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形态学

本贴最后更新于 231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天翻地覆

1、K 线包含关系处理

定义:

包含-相邻两根 K 线(高点与低点构成的 K 线),其中一根全部在另一跟 K 线范围内

处理:

即将具有包含关系的两根 K 线合并成一根 K 线

(1)向上处理、向下处理:取决于第一根 K 线及其前一根 K 线高点的大小关系

(2)向上:最高点 + 次低点;向下:最低点 + 次高点 => 构造出新的 K 线 => 继续不断地递归构造新的 K 线直至不再有包含关系出现

(3)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往后进行合并

注意:

(1)K 线合并主要目的是识别顶底分型

(2)非关键位置的包含 K 线,并非必须处理

2、分型

定义:

连续三根(包含关系处理后)的 K 线构成,具有顶分型、底分型两种表现形式

顶分型:

上涨过程中,如果连顶分型都么有出现,就不应急于卖出(即上涨过程中一直未出现顶分型,则暂时持股);

上涨过程中,若第一次出现顶分型且形态上不是十分强烈,一般可能是中继顶分型;若是第二次或三次连续出现顶分型,此时应该卖出

底分型:

下跌过程中,如果一直未出现底分型,就不应急于买入(即下跌过程中一直未出现底分型,则暂时持币);

下跌过程中,若第一次出现底分型且形态上不是十分强烈,一般可能是中继底分型;若是第二次或三次连续出现底分型,尤其是第三次底分型时,此时向上转折的概率已经非常大了

分型力度判断:

(1)顶分型:警惕“第 2 大阴(长上影)第 3 跌破第 1 且未收于第 1 区间一半的”

若第一根长阳线 + 两根小阴(阳)线,则该顶分型结构意义不大,是顶部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是中继性质的;

若第二根 K 线是长上影线甚至直接是长阴线,且第三根 K 线不能够以阳线收在第二根 K 线区间一半以上,则极可能就是就是真正的顶了 =>

=> 若第三根 K 线跌破第一根 K 线的底且不能收高于第一根 K 线区间的一半以上,这种顶分型具有非常强的杀伤力,必须引起警惕,成为终结型顶分型的概率非常大!!

(2)底分型:关注“第 2 大阳(长下影)第 3 突破第 1 且低点高于第 1 区间一半的”

若第一根长阴线 + 两根小阳(阴)线,则该底分型结构意义不大,是底部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是中继性质的;

若第二根 K 线是长下影线甚至直接是大阳线,且第三根 K 线最终以阳线收在第二根 K 线区间一半以上,则极可能就是就是真正的底了 =>

=> 若第三根 K 线突破第一根 K 线且低点高于第一根 K 线区间的一半以上,这种底分型具有非常强的反转概率,必须引起注意,成为终结型底分型的概率非常大!!

3、笔

定义:

经过包含关系处理之后的 K 线图中,两个相邻的顶分型、底分型的高点、低点之间的连线,且顶底分型之间至少有一根独立 K 线

上升笔:

底分型 -> 顶分型,先底后顶,即方向向上的笔

下降笔:

顶分型 -> 底分型,先顶后底,即方向向下的笔

注意:

所有走势,均由上升笔、下降笔交替连接而成;

笔必须是由一顶分型和一底分型构成,同性质的分型均不能构成笔

划分笔步骤:

Step1:K 线包含关系处理

Step2:确定顶分型、底分型

Step3:取舍同性质的分型,即对于连续两个或多个同性质分型:若是顶分型且后一个顶高于前一个顶则只保留后一个,若是底分型且后一个底低于前一个底则只保留后一个,被省略掉的分型又称为中继分型其意义不大

笔的延伸:

即在原有笔(如底 1-> 顶 1)之后,未能产生新的笔(即未出现底 2 而是出现了顶 2,此时笔为底 1-> 顶 2,且称之为原笔底 1-> 顶 1 的延伸;;反之顶 A-> 底 A-> 底 B 类似)

笔的结束:

即在原有笔(如底 1-> 顶 1)之后,反方向产生出新笔(即出现了底 2 而构造新的一笔顶 1-> 底 2,此时称之为原笔底 1-> 顶 1 结束;;反之顶 A-> 底 A-> 顶 B 类似)

意义:

寻找阶段性高低点

笔是线段的基础

当下笔模式:

由于 笔 = 分型(顶 or 底) + 趋势线(下降 or 上升)+ 分型(底 or 顶)【 + 趋势线(下降 or 上升) + 分型(底 or 顶)】,因此在笔中位置必然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就是在构造分型(顶、底)的过程,要么就是走趋势线(下降、上升,即在分型已经构造成功后,原笔延伸【即原笔相同方向】或产生新笔【即原笔转折方向】)的过程

数组向量定义:({1-向上笔,-1-向下笔},{0-构造顶分型或底分型,1-原笔延伸或产生新笔})

  • (1,1):向上笔且处于延伸之中
  • (-1,1):向下笔且处于延伸之中
  • (1,0):向上笔且出现顶分型构造
  • (-1,0):向下笔且出现底分型构造

=》=》=》考虑两个相邻时间周期的 K 线图,例如 5 分钟和 30 分钟 K 线图

(1)在 30 分钟 K 线图是(1,1)或(-1,1)【即在向上笔或向下笔处于延伸之中即尚未形成下一个分型构造之前】情况下,那么 5 分钟 K 线图里的任何波动都是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的,因为这种波动无论如何大都无法足以改变 30 分钟 K 线图(1,1)或(-1,1)状态的程度【则对于一个最短只关心 30 分钟 K 线图的操作者,在这种情形下根本无需关心 5 分钟 K 线图的波动】

(2)在 30 分钟 K 线图是(1,1)【即在向上笔处于延伸之中即尚未形成下一个分型构造之前】情况下,如果 5 分钟 K 线图也是(1,1),那么 30 分钟 K 线图是断无可能在其后几分钟内改变(1,1)这种模式的;

要使得 30 分钟 K 线图改变(1,1)模式成为(1,0)模式,至少要在 5 分钟 K 线图中出现(1,0)模式或(-1,1)模式,,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必然要求出现(-1,1)模式的

(3)因此,对于 30 分钟的笔模式改变与否,是可以从 5 分钟的笔模式中窥见端倪的;;例如:

  • 对于 30 分钟的(1,1),则 5 分钟出现(1,0)就是一个小小的警告;;如果这个(1,0)模式变成了(-1,1),那么这是一个重要的警告 =》此时,必须密切注视 30 分钟笔模式的情况!

新笔:

条件 1:经过包含关系处理之后的 K 线图中,顶分型和底分型之间不允许共用 K 线;

条件 2:不考虑包含关系,顶分型最高 K 线和低风险最低 K 线(不包括这两根 K 线)之间只有有 3 根(含 3 根)以上 K 线

旧笔:

在完全进行 K 线包含关系处理之后,要去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根独立的 K 线

4、线段

定义:

连续的三笔之间若存在重叠部分,其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称之为线段(为了区别于笔,不妨用虚线绘制进行区分)

=>

  • 连续的三笔之间没有重叠部分,则不能将其连线视为线段
  • 线段必须由连续的三笔构成,这是因为线段和笔一样必须由顶和底来构成,同一性质的两顶或两底既不能构成笔也不能构成线段,即连续的两笔不能够构成线段
  • 线段中包含笔的数目都是单数,双数的笔都不能构成线段

向上线段: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称为向上线段

向下线段:

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称为向下线段

线段的延伸:

线段产生以后,如果不能够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出新线段,那么这个线段在同方向上的继续运行,就是该线段的延伸

线段的结束:

线段产生以后,如果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出新线段,那么原线段就宣告结束,称之为原线段被新线段破坏

线段的破坏:

线段被线段破坏,存在两种不同情况:其一线段被笔破坏,其二线段未被笔破坏

线段被笔破坏,也分两种情况:向上线段被向下笔破坏和向下线段被向上笔破坏

(1)向上线段被向下笔破坏

向上线段中,一旦最后一个顶为起点的向下笔跌破前一个顶的水平连线,称向上线段被向下笔破坏

(2)向下线段被向上笔破坏

向下线段中,一旦最后一个底为起点的向上笔升破前一个底的水平连线,称向下线段被向上笔破坏

=>

  • 被笔破坏的线段一旦由破坏笔产生出新线段,那么原线段结束
  • 线段必须要被线段破坏,才算是真破坏,单纯的一笔是不能破坏线段的
  • 线段最终肯定都会被线段破坏,但是线段出现笔破坏的情况时,最终线段并不一定由该笔发展形成的线段实现破坏的

线段的特征序列:

用 S 表示向上的笔,X 表示向下的笔,则线段中任一 S 称为线段的向上元素,任一 X 称为线段的向下元素;

任一向上线段:S1X1S2X2S3X3……SnXn

任一向下线段:X1S1X2S2X3S3……XnSn

=> 把线段中每一个元素看成是一根 K 线,那么如同一般 K 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和需要进行非包含关系处理,经过非包含关系处理的特征序列,称之为标准特征序列

线段划分:

(1)出现笔破坏的情况

线段出现笔破坏时:

向上线段只考察 X 元素的标准特征序列:若出现顶分型,则原线段结束于该顶分型的高点;

向下线段只考察 S 元素的标准特征序列:若出现底分型,则原线段结束于该底分型的低点;

(2)未出现笔破坏的情况

向上线段从最高点向下的笔若不触及线段的前一个顶,或者向下线段从最低点向上不触及线段的前一个底,则为线段未出现笔破坏的情况;

关于线段的特殊补充:

5、走势中枢

注意:走势中枢是缠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这是因为缠论的买卖点定义都是与走势中枢密切相关的

定义:

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走势中枢

走势:

三种类型:上涨、下跌和盘整,且上涨、下跌统称为趋势,因此走势=趋势 + 盘整

趋势:

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称为该级别的走势中枢

盘整:

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走势中枢,称为该级别的盘整

???走势中枢与趋势、盘整出现循环定义的问题!!!

=>

定义:

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线段所重叠的部分,称为走势中枢

级别与次级别:

年-月-周-日-30 分钟-5 分钟-1 分钟

比如,找出 1 分钟级别的三条连续线段,标出它们的共同区间,其区间就是 5 分钟级别的走势中枢

走势中枢:

两种,一是回调形成的(下-上-下型走势中枢),二是回升形成的(上-下-上型走势中枢)

上涨中形成的走势中枢,从向下的线段开始算起

下跌中形成的走势中枢,从向上的线段开始算起

盘整:

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盘整

趋势:

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趋势!方向向上则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走势终完美:

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 对于趋势来说,形成两个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后,任何趋势都可以随时结束而完美,但也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形成更多的中枢

=> 对于盘整来说,形成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后,盘整就可以随时完成!也即,只有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出来后,盘整随时结束都是完美的,但也可以暂不结束,可以不断围绕走势中枢上上下下地延伸下去

走势类型的延伸:

对于趋势来说,走势类型延伸就是同级别的同向走势中枢不断产生

对于盘整来说,走势类型延伸就是不能产生新的走势中枢

=> 趋势中若不能产生新的同级别同向的走势中枢,该趋势就完结;盘整中若产生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该盘整就完结

=> 正因为走势类型的这种延伸,上涨之后可以继续上涨,下跌之后可以继续下跌,盘整可以继续盘整

走势中枢的延伸:

走势类型延伸与走势中枢延伸完全是两回事

有定义可知,走势中枢由前三个次级别线段的重叠部分构成;当一个走势中枢产生之后,若其以一个次级别的线段离开中枢,然后又以一个次级别的线段返回中枢,其过程就是走势中枢的延伸,又称为走势中枢震荡,其表现形式为盘整

走势中枢的延伸等同于盘整,即不能产生出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

一旦盘整结束,走势中枢的延伸也同时结束

走势中枢的新生:

当一个走势中枢产生之后,以一个次级别的线段离开中枢,跟着的一个次级别线段若不返回到中枢区间,就是走势中枢的新生,其表现为趋势

走势中枢的上移,即上涨;走势中枢的下移,即下跌

=> 任何的上涨或下跌,都是有走势中枢的新生导致的,即没有走势中枢的新生就没有走势中的上涨和下跌

走势中枢的扩展:

在走势中枢的新生里,同级别的前后两个走势中枢的区间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

如果三个连续次级别线段的重叠区间虽然不和前面的走势中枢有任何重叠,但围绕该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触及前面走势中枢延续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这个时候并不能认为该走势是走势中枢的新生,而只是走势中枢的扩展,即在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也就是行程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不同情况的中枢操作策略:

(1)中枢延伸的操作策略:

在中枢延伸过程中,既然走势是围绕走势中枢不停地上下震荡,向上离开中枢后要向下返回中枢,向下离开中枢后要向上返回中枢,因此走势向下离开中枢的低点就是买点,向上离开中枢的高点就是卖点 => 利用中枢震荡赚足价差

=> 一是看中枢区间的大小,区间越大操作价值越大;二是看中枢的级别,中枢级别越高,操作价值越高

=> 利用中枢震荡操作短线时,需严格注意走势由中枢延伸转变为中枢扩展或中枢新生的风险;如果走势由中枢延伸转变为中枢扩展或中枢新生,卖出后应注意即时回补,买入后应注意即时清仓!

(2)中枢新生的操作策略

中枢的新生意味着趋势的延续!

当中枢不断地向上新生(上涨)时,操作策略就是持股;当中枢不断地向下新生(即下跌)时,操作策略就是继续持币(

=> 中枢的新生一般不具备操作价值,或者持股或者持币即可

(3)中枢扩展的操作策略

中枢的扩展意味着生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可以看作是高一级别的盘整,操作策略宜按照盘整的操作方法对待

走势类型的 6 种连接方式:

  • 上涨 + 下跌
  • 上涨 + 盘整
  • 盘整 + 上涨
  • 盘整 + 下跌
  • 下跌 + 上涨
  • 下跌 + 盘整

常见的三大走势类型连接方式:

陷阱式:上涨 + 下跌,下跌 + 上涨

反转式:上涨 + 盘整 + 下跌,下跌 + 盘整 + 上涨

中继式:上涨 + 盘整 + 上涨,下跌 + 盘整 + 下跌

6、买卖点

三类买卖点:

缠论中只有三类买卖点(一类买卖点、二类买卖点、三类买卖点),所有不在这三类买卖点进行买卖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走势中枢振荡的短差操作不在此列)

一类买卖点:(熊市做一类买卖点)

“走势终完美” => 任何一种走势类型完成后,必然要转化成其他走势类型

=> 一个下跌走势类型完成后,必然要转化成上涨或盘整的走势类型 => 因此,如果能够抓住下跌转折时的关键节点,就能找到一个最有利的买入位置,这个买入位置就是一类买点

=> 一个上涨走势类型完成后,必然要转化成下跌或盘整的走势类型 => 因此,如果能够抓住上涨转折时的关键节点,就能找到一个最有利的卖出位置,这个卖出位置就是一类卖点

=> 如何抓住这个转折的关键节点?动力学中的背驰概念,即利用走势中的背驰来确立一类买卖点

第一类买卖点【中枢的上面和下面】

第一类买点:某级别下跌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跌破最后一个走势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底背驰,且绿柱子变小、macd 黄白线没有创新低,说明下跌动能不足)

第一类卖点:某级别上涨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升破最后一个走势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顶背驰,且红柱子变小、macd 黄白线没有创新高,说明上涨动能不足)

第一类买卖点都是由背驰构成的,是缠论买卖点的基础,其他两类买卖点都是由第一类买卖点派生出来的

没有趋势就没有背驰,所有的背驰都与趋势有关;因此,产生第一类买卖点必然都在一个大趋势中,而趋势要求有两个以上同向的走势中枢

=> 所有的第一类买点,都应当至少是出现第二个中枢之下;所有的第一类卖点,都应当至少是出现在第二个中枢之上!

=》下跌趋势中底背驰产生第一类买点,上涨趋势中顶背驰产生第一类卖点

=》第一类买卖点都应当至少是出现在第二个中枢之上或之下

第一类买点的特性:产生在下跌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下面,由背驰构成

第一类卖点的特性:产生在上涨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上面,由背驰构成

第二类买卖点

二类买卖点是发生在一类买卖点之后的买卖点

第一类买点出现后,随着第一次次级别的上涨结束,接着会有一次次级别的回调,这个回调制造出来的地点,是市场中仅次于第一类买点的较佳买入位置,即第二类买点;

第一类卖点出现后,随着第一次次级别的下跌结束,接着会有一次次级别的回升,这个回升制造出来的高点,是市场中仅次于第一类卖点的较佳卖出位置,即第二类卖点;

缠论买卖点定律一: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是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卖点构成!

例如:一个下跌趋势中的底背驰,产生第一个第一类买点后,会有一个次级别的上涨;次级别的上涨结束后,接着会有一个次级别的下跌,这个次级别的下跌的低点就是第二类买点(这个次级别下跌的低点一定对应着次级别的底背驰,即次级别中的第一类买点)

第二类买点的特性:(1)第二类买点可以出现在中枢的任何位置(上中下,甚至是可以出现在比第一类买点更低的位置);(2)第二类买点由次级别图中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第二类卖点的特性:(1)第二类卖点也可以出现在中枢的任何位置(上中下,甚至是可以出现在比第一类买点更高的位置);(2))第二类卖点由次级别图中的第一类卖点构成

第三类买卖点

第三类买点:一类买点和二类买点产生后,一个次级别的向上走势离开中枢,然后一个次级别的回试不回到中枢,则构成第三类买点

第三类卖点:一类卖点和二类买点产生后,一个次级别的走势向下离开中枢,然后一个次级别的回升不回到中枢,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1)第一类买点产生之后,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回试,

当回试的低点处于中枢区间之内或之下,则会产生第二类买点;

当回试的地点直接处于中枢之上,则会直接产生第三类买点,此时二类买点与三类买点重合

=>(2)第一类卖点产生之后,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下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回抽,

当回抽的高点处于中枢区间之内或之上,就会产生第二类卖点;

当回抽的高点处于中枢之下时,则会直接产生第三类卖点,此时二类卖点与三类卖点重合

第三类买点的特性:(1)第三类买点只产生在中枢之上;(2)第三类买点有可能与第二类买点重合,即可以没有第二类买点而是把第三类买点也当做是第二类买点;(3)由于第三类买点不回到中枢,所以一定会在中枢之上又产生新的中枢,因此第三类买点也称为中枢破坏点,第三类买点导致上涨趋势

第三类卖点的特性:(1)第三类卖点只产生在中枢之下;(2)第三类卖点有可能与第二类卖点重合,即可以没有第二类卖点而是把第三类卖点也当做是第三类卖点;(3)由于第三类卖点不回到中枢,所以一定会在中枢之下又产生新的中枢,因此第三类卖点也成为中枢破坏点,第三类卖点导致下跌趋势

三类买卖点辨析:

  • 第一类买卖点就是背驰点
  • 第三类买卖点就是中枢破坏点
  • 第二类买卖点就是次级别走势中的第一类买卖点

=》以下跌趋势为例:

(1)一个下跌趋势确立后,走势离开最后一个中枢的下跌构成背驰式下跌,其背驰点即为第一类买点,因此第一类买点只能出现在中枢之下;

(2)由于第一类买点和第二类买点是先后出现的,因此第一、第二类买点绝无重合的可能;若第二类买点(可出现在中枢任何位置:上、中、下)出现在中枢之上,则会与第三类买点重合

(3)第一、第三类买点绝无重合的可能

中枢延伸、扩张、新生与买卖点的关系

所有买卖点均必然对应着与该级别最靠近的一个中枢的关系

(1)中枢延续:表现为盘整,在盘整中所有离开中枢的运动都必然会返回中枢,在中枢之上不存在买点只存在卖点,在中枢之下不存在卖点只存在买点

(2)中枢扩张或新生:中枢扩张将导致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中枢新生则形成一个新的趋势,这是第三类买卖点后必然出现的两种情况;在中枢扩张或新生时,当中枢向上扩张或新生则在中枢之上都会存在买点,即第三类买点是中枢向上扩张或新生产生的;在中枢向下扩张或新生时则中枢之下都会存在卖点,即第三类卖点是中枢向下扩张或新生产生的

7、均线系统

基本概念:

在缠中说禅技术理论中,均线系统仅是作为 K 线系统的一个辅助系统,但是运用得好一样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 飞吻:短期均线如 MA5 略略走平(靠近长期均线如 MA10 而不接触)后,继续按照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 唇吻:短期均线如 MA5 靠近长期均线 MA10 且有所接触,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照原来趋势运行下去
  • 湿吻:短期均线如 MA5 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 MA10 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 任何行情的转折,很大几率上都是由湿吻引发的

=> 如果连湿吻都没有发生,对于一个上涨中的股票来说,就应当持有;对于一个下跌中的股票来说,就不宜买入

  • 女上位:短期均线如 MA5 在长期均线如 MA10 之上,称为女上位

  • 男上位:短期均线如 MA5 在长期均线如 MA10 只下,称为男上位

  •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高,这种走势谓之上涨

  •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低,这种走势谓之下跌

  •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高!也即,高低点呈不规则分布,股价在一个箱体内运行,谓之盘整

均线系统操作方法:

第一类买点:由男上位最后一吻时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其中的背驰式下跌不妨记为由三段“下”及对应的三段 MACD 绿柱子面积在变小及红白线低点上移,即男上位最后一吻时出现的背驰式下跌地点,构成缠论均线系统的第一类买点

第二类买点:由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低点,构成缠论均线系统的第二类买点

第一类卖点:由女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上涨高点,构成缠论中的第一卖点

第二类卖点:由男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上涨高点,构成缠论中的第二类卖点!

缠论均线系统买卖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卖点构成!

均线系统操作总结:

(1)缠论均线构成的操作系统,首先要寻找长期男上位的股票,然后利用男上位最后一次缠绕时产生的背驰式下跌(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第一个值得买入的位置即第一类买点;

(2)买入后,走势会由男上位转入女上位,女上位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低位,是第二个值得买入或加码的位置,这就第二类买点!

(3)在该操作系统中,这两个买点的风险是最小的,收益和风险之比则是最大的,也是唯一值得买入的两个点

(4)风险:上面两个买点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其风险在于:对于第一类买点,有可能把背驰判断错了,把下跌中继判断为趋势转折了;对于第二类买点,有可能把趋势专责判断成上涨中继了!!

判断的关键还是在于对背驰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必须加强对背驰判断的练习!

若选择缠论均线这个操作系统,则一定要按照均线系统的操作原则执行交易,任何不在上述两个买点买入的行为都是不可以原谅的!一旦找到了买点介入,就应一直持有,等待出现第一个卖点即女上位缠绕后出现顶背驰;或者等待出现第二个卖点,也就女上位变成男上位后的第一个缠绕高点把股票卖掉!

由于背驰判断难以做到精确,因此一般的投资者在买入的时候,最好选择在第二个买点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15 引用 • 547 回帖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54 引用 • 41 回帖
  • 30Seconds

    📙 前端知识精选集,包含 HTML、CSS、JavaScript、React、Node、安全等方面,每天仅需 30 秒。

    • 精选常见面试题,帮助您准备下一次面试
    • 精选常见交互,帮助您拥有简洁酷炫的站点
    • 精选有用的 React 片段,帮助你获取最佳实践
    • 精选常见代码集,帮助您提高打码效率
    • 整理前端界的最新资讯,邀您一同探索新世界
    488 引用 • 384 回帖 • 10 关注
  • 又拍云

    又拍云是国内领先的 CDN 服务提供商,国家工信部认证通过的“可信云”,乌云众测平台认证的“安全云”,为移动时代的创业者提供新一代的 CDN 加速服务。

    20 引用 • 37 回帖 • 575 关注
  • 域名

    域名(Domain Name),简称域名、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 Internet 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44 引用 • 208 回帖 • 4 关注
  • 快应用

    快应用 是基于手机硬件平台的新型应用形态;标准是由主流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联合制定;快应用标准的诞生将在研发接口、能力接入、开发者服务等层面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

    15 引用 • 127 回帖
  • 开源中国

    开源中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传播开源的理念,推广开源项目,为 IT 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发现、使用、并交流开源技术的平台。目前开源中国社区已收录超过两万款开源软件。

    7 引用 • 86 回帖
  • Telegram

    Telegram 是一个非盈利性、基于云端的即时消息服务。它提供了支持各大操作系统平台的开源的客户端,也提供了很多强大的 APIs 给开发者创建自己的客户端和机器人。

    5 引用 • 35 回帖 • 1 关注
  • Mobi.css

    Mobi.css is a lightweight, flexible CSS framework that focus on mobile.

    1 引用 • 6 回帖 • 759 关注
  • PHP

    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一种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 C 语言、 Java 和 Perl 的特点,主要适用于 Web 开发领域,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

    180 引用 • 408 回帖 • 489 关注
  • 大疆创新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 DJI),成立于 2006 年,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

    2 引用 • 14 回帖 • 1 关注
  • Ubuntu

    Ubuntu(友帮拓、优般图、乌班图)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 Linux 操作系统,其名称来自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的“ubuntu”一词,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是非洲传统的一种价值观,类似华人社会的“仁爱”思想。Ubuntu 的目标在于为一般用户提供一个最新的、同时又相当稳定的主要由自由软件构建而成的操作系统。

    127 引用 • 169 回帖 • 1 关注
  • RESTful

    一种软件架构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提供了一组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类的软件。基于这个风格设计的软件可以更简洁,更有层次,更易于实现缓存等机制。

    30 引用 • 114 回帖 • 6 关注
  • TensorFlow

    TensorFlow 是一个采用数据流图(data flow graphs),用于数值计算的开源软件库。节点(Nodes)在图中表示数学操作,图中的线(edges)则表示在节点间相互联系的多维数据数组,即张量(tensor)。

    20 引用 • 19 回帖 • 3 关注
  • 阿里云

    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安全等云计算服务,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精准定制基于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

    84 引用 • 324 回帖 • 1 关注
  • PostgreSQL

    PostgreSQL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在 BSD 开源许可证下发布。

    22 引用 • 22 回帖
  • ReactiveX

    ReactiveX 是一个专注于异步编程与控制可观察数据(或者事件)流的 API。它组合了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和函数式编程的优秀思想。

    1 引用 • 2 回帖 • 183 关注
  • Visio
    1 引用 • 2 回帖 • 2 关注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60 关注
  • GAE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14 引用 • 42 回帖 • 812 关注
  •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31 引用 • 108 回帖
  • CSDN

    CSDN (Chinese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 创立于 1999 年,是中国的 IT 社区和服务平台,为中国的软件开发者和 IT 从业者提供知识传播、职业发展、软件开发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满足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学习及共享知识和信息、建立职业发展社交圈、通过软件开发实现技术商业化等刚性需求。

    14 引用 • 155 回帖 • 1 关注
  • JetBrains

    JetBrains 是一家捷克的软件开发公司,该公司位于捷克的布拉格,并在俄国的圣彼得堡及美国麻州波士顿都设有办公室,该公司最为人所熟知的产品是 Java 编程语言开发撰写时所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lliJ IDEA

    18 引用 • 54 回帖 • 5 关注
  • webpack

    webpack 是一个用于前端开发的模块加载器和打包工具,它能把各种资源,例如 JS、CSS(less/sass)、图片等都作为模块来使用和处理。

    42 引用 • 130 回帖 • 247 关注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5218 引用 • 103996 回帖 • 1 关注
  • golang

    Go 语言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Rob Pike)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Go,是因为过去 10 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Go 是谷歌 2009 发布的第二款编程语言。

    498 引用 • 1395 回帖 • 249 关注
  • RemNote
    2 引用 • 16 回帖 • 7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