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悔反对双链开发了,原因是 MOC

本贴最后更新于 137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世改

嗯,反复横跳,典型甲方。

两个月前,我发了帖子: 说实在的,我得反对下双链笔记的开发

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 思源还未做到放心用的程度,等待的耐心消磨了
  • 还未探索出双链提升个人笔记的方法

在开发者的推荐和巧合下,我上手了 Obsidian,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体会到了双链的灵活性带来的新的笔记方法 —— MOC,开始喜欢双链了。

说巧合是因为:

  • 几个月前我还用过 Obsidian,由于它的官方帮助是英文文档,一看那么大一团英文文档,看着头疼,就没再用,卸载了。
  • 开发者推荐的时候,我下载了最新版的 Obsidian,刚好它那一版更新中,加入了 显示默认语言的帮助文档 ,我看到了中文帮助文档,这才让我有了耐心花了一下午熟悉了 Obsidian。

我见到最多的宣传双链笔记的画面,是一篇知识性文章中,一个段落中,有多个专有名词,它们又分别指向另外一篇笔记,让人看似像大脑神经一样将笔记串联。然而那样的画面只是适合为他人写文档。

在我们实际的笔记中,笔记常常是分散性较高的,在其中提到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又恰恰是另一篇笔记中内容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个人笔记,尤其是卡片笔记中,很少会用到双链。

那双链对于个人知识整理,更有用的形式是怎样的呢?它就是 —— MOC

MOC 是 Map of Contents,即 内容地图。它和 TOC(Table of Contents,目录)有一些相似。

先说一下 MOC 的本质:

它就是一个手动记载的文本目录 (不排除一些高级玩家用脚本自动生成 MOC)

举个例子,这就是一个 MOC:

image.png

它的 Markdown 原始文字是这样的:

[[软件收集平台]] ### 笔记类 笔记软件: - [[双链笔记]] - [[Markdown 编辑器]] - [[普通笔记]] - [[思维导图]] - [[在线文档协作]] [[静态网点生成]] [[博客软件]] [[图床]] [[OCR识别]] ### 视频创作 [[创意视频制作]] ### 系统工具 [[软件运行环境]] [[系统服务]] [[剪切板记录]] [[文件预览]] [[系统优化]] [[电脑硬件监控]] [[硬件测试]] ### 安全 [[杀毒软件]] [[密码管理器]] [[文件加密]] [[软件卸载]] ### 文件管理 [[远程文件管理]] [[单设备文件同步]] [[多设备文件同步]] [[文件备份]] [[文件管理]] [[文件删除、清理]] [[文件加密]] [[文件分享]] ...

它其实就一个文本索引文件,一个双链指向另一个笔记。那这个 MOC 解决了我的什么问题呢?下面代入场景:

出于自身需要,我要收集起见过的好用的软件,以免以后忘记,但它们实在太多,一个类目下,可能就有细分目录,在细分目录下可能就有许多软件,有的软件还需要单独写一篇、几篇使用笔记。

如果我只写下软件名字、简介,放到一篇笔记中,那也是要上万字的笔记,老长一溜,即便在标题目录的帮助下,后续添加、查找、管理这篇笔记,都会特别费力。

如果我将这些笔记打散,每一个软件,或者每一类软件写一个文档,用文件夹层级的方式管理,就会有这样的问题:

  • 文件夹层级太不方便直观,不能自定义排序,除非用麻烦的手动编号
  • 很难一下子看清一个文件夹层级下的子结构
  • 文件夹层级前进后退太麻烦,随着生活的前进,如果发现原先的分类体系不适用,就需要重新分类。
  • 文件夹结构太单调,甚至不能给添加一些注释
  • 一个文档只能存在于一个文件夹下。例如 xxx 电影读后感 不能同时存在于 电影读后感 两个文件夹下。
  • 如果一开始在错误的目录中寻找文件,可能需要浏览多个层级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找错了地方,费时费力。而最坏的情况是:文件实际存在,但因为没有找到认为它不存在。

MOC 就解决了上述问题,在 MOC 中,一篇笔记,只是一个双链:

  • 这个双链旁边,可以添加各种形式的注释
  • 可以使用列表关系、段落关系、标题级别,来管理链接之间的关系
  • 一篇笔记的链接,不用担心放在哪里,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标题、列表分类中
  • 不需要找到文件,在 MOC 中,就可以轻松完成双链笔记的:
    • 重命名
    • 跳转
  • 在 MOC 中修改层级关系只是修改文字、标题、段落,而不用去实际操作文件
  • 通过关系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孤立笔记还没管理到 MOC 中。

说好听点,MOC 就是你的知识目录,这个目录由你自定义,你管理知识不再需要受到文件夹结构本身的限制。

当然,使用 MOC 不代表完全不使用文件夹层级结构,极端路线不可取,两者结合起来会有最好的效果。

在使用 MOC 之后,我添加永久性笔记就成了这样的过程:

  • 在一级文件夹中打开这个大主题的索引 MOC,看下在 MOC 中有没有适合的主题,如果有,就在其下添加一个 [[名字]] 双链,如果没有,就在合适的位置写一个标题,再添加 [[名字]] 双链,再点进这个链接,添加内容。
  • 如果时间不充裕,就先在草稿文件夹随便写一个笔记,以后再整理。

当然,有一些大神,他们使用了更庞大的分类体系,对于一篇笔记,使用了图书馆的书目索引法,给笔记加上序号前缀,根据序号建立主 MOC、子 MOC,使用脚本,根据笔记的文件名自动更新 MOC 索引文件。这种境界,咱是没达到,也觉得这种方式框架性太强。

在使用了 MOC 之后,我在笔记管理方面,深刻感受到,这比以前纯粹的文件夹层级管理方式自由、方便太多了!

参考:

  • 黑曜石

    黑曜石是一款强大的知识库工具,支持本地 Markdown 文件编辑,支持双向链接和关系图。

    A second brain, for you, forever.

    24 引用 • 241 回帖 • 1 关注
  • MOC
    2 引用 • 18 回帖
  • 双向链接
    5 引用 • 16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moc 的本质或许是「剥离」

  • Bard

    如果没有提到

    • “双向链接”的本质
    • 反向链接面板的用法
    • “双链的功能已经覆盖标签”

    那文中的观点层级还是停留在“文档型”笔记的范畴

    不是不行

    但不够深刻

  • 大佬,意思是只是用 Moc 来管理笔记,笔记随便放在哪里都可以吗,笔记还需要按层级放吗。这样后面如果要找笔记,会不会很难找啊。。没有层级的话。刚学 moc,想请教一下~

  • Bard

    这“谢罪”的风格让我想起了 @deerain trollface

  • 在我们实际的笔记中,笔记常常是分散性较高的,在其中提到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又恰恰是另一篇笔记中内容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个人笔记,尤其是卡片笔记中,很少会用到双链。

    不赞同,正是因为分散,才需要用到双链。一个名词在另一篇笔记中出现的概率并不低,尤其是笔记有跨领域的多个专题产生关联后。越是做卡片笔记,双链越是能发挥作用。这是我用下来的感受。

推荐标签 标签

  • Solo

    Solo 是一款小而美的开源博客系统,专为程序员设计。Solo 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可将文章作为帖子推送到社区,来自社区的回帖将作为博客评论进行联动(具体细节请浏览 B3log 构思 - 分布式社区网络)。

    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让热爱记录和分享的你不再感到孤单!

    1441 引用 • 10069 回帖 • 498 关注
  • OpenCV
    15 引用 • 36 回帖 • 7 关注
  • 小薇

    小薇是一个用 Java 写的 QQ 聊天机器人 Web 服务,可以用于社群互动。

    由于 Smart QQ 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服务,所以该项目也已经停止维护了!

    35 引用 • 468 回帖 • 763 关注
  • Gzip

    gzip (GNU zip)是 GNU 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我们在 Linux 中经常会用到后缀为 .gz 的文件,它们就是 Gzip 格式的。现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压缩格式,或者说一种文件格式。

    9 引用 • 12 回帖 • 168 关注
  • Git

    Git 是 Linux Torvalds 为了帮助管理 Linux 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版本控制软件。

    211 引用 • 358 回帖
  • danl
    169 关注
  • Java

    Java 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于 1995 年 5 月推出的。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

    3201 引用 • 8216 回帖 • 5 关注
  • Solidity

    Solidity 是一种智能合约高级语言,运行在 [以太坊] 虚拟机(EVM)之上。它的语法接近于 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

    3 引用 • 18 回帖 • 433 关注
  • 负能量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然后就去睡觉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 ー °〃)

    89 引用 • 1251 回帖 • 403 关注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54 引用 • 44 回帖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97 引用 • 903 回帖 • 1 关注
  • DevOps

    DevOps(Development 和 Operations 的组合词)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软件工程)、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

    59 引用 • 25 回帖
  • Dubbo

    Dubbo 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 RPC 远程服务调用方案,是 [阿里巴巴] SOA 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每天为 2,000+ 个服务提供 3,000,000,000+ 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

    60 引用 • 82 回帖 • 615 关注
  • Netty

    Netty 是一个基于 NIO 的客户端-服务器编程框架,使用 Netty 可以让你快速、简单地开发出一个可维护、高性能的网络应用,例如实现了某种协议的客户、服务端应用。

    49 引用 • 33 回帖 • 35 关注
  • 链滴

    链滴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

    记录生活,连接点滴

    176 引用 • 3859 回帖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
  • ngrok

    ngrok 是一个反向代理,通过在公共的端点和本地运行的 Web 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道。

    7 引用 • 63 回帖 • 649 关注
  • WebClipper

    Web Clipper 是一款浏览器剪藏扩展,它可以帮助你把网页内容剪藏到本地。

    3 引用 • 9 回帖 • 1 关注
  • 博客

    记录并分享人生的经历。

    273 引用 • 2388 回帖
  •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概念于 1994 年由 Nick Szabo 首次提出。

    1 引用 • 11 回帖 • 3 关注
  • 外包

    有空闲时间是接外包好呢还是学习好呢?

    26 引用 • 233 回帖 • 1 关注
  • 职场

    找到自己的位置,萌新烦恼少。

    127 引用 • 1708 回帖
  • 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使用单个字符串来描述、匹配一系列遵循某个句法规则的字符串。

    31 引用 • 94 回帖
  • Android

    Android 是一种以 Linux 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2005 年由 Google 收购注资,并拉拢多家制造商组成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

    336 引用 • 324 回帖
  • CloudFoundry

    Cloud Foundry 是 VMware 推出的业界第一个开源 PaaS 云平台,它支持多种框架、语言、运行时环境、云平台及应用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几秒钟内进行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扩展,无需担心任何基础架构的问题。

    5 引用 • 18 回帖 • 184 关注
  • B3log

    B3log 是一个开源组织,名字来源于“Bulletin Board Blog”缩写,目标是将独立博客与论坛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详细请看 B3log 构思。目前 B3log 已经开源了多款产品:SymSoloVditor思源笔记

    1063 引用 • 3455 回帖 • 158 关注
  • uTools

    uTools 是一个极简、插件化、跨平台的现代桌面软件。通过自由选配丰富的插件,打造你得心应手的工具集合。

    7 引用 • 27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