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源笔记 CSS 片段丨列表自动加粗
2024-07-17 14:46思考了下,「有子项的 li 自动加粗,无子项不加粗」可能在一些场景有用,比如说用 list 当任务列表,有子项的说明完成了、思考充分了,我就加粗;还没子项的说明还没做、还没思考,暂时还是普通文本
完善了下版本 2:
版本 2:只加粗有子项的 li,但同一个列表,一个 li 没有子项就不会加粗。
/* ************列表自动加粗*********** */ /* ** 版本2:只加粗有子项的li,但同一个列表,一个li没有子项就不会加粗** */ /* ** 顶级列表自动加粗:文档/列表块自定义属性添加`list-autobold=false`取消自动加粗)** */ .protyle-wysiwyg:not([custom-list-autobold="false"])>.list:not([custom-list-autobold="false"]) >.li:has(> div.protyle-action+ .p +div:not(.protyle-attr)) { /* 选择列表项的第一个段落进行加粗 */ &>div.protyle-action+.p { font-weight: bold; } } .b3-typography ul:not([custom-list-autobold="false"]) > li:has(>p+*){ &>p { font-weight: bold; } } /* ** 【非顶级列表块/列表项没有子项的列表块】自定义属性添加`list-autobold=true`可自动加粗** */ .protyle-wysiwyg .list[custom-list-autobold="true"] { /* 选择列表项的第一个段落进行加粗 */ &>.li>div.protyle-action+.p { font-weight: bold; } } .b3-typography ul[custom-list-autobold="true"] { &>li>p { font-weight: bold; } }
-
关于把文献存思源里这回事有没有可行性?
2024-07-16 09:18zotero 其实就能做文献笔记了吧,对 Markdown 的支持挺好的。
bookxnote 我之前也用,现在 zotero 7 支持 epub 之后,就没用了
-
关于把文献存思源里这回事有没有可行性?
2024-07-12 15:29目前主要用 zotero 管理文献,因为 zotero 有翻译,有引用预览,也支持文件和批注外链
只会在思源笔记放文献阅读后的笔记,用数据库和 MOC 来管理这些笔记
-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将所有的静态锚文本改成动态锚文本?
2024-07-04 16:32改了下 Tsundoku 主题:
.protyle-wysiwyg [data-node-id] span[data-type~='block-ref'] { /*更改颜色*/ color: var(--b3-protyle-inline-blockref-color); padding-bottom: 0em; height: 1.5em; opacity: 1;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var(--b3-protyle-inline-blockref-color); } /* 静态锚文本块引样式 */ .protyle-wysiwyg [data-node-id] span[data-type~='block-ref'][data-subtype="s"] { border-bottom: 1px dotted var(--b3-protyle-inline-blockref-color); }
-
关于数据历史中文件恢复操作的问题
2024-07-03 09:13由于思源不支持回滚子文档,导致我更喜欢用 dailynote 的路径管理方式,块引新建文档都按月存放,用块引 MOC 来组织结构,这样就不怕误删父文档把子文档都删了,还难以恢复了(最怕的是隔了几个月,历史都没了才发现)
不过不支持复原子文档确实还太难受了,思源的文件历史做的还很不好
-
关于内容变现的咨询
2024-06-28 19:41我最近也在思考,
目前初步设想是
小红书卖做好的系统学科笔记
知乎我开通了致知计划,根据回答数量收益,阅读量高的话估计也能获得很可观的收益,
微信公众号可以每周固定分享,等到 500 粉之后,可以接广,读者也可能给你打赏
也可以去 b 站做视频,分享自己怎么做笔记,以及具体的笔记内容知识分享
-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丨 MOC:面向主题地去管理笔记链接
2024-06-21 20:00块引新建是划选文本新建,我一般在 moc 界面,先定好内容,然后直接块引新建文档,也可以在记其他笔记的过程中遇到某个名称,选择某个名词块引新建概念文档
块引新建和 Ctrl➕n 我都按月存放,之所以后者多一个时间戳,是因为 Ctrl➕n 需要指定文档名称,块引新建文档只需要指定存放路径即可
-
我放弃 Daily Notes 了
2024-06-21 13:53我依然有在用 dailynote,也没有否定 dailynote 的作用,我只是认为对我而言,并不适合以 dailynote 来记录我的大部分笔记,作为一个主力的笔记方式。渐进式积累很重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做事对我来说更重要。我需要每周汇报,经常有 ddl,dailynote 对于紧急的项目笔记而言,体现不出太大作用,它更适合用于尚未成型的文章稿子,并不了解的领域等笔记场景,用来渐进式积累思考。假设我明天要汇报,现在要赶一个进展,对我而言,直接新建文档,记录 todo 和我的实验进展,写作体验是比放到 dailynote 用列表组织更加舒服的,单独一个文档记录当前要做的事情,也更容易让我专注。我写完这个文档之后,我可以在当天的 dailynote 放入这个文档块引,简单总结内容和收获,利用 dailynote 来记录当下的想法,以后如果有新的想法,依然可以在那天的 dailynote 记录想法。dailynote 依然有用,但是只是辅助。
dailynote 可以总结为自下而上的笔记方式,渐进式积累,结构自然浮现。但目前我倾向使用自上而下的笔记方式,面向项目、面向主题地推进项目进展完成任务。自下而上很好很轻松,但是我觉得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助,才是最适合我的笔记方式
-
我放弃 Daily Notes 了
2024-06-21 13:43其实就是滴答清单记完之后,再搬运到思源笔记的 dailynote,为了和已有的主题文档进行关联,让零碎的记忆也能渐进式积累。所以我不会在滴答清单回顾笔记,滴答清单只起快速记录和待办事项管理的作用,思源笔记用来归档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
我放弃 Daily Notes 了
2024-06-20 19:03笔记场景或许不一样
我记笔记的主要用途是深入研究一个主题,完成项目。所以闪念记录的事情、想法和灵感对我来说就是辅助,更重要的是用笔记软件帮助我自上而下统筹项目,推进项目进展,完成一个项目。
此外,比起每日笔记,我现在更喜欢在周的维度上做计划,然后创建计划对应的笔记,记录项目进行时的笔记,对我而言更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做事
-
我放弃 Daily Notes 了
2024-06-20 12:59dailynote 的核心不在于速记,在于渐进式积累素材和思考,为之后的输出做充足的准备。所以哪怕我现在速记用滴答清单,也依然在思源笔记用 dailynote,因为我需要把想法和项目文档进行关联。
不过 dailynote 确实不应该作为记笔记的主力方法,而应该是一个辅助方法,为非任务为导向不紧急的笔记做积累,以及起回顾自己思考轨迹和补充笔记正文的作用
-
我放弃 Daily Notes 了
2024-06-19 10:05我觉得 dailynote 的主要用途就是快速收集信息和灵感,用双链传递进行积累,化零为整。
但是如果已经很明确要输出什么,并且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很多情况没必要用双链传递,直接在文档写内容就好了,dailynote 对于这类输出的主要作用是当做 inbox 快速输入和回顾,快速输入是你暂时可以不找这篇文档,赶紧写下想法,之后有空再整理到文档里。双链传递比较适合对主题文档完全没有想法,慢慢积累,以及文档创建之后,有了其他思考进行补充。如果一篇文档,已经很明确自己要干什么要写什么,就直接写没必要用 dailynote。如果硬要用,那就是化整为零,本末倒置。我目前的 dailynote 其实更像是日记,
- 记录自己今天干了什么,块引当天创建的文档,进行总结,进行当天回顾,也为了将来周复盘、月复盘、年复盘
- 记录零碎的思考
曾经也误入“歧途”,什么文档都用双链传递,结果就是笔记太过零散。dailynote 的想法是好的,自下而上记积累,积沙成塔,渐进式写作,但是这个前提是你要有明确的方向以及记录笔记要侧重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记录信息,如果什么东西都感兴趣,没有明确地目标,什么都想积累,就很容易陷入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的陷阱里去,最后导致自己看似记了很多笔记,很多都是自己的碎碎念,对自己的成长并没有什么作用。渐进式的积累是很好的,但是阶段性的总结是更重要的,一定是要有输出的,才能逼迫自己主动去反思和总结。
所以我会比较推荐 PARA 和 MOC 来管理自己的笔记。先明确自己的主要领域是什么,要精进什么方面,然后面向主题式的进行积累,过程中以 dailynote 为辅助,积累零散的信息、想法和思考。这是我摸索出的比较适合我的方法。dailynote 对我而言重要的是它的 idea——渐进式积累,充分积累进行深度思考。我觉得记笔记的过程中,你创建一个文档,有想法就在文档下方记录想法,逐渐改善笔记,不追求一天就把笔记写完,其实也是一样的,只要抓住方法的本质,其形式也不重要,只要对自己同样有用就好了。
-
在线笔记和本地笔记,谁才是未来的主流?
2024-06-12 11:58指的是 windows 版本 6.0 内测,现在 windows 的版本才到 5.5 吧
windows 内测链接:https://cdn.dida365.cn/download/beta/win64/dida_win_beta_5900.e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