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知识管理 or 笔记的理论

本贴最后更新于 19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世易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个人主页

不管用任何软件进行管理知识,开发一个主页都是有必要的,这让你的知识库可以独立于软件而存在

页面组织形式(文档架构)

主题 + 链接(Wiki)

维基百科这个全球最大的知识库 or 笔记软件已经告诉我们页面的最佳组织形式了:即通过主题 + 链接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管理。我认为,笔记软件继续演化就会变成博客,博客继续演化就会变成网站(或者博客本身就是个人网站)。也就是说,笔记软件最终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个人网站

至于文件夹和树状目录,是过时的东西,但是依照向后兼容原理,可以通过两种办法实现

  • 在星标文件内自己拖动文件来实现层级效果(文档树)
  • 在文档内通过折叠块 + 超链接的形式实现

星标 or 收藏

比如 notion 的星标,最大的作用是将最重要的页面置顶起来,并且悬浮在所有的页面上,方便跳转。等同于网站的状态栏

image.png

全局搜索

当一个页面不在星标上、也不在主页上时,就通过搜索来查找,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数软件都实现了

all in one

  • all in one 确实不切实际,因为一个软件很难开发出很多模块来适用所有场景
  • 但是软件之间账号数据不互通,无法全网搜索却是痛点。这时候用的软件越多,数据散落的地方越多。
  • 除非打破软件之间的壁垒,不然人们追求 all in one 的进程就不会停止(浏览器 chrome 算是勉强打破软件之间的壁垒了

链接

链接(link)是一个页面&块的唯一 ID。当前世界互联网就是由许许多多链接组成的,他们将知识相互关联形成网状。

我对链接&双链的核心理念是:

  • 反链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前页面和谁关系紧密,而这通过超链接就能实现
  • 如何更方便的建立链接?
  • 链接的多种样式

反链其实并不重要

首先下个定义:双链=正链 + 反链面板。很多人认为双链在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 Roam Research 和 obsidian 推出后更是疯狂到极致,其实这是错误的感觉。

我为什么说反链其实并不重要?首先,正链是文章中使用到的链接,相当于【我最在乎谁?】,反链是当前页面被引用的情况,相当于【谁最在乎我?】,显然前者比后者重要得多。而且反链面板没有筛选、排序功能,数量变多后基本就没什么价值了

所以我认为,Roam Research 最大的贡献不是双链,而是让链接的建立更加便捷

在 Roam Research 之前,建立链接是这样的:要在 A 页面引用 B 页面,你必须打开 B 页面,点击分享,形成超链接,在 A 输入 B 的标题再粘贴链接

在在 Roam Research 之后,建立链接是这样的:通过 @ 或[[即可搜索相关页面并建立链接

如何更方便的建立链接?

最开始的,复制页面链接后,只能粘贴在空白处为 URL,就是一长串代码;后来,链接能加到文字上、图片上;后来 Roam Research、obsidian 上线后,不用专门跑到相关页面去复制链接了,可以在当前页面直接用"@ 或[[”搜索页面并建立链接,这让建立链接更加便捷了,而语雀、飞书的贡献是让链接拥有多种展示样式,notion 的贡献是段落和块能形成链接(在这之前都是页面才能形成链接)

复制&粘贴

复制链接,在制定位置粘贴后,

  1. 粘贴在空白处:弹出 7 种链接展示的样式,自由选择
  2. 粘贴在文字,图形上:直接形成相关的链接

搜索建立链接

  • 在空白处,用“@、((、[[”搜索到页面、模块后,弹出链接展示的样式,自由选择。
  • 选中文字,搜索建立链接
  • 选中图片,搜索建立链接
  • 如果没有搜索到页面,则自动新建页面并引用

链接的多种样式

参考飞书、语雀,复制一个链接,粘贴在文档空白处,可以选择多种样式(相比之下,目前思源只有纯链接);多种样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Markdown

markdown 可以是知识管理和笔记的一个功能,但不应该成为核心。markdown 最大的意义是作为迁移格式,很多软件都支持。至于 markdown 可以沉浸式输入,我觉得完全是个伪命题,不是程序员,根本无法用 markdown 沉浸式输入,所见即所得的输入法才能让人沉浸式输入!

在线 vs 本地

我认为数据云端化是大势所趋,所以笔记云同步也是大势所趋。

数据丢失

有人说本地数据不容易丢失,在线数据容易丢失,或者软件倒闭风险。这个我是不认同的,我十几年前存在有道云和印象笔记上的云笔记还在,但是你让我找十几年前写在记事本或 word 上的资料时,我是万万找不到的。未来随着技术发展,数据肯定会越来越安全的。

而且所谓的本地软件,只不过是软件本地,数据自己找个网盘储存,这和直接用云笔记相比,不是脱裤子放屁、画蛇添足吗?白白多一道流程

隐私

这个倒是在线笔记的一个劣势

数据迁移

因为软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功能会越来越强大,自然会发生更多的专有格式。word 很难用 txt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notion 很难用 word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但是 txt 能用 word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word 能用 notion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所以未来的新软件必然能打开 notion 并呈现所有效果。

以前的数据迁移是:将所有文档下载并打包成文件夹,然后再导入到新软件中

以后的数据迁移有多种方法:

  1. 导出 markdown,再导入新软件
  2. 将当前关注的主页复制并粘贴到新软件中,在新软件中创建新页面。两个软件同时用,数据逐渐往新软件中转移。
  3. 但是对于两个软件,全局搜索不是共用的,又比较麻烦。所以能全部迁移是最好的。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Roam Research 最大的贡献不是双链,而是让链接的建立更加便捷。

    在 Roam Research 之前,建立链接是这样的:要在 A 页面引用 B 页面,你必须打开 B 页面,点击分享,形成超链接,在 A 输入 B 的标题再粘贴链接

    在在 Roam Research 之后,建立链接是这样的:通过 @ 或[[即可搜索相关页面并建立链接

    学到了 👍

  • Wetoria 1 赞同

    所以 URL scheme 是未来实现“打通软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打通软件之间的壁垒基本上是不用想了,只能靠着 URL scheme 来曲线救国。除非有一天有一款软件能做到所有的事情。

    目前有些软件也能做到一定程度的管理,比如语雀、飞书都支持使用 api 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终归不方便,有着自己的规矩,并且还需要使用者有自己的开发能力做一个中间的管理层。

    因此软件的 all in one 我基本上不期盼了,能够提供 URL scheme,我就谢天谢地了。


    另外,反链不是不重要,反链是一种组织内容的方式。

    比如我的这篇“待思考”的文档,就能通过反链,自动聚合到一起,我只需要在这篇文档里,就能看到所有相关的内容了。

    image.png

    还可以通过“已思考”这样的“标签”,对内容进行管理。

    image.png

    image.png

    1 回复
  • science
    作者

    你的这个“待思考”我姑且认为是一种待办列表。那么完全可以在【个人主页】上开辟一个分区放置,通过 @ 或[[链接相关页面即可;也可以创建一个待思考页面,通过 @ 或[[链接相关页面即可。你的方法,需要在所有页面输入“待思考”几个字引用来作为标签,其实是有可能破坏文章的简洁性的,链接应该尽量用来做笔记关联,而不是用来当标签。

    1 回复
  • 哈桑的文章提到过【传递型链接】和【关联型链接】,具体可以参考 www.yuque.com/deerain/ga...

    你提出的都是属于【主动型维护】,但是有些时候【被动型提醒】也是需要的。

    不应该过分推崇那种模式更好,而是选择适合的模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这里说一个例子,依旧是【待思考】这样的【待办清单】。

    如果主动型维护,需要你进入到【个人主页」这个页面,找到【待办区域】。无论你是通过各种优化过的流程,你都需要有这么一个进入笔记特定区域的过程。

    但是对于我这种被动型的来说,我只需要创建 DailyNote,然后加上【待思考】的块引,未来我在【待思考页面】里,我直接就有了汇总过的内容。省去了主动维护过程中的心智成本。

    而采用你的做法,在记录的那一刻,你就需要区分好内容究竟应该属于哪个地方,然后找到对应的地方,写下内容。

    这一段,你可以详细看哈桑的内容,他的例子说的很清楚。


    另外,我的输入过程没有所谓的页面,我只有 DailyNote 页面。所有的输入,你可以理解成是 flomo、空间说说、微博这样的单条记录。

    image.png

    并且我的目的是记录,而不是整理,我只需要在写下内容的时候,打上相关的块引,我就能在对应的文档里找到我需要的内容。

    因此我这套流程用了大半年,甚至很少整理。

    1 回复
  • science
    作者

    你说的这个我明白,其实就相当于标签系统。不过我觉得目前的 Dailynote 还不太完善,我并没有使用。我觉得 Dailynote 应该拥有一个全局 database 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好是 notion 这种多视图的 database)

    其实目前你们使用的 Dailynote,看似无压日记,其实当时间一长之后,想要从 Dailynote 里总览自己的笔记,其实相当麻烦(必须得一个个日期点进去,完全阅读文章)。我觉得这是当前 Dailynote 的最大缺点:输入是无压了,但是阅读起来亚历山大

    所以我并没有用 Dailynote

  • 呐,这个就叫专业 👍

  • NishikigiReeves 1 2 赞同
    • 在现今社会,任何以个人力量去推动的“知识库”“知识体系”都不可能跟得上领域的发展速度。
      也不能战胜以大模型和知识图谱为代表性的新技术,我一般选择省下知识管理的时间多赚点钱上知网......
    • 如果说读书 + 做题是上一代学习方式,那么今天的互联网与各种软件带来的就是苏格拉底的群体“思辨式学习”,加入聊天群组,兴趣小组与合伙搭建团队知识库带来的收益是全面性的。
    • 经常谈论“个人知识管理”的人,既不是很懂知识是什么,也不太知道知识是怎么生产的,他们最擅长的本质是“信息管理学”,这个专业现在是有研究生和博士方向的,专门研究怎么组织内容。
    • 不以生产为目的的管理徒耗时间。

    基于以上原因,大部分时间我评判一个笔记软件好不好用,全看输出与写作的能力,输入时的方便度,是否能云协作(思源提到了规划,我觉得这个功能其实比什么白板啥的牛多了)以及安全与跑路方便度。

  • 有人说本地数据不容易丢失,在线数据容易丢失,或者软件倒闭风险。这个我是不认同的,我十几年前存在有道云和印象笔记上的云笔记还在,但是你让我找十几年前写在记事本或 word 上的资料时,我是万万找不到的。未来随着技术发展,数据肯定会越来越安全的。

    而且所谓的本地软件,只不过是软件本地,数据自己找个网盘储存,这和直接用云笔记相比,不是脱裤子放屁、画蛇添足吗?白白多一道流程

    我感觉离线使用才是关键用途。但如果硬说数据安全的话,本地笔记用专业的数据管理策略其实会比用云笔记更安全。云笔记要是没有完全冷备,服务器一炸,数据一丢,基本就该破产倒闭了。只不过用云笔记对小白来说上手成本低而已。

    因为软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功能会越来越强大,自然会发生更多的专有格式。word 很难用 txt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notion 很难用 word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但是 txt 能用 word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word 能用 notion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所以未来的新软件必然能打开 notion 并呈现所有效果。

    格式越「专有」,就越不可能「兼容」。「txt 能用 word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word 能用 notion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所以未来的新软件必然能打开 notion 并呈现所有效果。」也太没说服力了,世界上那么多笔记软件格式都没有被广泛兼容,凭啥 Notion 就可以

    1 回复
  • science
    作者

    格式越「专有」,就越不可能「兼容」。「txt 能用 word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word 能用 notion 打开并呈现同样的效果,所以未来的新软件必然能打开 notion 并呈现所有效果。」也太没说服力了,世界上那么多笔记软件格式都没有被广泛兼容,凭啥 Notion 就可以

    notion 火了之后,它的格式就会被大家模仿,就像“模块化”就被几乎所有笔记软件学去了,以后从 notion 转移到别的软件,肯定支持模块化,笔记的模块化,那么它的格式就不是「专有」了,关键在于只要所谓的「专有」格式,能火起来并被广泛接受,就会变成「通用」格式。word 不也是这样过来吗?

    1 回复
  • 即使能做到样式一致,但数据格式完全不兼容,还是只能手动复制粘贴过去啊。

    word 文件在不同的软件查看也是不同的,不足以作为论据。

    而且有几个软件支持直接导入 word ?Notion 就更别想了,导出都没有,只能在 Notion 上用。

    就算 Notion 以后支持导出了,单说 Notion 的数据库,谁能支持导入?


    要我说,还得是 Markdown

    image.png

    1 操作
    JeffreyChen 在 2024-04-24 00:06:45 更新了该回帖
请输入回帖内容 ...