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桑式 DailyNote 工作流整理之难

本贴最后更新于 127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世改

语雀链接:https://www.yuque.com/clouder0/siyuan/20211106004101-vsw71w9

哈桑的 DailyNote 工作流旨在解决「快速无压记录」的问题,然而这样做的话:

  • 记录确实是能记录,后期也确实能找到、整理笔记。
  • 但是在将压力推给未来之后,在整理时还是相当困难的。
  • 例如高效笔记完全指南的作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 他在「假新闻」标签下加入相关的内容,而有一天,他决定写一篇关于「假新闻」的文章。
    • 于是他点开标签,面对着 218 个反向链接……
      • 想象你坐在桌子前面。在一周的调查之后,你逐渐感觉假新闻也不是什么重大社交问题,你现在想在 Medium 或者 Substack 上写一篇文章,但你有 218 个链接。你现在要干什么?你要如何发现其中的结构,再把它转化为一篇文章?你要如何处理这些彼此独立的高亮,特别是此时你已经忘记记下他们,并且由于缺乏语境而无法理解它们?这就是问题所在。

  • 在我写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的时候,我也将子主题、原因、材料等一股脑 Link 到主题中,最后全部拖拽到页面里,便开始了痛苦的整理。
  • 我当时设想利用 Writeathon 之类的软件进行辅助。
  • 但我没有意识到,将非线性的材料组织为线性的文章,我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线性与非线性,还是结构与混乱。
  • 在我的无压记录中,笔记之间是没有强结构的。而这些笔记一股脑涌入主题后,便产生了相当的混乱。
  •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用 Writeathon 也要面对一堆混乱的卡片,难以下手。(不过 Writeathon 大概有智能推荐之类的)
  • 因此可以说,这种工作流在整理时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当然,其面临的不足和仅使用标签的用户是没什么区别的。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5478 引用 • 105365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ri 1 赞同

    如果有 200 多个反链我认为是没有将知识更细化

  • The pattern of the thing precedes the thing. I fill in the gaps of the crossword at any spot I happen to choose. These bits I write on index cards until the novel is done.

    1 回复
  • Clouder via Linux

    纳博科夫 hhh

    这个思路是先维护一个结构明确的索引,而在 DailyNote 中将快速记录的内容 link 到索引上的对应部分?

    1 回复
  • 未来的整理可能是这样一种状态:

    传递式双链是自下而上的积累;

    整理成文则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动态生成的过程

    从那个例子来说,那个人积累 200 多个双链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对要写的文章的主题产生想法,继而生成一个大致的结构。所以最后在整理的时候只涉及到极少的一部分。

    使用传递式双链时应该允许材料的冗余。

    1 回复
  • Clouder via Linux

    涉及到一部分是可以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一部分找出来。

  • deerain 4 3 赞同

    不是先维护一个索引,如果预先维护一个结构,那就失去 daily notes 的意义了。

    要预先维护的东西有两种,一是主题锚文本或子主题(roam research 或 logseq),思源如果要写成 [[主题]]:子主题 下级节点不会展开,这个信息可以写在子节点里;二是局部承接关系,conor 在下面的视频里做过一点演示,在他觉得某段话可能紧接在过去记录的某段话之后时,就会用块引用把两段话链接一下。

    我是这样做整理的 ↓

    最重要的第一步:判断当前这个主题究竟需不需要做整理。用几个具体的切入角度来说:

    1. 对当前这个主题,自己花费时间去整理,其效果是不是真的比插入个 SQL 块随机查看更好?
    2. 如果自己整理的效果只比随机查看好一点点,有没有必要花这个时间?
    3. 如果这是一些不对外公开、仅供自己个人查阅的笔记,有必要必要花这个时间?

    只要认真对待这一步,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精力,毕竟「整理」也不是什么天经地义的事,比如像 code snippets 这种笔记哪怕在传统笔记工具上也没多大必要整理,有个全局搜索就行了。就我所见,以很多人对大主题长文本的驾驭能力,整理半天可能还真的不如直接用 SQL 块随机查看。所以我的感觉是,只有出于任务不得不做,或者对某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度的思考,才有必要去整理。

    第二步,如果真的要整理某个主题了,我就先阅览反链里的所有资料,这个过程中可能做一点修改或者添加;把所有反链资料看熟之后,这个主题的结构就已经开始在脑海里涌现了,然后我就先在正文区把它记录下来,比如我觉得这个话题得分三个主要部分来讲,就先在正文里写三个标题

    # part 1 # part 2 # part 3

    最关键的一点是,到这里为止都不需要把所有反链内容转移到正文doge 。等结构思考得差不多了,再把侧栏反链的内容直接拖向它应该在的地方。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反链拖进正文,整理起来肯定是超级麻烦的,反链在底部的大纲型双链笔记其实也有这个问题,它们不分屏的话得不断上下翻动。

    只要结构梳理完了,后期整理是很轻松的。更复杂的结构我直接用 scapple 或 draw.io 整理,换句话说如果非要把内容整理到正文编辑器里,这种复杂结构多少会损失一些,还不如直接嵌入绘图,顶多再往图上插几个链接 ,这同样是一种整理。我写一万字以上的文章,背后一般都有包含近百个节点的 scapple 草稿,但最后真正能反映到正文里的大概不到一半,这是文章比起图形的局限性,所以「整理」这件事的内涵也不只是拖反链。

    总结来说,那些不整理的东西之所以不整理是为了节约时间,这种理念救不了强迫症;而那些要整理的东西之所以要整理是因为每个人自己的思考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理念救不了抄书匠。整理 daily notes 还可以列出很多细节技巧,但更重要的还是对「整理」这件事本身的看法,后期的整理并不是在为前期的懒惰买单,而是在有了充足的素材之后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传统记录方式其实包含了一个隐藏意图——想一开始就在舒适区内把逻辑结构安排好,那种做法才是真正的偷懒,而且这懒往往还偷不成。

    1 回复
    4 操作
    deerain 在 2021-11-13 12:14:22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11-13 11:42:55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11-13 11:41:37 更新了该回帖
    deerain 在 2021-11-13 11:39:14 更新了该回帖
  • pyue1359

    不妨把反链和正文之间的那条线看成一条分界线,代表一篇笔记的“整理度”。笔记的“可用度”是另一个概念,和“整理度”可以看成 y=f(x)的关系。有些笔记是 y=log(x),稍加整理就可用,“整理度”太高意义不大。

  • 感觉更复杂的结构可以用 Gingko 来整理也挺不错的,应该不比 scapple 或 draw.io 差吧?

    gingko 能表达的结构比较简单,就是普通树状结构,它只是操作手感好
    deerain
  • lanran

    当天的笔记当天整理归类,总比要用的时候从一堆碎片里重新整理来的快,重点还是平时的积累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Tomcat

    Tomcat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在 1999 年被捐献给 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隶属于 Jakarta 项目,现在已经独立为一个顶级项目。Tomcat 主要实现了 JavaEE 中的 Servlet、JSP 规范,同时也提供 HTTP 服务,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 Java Web 容器。

    162 引用 • 529 回帖 • 2 关注
  • Office

    Office 现已更名为 Microsoft 365. Microsoft 365 将高级 Office 应用(如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与 1 TB 的 OneDrive 云存储空间、高级安全性等结合在一起,可帮助你在任何设备上完成操作。

    5 引用 • 34 回帖
  •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 18 人,于 1999 年在中国杭州创立,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43 引用 • 221 回帖 • 61 关注
  • golang

    Go 语言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Rob Pike)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Go,是因为过去 10 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Go 是谷歌 2009 发布的第二款编程语言。

    499 引用 • 1395 回帖 • 247 关注
  • Quicker

    Quicker 您的指尖工具箱!操作更少,收获更多!

    37 引用 • 157 回帖
  • Caddy

    Caddy 是一款默认自动启用 HTTPS 的 HTTP/2 Web 服务器。

    12 引用 • 54 回帖 • 177 关注
  • 反馈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akers and users.

    121 引用 • 907 回帖 • 273 关注
  • 链书

    链书(Chainbook)是 B3log 开源社区提供的区块链纸质书交易平台,通过 B3T 实现共享激励与价值链。可将你的闲置书籍上架到链书,我们共同构建这个全新的交易平台,让闲置书籍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链书社

    链书目前已经下线,也许以后还有计划重制上线。

    14 引用 • 257 回帖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9 引用 • 431 回帖
  • SpaceVim

    SpaceVim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模块化 vim/neovim 配置集合,以模块的方式组织管理插件以
    及相关配置,为不同的语言开发量身定制了相关的开发模块,该模块提供代码自动补全,
    语法检查、格式化、调试、REPL 等特性。用户仅需载入相关语言的模块即可得到一个开箱
    即用的 Vim-IDE。

    3 引用 • 31 回帖 • 113 关注
  • 百度

    百度(Nasdaq: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2000 年 1 月由李彦宏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63 引用 • 785 回帖 • 92 关注
  • Love2D

    Love2D 是一个开源的, 跨平台的 2D 游戏引擎。使用纯 Lua 脚本来进行游戏开发。目前支持的平台有 Windows, Mac OS X, Linux, Android 和 iOS。

    14 引用 • 53 回帖 • 555 关注
  • Solidity

    Solidity 是一种智能合约高级语言,运行在 [以太坊] 虚拟机(EVM)之上。它的语法接近于 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

    3 引用 • 18 回帖 • 433 关注
  • 爬虫

    网络爬虫(Spider、Crawler),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

    106 引用 • 275 回帖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59 关注
  • Openfire

    Openfire 是开源的、基于可拓展通讯和表示协议 (XMPP)、采用 Java 编程语言开发的实时协作服务器。Openfire 的效率很高,单台服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用户。

    6 引用 • 7 回帖 • 107 关注
  • Jenkins

    Jenkins 是一套开源的持续集成工具。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插件,让构建、部署、自动化集成项目变得简单易用。

    54 引用 • 37 回帖 • 1 关注
  • Latke

    Latke 是一款以 JSON 为主的 Java Web 框架。

    71 引用 • 535 回帖 • 832 关注
  • C++

    C++ 是在 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107 引用 • 153 回帖
  • 一些有用的避坑指南。

    69 引用 • 93 回帖
  • Vue.js

    Vue.js(读音 /vju ː/,类似于 view)是一个构建数据驱动的 Web 界面库。Vue.js 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268 引用 • 666 回帖
  • WebComponents

    Web Components 是 W3C 定义的标准,它给了前端开发者扩展浏览器标签的能力,可以方便地定制可复用组件,更好的进行模块化开发,解放了前端开发者的生产力。

    1 引用 • 8 关注
  • GitLab

    GitLab 是利用 Ruby 一个开源的版本管理系统,实现一个自托管的 Git 项目仓库,可通过 Web 界面操作公开或私有项目。

    46 引用 • 72 回帖
  • GitHub

    GitHub 于 2008 年上线,目前,除了 Git 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 Web 管理界面以外,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正因为这些功能所提供的便利,又经过长期的积累,GitHub 的用户活跃度很高,在开源世界里享有深远的声望,并形成了社交化编程文化(Social Coding)。

    210 引用 • 2040 回帖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15 引用 • 547 回帖
  •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集成错误。

    15 引用 • 7 回帖 • 1 关注
  • 30Seconds

    📙 前端知识精选集,包含 HTML、CSS、JavaScript、React、Node、安全等方面,每天仅需 30 秒。

    • 精选常见面试题,帮助您准备下一次面试
    • 精选常见交互,帮助您拥有简洁酷炫的站点
    • 精选有用的 React 片段,帮助你获取最佳实践
    • 精选常见代码集,帮助您提高打码效率
    • 整理前端界的最新资讯,邀您一同探索新世界
    488 引用 • 384 回帖 • 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