方看来是寻常之事,所做的回报自然也有所降低。
思维是黑箱,每个人的阈值不同、经历不同、想法不同,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对齐信息差,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与争吵。
恋爱期的情同意合不过是因为激素的索引在对方,所以为了维持索引,双方只能在较小的亏损中让步。而一旦激素消退,反而信息差却越拉越大时,互不理解的双方只能在一次次失望中渐行渐远。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