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最不耻的“人性”,才是内容传播必备的修行

本贴最后更新于 289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世改

     【导语】年轻人越来越小圈子化?朋友圈各种晒的本质都是秀(基因)优越?世界变化太快,新媒体营销、社会化营销应该怎么玩?微博、微信、知乎这些平台,玩法又有什么区别?本期「IDG 资本大咖说」邀请到了名震营销界的铜雀叔叔——

      林瑞(真名),90 后,曾经创办鼓山文化,公司签下七成微博大号段子手,成为微博经纪行业的 "带头大哥"。铜雀叔叔现在是金刚文化的 CEO,新公司主力做长内容,刚获得 IDG 资本领投的 4000 万天使轮融资。下面请看他的分享:

  一、年轻人正在给你制造 "高门槛"

  这几年我在新媒体领域,平均每天执行 40 个案子,每个月策划项目大概有 100 个左右。我们见过也经历过不少失败的案子,这里就分享一下新媒体推广方面的经验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做新媒体营销?或者说,为什么做广告?做广告本身其实是为了省钱。因为如果不做广告营销,那只能雇无数推销员敲门 "安利" 这些产品。广告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相比于推销员,它可以把信息传达得更标准化一些。那为什么会产生新媒体营销呢?为什么这么热呢?也是同理,新媒体营销更便宜,更省钱。这点是一定要明白的,因为便宜才采用新媒体营销,如果违背的话还不如不用,这是第一个前提。

  新媒体营销和社会化营销,两个概念其实不一样,好多人混为一谈。

  什么是新媒体?对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体来说,腾讯、新浪这样的就叫新媒体,但在这些公司里面,他们还会有一个新媒体部门。新媒体其实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我们通常指的是微博微信。

  社会化传播其实是由来已久的东西,人们互相说一个段子,讲一个笑话,都是社会化传播的表现。只是由于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出现,社会化传播的效果加倍,变得便宜了,所以大家开始用社会化传播。所以新媒体营销和社会化传播两个概念完全不一样,只是媒介恰巧一致而已。我们从两个角度分开说,在讲具体的营销操盘之前,还要讲最重要的一点——年轻人的特点。

  新浪微博的最低谷是在 2014年 初,整个日活 900 多万,但是最近一次发布的数据,日活已经过亿,尤其是 90 后,占到 90%以上,可以说已经完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我自己做项目的时候,和粉丝去聊天、调研,发现最大年龄的不过 1994年。

  年轻人的特点是什么?我总结两个最重要的:第一有足够多的可能性,第二没有自知之明。第一个很好理解,因为年轻,当然有很多的可能性,年轻人总认为只要给他一个机会,就能达成他想要的,所以同时,也没有自知之明。年轻人由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屌丝,另一种叫中二;屌丝是已经认为自己没希望的一群人,中二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一群人。年轻人创业的大多是中二这群人,认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下一个马云。他们不在乎现在,而在乎将来的可能性。通常这些中二青年少年们,收入属于屌丝群体,但心态不屌丝,所以他们不能跟真正的屌丝受众放在一起传播,还是有很大区别。

  年轻人还有一个特点是 "小圈子化",越来越分化、细分。在座的有多少人听过「现充」?它的意思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充实的人,相当于中二宅男的反义词。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 你是不是现充?

  - 我是。

  - 你肯定不是。

  - 为啥?

  - 现充不知道现充这个词。

  还有 「盾冬」和「盾铁」你们听说过吗?盾冬指的是美国队长和冬日战士之间的 CP,盾铁指的是美国队长和钢铁侠的 CP。这两群人之间会互掐得很厉害,基本每条微博下面都对骂几千条,他们甚至会讨论大半天谁攻谁受的问题,用一整套的语言体系去分化。为什么?他们是要提高你接触的门槛,让你越来越难融入他们的圈子。人们之间的对话体系已经完全不一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现在频繁地提起「社交恐惧」?其实以前,社交是很难的,人们需要不断妥协来获得安全感。比如说你生活在一个小城市,个性也许有点叛逆,父母在当地口碑也一般,身边大多数人对你是持有偏见的。这时你发现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一群和你一样的人,交流成本很低。于是当你再进入现实社会中,和身边的人进行社交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和你很不一样,与他们交流的那套语言体系特别 "累",所以你对社交变得越来越恐惧,圈子也就越来越分化,这也是年轻人群体很大的特点。

  从马斯洛需求来看,年轻人底层的需求大多在一出生就已经实现了。那么一个年轻人还有什么可实现的?学习成绩、家庭、长相、特长......这么一想其实纬度还是挺少的。这时候他们就需要通过不断表达自己的另外一些东西,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审美需求。他们是在通过不同的审美,不同的喜好分化出无数圈子。

 

      二、朋友圈都是在晒优越啊!

  回头看朋友圈大家都在晒什么?

  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点:第一晒智商,晒优越的收入,优越的生活和一些人脉,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智商优越才有这样的结果;第二晒身体优越,晒脸,晒自拍,或者晒健身相关的东西,比如跑步成绩;第三晒孩子优越。这三个的本质是什么?都是基因优越。为什么晒它?因为它难,你才晒。为什么难?因为基因决定的,很难改变。

  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里面提到很好玩的观点——为什么男性会潜意识选择更多的女性?因为男性需要很快散播他的基因,而女性则会潜意识选择优秀的男性,这也是生理条件反应,这些都是基因决定的。

  在我们这个圈里有个特别著名的总结,做营销的一定要注意:优越感对于人类而言,和吃饭、呼吸、睡觉同样重要,没有优越感人是活不下去的。这是人类基因本质不断的追求,因为优越才会活下去。

  有的人就会问了,当人们无法在自身找到更多优越感时怎么办?答案是:一部分人通过看不起别人,判断他人失败来获得优越感。比如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盼马云出事的那一天,这是人性根上的东西。另一种情况,是把优越感投射给另一群人。比如说李宇春,很多粉丝把自我的优越感投射给她,通过她的优越证明自己的审美优越,她努力了代表我努力了。总之会以各种方式侧面追求自我优越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基于以上,其实现实当中 99%的矛盾都来自于你耽误了别人自恋(追求优越感),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

  举个例子,前几天《疫苗之殇》被疯狂转发,后来就有文章跳出来说其中的观点并不科学,"殇" 字也用的不对,所以认同转发的都是学历不高的,文盲。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之前转发过的那些人自恋,他们看到这篇文章时候就会很。生。气。再举一个例子,"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并没有耽误你什么利益,和你并没有关系,但他的存在证明了你不够优越,所以你恨他。所以尽量不要耽误别人自恋,哪怕耽误别人利益也不要耽误别人自恋。

     第二,如果你耽误一个朋友自恋了,不要指望能修复你们的友情,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基本不可能。做营销最主要的关健词就是 "自恋" 两个字。一个人他上社交媒体,只有一个目的——生产出一个会让自己爱上的自己,为此他会放大他想要的标签,掩盖他不想要的标签,这是唯一目的。我们看到有人也会自嘲或者自黑,但自嘲的东西一定是自己不在乎的东西,他自己认为这个缺点是很可爱的。因为真正在乎的东西一定不会拿来自嘲。

  "优越感" 这三个字,是我做社会化营销最重视的点。每个人、每个网民都是极端自恋甚至自私的,这是我的观点。我也是通过这个观点,衍生出了一系列玩法。各位做内容也好,做产品也好,我认为能否满足人们对于优越感的需求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事。以上是我对人性的思考,下面再来说一下传播。

  三、做传播:你帮用户装逼了吗?

  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传播,最终极的一个问题是:粉丝表达喜欢你的时候,他们获得的是什么?

  拿罗辑思维举例。如果周围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我转发一下罗辑思维,证明我爱知识,我是有优越感的。但在高等圈子里面,转罗辑思维是起到反效果的。再比如有人说他喜欢李宇春,难道他就是真的喜欢李宇春吗?不见得。他只是在表达我喜欢这种中性的,独立的性格和思想。我要说的是,当人们表达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通常都不意味着他喜欢这个东西本身,而是喜欢它带有的标签贴到自己身上。这是他跟周围人区分的关键,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要思考的是,当粉丝表达喜欢你的时候,你能不能带给你的粉丝,提供一个区分周围人以及确立他优越感的东西。

  另一方面,当粉丝去传播喜欢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主观下判断,他可能因为什么喜欢我?去跟粉丝直接聊一下,你会发现事实可能和你想的并不一样,这对 CEO、项目负责人来说尤其重要。像我自己,如果没事的话,甚至会花 10 个小时去看网友评论。举个有趣的例子,陈赫出了事以后,他被骂了。我做了分析,绝大多数骂他的人其实是没有谈过恋爱的,他们认为爱情是那样的,不是这样的,所以他们骂陈赫,否则没有办法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一旦有一个人喜欢这个东西,就一定意味着有第二个人也是这么喜欢的,可以把他喜欢的声音放大。

  就做法来说,我总结出三把斧头:

  第一、深刻了解网民有多自恋,追求优越感有多么的强烈。

  第二、去沟通,去放大这些人爱你的证据。千万不要夸你自己好,没有人信。就像你点外卖的时候,每家做盒饭的都说自己安全、健康、好吃、营养,但正是因为每家都这么说,所以你哪家也没法信。核心的传播点是什么?还是别人爱你的证据。比如黄太吉刚开始的时候,他宣传的点是买煎饼的人队伍排了很长,这就是爱他家的证据。

  说到底,营销作用更多是让消费者来看一看、试一试,至于能不能留下是靠产品本身,不合适的留下也不是好事,反而会坏事的,要留下爱你的人。而这些爱你的证据就容易引起可能爱你的人来试一试。就一个群体来说,一般 10%人固定喜欢,10%固定讨厌,80%是不在乎,这 80%的人就是营销的重点人群。他们玩游戏不是因为游戏好玩,而是因为无聊;他们去看剧不是因为剧好看,而是因为没事干,需要消磨时间。他们因为看到很多人喜爱,降低了他选择的成本。

  但是制作和放大爱的证据是很难伪造的,这些爱的证据怎么来?

  第三、做新媒体的一定要 "吾日三省吾身":你帮用户装逼了吗?是用户装逼?还是你在装逼?这是每天一定要想的问题。好多东西就是在自嗨,当然不可否认,自嗨是有用的,它确定你在行业内的地位,你的员工,你周围的人也觉得很嗨,这很重要。但在做传播的时候,你做的内容,替你的用户装逼了,这点更重要。认真想想,在用户眼里,你获得了几轮融资,获得了世界第一,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用户不会觉得怎么样。但当他们去表达我喜欢的时候,所获得的东西,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如果我们为「社会化传播」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以运营为核心,创造一个传播的理由,从而让受众因为品牌和自身的结合,主动靠社交关系去传播(而不是靠媒介传播)。

  社会化传播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段子,这样的东西比较符合逻辑传播,这是技巧;但从本质上来说,用户愿意主动去传播你,这是特点;从社会化、新媒体、年轻人来说,做传播就是你不断地去聊,找到用户喜欢你的理由,并把爱的证据花精力放大。就是这些事,远比找媒体有用得多。

  例如我参与的 "背诵《岳阳楼记》,免费登楼" 这个商业案例,规则特别简单,创造一套玩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如果我是学霸,我可以去炫耀这件事,如果我是学渣背不出来,我也可以自嘲是学渣。很多人喜欢拿这个事嘲笑或者表达自己的标签,这跟是不是免费登楼的关系其实没有那么大,就是一种自我表达。

  再说到新媒体传播,关键是要利用好新媒体上的一些技巧。做广告也好,新媒体也好,本质上来说要的不是一炮而红,这个概率太低了。你指望每个案例都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怎样能够少浪费一些钱,这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之前我在 TED Talk 上也说过「三个半转发理论」:第一喜闻乐见,第二感同身受,第三 Mark 一记,第三个半转发是抽奖。一个人转发某个内容的原因,归根到底 "比我惨"、"和我一样"、"对我有用",核心都是 "我"。一定充分相信网民的自恋程度,只在乎自己,"通过表达你,我获得什么",这是他们唯一在乎的东西。

  四、微博、微信、知乎,都一个玩法?

  这一部分讲讲微博、微信、知乎这几个新媒体平台在玩法上的区别。

  微博

  之前有人说微博衰落了,我一点不觉得。微博是越来越好,尤其是在年轻人这波。第一波人确实不用了,是年纪大的人不用了而已,年轻用户还是非常非常活跃。我定义的微博是基于兴趣的新闻社交平台,比如某个明星对谁笑了一下,这可能不算新闻,上不了任何头条,但对粉丝来说这就是大新闻。粉丝需要这个信息,没有别的地方有但可以在微博上看到,而且还能找到组织,组织还有比拼,谁转发更高。所以这是他们进行比拼,体现价值观、优越感的地方。第二,真正的社会娱乐一定是在微博爆发的,这毫无疑问。现在不管什么传播,最终都是在微博进行放大。

  微博上供营销的几块,第一块是草根号,排行榜,笑话精选这些人。他们的特点是快速地 "抄袭内容",获取大量流量。他们只有流量需求,这是事实。最早时候几百块钱一条,现在几千块钱,可以看做是信息进行快速传播的工具;第二块是媒体,进入微博的这些媒体,商业价值并不大,效果比较差,但它可以起到评论和盖棺定论的作用;第三块是明星、网红、KOL,现在的微博价码 20-40 万不等,60 万一条的也有,大部分号其实是用来资源置换的,并不是真正买卖的。

  第三块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假设我是个卖面膜的微商,找明星用了以后,微博截图放到商店里去,这种方式就比较实惠;而让他帮你转发一条活动,这是非常亏的行为。这块真正所谓社会化媒体用得多的还是网红、段子手、漫画手、美女、帅哥、主播,主流的也不拿他们做渠道用,而是发挥其属性。总结一句话:大号作用,是示范作用,而不是传播作用。因为他有两个价值,第一原创价值,第二渠道价值。所以最好的用法就是示范作用,发明一套玩法,让大 V 示范。网民可以这么去表达自己,做这么个事,甚至转发也是一个示范。

  关于微博热门话题。其实这套玩法是我发明的,2013年 七八月份,营业额从一个月六七万,经过两三个月一下到了四五百万。后来不到半年时间,我让业务员一定不要推荐这种玩法了。说白了,热门话题这东西,就是乙方骗甲方,甲方骗领导。它真正的作用很小,只是好看,完成一批 PR 额而已。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数据,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尤其是营销,不要看数据,真的靠感觉。

  微信

  目前来看,微信还完全是工具。拿朋友圈来说,做营销的人,朋友圈里的好友也许 1000 人不奇怪,往往有两三千人。但一般人,微信好友也就一两百人。对他们来说,信息远远没有到够用的程度,他们很缺信息。高中生也用微信不多,一是因为老师和家长都在上面,很无聊,不够酷;二是因为没有需求,同学们还没认识过来呢。所以他们对微信并不是很感冒,对他们来说还是微博,快速找到和我沟通成本低的人,这对我更重要。如果你觉得微博没有意思的话,还是因为你没有找到人。和你一样的人其实有大把大把存在的,是非常有趣的群体,找到他们后你是离不开他们的,会变成每天的生活必需品。

  微信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公众号、订阅号,订阅号很简单,发出去多少人看、转发。标题写的好就有转发,标题不好就没人转发。第二个是 H5,其实 H5 打开第三页的概率已经低于 0.05%了,除非你要一个针对少数铁粉需求的工具,否则我不认为他是传播用,甚至说所有说他好的都是行业内的人,仅此而已,多数是自嗨。第三个就是朋友圈,平常刷朋友圈,发一些你在努力工作的状态。而努力通常并不能改变结果,努力只是让人愿意帮你,这就是刷朋友圈的好处和作用。它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结果,但是长时间努力总会让有能力改变结果的人帮你,这是微信的用法。

  知乎

  知乎是一个讲理的平台。每个时代、每个朝代,被记录下来的,只有几十人,最多上百人。为什么只要几百个人?因为他们在讲理,在用理进行 PK,把理讲得好的,会被十万粉丝小号、微信公众号抄走。能产生值得被抄走的内容,这是他们真正有用的地方。

  因为是讲理的地方,在知乎上,危机公关用的比较多,属于技巧性的用法。当然还是能够在里面通过占理的方法,让产品和品牌树立相对好的口碑,其他人再把内容进行复制放大。

  剩下一些平台,豆瓣也好,天涯也好,都不是主流了。现在是把其余平台上适合的内容进行截图,再反过来在微博、微信、知乎上进行传播。

  五、新媒体传播法则,六句话

  第一、确认是否适合新媒体传播,是否划算,是否有必要。新媒体传播并不是万能的,有些落在媒体做不一定好,地推好就用地推;如果能让用户自发传播东西,也没必要买大号传播;想明白是不是符合年轻人(新媒体受众)定位,是不是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否则没必要做新媒体。

  第二、想清楚第一批受众是谁,先告诉他们,让他们帮你去传播 "你的好"。

  第三、切忌大而全。有人说我先做一个开始,然后高潮,结局这样,我从来不相信这些东西,在新媒体上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四、扔掉战略、点点突破。找到几个核心点、功能、重要点的传播。举个例子,当时做灰姑娘电影的传播,重点只讨论一个点,就是里面裙子和鞋如何漂亮,连男生都想穿。抓住这一个点反复扩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是大而全地去说特效怎么样,故事怎么样。在过程中,如果发现好用,就追加资源,不好用赶紧撤掉,这是不断试出来的结果,不是我想这样就一定是这样的。我一年能做几千个案子,都是不断变化的,这非常考验速度,也很辛苦。

  第五、能简单理解的就别怕硬。好多人做广告时候害怕硬转发不起来,就各种软,甚至隐藏自己的品牌,没意义。为什么?如果你的东西是需要被理解的,就要大量的前后文让大家帮助去理解;如果内容是 0.5 秒钟就能理解的,比如双十一大促,这是不需要 "理解" 的东西,就不要怕硬广,新媒体上硬广不见得就是坏事。

  第六、沟通!沟通!沟通!需要和大量人去沟通,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这样评论?其实真正的新媒体传播是运营非常重的,和传统推广不一样。以前广告做一个文案、视频,找渠道推就好了,新媒体则是要和不同人、大量人去沟通。为什么在新媒体时代公关和广告分不开了?因为你要理解他为什么不喜欢,这是繁重的沟通过程。

  春节期间上映的《美人鱼》电影,它的口碑营销是我做的。公司 14 个人,半个月时间,和 1000 多个 KOL、大号们沟通,能不能看电影、告诉意见?能不能发表一些相关的漫画或者舆论?他们觉得东西不那么差,就愿意替我们说句好话。这部电影的整个新媒体预算 500 万左右,以前电影的预算一般最多七八十万。所以这是一个口碑的时代。最后出来的效果是,当时 B 站上好几个美人鱼相关的视频都火了;漫画转发过万的有十七八个;加上影评四五十篇大号,转发过 10 万 + 的有 24 篇。这些东西都是靠沟通来的,不是强买强卖。

      六、官微不怕硬,硬才是硬道理

  最后说一下官微运营(微博运营、微信运营)。官微运营的核心,第一点是发声渠道,第二点是粉丝数吗?就算你有 200 万粉丝,谁天天看你?你关注海尔的时候是因为你想买海尔冰箱,而不是因为觉得他们微信的东西写得好。

  企业就是企业,企业不是媒体。你想做媒体,不如伪装成一个粉丝,可能反而更有效。就微博来说,因为很容易通过关键字去找到评论你的人,他们为什么喜欢你,为什么骂你?去聊,去沟通,把喜欢的声音放大,把不喜欢的声音私下沟通,微博就是这个用处。

  真正喜欢你的人,就在微信上去运营他们,找到那些有影响力的用户,他们分三类:

  本身有影响力,比如说一个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力的人,或者大 V;

  有创造力,会画漫画,会写小说,会写段子。

  很活跃,有大量时间。

  三者符合其一就是有影响力的用户,把他们找出来,组成一个粉丝群,给一些福利,让他们去出谋划策。

  创始人 /CEO/ 高管,要非常了解他们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这个东西就会成为无限的宝藏——他们在乎的就是其他人在乎的,他们觉得不好,就是其他人觉得不好。在真正出事的时候,他们也会帮你发挥危机公关的作用,远远比你花钱的作用大。

  有的人觉得在官方微信上打自家广告很丢人,遮遮掩掩。但你要知道,人家关注你官微就是想知道你的信息,这事要想清楚。关于创始人本身的公关 PR,如果你是一个那样的人就做,不是就趁早别做,没必要。

  ►IDG 资本的 "大咖说" 系列活动,系根据创业公司普遍存在的痛点及需求,邀请行业内专家大咖做系统化的分享,内容涵盖市场营销、HR、财务法务等创业者关心的各个方向。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96 引用 • 330 回帖
  • 创业

    你比 99% 的人都优秀么?

    82 引用 • 1397 回帖 • 1 关注
  • 产品
    73 引用 • 472 回帖 • 2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SOHO

    为成为自由职业者在家办公而努力吧!

    7 引用 • 55 回帖 • 99 关注
  • 单点登录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SSO 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9 引用 • 25 回帖 • 9 关注
  • Sillot

    Sillot (汐洛)孵化自思源笔记,致力于服务智慧新彖乄,具有彖乄驱动、极致优雅、开发者友好的特点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Hi-Windom/Sillot

    12 引用 • 26 关注
  • 微信

    腾讯公司 2011 年 1 月 21 日推出的一款手机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扫描二维码等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可以将自己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29 引用 • 791 回帖 • 1 关注
  • 面试

    面试造航母,上班拧螺丝。多面试,少加班。

    324 引用 • 1395 回帖
  • Rust

    Rust 是一门赋予每个人构建可靠且高效软件能力的语言。Rust 由 Mozilla 开发,最早发布于 2014 年 9 月。

    57 引用 • 22 回帖
  • B3log

    B3log 是一个开源组织,名字来源于“Bulletin Board Blog”缩写,目标是将独立博客与论坛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详细请看 B3log 构思。目前 B3log 已经开源了多款产品:SymSoloVditor思源笔记

    1090 引用 • 3467 回帖 • 297 关注
  • NetBeans

    NetBeans 是一个始于 1997 年的 Xelfi 计划,本身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的数学及物理学院的学生计划。此计划延伸而成立了一家公司进而发展这个商用版本的 NetBeans IDE,直到 1999 年 Sun 买下此公司。Sun 于次年(2000 年)六月将 NetBeans IDE 开源,直到现在 NetBeans 的社群依然持续增长。

    78 引用 • 102 回帖 • 636 关注
  • 周末

    星期六到星期天晚,实行五天工作制后,指每周的最后两天。再过几年可能就是三天了。

    14 引用 • 297 回帖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11 引用 • 546 回帖 • 57 关注
  • Kafka

    Kafka 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可以处理消费者规模的网站中的所有动作流数据。 这种动作(网页浏览,搜索和其他用户的行动)是现代系统中许多功能的基础。 这些数据通常是由于吞吐量的要求而通过处理日志和日志聚合来解决。

    35 引用 • 35 回帖
  • 黑曜石

    黑曜石是一款强大的知识库工具,支持本地 Markdown 文件编辑,支持双向链接和关系图。

    A second brain, for you, forever.

    9 引用 • 83 回帖
  • 倾城之链
    23 引用 • 66 回帖 • 93 关注
  • 反馈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akers and users.

    123 引用 • 906 回帖 • 177 关注
  • Webswing

    Webswing 是一个能将任何 Swing 应用通过纯 HTML5 运行在浏览器中的 Web 服务器,详细介绍请看 将 Java Swing 应用变成 Web 应用

    1 引用 • 15 回帖 • 633 关注
  • SMTP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 协议属于 TCP/IP 协议簇,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4 引用 • 18 回帖 • 581 关注
  • MongoDB

    MongoDB(来自于英文单词“Humongous”,中文含义为“庞大”)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旨在为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 JSON 的 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90 引用 • 59 回帖 • 4 关注
  • OpenShift

    红帽提供的 PaaS 云,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框架、存储选择。

    14 引用 • 20 回帖 • 596 关注
  • Electron

    Electron 基于 Chromium 和 Node.js,让你可以使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构建应用。它是一个由 GitHub 及众多贡献者组成的活跃社区共同维护的开源项目,兼容 Mac、Windows 和 Linux,它构建的应用可在这三个操作系统上面运行。

    15 引用 • 136 回帖 • 1 关注
  • LaTeX

    LaTeX(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 ΤΕΧ 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 TeX 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9 引用 • 32 回帖 • 179 关注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83 引用 • 894 回帖
  •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感谢老天,总算到星期五啦!

    284 引用 • 4481 回帖 • 652 关注
  •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76 引用 • 37 回帖
  • OnlyOffice
    4 引用 • 19 关注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9 引用 • 103 回帖 • 676 关注
  • SendCloud

    SendCloud 由搜狐武汉研发中心孵化的项目,是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高质量的触发邮件服务的云端邮件发送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 API 接口来调用服务,让邮件准确迅速到达用户收件箱并获得强大的追踪数据。

    2 引用 • 8 回帖 • 429 关注
  • 安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28 引用 • 1183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