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软件仅仅合格,何谈推广 - 链滴 (ld246.com)
针对这篇文章引发的一点思考,做一个自己的思考和汇总。
确实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思源本身的功能现在基本能实现闭环了,但是并没有相应的教程来教化用户,只能用户自己摸索。如果用思源来进行分布式学习,搭配闪卡功能,应该是可以做到中效的复习思考的。但是我有时候实际上同时怀疑这些思考的价值,记录下来的东西是否真的回看了,回看以后是不是真的引发行为的改变,这很关键。如果我真的通过记忆算法记住了,是不是真的会更加高效。就想作者所说的 5 分钟的对比,我每次可能在思源打开后会折腾很多东西,比如主题,比如检查更新,花费的时间确实不少,真正创造价值或者参与回顾的时间却反而推后进行了,等一通操作之后,才反映过来,自己打开软件是要干嘛的。
思源的功能是很多的,当然也很好用。但是开发方向也确实没有围绕一个方向去进行,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就是我打开思源以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事就是我打开思源以后什么事都可以做。我的所有导出,发表,存储,排版,分享工作都是在思源进行的,思源不像是我进行思考的工具,至少在促进思考这方面,思源没有 workflowy 带给我的简洁更加有效。但是思源是瑞士军刀,我同样需要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来对我的思考或者输入进行优化。
所以,与我而言,workflowy 更像是奥卡姆剃刀,而思源就是瑞士军刀。
如果你需要学习,深入的学习学科知识,我不建议用思源来进行那些标注的活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的,那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低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学习方式是进行分布式学习和自我提问复习后,转入 anki 之类的闪卡应用,进行更加长期的复习。顺便补充一下,工具的专一性非常重要,几乎和工具本身一样重要。比如,我不会选择使用 remnote 边记笔记边做闪卡,似乎是得到了更加便捷的制卡顺序,更加流畅的上下文,但是我在做笔记这件事上也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会更加盲目的添加笔记和闪卡,从而可能造成更多时间的消耗。但是 anki,如果我需要做闪卡,那么这个过程中我在做的就是经过筛选过后的闪卡了。你可能会说,在 remnote 之类中,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使用 remnote 的初衷确实为了更多的上下文,所以是相冲突的。而我会觉得,将知识从一个距离我 1000 米的地方,搬移到了一个距离我 999 米的地方,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既没有进入我的大脑,也没有经历我的思考。通常情况下,我在 remnote 这样的制卡环境中会遇到的惯性问题就是我不是在学习,可能我更多的是在做知识点的搬运工,而且往往还省略了案例,只留下了知识点。经过我个人的验证,并不适合我。
而且在软件发展的过程中,会遭遇怎样的变革,不清楚,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求稳,而不是求变求新。所以,如果你需要进行备考,或者针对性的学科学习,那么思源的闪卡是否足够,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不会选择在思源做。但如果是个人的 PKM 管理,思源是目前来看,最好的选择。
我有时候经常会觉得,自己做那么多的笔记,最后应该都是便宜了别人,毕竟在读到文章的那个瞬间,我应该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大脑的革新,我需要的是保留这种革新。通常我们采取的手段是将它转化到笔记软件里,然后通常情况下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信息一直在更新,但没有革新,最大的可能就是新瓶装旧酒,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所以我有时会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自己做笔记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但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偏离了航线,实际上最开始我想要学习的是写作,而不是笔记。但是到现在,我也并没有写出来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却做了一堆笔记,可能还是没什么价值的。
往往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发现科学研究中,要求进行实证主义的验证,得出数据形式的结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数据是客观的,文字都是主观的,思维与自我反思也是主观的。我们的大脑中往往会装入很多东西,尽管很杂,但是却很自洽,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学习一些深入的知识,请选择学习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如果你要对自己的笔记进行管理,如果你认为有效,好玩,那么折腾也是一种快乐。我有时候碰到一个好的视频,不会选择用软件把他们转录成文字,而是会自己打字打下来,自己折腾一遍,说实话,我的大脑就会过滤一遍,我觉得很好,很有价值。
但是,笔记管理,我现在感觉有点超出我的理解了,看似可控,但是也很消耗。毕竟有的人用一个记事本也能做到知识管理,所以软件不是问题,自己才是问题。
当然,将思源当做日记软件来用,完全没有问题,我之前也是这么用的。
而思源本身的优点是开发者可以随时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功能,而且效率非常高。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也是我最期待持续发生事情。思源的完全体还没有到来,至少现在还有属性视图和白板两个王炸没有下场,而且还有插件市场和挂件市场等待上线,所以我依旧对思源充满期待。
不过,或许思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定位,仅仅定位在笔记软件我依旧认为是不足的。正如作者所言,能够打通一项工作流程很重要。我的感觉是,就像是执行力这种东西一样,世界上应该是不存在的,但是不同人的执行力就是不一样。核心原因不是有这么一种力量怎么样,而是能够执行的人可以大致预判自己执行后的结果,趋近与一种「输入输出式的必然」,那么执行就只是一个动作了。就像是给你一个商业模式,一定能够每单挣到 1 个 w,我想不会有人不去做的。
所以思源如果能够培养这样一种 工作流吧,感觉就是找到了节奏,用户可以迅速的 get 到我用它是做什么的。
其实再直白点,大部分用户应该并不在乎我能得到什么,只在乎一个不同的软件能够替代什么,既然思源已经有了 闪卡 这样的东西,那么其实已经可以替代一部分用户了,这部分用户对闪卡的需求不高,或者说玩不转 anki 和 supermemo 的,就会选择更加容易上手的思源。这也是一种进行推广的方式,无论进行那些方面的推广和运营,总要有目标用户,总要命中一些人的需求。或许他们的需求是伪需求,但是他们如果能像玩游戏一样得到玩知识的快乐,尽管并没有习得知识,但获得了快乐,这也是一种快乐吧,至少关闭了一部门打游戏的门,重新打开了一部分知识管理的大门。只要有收获,就是有价值,就是好软件。
能不能支撑起某个人的工作流程或者学习流程一点都不重要,做软件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盈利,可能 D 大 V 大不缺钱,用爱发电,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但那是个人主义的价值。但是只要开发就有机会成本,盈利就是必要的,毕竟长长久久的让软件活下去,对已有的用户来讲更重要。而盈利就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好,至于个人,只不过万分之一罢了。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