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启动流程

本贴最后更新于 169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世易

linux 启动流程

linux 的启动流程为:

POST-》-boot sequence》BOOTLOADER(BIOS)-》KERNEL-》INIT(SYSTEMD)

1.加电质检 POST

上电自检过程中其实 Linux 没有什么也没做,上电自检主要由硬件的部分来完成,这对于所有操作系统都一样。当电脑接通电源,电脑开始执行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asic I/O System)的 POST(上电自检 Power On Self Test)过程。

在 1981 年,IBM 设计的第一台个人电脑中,BIOS 被设计为用来初始化硬件组件。POST 作为 BIOS 的组成部分,用于检验电脑硬件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如果 POST 失败,那么这个电脑就不能使用,引导过程也将就此中断。

上电自检 POST(Power-on self test):首先加载 BIOS,然后 BIOS 对其系统硬件进行检查,主要负责检测系统外围关键设备(如:CPU、内存、显卡、I/O、键盘鼠标等)是否正常。例如,最常见的是内存松动的情况,BIOS 自检阶段会报错,系统就无法启动起来。

2..boot sequence

当硬件检查完毕 BIOS 加载完硬件信息后,会根据 BIOS 设置中的硬盘(光盘,网络)启动顺序,根据定义好的顺序依次查找硬盘中第一个扇区(MBR 引导扇区),实际上这里 BIOS 并不关心启动设备第一个扇区中是什么内容,它只是负责读取该扇区内容、并执行。

3.boot loader

boot loader 为引导加载器,引导加载器会根据自身配置文件加载内核,但这里有个问题是 MBR(主引导扇区),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 MBR。

MBR:MBR 为主引导扇区(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里面 0 磁道 0 柱面 1 扇区,大小为 512kb,启动真正存放 bootloader 的空间为前 446B(字节),后 64B 为存放分区信息(三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每个各占 16B),剩下 2B 为“55,AA”,是分区结束的标签。

所以引导加载器实际的存储空间为 446 字节,对于现在的引导加载器存储空间肯定是不够的,所以现在的引导加载器一般存放于文件系统上,然后通过 mbr 去找到并加载它。这里以 grub 为例,下面是步骤:

  • 第一步:这个其实就是 MBR,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查找并加载第二段 Bootloader 程序(stage2),但系统在没启动时,MBR 根本找不到文件系统,也就找不到 stage2 所存放的位置,因此,就有了 stage2
  • 第二步:第一步的 mbr 里面放置了 bootloader 的最小程序,用于找到并加载第二步,而第二部则是为了加载驱动,识别文件系统。
  • 第三步:GRUB 程序会根据/boot/grub/grub.conf 文件查找 Kernel 的信息,然后开始加载 Kernel 程序,当 Kernel 程序被检测并在加载到内存中,GRUB 就将控制权交接给了 Kernel 程序

下面是 grub 的配置文件:

default=0 #设定默认启动的 title 的编号,从 0 开始
    timeout=5 #等待用户选择的超时时间
    splashimage=(hd0,0)/boot/grub/splash.xpm.gz #GRUB 的背景图片
    hiddenmenu #隐藏菜单
    title CentOS (2.6.18-194.el5PAE) #内核标题
    root (hd0,0) #内核文件所在的设备
    kernel /vmlinuz-2.6.18-194.el5PAE ro root=LABEL=/ #内核文件路径以及传递给内核的参数   initrd /initrd-2.6.18-194.el5PAE.img #ramdisk 文件路径

4.kernel

我们知道 kernel 是完成探索硬件及加载硬件驱动程序,并以读写的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比较诡异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我们又知道,要想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rootfs)的话,就必须加载根文件系统中的设备,这时根文件系统又没有挂载,要挂载根文件系统又得加载根文件系统中的驱动程序,哪怎么办呢?这是就用到了 initrd 文件了。
在来说下 kernel 初始化所要工作的内容做下简单总结:
探测硬件-> 加载驱动(initrd)-> 挂载根文件系统->rootfs(/sbin/init)

initrd 功能介绍
其实说白了 initrd 就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里面有/、lib、bin、sbin、usr、proc、sys、var、dev、boot 等一些目录,其实你会发现里面的目录有点像真的/对吧,所以我们称之为虚拟的根文件系统,作用就是将 kernel 和真的根文件系统建立关联关系,让 kernel 去 initrd 中加载根文件系统所需要的驱动程序,并以读写的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并让执行用户当中第一个进程 init。

/sbin/init(/etc/inittab)
** /sbin/init 启动会用到/etc/inittab 所定义的条目,如:默认登陆级别 id:3:initdefault:(这里就是默认启动 3 级别)**
下面就来说下/etc/inittab 所工作那些内容:
/etc/inittab
默认运行级别
0:halt
1: single user mode(单用户维护模式)
2:multi user mode, without NFS(不支持 NFS 功能)
3: multi user mode, text mode(字符界面)
4:reserved (系统保留)
5: multi user mode, graphic mode (图形化界面)
6: reboot (重启)
系统初始化(/etc/rc.d/rc.sysinit)
检测,并以读写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
设定主机名
检测并挂载/etc/fstab 中其它文件系统
启动 swap 分区
初始化外围硬件设备驱动
根据/etc/sysctl.conf 设定内核参数
激活 udev 和 selinux
激活 LVM 和 RAID 设备
清理过期锁文件和 PID 文件
装载键映射--> 键盘上每个键的功能
运行指定级别的服务脚本
/etc/rc.d/init.d/
/etc/rc.d/rc#.d
rc0-rc6
K
##只要是以 K 开头的文件均执行 stop 工作
S
##只要是以 S 开头的文件均执行 start 工作
0-99 (执行次序,数字越小越先被执行)
init 执行/etc/rc.d/rc.local
init 执行中断机模拟程序 mingetty 来启动 login 进程,最后等待用户登录**

下面在来说下/etc/inittab 的语法及格式:**
/etc/inittab 格式及语法(:)
[设置选项]:[runlevel]:[init 操作行为]:[命令选项]
设置选项:
代表 init 主要工作选项
运行级别
0-6
init 操作行为:
initdefault:代表默认运行级别
sysinit:代表系统初始化操作选项
ctrlaltdel:代表重启的相关设置
wait:代表上一个命令执行结束后方可执行下面的操作
respawn:代表后面字段可以无限制再生(reboot)
命令选项
一些命令,不过通常都是脚本
**

init 处理流程:
根据/etc/inittab 设置进行处理:以默认级别 3 说明:id:3:initdefault:
default runlevel->/etc/rc.d/rc.sysinit->/etc/rc.d/rc5.d->ctrlatdel->set "pf" and "pr"->mingetty->login

**
init 处理系统初始化流程/etc/rc.d/rc.sysinit(设置系统环境)
取得网络环境与主机类型->/etc/sysconfig/network
测试与挂载内存设备/proc 及/sys
SElinux
启动系统的随机数生成器
设置终端机字体
设置系统启动过程中的欢迎界面
设置系统时间与时区设置/etc/sysconfig/clock
接口设备检测
用户自定义模块加载->/etc/sysconfig/modules/*.modules
根据/etc/sysctl.conf 设置内核参数
初始化软件磁盘阵列->/etc/mdadm.conf
初始化 LVM 文件系统功能
fsck 检测磁盘文件系统
磁盘配额
检测,并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根文件系统
清除清除过程当中的临时文件
将启动的相关信息->/var/log/dmesg

启动服务与相关启动配置文件(/etc/rc.d/rc # &/etc/sysconfig )
以默认级别 3 说明:id:3:initdefault:
l3:3:wait:/etc/rc.d/rc 3
找到/etc/rc.d/rc3.d
以 K 开头的文件,并运行/etc/rc.d/rc3.d/K stop
以 S 开头的文件,并运行/etc/rc.d/rc3.d/S start
/etc/rc.d/rc#.d/里面的文件链接的都是/etc/rc.d/init.d 的文件**

**用户自定义开机启动程序(/etc/rc.d/rc.local)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一些执行命令或是脚本写到/etc/rc.d/rc.local 里,当开机时,就可以加载啦

**
根据 mingetty 程序调用 login 让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完成系统启动)**

  • Linux

    Linux 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 Unix 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 CPU 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 Unix 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并支持 32 位和 64 位硬件。Linux 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955 引用 • 944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Swift

    Swift 是苹果于 2014 年 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发布的开发语言,可与 Objective-C 共同运行于 Mac OS 和 iOS 平台,用于搭建基于苹果平台的应用程序。

    34 引用 • 37 回帖 • 559 关注
  • 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使用单个字符串来描述、匹配一系列遵循某个句法规则的字符串。

    31 引用 • 94 回帖 • 3 关注
  • QQ

    1999 年 2 月腾讯正式推出“腾讯 QQ”,在线用户由 1999 年的 2 人(马化腾和张志东)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了,在线人数超过一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45 引用 • 557 回帖 • 1 关注
  • GitLab

    GitLab 是利用 Ruby 一个开源的版本管理系统,实现一个自托管的 Git 项目仓库,可通过 Web 界面操作公开或私有项目。

    46 引用 • 72 回帖
  • Docker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操作系统上。容器完全使用沙箱机制,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

    497 引用 • 934 回帖
  • 微软

    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 PC 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 1975 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8 引用 • 44 回帖
  • RemNote
    2 引用 • 16 回帖 • 26 关注
  • NetBeans

    NetBeans 是一个始于 1997 年的 Xelfi 计划,本身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的数学及物理学院的学生计划。此计划延伸而成立了一家公司进而发展这个商用版本的 NetBeans IDE,直到 1999 年 Sun 买下此公司。Sun 于次年(2000 年)六月将 NetBeans IDE 开源,直到现在 NetBeans 的社群依然持续增长。

    78 引用 • 102 回帖 • 712 关注
  • Typecho

    Typecho 是一款博客程序,它在 GPLv2 许可证下发行,基于 PHP 构建,可以运行在各种平台上,支持多种数据库(MySQL、PostgreSQL、SQLite)。

    12 引用 • 67 回帖 • 445 关注
  • 国际化

    i18n(其来源是英文单词 internationalization 的首末字符 i 和 n,18 为中间的字符数)是“国际化”的简称。对程序来说,国际化是指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能根据不同语言及地区显示相应的界面。

    8 引用 • 26 回帖
  • 运维

    互联网运维工作,以服务为中心,以稳定、安全、高效为三个基本点,确保公司的互联网业务能够 7×24 小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51 引用 • 257 回帖 • 1 关注
  • Anytype
    3 引用 • 31 回帖 • 28 关注
  • ReactiveX

    ReactiveX 是一个专注于异步编程与控制可观察数据(或者事件)流的 API。它组合了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和函数式编程的优秀思想。

    1 引用 • 2 回帖 • 178 关注
  • HHKB

    HHKB 是富士通的 Happy Hacking 系列电容键盘。电容键盘即无接点静电电容式键盘(Capacitive Keyboard)。

    5 引用 • 74 回帖 • 519 关注
  • 酷鸟浏览器

    安全 · 稳定 · 快速
    为跨境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跨境浏览器

    3 引用 • 59 回帖 • 52 关注
  • Thymeleaf

    Thymeleaf 是一款用于渲染 XML/XHTML/HTML5 内容的模板引擎。类似 Velocity、 FreeMarker 等,它也可以轻易的与 Spring 等 Web 框架进行集成作为 Web 应用的模板引擎。与其它模板引擎相比,Thymeleaf 最大的特点是能够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并正确显示模板页面,而不需要启动整个 Web 应用。

    11 引用 • 19 回帖 • 395 关注
  • Markdown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用户可使用纯文本编辑器来排版文档,最终通过 Markdown 引擎将文档转换为所需格式(比如 HTML、PDF 等)。

    172 引用 • 1538 回帖
  • Eclipse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 Java 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

    76 引用 • 258 回帖 • 624 关注
  • Google

    Google(Google Inc.,NASDAQ:GOOG)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 1998 年 9 月 7 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 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Google 目前被公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不作恶(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

    49 引用 • 192 回帖 • 2 关注
  • Gitea

    Gitea 是一个开源社区驱动的轻量级代码托管解决方案,后端采用 Go 编写,采用 MIT 许可证。

    5 引用 • 16 回帖 • 1 关注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代表了最佳的实践,通常被有经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人员所采用。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试验和错误总结出来的。

    201 引用 • 120 回帖
  • RESTful

    一种软件架构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提供了一组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类的软件。基于这个风格设计的软件可以更简洁,更有层次,更易于实现缓存等机制。

    30 引用 • 114 回帖 • 7 关注
  • Laravel

    Laravel 是一套简洁、优雅的 PHP Web 开发框架。它采用 MVC 设计,是一款崇尚开发效率的全栈框架。

    19 引用 • 23 回帖 • 739 关注
  • 京东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5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 B2C 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 56.3%。2014 年 5 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

    14 引用 • 102 回帖 • 314 关注
  • Love2D

    Love2D 是一个开源的, 跨平台的 2D 游戏引擎。使用纯 Lua 脚本来进行游戏开发。目前支持的平台有 Windows, Mac OS X, Linux, Android 和 iOS。

    14 引用 • 53 回帖 • 564 关注
  • Hadoop

    Hadoop 是由 Apache 基金会所开发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

    93 引用 • 122 回帖 • 616 关注
  • CSS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

    198 引用 • 543 回帖 •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