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方向与软件盈利,外加一点学习理解

本贴最后更新于 74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过境迁

  ‍

  实话:软件仅仅合格,何谈推广 - 链滴 (ld246.com)

  针对这篇文章引发的一点思考,做一个自己的思考和汇总。

  确实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思源本身的功能现在基本能实现闭环了,但是并没有相应的教程来教化用户,只能用户自己摸索。如果用思源来进行分布式学习,搭配闪卡功能,应该是可以做到中效的复习思考的。但是我有时候实际上同时怀疑这些思考的价值,记录下来的东西是否真的回看了,回看以后是不是真的引发行为的改变,这很关键。如果我真的通过记忆算法记住了,是不是真的会更加高效。就想作者所说的 5 分钟的对比,我每次可能在思源打开后会折腾很多东西,比如主题,比如检查更新,花费的时间确实不少,真正创造价值或者参与回顾的时间却反而推后进行了,等一通操作之后,才反映过来,自己打开软件是要干嘛的。

  思源的功能是很多的,当然也很好用。但是开发方向也确实没有围绕一个方向去进行,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就是我打开思源以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事就是我打开思源以后什么事都可以做。我的所有导出,发表,存储,排版,分享工作都是在思源进行的,思源不像是我进行思考的工具,至少在促进思考这方面,思源没有 workflowy 带给我的简洁更加有效。但是思源是瑞士军刀,我同样需要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来对我的思考或者输入进行优化。

  所以,与我而言,workflowy 更像是奥卡姆剃刀,而思源就是瑞士军刀。

  如果你需要学习,深入的学习学科知识,我不建议用思源来进行那些标注的活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的,那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低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学习方式是进行分布式学习和自我提问复习后,转入 anki 之类的闪卡应用,进行更加长期的复习。顺便补充一下,工具的专一性非常重要,几乎和工具本身一样重要。比如,我不会选择使用 remnote 边记笔记边做闪卡,似乎是得到了更加便捷的制卡顺序,更加流畅的上下文,但是我在做笔记这件事上也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会更加盲目的添加笔记和闪卡,从而可能造成更多时间的消耗。但是 anki,如果我需要做闪卡,那么这个过程中我在做的就是经过筛选过后的闪卡了。你可能会说,在 remnote 之类中,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使用 remnote 的初衷确实为了更多的上下文,所以是相冲突的。而我会觉得,将知识从一个距离我 1000 米的地方,搬移到了一个距离我 999 米的地方,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既没有进入我的大脑,也没有经历我的思考。通常情况下,我在 remnote 这样的制卡环境中会遇到的惯性问题就是我不是在学习,可能我更多的是在做知识点的搬运工,而且往往还省略了案例,只留下了知识点。经过我个人的验证,并不适合我。

  而且在软件发展的过程中,会遭遇怎样的变革,不清楚,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求稳,而不是求变求新。所以,如果你需要进行备考,或者针对性的学科学习,那么思源的闪卡是否足够,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不会选择在思源做。但如果是个人的 PKM 管理,思源是目前来看,最好的选择。

  我有时候经常会觉得,自己做那么多的笔记,最后应该都是便宜了别人,毕竟在读到文章的那个瞬间,我应该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大脑的革新,我需要的是保留这种革新。通常我们采取的手段是将它转化到笔记软件里,然后通常情况下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信息一直在更新,但没有革新,最大的可能就是新瓶装旧酒,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所以我有时会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自己做笔记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但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偏离了航线,实际上最开始我想要学习的是写作,而不是笔记。但是到现在,我也并没有写出来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却做了一堆笔记,可能还是没什么价值的。

  往往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发现科学研究中,要求进行实证主义的验证,得出数据形式的结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数据是客观的,文字都是主观的,思维与自我反思也是主观的。我们的大脑中往往会装入很多东西,尽管很杂,但是却很自洽,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学习一些深入的知识,请选择学习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如果你要对自己的笔记进行管理,如果你认为有效,好玩,那么折腾也是一种快乐。我有时候碰到一个好的视频,不会选择用软件把他们转录成文字,而是会自己打字打下来,自己折腾一遍,说实话,我的大脑就会过滤一遍,我觉得很好,很有价值。

  但是,笔记管理,我现在感觉有点超出我的理解了,看似可控,但是也很消耗。毕竟有的人用一个记事本也能做到知识管理,所以软件不是问题,自己才是问题。

  当然,将思源当做日记软件来用,完全没有问题,我之前也是这么用的。

  而思源本身的优点是开发者可以随时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功能,而且效率非常高。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也是我最期待持续发生事情。思源的完全体还没有到来,至少现在还有属性视图和白板两个王炸没有下场,而且还有插件市场和挂件市场等待上线,所以我依旧对思源充满期待。

  不过,或许思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定位,仅仅定位在笔记软件我依旧认为是不足的。正如作者所言,能够打通一项工作流程很重要。我的感觉是,就像是执行力这种东西一样,世界上应该是不存在的,但是不同人的执行力就是不一样。核心原因不是有这么一种力量怎么样,而是能够执行的人可以大致预判自己执行后的结果,趋近与一种「输入输出式的必然」,那么执行就只是一个动作了。就像是给你一个商业模式,一定能够每单挣到 1 个 w,我想不会有人不去做的。

  所以思源如果能够培养这样一种 工作流吧,感觉就是找到了节奏,用户可以迅速的 get 到我用它是做什么的。

  其实再直白点,大部分用户应该并不在乎我能得到什么,只在乎一个不同的软件能够替代什么,既然思源已经有了 闪卡 这样的东西,那么其实已经可以替代一部分用户了,这部分用户对闪卡的需求不高,或者说玩不转 anki 和 supermemo 的,就会选择更加容易上手的思源。这也是一种进行推广的方式,无论进行那些方面的推广和运营,总要有目标用户,总要命中一些人的需求。或许他们的需求是伪需求,但是他们如果能像玩游戏一样得到玩知识的快乐,尽管并没有习得知识,但获得了快乐,这也是一种快乐吧,至少关闭了一部门打游戏的门,重新打开了一部分知识管理的大门。只要有收获,就是有价值,就是好软件。

  能不能支撑起某个人的工作流程或者学习流程一点都不重要,做软件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盈利,可能 D 大 V 大不缺钱,用爱发电,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但那是个人主义的价值。但是只要开发就有机会成本,盈利就是必要的,毕竟长长久久的让软件活下去,对已有的用户来讲更重要。而盈利就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好,至于个人,只不过万分之一罢了。

  ‍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5445 引用 • 105250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行为目的,“玩工具”和“用工具”的区别,但我想用户更多是偏向于“用”,官方也很少以"手账工具"来宣传推广。


    对于你说的"需要优化思考",可以用渐进写作实现,卡片盒笔记法有提到:为了触发更多的思考,需要在系统中加入随机性增加惊讶效果。方法可以有:

    1. 改变比较模式。笔记系统中,可以利用利用间隔重复来渐进写作,有了一定的时间跨度,看问题的背景和视角可能会有变化;
    2. 创造有利于链接不同信息的条件。主动将知识关联生活——正在做或正在思考的事情。
      1. 吸收更多的信息(阅读学习):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学习中,例如某个主题的学习、研究,用白板工具更容易发现关联;
      2. 记忆更多信息:通过链接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信息;
      3. 链接可视化时(白板、卡片盒笔记法),可以给链接分类,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信息卡片的关系。
    2 回复
  • JINSILI

    之前看您分享的文章,有提到思源现在是一个合格的软件,那么合格的地方是哪些,不合格的地方是哪些呢,还是不合格现在主要体现在无法实现一套完整的工作流吗?

  • JINSILI

    另外,我不认为大部分用户真的用起来了,尽管初衷是用,但是大部分也只是作为了一个摘抄本一样的东西,并没有完成什么项目,或者达成什么目的。

    另外,优化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优化思考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价值,思考这件事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不能衍生出影响,那么思考毫无意义,记录也毫无意义。尤其是记录,关键不在于优化思考,而在于解决问题。

    build a second brain 里面 forte 建立第二大脑的作用,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他的疾病问题,所以针对这个疾病的追踪和记录才是有价值的。可能是我记录了太多思考性质的东西吧,我感觉并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影响,或者说没有价值,not valuabe。

    所以我更加倾向于直接去做事情,需要跟踪进度的再谈记录进度的事情。如果需要学习,我也不会在思源里面进行学习活动,思源的闪卡我觉得和 remnote 的闪卡性质类似,属于有但是并不完善的存在,所以还是会使用 anki 作为辅助。如果只是思考,我不会再记录到思源里了,最多只是在手机上简单记录一下,这个记录也不是为了记录或者说想要产生什么价值,只是为了纾解压力而已。

    当然,仅限于我的想法,一切都是基于过多的思考是无意义的,所以我更加不会去触发更多的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思维经验越来越多,实践经验却没随之增加,是失衡的。

    1 回复
  • 另外,我不认为大部分用户真的用起来了,尽管初衷是用,但是大部分也只是作为了一个摘抄本一样的东西,并没有完成什么项目,或者达成什么目的。

    我认为摘抄本本身就有存在的意义, 它就像一个数据库查询缓存, 当查询时命中了缓存的内容, 那么可以显著提高查询的效率

  • 其实我觉得比较好笑的一点就是,D 说自己还有钱用爱发电。大家就真的把 D 摆放在视金钱如粪土的神座上了,我比较好奇,身价多少才能真正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反正身家几千万的明星我是没看出来,所以 D 大概已经身家上亿了。

    1 回复
  • Hildaquan 1

    每年还是会坚持付费的,思源在我大学中帮助我非常多,基本上大学的学习、思考都写在思源里面了。

    支持 D 大,希望思源能盈利!挣更多的钱

  • 我三年前刚用思源、进思源群里,真是十分感动,开发者经常推荐别的软件,特别是竞品软件。对群友的回复,那真是细心、及时、到位,那时候真觉得开发者真是太高尚了。

    后来无意间在知乎上看到了开发者过去犯的错,才知道,目前开发者的自抑行为,其实都只是在为过去自己的错在补偿而已。

    所以,我已经放弃了“道德”这个虚幻的概念来评价开发者或者思源这个软件。

    从我个人的使用上来说,我对思源是极力推荐。同时希望思源的属性视图,能快点出来、能开发得更好。

  • wickysi via macOS

    就是一个笔记软件而已,能够方便记录,方便查找就够了,你是不是给他赋能太多了。个人怎么用,能不能用好,取决于个人思考和习惯,跟软件没啥关系。以前没有这些笔记软件,仅靠纸笔记笔记,用的好的人照样用的很好。

    思源,OB,notion,我都在用,没觉得谁能完全取代谁,谁又是完美的。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wolai

    我来 wolai:不仅仅是未来的云端笔记!

    2 引用 • 14 回帖 • 4 关注
  • OkHttp

    OkHttp 是一款 HTTP & HTTP/2 客户端库,专为 Android 和 Java 应用打造。

    16 引用 • 6 回帖 • 84 关注
  • gRpc
    11 引用 • 9 回帖 • 89 关注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代表了最佳的实践,通常被有经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人员所采用。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试验和错误总结出来的。

    200 引用 • 120 回帖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5445 引用 • 105246 回帖
  • C

    C 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

    86 引用 • 165 回帖
  • CSS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

    199 引用 • 542 回帖
  • SQLServer

    SQL Server 是由 [微软] 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最初是由 微软、Sybase 和 Ashton-Tate 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并于 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 OS/2 版本。

    21 引用 • 31 回帖
  • OpenResty

    OpenResty 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 Lua 的高性能 Web 平台,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 Lua 库、第三方模块以及大多数的依赖项。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扩展性极高的动态 Web 应用、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

    17 引用 • 54 关注
  • 又拍云

    又拍云是国内领先的 CDN 服务提供商,国家工信部认证通过的“可信云”,乌云众测平台认证的“安全云”,为移动时代的创业者提供新一代的 CDN 加速服务。

    20 引用 • 37 回帖 • 575 关注
  • Bug

    Bug 本意是指臭虫、缺陷、损坏、犯贫、窃听器、小虫等。现在人们把在程序中一些缺陷或问题统称为 bug(漏洞)。

    76 引用 • 1742 回帖 • 7 关注
  • jQuery

    jQuery 是一套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库,强化 HTML 与 JavaScript 之间的操作。由 John Resig 在 2006 年 1 月的 BarCamp NYC 上释出第一个版本。全球约有 28% 的网站使用 jQuery,是非常受欢迎的 JavaScript 库。

    63 引用 • 134 回帖 • 735 关注
  • PWA

    PWA(Progressive Web App)是 Google 在 2015 年提出、2016 年 6 月开始推广的项目。它结合了一系列现代 Web 技术,在网页应用中实现和原生应用相近的用户体验。

    14 引用 • 69 回帖 • 175 关注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15 引用 • 547 回帖 • 1 关注
  • Caddy

    Caddy 是一款默认自动启用 HTTPS 的 HTTP/2 Web 服务器。

    12 引用 • 54 回帖 • 176 关注
  • Linux

    Linux 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 Unix 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 CPU 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 Unix 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并支持 32 位和 64 位硬件。Linux 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952 引用 • 944 回帖
  • Notion

    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10 引用 • 77 回帖
  • 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款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开源的底层系统。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一种编程语言 Solidity,使开发人员能够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 以太坊可以用来编程、分散、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管理、合同和知识产权等等。

    34 引用 • 367 回帖
  • Anytype
    3 引用 • 31 回帖 • 16 关注
  • jsDelivr

    jsDelivr 是一个开源的 CDN 服务,可为 npm 包、GitHub 仓库提供免费、快速并且可靠的全球 CDN 加速服务。

    5 引用 • 31 回帖 • 110 关注
  • SVN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29 引用 • 98 回帖 • 690 关注
  • BAE

    百度应用引擎(Baidu App Engine)提供了 PHP、Java、Python 的执行环境,以及云存储、消息服务、云数据库等全面的云服务。它可以让开发者实现自动地部署和管理应用,并且提供动态扩容和负载均衡的运行环境,让开发者不用考虑高成本的运维工作,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大大降低了开发者学习和迁移的成本。

    19 引用 • 75 回帖 • 666 关注
  • 微软

    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 PC 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 1975 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8 引用 • 44 回帖
  • GitHub

    GitHub 于 2008 年上线,目前,除了 Git 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 Web 管理界面以外,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正因为这些功能所提供的便利,又经过长期的积累,GitHub 的用户活跃度很高,在开源世界里享有深远的声望,并形成了社交化编程文化(Social Coding)。

    210 引用 • 2040 回帖
  • 架构

    我们平时所说的“架构”主要是指软件架构,这是有关软件整体结构与组件的抽象描述,用于指导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另外还有“业务架构”、“网络架构”、“硬件架构”等细分领域。

    143 引用 • 442 回帖 • 1 关注
  • Redis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从 2010 年 3 月 15 日起,Redis 的开发工作由 VMware 主持。从 2013 年 5 月开始,Redis 的开发由 Pivotal 赞助。

    286 引用 • 248 回帖
  • 生活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

    230 引用 • 1454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