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方向与软件盈利,外加一点学习理解

本贴最后更新于 79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过境迁

  ‍

  实话:软件仅仅合格,何谈推广 - 链滴 (ld246.com)

  针对这篇文章引发的一点思考,做一个自己的思考和汇总。

  确实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思源本身的功能现在基本能实现闭环了,但是并没有相应的教程来教化用户,只能用户自己摸索。如果用思源来进行分布式学习,搭配闪卡功能,应该是可以做到中效的复习思考的。但是我有时候实际上同时怀疑这些思考的价值,记录下来的东西是否真的回看了,回看以后是不是真的引发行为的改变,这很关键。如果我真的通过记忆算法记住了,是不是真的会更加高效。就想作者所说的 5 分钟的对比,我每次可能在思源打开后会折腾很多东西,比如主题,比如检查更新,花费的时间确实不少,真正创造价值或者参与回顾的时间却反而推后进行了,等一通操作之后,才反映过来,自己打开软件是要干嘛的。

  思源的功能是很多的,当然也很好用。但是开发方向也确实没有围绕一个方向去进行,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就是我打开思源以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事就是我打开思源以后什么事都可以做。我的所有导出,发表,存储,排版,分享工作都是在思源进行的,思源不像是我进行思考的工具,至少在促进思考这方面,思源没有 workflowy 带给我的简洁更加有效。但是思源是瑞士军刀,我同样需要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来对我的思考或者输入进行优化。

  所以,与我而言,workflowy 更像是奥卡姆剃刀,而思源就是瑞士军刀。

  如果你需要学习,深入的学习学科知识,我不建议用思源来进行那些标注的活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的,那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低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学习方式是进行分布式学习和自我提问复习后,转入 anki 之类的闪卡应用,进行更加长期的复习。顺便补充一下,工具的专一性非常重要,几乎和工具本身一样重要。比如,我不会选择使用 remnote 边记笔记边做闪卡,似乎是得到了更加便捷的制卡顺序,更加流畅的上下文,但是我在做笔记这件事上也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会更加盲目的添加笔记和闪卡,从而可能造成更多时间的消耗。但是 anki,如果我需要做闪卡,那么这个过程中我在做的就是经过筛选过后的闪卡了。你可能会说,在 remnote 之类中,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使用 remnote 的初衷确实为了更多的上下文,所以是相冲突的。而我会觉得,将知识从一个距离我 1000 米的地方,搬移到了一个距离我 999 米的地方,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既没有进入我的大脑,也没有经历我的思考。通常情况下,我在 remnote 这样的制卡环境中会遇到的惯性问题就是我不是在学习,可能我更多的是在做知识点的搬运工,而且往往还省略了案例,只留下了知识点。经过我个人的验证,并不适合我。

  而且在软件发展的过程中,会遭遇怎样的变革,不清楚,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求稳,而不是求变求新。所以,如果你需要进行备考,或者针对性的学科学习,那么思源的闪卡是否足够,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不会选择在思源做。但如果是个人的 PKM 管理,思源是目前来看,最好的选择。

  我有时候经常会觉得,自己做那么多的笔记,最后应该都是便宜了别人,毕竟在读到文章的那个瞬间,我应该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大脑的革新,我需要的是保留这种革新。通常我们采取的手段是将它转化到笔记软件里,然后通常情况下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信息一直在更新,但没有革新,最大的可能就是新瓶装旧酒,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所以我有时会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自己做笔记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但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偏离了航线,实际上最开始我想要学习的是写作,而不是笔记。但是到现在,我也并没有写出来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却做了一堆笔记,可能还是没什么价值的。

  往往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发现科学研究中,要求进行实证主义的验证,得出数据形式的结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数据是客观的,文字都是主观的,思维与自我反思也是主观的。我们的大脑中往往会装入很多东西,尽管很杂,但是却很自洽,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学习一些深入的知识,请选择学习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如果你要对自己的笔记进行管理,如果你认为有效,好玩,那么折腾也是一种快乐。我有时候碰到一个好的视频,不会选择用软件把他们转录成文字,而是会自己打字打下来,自己折腾一遍,说实话,我的大脑就会过滤一遍,我觉得很好,很有价值。

  但是,笔记管理,我现在感觉有点超出我的理解了,看似可控,但是也很消耗。毕竟有的人用一个记事本也能做到知识管理,所以软件不是问题,自己才是问题。

  当然,将思源当做日记软件来用,完全没有问题,我之前也是这么用的。

  而思源本身的优点是开发者可以随时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功能,而且效率非常高。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也是我最期待持续发生事情。思源的完全体还没有到来,至少现在还有属性视图和白板两个王炸没有下场,而且还有插件市场和挂件市场等待上线,所以我依旧对思源充满期待。

  不过,或许思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定位,仅仅定位在笔记软件我依旧认为是不足的。正如作者所言,能够打通一项工作流程很重要。我的感觉是,就像是执行力这种东西一样,世界上应该是不存在的,但是不同人的执行力就是不一样。核心原因不是有这么一种力量怎么样,而是能够执行的人可以大致预判自己执行后的结果,趋近与一种「输入输出式的必然」,那么执行就只是一个动作了。就像是给你一个商业模式,一定能够每单挣到 1 个 w,我想不会有人不去做的。

  所以思源如果能够培养这样一种 工作流吧,感觉就是找到了节奏,用户可以迅速的 get 到我用它是做什么的。

  其实再直白点,大部分用户应该并不在乎我能得到什么,只在乎一个不同的软件能够替代什么,既然思源已经有了 闪卡 这样的东西,那么其实已经可以替代一部分用户了,这部分用户对闪卡的需求不高,或者说玩不转 anki 和 supermemo 的,就会选择更加容易上手的思源。这也是一种进行推广的方式,无论进行那些方面的推广和运营,总要有目标用户,总要命中一些人的需求。或许他们的需求是伪需求,但是他们如果能像玩游戏一样得到玩知识的快乐,尽管并没有习得知识,但获得了快乐,这也是一种快乐吧,至少关闭了一部门打游戏的门,重新打开了一部分知识管理的大门。只要有收获,就是有价值,就是好软件。

  能不能支撑起某个人的工作流程或者学习流程一点都不重要,做软件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盈利,可能 D 大 V 大不缺钱,用爱发电,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但那是个人主义的价值。但是只要开发就有机会成本,盈利就是必要的,毕竟长长久久的让软件活下去,对已有的用户来讲更重要。而盈利就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好,至于个人,只不过万分之一罢了。

  ‍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6149 引用 • 108624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行为目的,“玩工具”和“用工具”的区别,但我想用户更多是偏向于“用”,官方也很少以"手账工具"来宣传推广。


    对于你说的"需要优化思考",可以用渐进写作实现,卡片盒笔记法有提到:为了触发更多的思考,需要在系统中加入随机性增加惊讶效果。方法可以有:

    1. 改变比较模式。笔记系统中,可以利用利用间隔重复来渐进写作,有了一定的时间跨度,看问题的背景和视角可能会有变化;
    2. 创造有利于链接不同信息的条件。主动将知识关联生活——正在做或正在思考的事情。
      1. 吸收更多的信息(阅读学习):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学习中,例如某个主题的学习、研究,用白板工具更容易发现关联;
      2. 记忆更多信息:通过链接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信息;
      3. 链接可视化时(白板、卡片盒笔记法),可以给链接分类,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信息卡片的关系。
    2 回复
  • JINSILI

    之前看您分享的文章,有提到思源现在是一个合格的软件,那么合格的地方是哪些,不合格的地方是哪些呢,还是不合格现在主要体现在无法实现一套完整的工作流吗?

  • JINSILI

    另外,我不认为大部分用户真的用起来了,尽管初衷是用,但是大部分也只是作为了一个摘抄本一样的东西,并没有完成什么项目,或者达成什么目的。

    另外,优化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优化思考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价值,思考这件事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不能衍生出影响,那么思考毫无意义,记录也毫无意义。尤其是记录,关键不在于优化思考,而在于解决问题。

    build a second brain 里面 forte 建立第二大脑的作用,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他的疾病问题,所以针对这个疾病的追踪和记录才是有价值的。可能是我记录了太多思考性质的东西吧,我感觉并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影响,或者说没有价值,not valuabe。

    所以我更加倾向于直接去做事情,需要跟踪进度的再谈记录进度的事情。如果需要学习,我也不会在思源里面进行学习活动,思源的闪卡我觉得和 remnote 的闪卡性质类似,属于有但是并不完善的存在,所以还是会使用 anki 作为辅助。如果只是思考,我不会再记录到思源里了,最多只是在手机上简单记录一下,这个记录也不是为了记录或者说想要产生什么价值,只是为了纾解压力而已。

    当然,仅限于我的想法,一切都是基于过多的思考是无意义的,所以我更加不会去触发更多的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思维经验越来越多,实践经验却没随之增加,是失衡的。

    1 回复
  • 另外,我不认为大部分用户真的用起来了,尽管初衷是用,但是大部分也只是作为了一个摘抄本一样的东西,并没有完成什么项目,或者达成什么目的。

    我认为摘抄本本身就有存在的意义, 它就像一个数据库查询缓存, 当查询时命中了缓存的内容, 那么可以显著提高查询的效率

  • 其实我觉得比较好笑的一点就是,D 说自己还有钱用爱发电。大家就真的把 D 摆放在视金钱如粪土的神座上了,我比较好奇,身价多少才能真正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反正身家几千万的明星我是没看出来,所以 D 大概已经身家上亿了。

    1 回复
  • Hildaquan 1

    每年还是会坚持付费的,思源在我大学中帮助我非常多,基本上大学的学习、思考都写在思源里面了。

    支持 D 大,希望思源能盈利!挣更多的钱

  • 我三年前刚用思源、进思源群里,真是十分感动,开发者经常推荐别的软件,特别是竞品软件。对群友的回复,那真是细心、及时、到位,那时候真觉得开发者真是太高尚了。

    后来无意间在知乎上看到了开发者过去犯的错,才知道,目前开发者的自抑行为,其实都只是在为过去自己的错在补偿而已。

    所以,我已经放弃了“道德”这个虚幻的概念来评价开发者或者思源这个软件。

    从我个人的使用上来说,我对思源是极力推荐。同时希望思源的属性视图,能快点出来、能开发得更好。

  • wickysi via macOS

    就是一个笔记软件而已,能够方便记录,方便查找就够了,你是不是给他赋能太多了。个人怎么用,能不能用好,取决于个人思考和习惯,跟软件没啥关系。以前没有这些笔记软件,仅靠纸笔记笔记,用的好的人照样用的很好。

    思源,OB,notion,我都在用,没觉得谁能完全取代谁,谁又是完美的。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CSS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

    198 引用 • 543 回帖
  • 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 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 1985 年,起初仅仅是 Microsoft-DOS 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为家家户户人们最喜爱的操作系统。

    229 引用 • 476 回帖
  • C++

    C++ 是在 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108 引用 • 153 回帖
  • SpaceVim

    SpaceVim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模块化 vim/neovim 配置集合,以模块的方式组织管理插件以
    及相关配置,为不同的语言开发量身定制了相关的开发模块,该模块提供代码自动补全,
    语法检查、格式化、调试、REPL 等特性。用户仅需载入相关语言的模块即可得到一个开箱
    即用的 Vim-IDE。

    3 引用 • 31 回帖 • 111 关注
  • Docker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操作系统上。容器完全使用沙箱机制,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

    497 引用 • 934 回帖
  • Flume

    Flume 是一套分布式的、可靠的,可用于有效地收集、聚合和搬运大量日志数据的服务架构。

    9 引用 • 6 回帖 • 661 关注
  • Follow
    4 引用 • 12 回帖 • 3 关注
  • ngrok

    ngrok 是一个反向代理,通过在公共的端点和本地运行的 Web 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道。

    7 引用 • 63 回帖 • 655 关注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43 引用 • 44 回帖
  • OpenStack

    OpenStack 是一个云操作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可控制大型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所有的管理通过前端界面管理员就可以完成,同样也可以通过 Web 接口让最终用户部署资源。

    10 引用 • 1 关注
  • gRpc
    11 引用 • 9 回帖 • 100 关注
  •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基于 Lucene 的搜索服务器。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用户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基于 RESTful 接口。Elasticsearch 是用 Java 开发的,并作为 Apache 许可条款下的开放源码发布,是当前流行的企业级搜索引擎。设计用于云计算中,能够达到实时搜索,稳定,可靠,快速,安装使用方便。

    117 引用 • 99 回帖 • 197 关注
  • Mobi.css

    Mobi.css is a lightweight, flexible CSS framework that focus on mobile.

    1 引用 • 6 回帖 • 765 关注
  • jQuery

    jQuery 是一套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库,强化 HTML 与 JavaScript 之间的操作。由 John Resig 在 2006 年 1 月的 BarCamp NYC 上释出第一个版本。全球约有 28% 的网站使用 jQuery,是非常受欢迎的 JavaScript 库。

    63 引用 • 134 回帖 • 736 关注
  • OneDrive
    2 引用 • 6 关注
  • CongSec

    本标签主要用于分享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学习笔记

    1 引用 • 1 回帖 • 37 关注
  • 一些有用的避坑指南。

    69 引用 • 93 回帖
  •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32 引用 • 108 回帖 • 4 关注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98 引用 • 903 回帖
  • 友情链接

    确认过眼神后的灵魂连接,站在链在!

    24 引用 • 373 回帖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代表了最佳的实践,通常被有经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人员所采用。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试验和错误总结出来的。

    201 引用 • 120 回帖 • 1 关注
  • 又拍云

    又拍云是国内领先的 CDN 服务提供商,国家工信部认证通过的“可信云”,乌云众测平台认证的“安全云”,为移动时代的创业者提供新一代的 CDN 加速服务。

    20 引用 • 37 回帖 • 578 关注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70 关注
  • SendCloud

    SendCloud 由搜狐武汉研发中心孵化的项目,是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高质量的触发邮件服务的云端邮件发送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 API 接口来调用服务,让邮件准确迅速到达用户收件箱并获得强大的追踪数据。

    2 引用 • 8 回帖 • 507 关注
  • 安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32 引用 • 1184 回帖 • 3 关注
  • GraphQL

    GraphQL 是一个用于 API 的查询语言,是一个使用基于类型系统来执行查询的服务端运行时(类型系统由你的数据定义)。GraphQL 并没有和任何特定数据库或者存储引擎绑定,而是依靠你现有的代码和数据支撑。

    4 引用 • 3 回帖 • 9 关注
  • Kubernetes

    Kubernetes 是 Google 开源的一个容器编排引擎,它支持自动化部署、大规模可伸缩、应用容器化管理。

    118 引用 • 54 回帖 • 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