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path = "";
filename = {"", "", ""};
reflectances = Drop[#, 90]& @ Import[mypath <> # <> ".asc", "Table"]& /@ filenames;
maxt = Max[ #[[2]]& /@ Select[#, #[[1]] > 600 &] ]& /@ reflectances;
(* maxt[[-1]] = 103; *)
absorbances = Table[ {#[[1]], maxt[[i]] - #[[2]]}& /@ #[[i]], {i, Length[#]}]&[reflectances];
maxa = Max[ #[[2]]& /@ Select[#, 300 < #[[1]] < 600 &] ]& /@ absorbances;
(* maxa[[1]] = 100; *)
unified = Table[ {#[[1]], #[[2]] / maxa[[i]]}& /@ #[[i]], {i, Length[#]}]&[absorbances];
plot1 = ListLinePlot[unified,
PlotRange -> All,
PlotLegends -> Placed[
LineLegend[
filenames,
LegendFunction -> "Frame",
LegendLayout -> "Column"],
{{0.75, 1}, {0.5, 1}}],
AxesLabel -> {
ToExpression["\\lambda (\\rm{nm})", TeXForm, HoldForm],
"Absorbance"
}]
Export[mypath <> "diagram_uniform.svg", plot1];
主要是在这其中学习 Mathematica 的语法。
Mathematica 的配置:
- 下载 Wolfram Script
- 下载 VSCode,安装其中的 Wolfram Language Notebook 扩展。
- 总之照着它的说明配置就是了。
先说它的运算符吧。在 Mathematica 里面,字符串的连接用的不是 +
而是 <>
。因此 mypath <> "diagram_uniform.svg"
就是把我主动填写的目录字符串(注意这里代码显示的是空字符串,但具体执行的时候要补全!)和具体的文件名连在一起。
非常推荐把作出来的图 plot1
用 SVG 或 EPS 格式导出为矢量图。默认的位图 dpi 太低,导出的图特模糊。
然后是箭头 ->
。它在 Mathematica 官方付费的记事本里面会被自动转换为 →
,我是相当的不喜欢这个设计,它会让初见者为如何输入它感到费解。但是 VSCode 里面就会忠诚地显示为 ->
啦,令人安心。它的意思是规定那些【可选】参数的性质。比如说 PlotLegends -> filenames
就是用 filenames
序列的每一个字符串逐一给 ListLinePlot
的主参数 unified
所对应的每条曲线标注在图例上。理所当然的这整一句都可以去掉,不影响作图,只是图例没了。
然后是括号 (), [], {}, [[]]
。圆括号 ()
只用来支撑运算顺序,单方括号 []
构筑成了几乎所有的函数调用,花括号 {}
用来构筑序列,包括矩阵,总之就是搭建有序元组,而双方括号 [[]]
则用来从有序元组中取出元素,是从 1 开始计数的。
然后是 @, /@
。函数调用不是必须用 []
的,它还有非括号的表达方式用的是 @
比如输入 Sin @ Pi
会得到 0。而相应地,函数调用就可以在序列上进行,相应的用的是 /@
。比如输入 Sin @ {Pi/6, Pi/4, Pi/3, Pi/2, Pi}
会得到 \{\frac12, \frac{1}{\sqrt{2}}, \frac{\sqrt{3}}{2}, 1, 0\}。
In[1]:= Sin @ (Pi/6)
1
Out[1]= -
2
In[2]:= Sin @ {Pi/6, Pi/5, Pi/4, Pi/3, Pi/2, Pi}
1 5 Sqrt[5] 1 Sqrt[3]
Out[2]= {-, Sqrt[- - -------], -------, -------, 1, 0}
2 8 8 Sqrt[2] 2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 /@
算符(或者说 f /@ expr
)的波兰式(把算符写在参与运算各项的前面)表达就是 Map[f, expr]
,它把函数 f
作用到序列 expr
第一层的每一个元素上,得到一个元素数目和 expr
相同的序列。也就是说,它就是 map。在我的数据处理中,map 实在是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后是 #, &
。在我之前的帖子氢原子的 d 轨道概率密度函数的三维密度图 中就显式地定义过含参函数,诸如 r[x_, y_, z_] := Sqrt[x^2 + y^2 + z^2];
,这里的 x_
以下划线结尾表示对傀儡变元的声明,而之后应用该变元时则使用它去掉末尾下划线的形式 x
。而这里我们想把事情做得更加简单,匿名函数就是以 &
结尾的一串表达式(不过如果它包含加减乘除等运算,那么还是需要用圆括号框住运算结果,这和函数的非括号调用遥相呼应,比如 (#+1)& @(5/2)
),如果它参数只有一个,那么用 #
表示,否则依序用 #1, #2, ...
表示。比如匿名函数 #[[2]]&
,它提取出来唯一参数的第 2 个元素。看上去搁这儿搁着,但是想把一列数对 pts
的第 2 个元素一起提出来时,对它的使用 #[[2]]& /@ pts
就可以简捷达成目的。除此之外,我程序中 Drop[#, 90]& @ Import[mypath <> # <> ".asc", "Table"]&
的使用就是把函数名 Drop
和第二参数 90
放在一起,而不是被超长的第一参数隔开,由此达到方便阅读的功效。不要紧,Mathematica 解释器会知道两个 #
和两个 &
该如何配对,大不了用圆括号。
除此之外,由于使用了相当长的变量名,所以诸如 unified = Table[ {#[[1]], #[[2]] / maxa[[i]]}& /@ #[[i]], {i, Length[#]}]&[absorbances];
的处理,能有效地减小代码长度,方便更改变量名时少改几处,以及把作用的变量提到行尾,更加明显。
好了,我觉得我能讲的就这么多。其他诸如 Select[]
函数的使用啊,PlotLegends -> Placed[ LineLegend[]]
的具体细节啊,我都是偷的,是 🇰🇷 的,读者自己去看 MAA 官方文档就行了。
附赠一个效果图。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