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启动流程

本贴最后更新于 162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世易

linux 启动流程

linux 的启动流程为:

POST-》-boot sequence》BOOTLOADER(BIOS)-》KERNEL-》INIT(SYSTEMD)

1.加电质检 POST

上电自检过程中其实 Linux 没有什么也没做,上电自检主要由硬件的部分来完成,这对于所有操作系统都一样。当电脑接通电源,电脑开始执行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asic I/O System)的 POST(上电自检 Power On Self Test)过程。

在 1981 年,IBM 设计的第一台个人电脑中,BIOS 被设计为用来初始化硬件组件。POST 作为 BIOS 的组成部分,用于检验电脑硬件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如果 POST 失败,那么这个电脑就不能使用,引导过程也将就此中断。

上电自检 POST(Power-on self test):首先加载 BIOS,然后 BIOS 对其系统硬件进行检查,主要负责检测系统外围关键设备(如:CPU、内存、显卡、I/O、键盘鼠标等)是否正常。例如,最常见的是内存松动的情况,BIOS 自检阶段会报错,系统就无法启动起来。

2..boot sequence

当硬件检查完毕 BIOS 加载完硬件信息后,会根据 BIOS 设置中的硬盘(光盘,网络)启动顺序,根据定义好的顺序依次查找硬盘中第一个扇区(MBR 引导扇区),实际上这里 BIOS 并不关心启动设备第一个扇区中是什么内容,它只是负责读取该扇区内容、并执行。

3.boot loader

boot loader 为引导加载器,引导加载器会根据自身配置文件加载内核,但这里有个问题是 MBR(主引导扇区),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 MBR。

MBR:MBR 为主引导扇区(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里面 0 磁道 0 柱面 1 扇区,大小为 512kb,启动真正存放 bootloader 的空间为前 446B(字节),后 64B 为存放分区信息(三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每个各占 16B),剩下 2B 为“55,AA”,是分区结束的标签。

所以引导加载器实际的存储空间为 446 字节,对于现在的引导加载器存储空间肯定是不够的,所以现在的引导加载器一般存放于文件系统上,然后通过 mbr 去找到并加载它。这里以 grub 为例,下面是步骤:

  • 第一步:这个其实就是 MBR,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查找并加载第二段 Bootloader 程序(stage2),但系统在没启动时,MBR 根本找不到文件系统,也就找不到 stage2 所存放的位置,因此,就有了 stage2
  • 第二步:第一步的 mbr 里面放置了 bootloader 的最小程序,用于找到并加载第二步,而第二部则是为了加载驱动,识别文件系统。
  • 第三步:GRUB 程序会根据/boot/grub/grub.conf 文件查找 Kernel 的信息,然后开始加载 Kernel 程序,当 Kernel 程序被检测并在加载到内存中,GRUB 就将控制权交接给了 Kernel 程序

下面是 grub 的配置文件:

default=0 #设定默认启动的 title 的编号,从 0 开始
    timeout=5 #等待用户选择的超时时间
    splashimage=(hd0,0)/boot/grub/splash.xpm.gz #GRUB 的背景图片
    hiddenmenu #隐藏菜单
    title CentOS (2.6.18-194.el5PAE) #内核标题
    root (hd0,0) #内核文件所在的设备
    kernel /vmlinuz-2.6.18-194.el5PAE ro root=LABEL=/ #内核文件路径以及传递给内核的参数   initrd /initrd-2.6.18-194.el5PAE.img #ramdisk 文件路径

4.kernel

我们知道 kernel 是完成探索硬件及加载硬件驱动程序,并以读写的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比较诡异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我们又知道,要想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rootfs)的话,就必须加载根文件系统中的设备,这时根文件系统又没有挂载,要挂载根文件系统又得加载根文件系统中的驱动程序,哪怎么办呢?这是就用到了 initrd 文件了。
在来说下 kernel 初始化所要工作的内容做下简单总结:
探测硬件-> 加载驱动(initrd)-> 挂载根文件系统->rootfs(/sbin/init)

initrd 功能介绍
其实说白了 initrd 就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里面有/、lib、bin、sbin、usr、proc、sys、var、dev、boot 等一些目录,其实你会发现里面的目录有点像真的/对吧,所以我们称之为虚拟的根文件系统,作用就是将 kernel 和真的根文件系统建立关联关系,让 kernel 去 initrd 中加载根文件系统所需要的驱动程序,并以读写的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并让执行用户当中第一个进程 init。

/sbin/init(/etc/inittab)
** /sbin/init 启动会用到/etc/inittab 所定义的条目,如:默认登陆级别 id:3:initdefault:(这里就是默认启动 3 级别)**
下面就来说下/etc/inittab 所工作那些内容:
/etc/inittab
默认运行级别
0:halt
1: single user mode(单用户维护模式)
2:multi user mode, without NFS(不支持 NFS 功能)
3: multi user mode, text mode(字符界面)
4:reserved (系统保留)
5: multi user mode, graphic mode (图形化界面)
6: reboot (重启)
系统初始化(/etc/rc.d/rc.sysinit)
检测,并以读写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
设定主机名
检测并挂载/etc/fstab 中其它文件系统
启动 swap 分区
初始化外围硬件设备驱动
根据/etc/sysctl.conf 设定内核参数
激活 udev 和 selinux
激活 LVM 和 RAID 设备
清理过期锁文件和 PID 文件
装载键映射--> 键盘上每个键的功能
运行指定级别的服务脚本
/etc/rc.d/init.d/
/etc/rc.d/rc#.d
rc0-rc6
K
##只要是以 K 开头的文件均执行 stop 工作
S
##只要是以 S 开头的文件均执行 start 工作
0-99 (执行次序,数字越小越先被执行)
init 执行/etc/rc.d/rc.local
init 执行中断机模拟程序 mingetty 来启动 login 进程,最后等待用户登录**

下面在来说下/etc/inittab 的语法及格式:**
/etc/inittab 格式及语法(:)
[设置选项]:[runlevel]:[init 操作行为]:[命令选项]
设置选项:
代表 init 主要工作选项
运行级别
0-6
init 操作行为:
initdefault:代表默认运行级别
sysinit:代表系统初始化操作选项
ctrlaltdel:代表重启的相关设置
wait:代表上一个命令执行结束后方可执行下面的操作
respawn:代表后面字段可以无限制再生(reboot)
命令选项
一些命令,不过通常都是脚本
**

init 处理流程:
根据/etc/inittab 设置进行处理:以默认级别 3 说明:id:3:initdefault:
default runlevel->/etc/rc.d/rc.sysinit->/etc/rc.d/rc5.d->ctrlatdel->set "pf" and "pr"->mingetty->login

**
init 处理系统初始化流程/etc/rc.d/rc.sysinit(设置系统环境)
取得网络环境与主机类型->/etc/sysconfig/network
测试与挂载内存设备/proc 及/sys
SElinux
启动系统的随机数生成器
设置终端机字体
设置系统启动过程中的欢迎界面
设置系统时间与时区设置/etc/sysconfig/clock
接口设备检测
用户自定义模块加载->/etc/sysconfig/modules/*.modules
根据/etc/sysctl.conf 设置内核参数
初始化软件磁盘阵列->/etc/mdadm.conf
初始化 LVM 文件系统功能
fsck 检测磁盘文件系统
磁盘配额
检测,并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根文件系统
清除清除过程当中的临时文件
将启动的相关信息->/var/log/dmesg

启动服务与相关启动配置文件(/etc/rc.d/rc # &/etc/sysconfig )
以默认级别 3 说明:id:3:initdefault:
l3:3:wait:/etc/rc.d/rc 3
找到/etc/rc.d/rc3.d
以 K 开头的文件,并运行/etc/rc.d/rc3.d/K stop
以 S 开头的文件,并运行/etc/rc.d/rc3.d/S start
/etc/rc.d/rc#.d/里面的文件链接的都是/etc/rc.d/init.d 的文件**

**用户自定义开机启动程序(/etc/rc.d/rc.local)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一些执行命令或是脚本写到/etc/rc.d/rc.local 里,当开机时,就可以加载啦

**
根据 mingetty 程序调用 login 让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完成系统启动)**

  • Linux

    Linux 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 Unix 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 CPU 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 Unix 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并支持 32 位和 64 位硬件。Linux 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952 引用 • 944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83 引用 • 37 回帖
  • Ngui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7 引用 • 9 回帖 • 397 关注
  • Typecho

    Typecho 是一款博客程序,它在 GPLv2 许可证下发行,基于 PHP 构建,可以运行在各种平台上,支持多种数据库(MySQL、PostgreSQL、SQLite)。

    12 引用 • 67 回帖 • 447 关注
  • 快应用

    快应用 是基于手机硬件平台的新型应用形态;标准是由主流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联合制定;快应用标准的诞生将在研发接口、能力接入、开发者服务等层面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

    15 引用 • 127 回帖 • 2 关注
  • SEO

    发布对别人有帮助的原创内容是最好的 SEO 方式。

    35 引用 • 200 回帖 • 31 关注
  • OpenResty

    OpenResty 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 Lua 的高性能 Web 平台,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 Lua 库、第三方模块以及大多数的依赖项。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扩展性极高的动态 Web 应用、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

    17 引用 • 55 关注
  • 宕机

    宕机,多指一些网站、游戏、网络应用等服务器一种区别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也叫“Down 机”、“当机”或“死机”。宕机状态不仅仅是指服务器“挂掉了”、“死机了”状态,也包括服务器假死、停用、关闭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出现的不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

    13 引用 • 82 回帖 • 77 关注
  • GitBook

    GitBook 使您的团队可以轻松编写和维护高质量的文档。 分享知识,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让用户满意。

    3 引用 • 8 回帖 • 1 关注
  • CentOS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是 Linux 发行版之一,它是来自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依照开放源代码规定释出的源代码所编译而成。由于出自同样的源代码,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稳定的服务器以 CentOS 替代商业版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使用。两者的不同在于 CentOS 并不包含封闭源代码软件。

    239 引用 • 224 回帖
  • JVM

    JVM(Java Virtual Machine)Java 虚拟机是一个微型操作系统,有自己的硬件构架体系,还有相应的指令系统。能够识别 Java 独特的 .class 文件(字节码),能够将这些文件中的信息读取出来,使得 Java 程序只需要生成 Java 虚拟机上的字节码后就能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进行运行。

    180 引用 • 120 回帖
  • Bootstrap

    Bootstrap 是 Twitter 推出的一个用于前端开发的开源工具包。它由 Twitter 的设计师 Mark Otto 和 Jacob Thornton 合作开发,是一个 CSS / HTML 框架。

    18 引用 • 33 回帖 • 645 关注
  • Notion

    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10 引用 • 77 回帖
  • Mac

    Mac 是苹果公司自 1984 年起以“Macintosh”开始开发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如:iMac、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Macbook、Mac Pro 等计算机。

    168 引用 • 597 回帖 • 2 关注
  • 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10 引用 • 794 回帖
  • 支付宝

    支付宝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快速的电子支付/网上支付/安全支付/手机支付体验,及转账收款/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AA 收款等生活服务应用。

    29 引用 • 347 回帖
  • Kubernetes

    Kubernetes 是 Google 开源的一个容器编排引擎,它支持自动化部署、大规模可伸缩、应用容器化管理。

    116 引用 • 54 回帖 • 1 关注
  • 房星科技

    房星网,我们不和没有钱的程序员谈理想,我们要让程序员又有理想又有钱。我们有雄厚的房地产行业线下资源,遍布昆明全城的 100 家门店、四千地产经纪人是我们坚实的后盾。

    6 引用 • 141 回帖 • 592 关注
  • Webswing

    Webswing 是一个能将任何 Swing 应用通过纯 HTML5 运行在浏览器中的 Web 服务器,详细介绍请看 将 Java Swing 应用变成 Web 应用

    1 引用 • 15 回帖 • 640 关注
  • Unity

    Unity 是由 Unity Technologies 开发的一个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创建诸如 2D、3D 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

    25 引用 • 7 回帖 • 127 关注
  • Hprose

    Hprose 是一款先进的轻量级、跨语言、跨平台、无侵入式、高性能动态远程对象调用引擎库。它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功能强大。你无需专门学习,只需看上几眼,就能用它轻松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

    9 引用 • 17 回帖 • 633 关注
  • Sphinx

    Sphinx 是一个基于 SQL 的全文检索引擎,可以结合 MySQL、PostgreSQL 做全文搜索,它可以提供比数据库本身更专业的搜索功能,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实现专业化的全文检索。

    1 引用 • 224 关注
  • Laravel

    Laravel 是一套简洁、优雅的 PHP Web 开发框架。它采用 MVC 设计,是一款崇尚开发效率的全栈框架。

    20 引用 • 23 回帖 • 740 关注
  • 运维

    互联网运维工作,以服务为中心,以稳定、安全、高效为三个基本点,确保公司的互联网业务能够 7×24 小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50 引用 • 257 回帖 • 1 关注
  • Gzip

    gzip (GNU zip)是 GNU 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我们在 Linux 中经常会用到后缀为 .gz 的文件,它们就是 Gzip 格式的。现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压缩格式,或者说一种文件格式。

    9 引用 • 12 回帖 • 165 关注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99 引用 • 367 回帖
  • OneNote
    1 引用 • 3 回帖
  • Pipe

    Pipe 是一款小而美的开源博客平台。Pipe 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可将文章作为帖子推送到社区,来自社区的回帖将作为博客评论进行联动(具体细节请浏览 B3log 构思 - 分布式社区网络)。

    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让热爱记录和分享的你不再感到孤单!

    133 引用 • 1124 回帖 • 11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