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yzhh

veryzhh 杂学研究者
关注
95963 号成员,2022-12-13 11:02:40 加入
813
个人主页 浏览
390
帖子 + 回帖 + 评论
杂学研究者
  • 已成功避免潜在的数据损坏

    2025-02-10 18:50

    补充一点,把工作空间所在文件夹,思源程序所在文件夹,都添加到 Windows Defender(或你安装的其他电脑保护程序)的“排除项”里去,看看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 知识管理是“效率陷阱”,于是我打算放弃知识管理,拥抱任务管理

    2025-02-10 18:45

    感谢回复和阐释,看来我对《防弹笔记法》的了解,还是不够充分。

  • 知识管理是“效率陷阱”,于是我打算放弃知识管理,拥抱任务管理

    2025-02-10 16:18

    确实啊,因为我最近正好真在考虑买房及后续装修的事,在搭相关笔记的框架,深有同感。

    眼下,仅目测一下就很明显,这会是一个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筛选优化的过程,根本不是“一个任务”能涵盖的,本身就是个大型的多任务集合(而且还是一个需要和家人共享的任务集),需要学习了解的专业知识不少。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仍是一个以任务为中心来记的笔记。

    但比如学习 AI 应用,这同样是我目前笔记的重点,但它目前对我而言没有相关联的“任务”,未来也不可能像 AI 领域的专业人士那样,占据事业的核心地位。我也并不是为了短期内去完成某项”任务“来学习它的,但它必须要进入我的笔记流和知识管理体系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这是为“未来的我”服务的。这就不是一个以任务中心的笔记。

  • 建议支持 RAG 功能(类 Copilot for Obsidian)

    2025-02-10 16:08

    整合 AI 应用的功能,是大势所趋。不过,目前 AI 应用问题也很多,个人隐私是一方面,还有知识产权归属也是目前广泛被忽视的问题。怎么整合 AI 应用,是一个问题;整合哪种 AI 应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像 Deep 本 seek 就很好,明确声明使用大模型的知识产权归属于用户。而其他的 AI 就不好说了,套路太多太深沉。有些嫁接平台更为过分,直接说知识产权是属于他们的,用户只有使用权。

    我就不明白了,你一个嫁接平台,还是收费的,好意思把 Deepseek 放权的知识产权归为己有?这是什么阴间操作!

    我相信,大家的笔记里一定有很多属于个人知识产权的东西,然后到 AI 里转一圈,知识产权就变成平台的了,抢劫也不过如此了。

  • 知识管理是“效率陷阱”,于是我打算放弃知识管理,拥抱任务管理

    2025-02-10 15:57

    我只同意楼主这篇文章的部分观点。

    《防弹笔记法》中所说的,笔记以任务为核心,本意是没错。但这本书里所谓的任务,更接近我们常说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这个观点与《打造第二大脑》的观点并无二致。

    但《打造第二大脑》的观点,我觉得更科学也更普适一点。因为他提出应该围绕个人(人生)的长期使命(即:领域 Areas)来建立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也是笔记的主要功能之一。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为项目服务,也即《防弹笔记法》中所说的“任务”。

    我同意楼主所说的,以任务为中心来完善笔记流的观点,但不同意“放弃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效率陷阱”的观点。至少,我觉得这一提法本身(语义本身)是不严谨的。

    就算一个任务彻底完结,关于它的笔记也同样是有价值的,是重要的知识。因为我们往往需要重复进行某些任务,而前一个任务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对于后一个任务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种长期的、针对某个或某些领域的知识积累与不断优化演进,才是知识管理的本质与核心。任务都是暂时的、具象的、有针对性的。而知识管理,有具象的成份,也有抽象的、长期的、规律化的成份。后者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甚至往往更为重要。

  • 数据库函数问题

    2025-02-10 13:43

    18 位身份证号的倒数第 2 位,奇数男,偶数女。

  • 数据库主键进行自动编号

    2025-02-10 00:48

    才发现,其实我已经在用这个方法了,确实可行的。

  • STtools 插件:日程管理功能相关演示

    2025-02-09 19:13

    目前好像没这功能。

  • STtools 插件:日程管理功能相关演示

    2025-02-09 19:12

    原来插件里的 Docker 感知,是这样用的,学习了 👍

  • STtools 插件:日程管理功能相关演示

    2025-02-09 17:48

    我下午试了半天,才勉强把思源的 ics 同步到华为手机,主要是我手机目前不是纯血鸿蒙,不能直接导入 ics。需要折中的办法:

    第一步:注册一个 outlook 邮箱。(过程:略)

    第二步:在 Outlook 邮箱中导入插件产生的 ics。

    • 插件的 ics 文件,在电脑端的 思源空间/data/public/stevetools/calendar.ics
    • 在 outlook 邮箱网页端导入即可,如下图:
    • image.png
    • image.png
    • 更正一下,按 STtools 插件要求设置好 S3-DIY 后,可以在相应的云盘中复制 ics 的云盘 URL 网址,然后粘贴到下图的网址处(http 开头也是可以的),就能订阅 S3 存储桶中的 ics 文件。但 Outlook 更新时间很长,少则 3 小时,长则 24 小时都有可能。
    • image.png

    第三步:在手机端下载一个 Outlook App,记录上述 outlook 邮箱。

    • 我反复试过用华为手机自带的手机邮箱 app,网上有方法导入 Exchange 邮箱日历,但始终不成功,看相关回复,以前是可以的,但现在不行了。估计是非纯血鸿蒙系统的问题。
    • 直接用华为手机日历的“日历帐户管理”,添加邮箱帐户,又总是没办法登录 Exchange 邮箱。
    • 最后一气之下,干脆把手机自带的邮箱 app 卸载了,装了一个 Outlook App,反而能同步成功。

    第四步:在手机 Outlook App 中,选【设置】→【日历】→ 开启【同步日历】。这样就可以了。

    Screenshot20250209174201.jpg

    小结:

    • 这个方法目前很不顺畅,主要是我不知道怎么将 ics 伺服给 outlook 邮箱。
    • 非纯血鸿蒙 app 有些功能缺失,导致流程很麻烦,不能自动进行。
    • 纯血鸿蒙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太清楚。据说能直接导入 ics。
    • 这个方法,只适合将一些非常重要的日程 ics,导入华为手机。普通的没必要折腾了。
  • STtools 插件:日程管理功能相关演示

    2025-02-09 14:36

    插件越来越棒了!

    折腾了好一会,终于弄明白子任务和 min 子任务分别是怎么弄了。感觉这功能很强大:

    • 子任务:适合于那些需要跨日期完成的项目型任务
      • 通过数据库中的【关联】项,让主任务关联表中的子任务,从而建立主从关系
    • min 子任务:适合于能够当日内完成的复杂任务,需要拆解成多个不同行动的情况
      • 通过在 Daily Note 今日任务中,建立上下级任务列表,将任务拆解成若干行动
      • 再将上级列表一键加入日程数据库,而使下级列表的行动成为 min 子任务
      • 每完成一个行动,勾选完成后,会在该任务的看板上显示完成进度的小图标
        • 当然这是在我一向把任务放到 Daily Note 里去管理的情况
        • 如果是专门建一个任务页面,那就没这些限制了……
      • 下图中的文生图,就是个 min 子任务,同时又是短视频的子任务之一。

    image.png

  • 数据库主键进行自动编号

    2025-02-09 13:20

    蹲一个,我也需要这样的功能,希望有大佬能提供解决方案。

  • 表格整体宽度如何加宽?

    2025-02-08 23:05

    网页模式的表格就这样,不好用。

  • 笔记软件不需要 DeepSeek

    2025-02-08 16:40

    我持保留意见。

    我同样坚信,笔记应该用“自己的话”去写。但并不等于,这样就应该全盘否定将 AI 应用到笔记流中的积极意义。

    虽然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是笔记领域的一个底层逻辑,但现在就下结论—— AI 对笔记是减益的,还是过于武断和保守了。怎么就确定 AI 对于笔记是“无必要”的呢?

    在全民 AI 大跃进的时代,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固守“纯人类思考”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应该积极探索如何让 AI 应用,对笔记流产生正向收益,最起码能提升效率。不然,很快就会落伍了。

    以上手机端纯手打,可不是 Deepseek-R1 的魔音灌输哦!😋

  • 思源可以使用本地的大模型吗

    2025-02-08 15:24

    一般电脑的配置肯定不够。

    最近看了一些资料,不确定真假,(更正)R1 目测的大概规律是需要参数量数字约一倍的显存:

    • 7B 参数量,需要 6~8GB 的显存;
    • 14B 参数量,需要 11~16GB 的显存;
    • 满血版就不要想了,个人搞不了的。

    本地部署的智力肯定是不够的,差别非常明显,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常规的推理,做不到 671B 满血版那种深度的,交织着各种“幻觉”概念、但在“幻觉”中又会时不时涌现出“创见”的推理。后者,本地部署是达不到的。

    我本地部署只是玩玩而已,想尝试一下喂一点“小料”给它,看看能不能弄个低智版的私有小知识库。

    真要用 Deepseek-R1 进行复杂推理,要么就等闲时用 Deep 本 Seek,要么用其他平台搭的 R1,比如硅基流动的。

    但不推荐去太野鸡的平台,提防被骗取个人隐私信息,现在假借 Deepseek 诈骗的越来越多了。

  • 20250205 反思自己的日记方式

    2025-02-07 22:16

    非常赞同!

    我个人倾向于日记录的框架越简单越好,日记录的内容或流程越多,记录的潜在压力就越大。

    但整个笔记系统必须有成熟的框架和笔记流,很佩服楼主大大强大的数据库应用能力,真的可以用数据库做很多事。看似很复杂,但其实很多流程并非人工在处理。

    我目前是将纸质笔记时期已经习惯使用的 Bujo(子弹笔记)模式融合到了 Daily Note 里,并通过双链流与 PARA 框架相结合,在学习各位大佬的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笔记流方法。

    现在又将 Bujo 体系里的事件(event)和笔记(note),融合到叶归插件的 Lifelog 中去了,这样就可以通过插件功能来实现时间流的可视化。

    所有这些折腾(或者应该叫“设计”),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笔记系统有一天能更好地输出价值。

  • 请问各位在思源上怎么使用 AI 的,有什么好的技巧和场景

    2025-02-07 16:06

    目前思源的 AI 应用,我了解到的有六种场景(场景六的本质,其实是场景三,所以也可以算五种场景):

    场景一(剪贴版嫁接法):装个豆包 app,然后豆包有个快捷菜单功能,选中相应的文字,然后在快捷菜单上选搜索、翻译等,用豆包去实现你的需求。然后将豆包的回答复制回笔记。好处是没门槛,且免费。也适用于 Deepseek、Kimi 等在线 AI 平台。

    场景二(插件 Web 接入法):安装思源集市中的插件【Web 工具集成】,将 AI(如 Deepseek、豆包、Kimi 等)聊天页面的网址,直接添加到该插件中,插件能让思源像浏览器一样,访问这些 AI 界面。【STtools】插件,也支持这种应用。好处是简单,不足是有用的 AI 解答需要手动复制到思源里。

    场景三(直接 API 接入法):参考思源 AI 添加第三方免费大模型方法 - 链滴使用 Deepseek 作为 AI 使用 - 链滴,直接将支持 OpenAI 的 AI 大模型接入思源,用思源右键菜单中的【AI 编写】,直接给 AI 发提示词,AI 直接将回复反馈到笔记页上。这种方法需要按 Tokens 消耗付费,且不能以对话形式展现。

    场景四(插件 API 接入法):用下面这个插件(插件名现在改成了【F's 工具箱】),直接在思源里用插件带的 LLM 与 AI 进行聊天对话,同样需要按 Tokens 消耗收费,对话能够保存在思源里。【番茄工具箱】插件也有类似 API 接入功能,但我没用过,不知道属于第三种,还是第四种。
    参考:思源 GPT 对话插件推荐:f-misc 插件 - 链滴

    场景五(插件接入知识库法):配置有点复杂,我也只是今天才初步了解了一下,没有深入学习和实践过。直接看相关贴子吧:思源笔记番茄工具箱插件豆包 AI 知识库问答使用指南 - 链滴

    场景六(本地部署 AI+API 接入法):操作方式有点复杂,且对电脑硬件要求高,最好有 N 卡独显,显存越大越好,优点是个人隐私及个人知识产权更有保障,操作分两步:
    1、先用 Ollama 本地部署 DeepSeek-R1 - 链滴
    2、然后在思源设置里配置 Ollama 的 API 接入:思源可以使用本地的大模型吗 - 链滴

    目前,是我最近这段时间学习到的,除第五种外,其他方法都实践过。以上,很可能还有我没学到的方法,仅供参考。

  • 思源笔记番茄工具箱插件豆包 AI 知识库问答使用指南

    2025-02-07 13:12

    收藏了

    吸引我的竟然不是通过扣子建立知识库(主要是这个方法要上传个人资料到第三方,隐私方面还是有点顾虑),而是 Web 应用集成插件的用法,我一直以为这个插件就是 Flomo 等四项内容,原来竟然是可以自己添加的 😂

    意外发现新大陆了~👍

  • vscode continue 插件支持从思源中搜索文档使用

    2025-02-07 12:20

    这倒是,能调用总归是有用处的,谢谢分享,收藏了 👍

  • vscode continue 插件支持从思源中搜索文档使用

    2025-02-07 12:17

    好是好,但这个会暴露思源的 API Key 吧,VS 的配置文件可没有加密的,安全上会不会降级了?

  • 小白提问:为什么同步要用 S3 不用云服务器呢?

    2025-02-07 12:15

    原因就两个字:便宜。

    云服务器,一个月最少也要十几或几十元吧,就好像饭店包房有最低消费一样。

    但我走 S3 一个月才几厘钱,本来就只需要一个云储存功能,能便宜个几千倍,不香吗?

  • 思源可以使用本地的大模型吗

    2025-02-07 00:57

    是的,Ollama 本地部署好 Deepseek-r1 后,按如下方式设置即可:

    image.png

    API 提供商:选 OpenAI

    超时时间:最好长一点,因为电脑会比较慢。尤其像我这样用 CPU 来拖的,真的就是拖拉机。

    模型名称:按 Ollama 装好模型后,在终端中输入 ollama list 查一下模型的名称即可,我下的明明是 7B,不知道为什么名称是:deepseek-r1:latest。

    image.png

    API 基础地址http://127.0.0.1:11434/v1,这个最关键,不能漏掉 /v1,我一开始漏了这个,就没成功。如果端口改了,就用你改的端口。

    API Key:这个随便输一串代码就行。

    其他的都随便输。

    image.png

    上图就是直接在思源中调用我笔记本上部署的 DS,前提是要先运行 Ollama(Ollama 默认是开机启动,不过我一向是关掉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不用装 AnythingLLM 之类的第三方 app,不足是交互不方便。我是通过安装思源集市中的 F's 工具箱插件来解决,它内置一个 AI 对话框,还比较好用,当然它也可以直接接各种 AI 的 API,看自己的需要了。

    当然 AnythingLLM 能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个人知识库,想装一个也是很方便的。

    补充:昨天装了 Cherry Studio,感觉更好用,而且没 AnythingLLM 那么臃肿。

  • 推荐一个好用的 AI app

    2025-02-06 23:05

    反正我一直抵制 360 的,我还不如用硅基流动的。

  • 在笔记中怎么画甘特图?

    2025-02-06 23:00

    直接将块导出成图片好像不太行,我一般是用插件,比较通用的办法(包括其他类型的流程图代码)是在集市中下载安装一个 draw-io 插件(或装个 PC 版的 draw-io 软件)。

    1、在 draw-io 里如下图的菜单中,导入 mermaid 代码:

    QQ20250206225401.png

    QQ20250206225445.png

    2、然后选中生成好的流程图,右键复制成图片,即可:

    QQ20250206225518.png

  • 在笔记中怎么画甘特图?

    2025-02-06 22:44

    现在有一种做法,就是让 Deepseek 直接按你的要求和信息,生成流程图代码,然后导入 Draw-io 里变成流程图,再直接导出图片。思源本身就支持 Draw-io 插件,就更简单了。

  • 思源笔记日常模板

    2025-02-03 14:43

    下载了,学习一下

  • 今天思源突然无法打开了

    2025-02-02 21:20

    是不是 siyuan-kernel.exe 被杀毒软件干掉啦?查一下杀毒软件的记录看看。

  • 本地部署 DeepSeek-R1

    2025-02-02 09:19

    很实用的教程,解决了我怎样把模型放在 D 盘的困惑,感谢 🙏

  • 叶归|v0.31.4 支持总览 LifeLog 数据

    2025-01-31 15:06

    收到,谢谢解答。❤️

    我其实也是事情做完了才记录,只是以往习惯标记开始时间,今后调整一下微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