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我得反对下双链笔记的开发

本贴最后更新于 143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事过境迁

开发者不必听信我的,我只是不吐不快。经过时间的打磨,我也变成保守派了。

现在做双链、关系图,我认为其投入和产出,不值得,是开发精力的错置。

为什么?我用导盲犬的例子讲下:

中国有 1731 万视障人士,经过 15 年的培训,全国只训练出不到 200 条导盲犬,正在服役的不到 100 条。

导盲犬的训练成本 20 万,但如果算上基建投入,每只导盲犬的成本要远远超过 20 万。

一条导盲犬工作时长仅十年,工作期间仅能服务一人。它的服务对象不是广大人民。

中国盲协主席:导盲犬免费给盲人使用

导盲犬免费给盲人使用,但导盲犬高昂的成本摆在那里,最后谁来买单?

实质上,使用导盲犬名义上免费,但培育费用依赖财政补贴,也就是说:是全社会纳税人出钱,培育这几十条奢侈的只能服务极少数个人的导盲犬。

国家的财政资金、社会的捐助,都是有限的。这些资金应该普惠中国的 1731 万盲人,而不是为盲人中的少数特权阶层服务。

一些媒体,每年疯狂炒作几十只导盲犬,经挤占了广大盲人群体的发声渠道,而盲人真正需要的盲道、盲校、盲人就业扶持等等,根本没人提。

没错,导盲犬可以提供情感陪护,金钱无法恒量,但从长远考虑,从广大盲人群体利益的考虑,导盲犬就该淘汰!如果我们要让全国的视障人士受惠,就应该反对培育导盲犬,将财政基金放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

双链功能的开发,就好比是用财政基金培育导盲犬,真的是太噱头了。没错,双链支持者(尤其是那些说“xxx 根本不懂双链”的用户)能提出它的各种优点(就好比空想社会主义支持者对理想社会不切实际的描述一样),每一种优点都充满了科幻感、未来感,模拟神经元,模拟人脑记忆,可能无限……

可是,开发的精力是有限的,开发的时间是有限的,系统的复杂度与开发需要投入的精力不是线性关系的!

自从开始了双链开发,数据结构、编辑器结构、交互、性能,全都要为它妥协,这应该吗?双链对用户的重要程度到底有多大?

遗憾的是,最需要舒适笔记软件的大多数人,很少会发声,因为他们有重要的东西去学习,相比起给笔记软件提意见所浪费的时间,他们需要把时间用在 这一个动作上,没有精力、意识去给软件开发者提意见。

而开发者能看到的声音,大多数反倒是来自不怎么记笔记,就喜欢折腾新鲜玩意的人。当然,我也在这群人里面。 他们更多地关注新鲜、功能,而轻视稳定,无视开发成本,意见是层出不穷。

双链给我的感觉像是什么?就像是淘宝购物,看见的新鲜玩意,感觉只要拥有了,自己就一定会用得特别棒,幸福感就能提升:

  • 哇,我要买一个跑步机!那样我就能在家锻炼,拥有好身体了!
  • 哇,我要买一个按摩仪!那样我就能在家轻松按摩,每天都舒服了!
  • 哇,我要买一个榨汗机!那样我就能在家每天喝纯天然新鲜果汁了!
  • 哇,我要买一个榨汗机!那样我就能在家每天喝纯天然新鲜果汁了!
  • ...

而实际上,当你买回来这些东西后,99.9% 的人都是用了几遍后就放着吃灰去了。

所以,我感觉做双链、关系图,就是用 99% 的精力,来做 1% 的功能,是个鸡肋的开发黑洞,所有的其它设计都要为它让路。而其它 99% 的基础功能的开发资源只剩下了 1%。双链,就是一个开发黑洞,周围的群众在怂恿你,跳进去,跳进去,再多的精力都要被耗光。

WWDC20 之后,MKBHD 对话苹果的 Craig Federighi ,其中替粉丝问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 iPad 至今都没有一个系统自带的天气和计算器 APP?

Craig Federighi 回答道:

嗯,你知道吗?

就是有些事情我们并没有做

因为我们想,如果要做,就要把它做到这个领域中顶尖的水平

我想很明显,如果想创作一个计算器的 App,这并不难

但是如果想创作一个非常好的 App

用户看了说“哇!这简直是 iPad 上最好的计算器”

很难

当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做得非常好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做

所以我们其实就是

暂时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达到这种顶尖水平的办法

不过我想那一天会到来的

你懂的,如果只是想把我们现有的天气应用放大并搬到 iPad 上

我们就会忍不住问自己

一个好的 iPad 天气 App 到底是怎样的?

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真正去做之前

要好好的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

否则,在 Apple Store 上面就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不同的选择

所以我想,如果要做一个双链笔记应用,的确可以搞,但是如果要让用户看了说:

哇,这简直是我见过的最棒的笔记软件!这双链支持太抓我心了!我要买!

这真的很难。现在市面上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这些特性做好了,已经足够吸引用户了:

  • 优先本地,数据安全
  • 交互友好
  • 编辑器性能好
  • 同步好用

所以我想表达:如果双链真的还没有做到非常好的方案,预期的投入是无底洞的话,及时收手吧,做一款普通的、最优秀的、让人安心的、让人用了就想安利、用了就想付费支持的个人笔记软件,我相信你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是可以做到的。有时候,潮流是风口,可有时候,潮流也是黑洞。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5491 引用 • 105420 回帖
2 操作
HaujetZhao 在 2021-06-07 12:54:55 更新了该帖
HaujetZhao 在 2021-06-06 18:18:49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1 回复
  • HaujetZhao via Android

    哎,现在想到笔记软件就头疼,每写一个想要表达清楚的意见,时间就刷刷溜走了。继续老实用 Typora,过个一年半载再来看思源。

  • abbj 2 赞同

    我应该算重度使用思源笔记了,从 0.4 开始到现在持续使用,期间放弃了有道笔记、onenote、飞书,全部工作、学习、生活相关资料都在思源里,笔记只有大量文字和少量图片,目前数据库备份 300 多 MB,其中 cdn 图床 28MB,多出来的部分应该只是文字但绝对大于我的笔记正文内容,可能有历史记录(这个我不懂了)。

    我的使用经验是:

    • 超级块、引用和嵌入很实用,是高频使用的特性;
    • 关系图(不管是当前文档还是当前笔记本)几乎从来不用;
    • 反向链接约等于从来不用(基于关键词的链接关系实际上被搜索功能代替,目前的技术估计很难做到基于语义的反链);
    • 搜素(ctrl+p):不能说很难用但确实不够好用。

    因此,一定程度上我同意楼主的观点,开发者确实需要优化精力的安排(比如目前我感觉需要优先级提前的功能点是搜索,全部文件搜索以及页内搜索),做好基础功能的开发,争取让人能长期使用,而不是炫一下外观就关掉。

    关系图之类的功能,个人认为宣传价值大于实际价值,或许不能没有,但确实不应该在基本功能不完善的时候占用太多开发资源。

    2 操作
    abbj 在 2021-06-06 13:53:15 更新了该回帖
    abbj 在 2021-06-06 13:52:30 更新了该回帖
  • lnid123 3 赞同

    个人要投一个反对票。

    对于你说的慢慢稳固基本盘,首先要看资本盘有多大,从 2020 年开始,双链笔记的热潮后,同时在开发的开发者两个手都数不过来。

    怎么扩大基本盘,靠稳健的基本编辑功能?

    个人认为,思源是唯一一个在双链上走的最远的笔记,通过引入 SQL 语法有可能实现超越双链的复杂交互关系。这才是思源能够脱颖而出的卖点。

    基础功能该做好吗?,当然,但是如果你有一定风险,能够开发出一个超越其他笔记软件的机会的时候,你是去抓基本盘,还是抓住这个超越的机会呢?

    我是已经买了会员,重度的使用用户,对一些功能的反复和基本功能优化不彻底, 我的确有些失望,因为在编辑的时候的确丢失过数据,但是我看好思源的未来,因为它是真正的有潜力超越其他的笔记软件。

    个人认为的优化方向应该着重放在:

    1,加强脑图的开发,真正的从笔记到思想的跨越,是在脑图的设计和链接上,而非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双链。看看 xmind 上的脑图功能有多简单,真的只要复制并能够融合进来,就能真正将锁在笔记中的思想进行深度互动和优化组合。而非不成熟的所谓没有任何关系和方向的关系图,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双链软件遭到诟病的地方。

    2,简化 SQL 语法门槛,通过打包好的组件或者套装 ,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 90% 需求。如一键生成目录,生成记录时间轴,自动推荐链接主题等

    3,继续优化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方式,优化图表,图片引用插入。这也是超越现在大部分双链笔记的地方。

    个人不成熟意见,欢迎理性讨论。

  • deneb 3 赞同

    image.png思源的目标是成为知识管理系统,而不只是一款笔记软件。如果要做知识管理,双链就非常重要了。

  • zhangy 1 赞同

    不知道双链到底多难。个人感觉双链有那么难吗?思源在双链上有投入很大的精力吗?我认为都没有。思源对双链应该并没有花费您想的那么多的精力(我也不是开发者,具体不懂)。当然关系图除外,这个可能确实困难。
    目前思源双链需要什么呢,文档里面记录一下有没有链接的信息,自动搜索一下提及,就没了。这会有很大的困难吗?作为普通用户不认为这消耗了很大精力。
    当然思源的块可能确实是为了双链之类的让路了,但是架构搭起来后,双链是否还加大了工作量呢?我不是开发者,不清楚。我认为没有。思源的更新也并没有在双链上有什么新的动作,而是优化体验等等。
    顺路提一下个人需求,类似 re 的双向链接探测,在当前文档使用其他所有文档的名字作为关键词搜索并进行下划线提示,或是右侧边栏提示。现在的双链需要我自己想起来自己记过这个笔记还是不够智能,作用也有限。我如果都知道我写过这个笔记了,去主动找到他并链接和传统的印象之类的加个超链接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如果思源没有双链了,还会有人用吗?这也是一个问题,思源本来就是搭着双链的顺风车兴起的,没有了双链他有什么优势呢?块?不用双链了,难道不应该砍掉块的概念重写吗?如果不砍掉块,那双链是一个负担吗?大纲 +md?这还是依托块啊。块应该是思源的核心吧(个人用户的感觉),那么既然是块了,加个双链真的不是顺手的事情吗?

  • stillwarter

    快进到开发者大战产品经理

  • ??? 就是因为双链才使用的思源呀,没有双链有什么理由使用呢?传统笔记一大堆比思源好用的...你不用双链可以不用,就像跑 400km/m 的法拉利,你用来买菜也行呀,但是你说法拉利没必要 400km/m,是不是太狂妄了.

  • Dawn99 2 赞同

    倒不如回头看看初衷是什么。

    用双链笔记的初衷是因为知识难以组织起来。标签或者是文件夹都不够用,才有的双链。双链可以便捷地引用和复用(这两点我用的还是非常多的)

    对于这个初衷来说,我觉得双链非常有用。所以我觉得不能一棒子打死,当然过度追求新概念也是不好的,但是这个追求概念的限制倒还远远没有到双链本身,起码应该是复杂很多的场景。

  • llej 1 赞同

    反链的意义确实没有正向链接的效用那么大,不过实现反链的难度可能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大,目前思源的问题还是在于 编辑体验和搜索的体验

  • 笔记使用人群可以分为三类

    1. 收藏使用者,只是收藏,却很少去整理,双链可以使得他们能在需要的时候轻易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需要双链自动添加关联
    2. 轻度使用者,简单树状笔记就可以满足了,双链对于他们来说用处不大,自己可以轻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
    3. 重度使用者,所有的东西都记录在笔记中,双链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找到文档间的关联关系,轻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

    我目前算是属于第二类,但是随着笔记多起来,自己难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需要依靠双链了

    因为笔记人群属于前两者居多,再者如果自己可以轻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也不需要双链。如果双链没有自动关联,笔记也没有那么多,双链的用处真没有想象中大所以也不要盲目崇拜双链

    1 回复
  • WongKai42817

    100 个搜索笔记软件的,最后能坚持记笔记的有多少人呢?这个市场能有多大,愿意付费的人又有多少。所以,只要能保证,安全,实用,美观,总的来说基本可用就很不错了。

    思源我感觉作者并不是要做一个独立离线的笔记,而是要做一个产品群的东西,毕竟能够坚持写作的一般都集中在论坛或者博客网站,恰恰这个思源都有涉及。我还是挺看好它的。

    但是思源产品的论坛博客,排行榜不高,意味着文章曝光率不高,如果能打通其他博客网站,继续做大,或者说有一个能快速发布到其他博客网站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了。

    可惜现在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图床解决方案,网站都在限流,很多情况下,文章的图片都丢失了,链滴还是缺少曝光度。csdn 和博客园的一个广告很烦,一个直接网站都挂了。目前简书不错,但是写技术的还是不多,或者说很难有评论的无法形成圈子,链滴要加油了。

  • qylixin via macOS

    功能越多,bug 越多,我赞同你的观点。

  • 说实话,思源双向链接我唯一的用处就是用来生成目录了,其余的用的多的就是标签的功能.😳

  • 说实话,一直想看看重度使用者的笔记是个什么样子的trollface

  • 赞同楼主观点

  • chordy

    同意,双链功能用的很少。主要是目前没有靠谱又方便的本地笔记。

  • CarrMorris

    平时记笔记从来都是一篇写完就算结束了,加这么多链接还不如都写在一个文档里。双链貌似更适合用在结构框架比较大的内容体系上,这种内容更像是为了写给别人看的。自己记笔记好像也没有必要啥都写上去,有些自己已经了解的东西还需要加注释加链接干啥。

    1 回复
  • llej via Android

    因为像我这样的人记忆是不可靠的,经常需要以前的自己教现在的自己(通过符合自身回忆习惯的详尽笔记)

  • azi via Android

    过来看一看

  • 支持,同感~~~我到现在还用过双链的功能。。。

  • PeterChu via Redmi Note 7

    哇,我没有体验过,使用过笔记软件,没有验证过你所提到的这些观点,因此我对此保留意见。但是,不得不说你的思考,思路,文章写的很不错啊 👍

  • Bard 2 赞同

    十分滑稽的观点

    即使搬出来各种视频和理论

    也是十分滑稽

  • sky2023

    说得非常好,此文作者完全表达了我的想法,很多人各种需求提个没完,打开他笔记软件一看,就记了两三篇文档。我作为一个两年的重度使用者,在思源笔记里面工作文档,学习文档记录了几百篇,双链是一次没用过,闪卡也一次没用过,关系图更是彻彻底底的鸡肋(不能说是鸡肋,连鸡肋都不如)

    image.png

    1 回复
    1 操作
    sky2023 在 2023-11-24 17:52:37 更新了该回帖
  • sky2023 1 赞同

    其实这个软件最让我觉得奇怪的是闪卡功能,不知道是谁提的这个需求,更没想到开发者居然真的做了这个需求。这就好比是去理发店买水果-----哪跟哪啊这是!

  • 双链和闪卡的重度使用者听了该直接流泪 😂 没有双链和闪卡我都不会用思源

    思源是笔记软件,而非文档编辑器

    大而全,而非小而美

  • ethanyang 1 1 赞同

    这个也需要讨论啊

    科技发展有自己趋势,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信息永远趋向于让自己更容易被更多人看得到。从石头上的文字,到竹简,再到纸张,无线电,互联网。更具体点:

    web1.0 专家发布信息,大家只能看信息

    web2.0 微博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信息。

    web3.0 本质上数据主权,解决可信问题。

    信息渴望被看到,渴望被到处引用。

    双链一种让信息更加便于被关联、被看到的方式。这种趋势的技术演化的必然。

    这种趋势也是被实证的,双链笔记为啥能够在已经有 onenote、Evernote 老牌笔记还能兴起的。

    一句话,观点不要违背最基本的规律,也能违背客观事实(双链笔记有已经有不少的用户),如果违背了,那说明可能是自己的观点和用法有问题。

    只需要在正确的方向上探索,及时微调方向,大概率是不会出太大错的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DNSPod

    DNSPod 建立于 2006 年 3 月份,是一款免费智能 DNS 产品。 DNSPod 可以为同时有电信、网通、教育网服务器的网站提供智能的解析,让电信用户访问电信的服务器,网通的用户访问网通的服务器,教育网的用户访问教育网的服务器,达到互联互通的效果。

    6 引用 • 26 回帖 • 531 关注
  • RYMCU

    RYMCU 致力于打造一个即严谨又活泼、专业又不失有趣,为数百万人服务的开源嵌入式知识学习交流平台。

    4 引用 • 6 回帖 • 57 关注
  • 微软

    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 PC 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 1975 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8 引用 • 44 回帖
  • Maven

    Maven 是基于项目对象模型(POM)、通过一小段描述信息来管理项目的构建、报告和文档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188 引用 • 319 回帖 • 251 关注
  • 书籍

    宋真宗赵恒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78 引用 • 396 回帖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 • 4 关注
  • MongoDB

    MongoDB(来自于英文单词“Humongous”,中文含义为“庞大”)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旨在为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 JSON 的 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91 引用 • 59 回帖 • 3 关注
  • Sublime

    Sublime Text 是一款可以用来写代码、写文章的文本编辑器。支持代码高亮、自动完成,还支持通过插件进行扩展。

    10 引用 • 5 回帖 • 3 关注
  • OpenCV
    15 引用 • 36 回帖 • 7 关注
  • Caddy

    Caddy 是一款默认自动启用 HTTPS 的 HTTP/2 Web 服务器。

    12 引用 • 54 回帖 • 177 关注
  • abitmean

    有点意思就行了

    34 关注
  • 开源

    Open Source, Open Mind, Open Sight, Open Future!

    412 引用 • 3588 回帖
  • MySQL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公司。MySQL 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693 引用 • 537 回帖 • 1 关注
  •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 18 人,于 1999 年在中国杭州创立,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43 引用 • 221 回帖 • 60 关注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96 引用 • 901 回帖
  •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92 引用 • 752 回帖
  • BookxNote

    BookxNote 是一款全新的电子书学习工具,助力您的学习与思考,让您的大脑更高效的记忆。

    笔记整理交给我,一心只读圣贤书。

    1 引用 • 1 回帖
  • SSL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TLS 与 SSL 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

    70 引用 • 193 回帖 • 413 关注
  • BAE

    百度应用引擎(Baidu App Engine)提供了 PHP、Java、Python 的执行环境,以及云存储、消息服务、云数据库等全面的云服务。它可以让开发者实现自动地部署和管理应用,并且提供动态扩容和负载均衡的运行环境,让开发者不用考虑高成本的运维工作,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大大降低了开发者学习和迁移的成本。

    19 引用 • 75 回帖 • 668 关注
  • 资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56 引用 • 85 回帖
  • SOHO

    为成为自由职业者在家办公而努力吧!

    7 引用 • 55 回帖 • 4 关注
  • 小薇

    小薇是一个用 Java 写的 QQ 聊天机器人 Web 服务,可以用于社群互动。

    由于 Smart QQ 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服务,所以该项目也已经停止维护了!

    35 引用 • 468 回帖 • 764 关注
  • LaTeX

    LaTeX(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 ΤΕΧ 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 TeX 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13 引用 • 57 回帖 • 8 关注
  • frp

    frp 是一个可用于内网穿透的高性能的反向代理应用,支持 TCP、UDP、 HTTP 和 HTTPS 协议。

    20 引用 • 7 回帖 • 1 关注
  • VirtualBox

    VirtualBox 是一款开源虚拟机软件,最早由德国 Innotek 公司开发,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出品的软件,使用 Qt 编写,在 Sun 被 Oracle 收购后正式更名成 Oracle VM VirtualBox。

    10 引用 • 2 回帖 • 17 关注
  • Facebook

    Facebook 是一个联系朋友的社交工具。大家可以通过它和朋友、同事、同学以及周围的人保持互动交流,分享无限上传的图片,发布链接和视频,更可以增进对朋友的了解。

    4 引用 • 15 回帖 • 448 关注
  • Word
    13 引用 • 41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